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皖两地牡丹的栽培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艳伟
范义荣
+2 位作者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艺学
牡丹
浙皖地区
资源分布
栽培应用
品种资源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皖晚中生代仙霞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地质意义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建芳
龚瑞君
+5 位作者
汪隆武
蔡晓亮
徐双辉
陈津华
陈小友
汪建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12,共15页
仙霞岩体是浙北和皖南交界区域明显受北东向学川-孝丰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岩体,其内部岩性复杂,主要由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组成,后期有大量细晶岩、石英正长岩、闪长玢岩、安山...
仙霞岩体是浙北和皖南交界区域明显受北东向学川-孝丰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岩体,其内部岩性复杂,主要由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组成,后期有大量细晶岩、石英正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辉绿岩等脉岩侵入。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早期二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45.1~144.2Ma,晚期正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31.7~130.8Ma,后期辉绿岩脉侵位于128.3Ma。两期岩石均具高SiO_2、高K_2O+Na_2O和低P_2O_5特征;早期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强右倾,中等负Eu异常,富集Rb、Th、U、K,亏损Ba、Nb、Sr、P、Ti等特征;晚期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弱右倾、强负Eu异常,同样富集Rb、Th、U、K,强亏损Sr、P、Ti等特征;均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两期岩石均具有相对高的(86Sr/87Sr)i值(0.70807~0.70988)和εNd(t)值(-8.87^-5.14),Nd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6~1.65Ga。成岩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改变,构造背景由中晚侏罗世(165±5~145±5Ma)的挤压环境向早白垩世早期(145±5~125Ma)的伸展拉张环境转变有关,致使古老江南造山带地壳物质熔融并可能混染扬子岩石圈地幔物质形成的两期岩浆经高程度结晶分离作用先后侵位,也表明浙西北乃至华南地区晚中生代构造转换时间为145Ma左右,且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多期次伸展拉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仙霞岩体
浙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皖浙闽赣丘陵山地植被遥感知识库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陈志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应用遥感数据解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 ,从而进一步评价土壤侵蚀现状。采用人工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遥感识别样本知识库。通过建立知识库 ,并使用GPS对其加以检查、更新 ,提高了样本的广泛性与精确度 ,从而...
应用遥感数据解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 ,从而进一步评价土壤侵蚀现状。采用人工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遥感识别样本知识库。通过建立知识库 ,并使用GPS对其加以检查、更新 ,提高了样本的广泛性与精确度 ,从而提高了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的精度与速度 ,并使遥感影像的植被判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
浙
闽赣
地区
丘陵
山地植被
遥感知识库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皖两地牡丹的栽培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
3
1
作者
郑艳伟
范义荣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机构
浙江林学院园林学院
出处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35-841,共7页
基金
浙江省科学技术攻关项目(2003C32024)
文摘
对安徽南部及浙江等地的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种植面积、管理技术及应用开发形式等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浙皖两地牡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调查共记录了16个传统观赏品种,其中10个为《中国牡丹品种图志(西北.西南.江南卷)》记录品种,6个为新记录品种;凤丹品系中选育的新品种有10个。自然条件下,传统栽培的牡丹品种生长情况明显优于引进品种,引种牡丹品种在适应性上差异显著,推广应用时应注意品种的选择;浙皖两地牡丹应用的主要形式为牡丹专类园,但开发方式多样。江南牡丹的发展亟待建立一个品种资源库,使得牡丹资源收集、品种的规范命名、引种及培育工作能够有计划地开展。
关键词
园艺学
牡丹
浙皖地区
资源分布
栽培应用
品种资源库
Keywords
horticulture
Paeonia suffruticosa
Zhejiang and Anhui
resource distribution
cultiv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ource base for tree peony cuhivars
分类号
S685.1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皖晚中生代仙霞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地质意义
被引量:
15
2
作者
张建芳
龚瑞君
汪隆武
蔡晓亮
徐双辉
陈津华
陈小友
汪建国
机构
浙江省地质调查院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12,共15页
基金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220527
12120115030001)资助的成果
文摘
仙霞岩体是浙北和皖南交界区域明显受北东向学川-孝丰断裂构造带控制的大岩体,其内部岩性复杂,主要由早期中粒二长花岗岩、巨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晚期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细粒正长花岗岩组成,后期有大量细晶岩、石英正长岩、闪长玢岩、安山岩、辉绿岩等脉岩侵入。锆石U-Pb年龄数据显示早期二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45.1~144.2Ma,晚期正长花岗岩大约侵位于131.7~130.8Ma,后期辉绿岩脉侵位于128.3Ma。两期岩石均具高SiO_2、高K_2O+Na_2O和低P_2O_5特征;早期二长花岗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强右倾,中等负Eu异常,富集Rb、Th、U、K,亏损Ba、Nb、Sr、P、Ti等特征;晚期正长花岗岩为准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岩石,稀土配分曲线弱右倾、强负Eu异常,同样富集Rb、Th、U、K,强亏损Sr、P、Ti等特征;均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类。两期岩石均具有相对高的(86Sr/87Sr)i值(0.70807~0.70988)和εNd(t)值(-8.87^-5.14),Nd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36~1.65Ga。成岩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的改变,构造背景由中晚侏罗世(165±5~145±5Ma)的挤压环境向早白垩世早期(145±5~125Ma)的伸展拉张环境转变有关,致使古老江南造山带地壳物质熔融并可能混染扬子岩石圈地幔物质形成的两期岩浆经高程度结晶分离作用先后侵位,也表明浙西北乃至华南地区晚中生代构造转换时间为145Ma左右,且在早白垩世发生了多期次伸展拉张作用。
关键词
锆石U-PB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仙霞岩体
浙皖地区
Keywords
zircon U-Pb
petrogenesis
tectonic background
Xianxia rock
Zhejiang and Anhui region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皖浙闽赣丘陵山地植被遥感知识库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陈志伟
机构
福建省南安市水土保持试验站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3期122-12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项目 (4 0 1710 6 0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D0 2 10 0 2 0 )
文摘
应用遥感数据解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 ,从而进一步评价土壤侵蚀现状。采用人工调查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法 ,建立地表植被覆盖度的遥感识别样本知识库。通过建立知识库 ,并使用GPS对其加以检查、更新 ,提高了样本的广泛性与精确度 ,从而提高了土壤侵蚀动态遥感监测的精度与速度 ,并使遥感影像的植被判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关键词
皖
浙
闽赣
地区
丘陵
山地植被
遥感知识库
土壤侵蚀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vegetation cover rate
remote sensing
repository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皖两地牡丹的栽培及应用现状
郑艳伟
范义荣
郭晨瑛
范庆君
张庆宝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浙皖晚中生代仙霞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成岩地质意义
张建芳
龚瑞君
汪隆武
蔡晓亮
徐双辉
陈津华
陈小友
汪建国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皖浙闽赣丘陵山地植被遥感知识库的建立与应用
陈志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