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及生消过程 被引量:20
1
作者 许金电 黄奖 +2 位作者 邱云 宣莉莉 朱大勇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利用2006年冬季浙闽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2001年冬季、2002年春季和2002年秋季台湾海峡的CTD调查资料以及闽粤沿岸的三沙、北茭、平潭、崇武、南澳海洋站的盐度资料阐明浙闽沿岸水的生消过程。... 本文利用2006年冬季浙闽近海海域的海洋调查资料分析浙闽沿岸水的空间结构特征;利用2001年冬季、2002年春季和2002年秋季台湾海峡的CTD调查资料以及闽粤沿岸的三沙、北茭、平潭、崇武、南澳海洋站的盐度资料阐明浙闽沿岸水的生消过程。结果表明,浙闽沿岸水分布于浙闽沿岸海域,其东边界大体与浙闽岸线平行。浙闽沿岸水的东边界与浙闽沿岸的平均距离约为55.8km,最大距离约为94.5km。浙闽沿岸水的影响深度从浙江的钱塘江口南岸往南逐渐加深,至福建的闽江口外海达到最大值(42.0m),然后逐渐变浅。9月,浙闽沿岸水开始产生并影响到三沙和北茭,但还没有到达平潭;10月,已经影响到崇武;11月至翌年2月最强盛,其南部可到达福建的东山岛至广东的南澳岛附近海域;3月至4月逐渐减弱;5月,北撤至平潭岛附近海域;6月,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沿岸水 空间结构 生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万小芳 潘爱军 +2 位作者 郭小钢 靖春生 黄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56-163,共8页
本文利用2006~2007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台湾海峡西侧获取的大面水温、盐度走航资料,结合座底式海床基系统获取的海流剖面以及近海底水温观测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在春、夏和晚秋初冬3... 本文利用2006~2007年"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项目在台湾海峡西侧获取的大面水温、盐度走航资料,结合座底式海床基系统获取的海流剖面以及近海底水温观测结果,系统地阐述了台湾海峡西侧水动力环境在春、夏和晚秋初冬3个季节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季台湾海峡西侧海水垂向混合比较均一,等温线和等盐线分布大致与岸线平行,盐度和水温呈现从北往南逐渐升高、自近岸向远岸递增的特点.福建沿岸海流具有明显的正压海流特征,且为逆风的东北向海流,其最大流速(约0.25 m/s)出现在泉州外海;与此相对应,浙闽沿岸水仅局限于泉州以北近岸海域的中上水层,其盐度小于32.4.夏季台湾海峡西侧局部海域呈现典型的上升流特征,汕头、东山和南日岛外海近海底存在着明显的低温(<25℃)高盐水(>33.8)涌升中心.福建沿岸海流流向与盛行的西南季风一致,除汕头外海10 m层流速(0.19 m/s)比25 m层流速(约0.15 m/s)略大,其他海域仍具有正压流特点,最大流速(约0.40 m/s)出现在平潭外海附近.晚秋初冬台湾海峡西侧海域盐度和水温的空间分布比较接近,整体呈近岸低外海高,并随纬度降低而增加.调查期间浙闽沿岸水在2007年12月26日左右开始出现在平潭岛外海附近,随后从2008年1月15日左右整个台湾海峡西侧被南下的浙闽沿岸冷水(<17℃)控制;厦门以南近海余流流速明显小于厦门以北海域,并存在着显著的垂向流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海洋学 动力环境 上升流 浙闽沿岸水 季节变化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肖晖 蔡淑惠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3期17-24,共8页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区温、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浙闽沿岸水南下,可影响到广东南澳,流经台湾岛北部的黑潮分支在东北风作用下,转向西南可影响到海潭岛东部远岸区,该季节温、盐度...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区温、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浙闽沿岸水南下,可影响到广东南澳,流经台湾岛北部的黑潮分支在东北风作用下,转向西南可影响到海潭岛东部远岸区,该季节温、盐度低,垂直分布均匀。夏季经由巴士海峡来的黑潮水进入本海区,温、盐度普遍升至最高,近岸区海水层化现象明显,海区中部水平分布均匀。南日岛至海潭岛北部近岸区和古雷头东部远岸区各有一个上升流区,南澳岛至台湾浅滩有一个宽约半个纬距的西北-东南向的高温低盐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南日岛 近岸 广东 浙闽沿岸水 盐度分布 南澳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