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流作用下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特性物理模型试验
1
作者 宋峥嵘 唐鸣夫 +4 位作者 胡性涛 刘俊斐 梅华东 郑振钧 杨传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1,共9页
半潜式平台在无遮蔽海况下面临波流联合作用引发的系泊失效与运动失稳风险。针对可升降式养殖平台设计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校核其在维修、漂浮、坐底三类典型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试验采用1∶75缩尺模型,测量平台6自由度运动响应及系... 半潜式平台在无遮蔽海况下面临波流联合作用引发的系泊失效与运动失稳风险。针对可升降式养殖平台设计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校核其在维修、漂浮、坐底三类典型工况下的水动力性能。试验采用1∶75缩尺模型,测量平台6自由度运动响应及系泊链张力动态特征。结果显示:维修和漂浮工况下,波流联合作用导致锚泊力达到最大,且不同荷载组合对平台运动的影响很小。波浪周期对锚泊力及纵摇影响显著,但对线位移影响较小。波流联合作用下,锚泊力和线位移随波周期增大而增加,而在纯浪作用下,这一趋势则相反。坐底工况下,平台具有富裕重力,抗滑和抗倾覆性能较强,运动量和锚泊力可忽略。对比了维修状态和漂浮状态的平台动力响应,在海流或波流联合作用下,增加吃水会增大锚泊力并加剧纵摇,同时限制线位移,而在纯浪作用下,增加吃水深度会减小运动响应和锚泊力。研究结果验证了6点系泊方案的稳定性和锚链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为平台建设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平台 规则波 物理模型试验 浪流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流作用下多船并排锚泊运动量和锚泊力研究
2
作者 孙一艳 熊玉章 +3 位作者 李醒 于德双 王刚 刘昌凤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8,共12页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波浪和水流单独和联合作用下,小尺度渔船单船艏艉锚泊和多船并排艏艉锚泊时各船的运动量和锚泊力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90°横浪横流和0°顺浪顺流两个方向锚泊时流对各船运动量和锚泊力的影响程度。研究... 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波浪和水流单独和联合作用下,小尺度渔船单船艏艉锚泊和多船并排艏艉锚泊时各船的运动量和锚泊力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90°横浪横流和0°顺浪顺流两个方向锚泊时流对各船运动量和锚泊力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90°浪流作用时单船的横摇角度同纯浪作用时相比减少30%~60%,多船时各船横摇角度减少10%~70%;当波浪入射周期接近单船横摇周期时,浪流作用下单船的锚泊力约为纯浪作用结果的1.11倍,且随着波浪入射周期的继续增大,流的影响明显增大。0°浪流作用时,并排锚泊渔船各船的纵摇角度同纯浪作用相比减少20%~40%,而各船锚泊力则为纯浪作用结果的1.6~10.0倍,但仍小于90°浪流作用时的对应值。因此,当港内存在浪流同向作用时,建议尽量以0°方向并排锚泊渔船;如果确需90°方向锚泊时,应加强迎浪侧和背浪侧渔船的缆绳强度并关注背浪侧渔船的运动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船并排锚泊 物理模型试验 浪流单独和联合作用 运动量 锚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泊点高度对半潜式养殖平台水动力和结构应力的影响
3
作者 张艳芳 郑振钧 +4 位作者 梅华东 胡性涛 王衍鑫 唐鸣夫 杨传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0,共9页
系泊点高度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养殖平台的水动力特性和结构应力,从而影响平台的稳定性。采用ANSYS研究了半潜式养殖平台在不同系泊点高度下的水动力和结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系泊点越高,平台运动响应越大,尤其是倾斜角度增大,对平台运维... 系泊点高度的不同会显著影响养殖平台的水动力特性和结构应力,从而影响平台的稳定性。采用ANSYS研究了半潜式养殖平台在不同系泊点高度下的水动力和结构应力特征。结果显示:系泊点越高,平台运动响应越大,尤其是倾斜角度增大,对平台运维及极端海况下的稳定性不利。最低系泊点P1的锚泊力和应力较大,但未超过限制值,且运动响应最小,有利于平台运营,被推荐为理想系泊点。进一步研究了不同波浪周期和荷载方向对平台运动与受力的影响。仅波浪作用时,锚泊力与应力对波浪周期敏感性低,线位移和纵摇与波浪周期呈正相关关系。波流联合作用时变化趋势与纯浪作用相反。荷载方向0°时锚泊力最大,平台线位移最小。荷载方向15°和30°时,有2根锚链共同承力,锚泊力、纵摇和应力减小,线位移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半潜式养殖平台系泊高度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潜式养殖平台 系泊点 浪流联合作用 锚泊力 结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期间长江口南槽近底部沉积动力过程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圣 李占海 +1 位作者 汪亚平 贾建军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3,共6页
2017年10月在超强台风"兰恩"发生期间,使用三脚架坐底观测系统在长江口南槽进行了15个潮周期的大潮-小潮的连续观测,获得高精度的盐度、波浪和近底部沉积动力数据。分析表明:台风期间的浪流联合作用控制着南槽的沉积动力过程... 2017年10月在超强台风"兰恩"发生期间,使用三脚架坐底观测系统在长江口南槽进行了15个潮周期的大潮-小潮的连续观测,获得高精度的盐度、波浪和近底部沉积动力数据。分析表明:台风期间的浪流联合作用控制着南槽的沉积动力过程,实测最大波高为2.1 m,波浪对提高底床切应力有显著贡献;波浪存在明显的涨落潮变化,涨潮阶段有效波高是落潮的1.5~2.7倍,导致涨潮时波浪切应力显著大于落潮;台风对南槽的潮流过程和盐淡水混合程度有明显影响,西北风会抑制涨潮流速并增强水体层化;台风使南槽悬沙浓度显著提高,台风后期近底悬沙浓度高达10 kg/m^(3),底床上出现厚度超过1.15 m的浮泥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近底部边界层 浪流联合作用 悬沙浓度 浮泥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