1
|
探究英国浪漫主义小说的意识形态——评《英国小说与浪漫主义》 |
赵国龙
|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
|
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还是古典主义?——论“爱”与“美”小说的审美特征 |
张学军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1
|
|
3
|
唐传奇中的浪漫主义精品——读《柳毅传》札记 |
华世鑫
|
《宁夏社会科学》
|
1985 |
0 |
|
4
|
《雕像》:当代浪漫小说的重要作品 |
木弓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5 |
0 |
|
5
|
苏曼殊与五四浪漫文学 |
杨联芬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1
|
|
6
|
鲁迅与郁达夫:小说创作之比较 |
张恩和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7
|
论巴金小说的艺术独创性 |
花建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8
|
中国小说源流新探 |
王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9
|
“不能够在生活以外看见艺术”——谈巴金短篇抒情小说的现实感 |
张立慧
王超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10
|
长存不朽的奇迹——《雨果文集》小说作品序 |
柳鸣九
|
《出版广角》
|
1997 |
0 |
|
11
|
也论《红与黑》的现实主义艺术 |
王建琦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12
|
不毁的天真——解读《比利·巴德》和《黛西·米勒》 |
鲁爱书
胡彦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伊甸园和拉帕其尼的花园 |
梁工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4
|
试论霍桑《红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
陈冰冰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9 |
0 |
|
15
|
试论《红字》的系统化反衬手法 |
方成
|
《山东外语教学》
|
1997 |
1
|
|
16
|
文学研究视角一探 |
朱寿桐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1
|
|
17
|
文体学的衰落和写作论的意义 |
陈慧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18
|
豪厄尔斯的困境 |
张国良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19
|
耗资五千万,重现血腥战——库柏名著《最后一个莫希干人》重上银幕 |
顾燕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20
|
试论高尔基的早期诗歌(1885—1892) |
陈学迅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