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的油用价值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文静 潘冬梅 +8 位作者 彭升龙 于添 魏振宇 张龙 舒常庆 汪建亚 黎曙光 熊冬连 褚玉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3-401,共9页
为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的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评价依据,筛选油用价值高的无性系,本文以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油茶种质基地的10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编号H1~H10)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成熟果实的13个性状,并利... 为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的良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评价依据,筛选油用价值高的无性系,本文以湖北省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油茶种质基地的10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编号H1~H10)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成熟果实的13个性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排序,对其油用价值进行评价研究,以便为优良无性系筛选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H3的果实为红色,H5、H8为青红色,其余为红青色;果形指数0.84~1.06,H3、H8、H10的果实为桔形,其余为球形;鲜果横径44.05~54.65 mm,纵径38.21~53.56 mm,单果鲜重24.37~38.26 g。鲜果含水率41.64%~52.15%,鲜果出籽率35.91%~61.71%,干籽出仁率48.00%~63.94%,种仁含油率38.10%~51.00%,鲜果含油率5.02%~7.82%,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7.51%~89.16%。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6.222%,最终得到果实油用价值综合排序为:H8>H3>H4>H5>H9>H10>H1>H2>H7>H6。无性系H8、H3和H4综合表现最佳,可作为进一步无性系良种的候选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种质资源 油用果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砧穗组合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
2
作者 陈泽鑫 葛晓宁 +11 位作者 郭红艳 晏巢 曹林青 周幼成 邹玉玲 田丰 何铁定 肖爽 张旭 陈丹阳 黄细乃 钟秋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砧木嫁接对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浙江红花油茶的高效栽培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普通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芽苗砧,以浙江红花油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 【目的】探明不同油茶砧木嫁接对浙江红花油茶嫁接苗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为浙江红花油茶的高效栽培与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普通油茶、攸县油茶、浙江红花油茶为芽苗砧,以浙江红花油茶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接穗进行芽苗砧嫁接,探究3个嫁接组合处理对浙江红花油茶接穗生长势、光合生理指标、非结构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普通油茶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砧木嫁接时,成活率、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Ф_(PSⅡ))及电子传递速率(ETR)最高,根冠比最小;攸县油茶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砧木嫁接时,总干质量、根冠比、净光合速率(Pn)、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及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最高。在砧穗愈合后植株生长期间,浙江红花油茶砧木嫁接组合和攸县油茶砧木嫁接组合叶片内源激素(ZR+IAA+GA_(3))/ABA、ABA/IAA值持续增长。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片ABA含量与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ZR含量与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GA_(3)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普通油茶砧木嫁接组合早期生长情况表现更好,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嫁接优良砧木;而叶片中的ABA/IAA和(IAA+ZR+GA_(3))/ABA的比值表明攸县油茶砧木更适合作为浙江红花油茶的矮化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嫁接 内源激素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CchABCG5基因的功能
3
作者 缪百灵 陈娟娟 +2 位作者 李亮杰 楚宗丽 董向向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7-1416,共10页
ABCG5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转运蛋白。为研究ABCG5基因的功能,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浙江红花油茶CchABCG5基因的编码序列(CD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和拟南芥遗传转化,对该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ABCG5是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转运蛋白。为研究ABCG5基因的功能,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浙江红花油茶CchABCG5基因的编码序列(CDS),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和拟南芥遗传转化,对该基因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chABCG5基因CDS长度为1935 bp,编码644个氨基酸,有1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和1个跨膜结构域,是WBC型半分子转运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chABCG5蛋白定位在细胞膜上。系统发育分析表明,CchABCG5蛋白与茶树的亲缘关系最近。CchABCG5过表达拟南芥表现出莲座叶减少和早花表型,相关开花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种子和叶片的脂质含量升高。因此,推测CchABCG5基因在浙江红花油茶开花调控和脂质转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ABCG5 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实生群体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佳妮 吴美珍 +3 位作者 李煜 叶玲 陈世品 陈辉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4-282,共9页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实生群体的表型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筛选方法,加强对浙江红花油茶基因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以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实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 为研究浙江红花油茶实生群体的表型变异规律及优良单株筛选方法,加强对浙江红花油茶基因资源的保护和育种利用,以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实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表型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模糊隶属函数法和多维空间坐标综合评定值累加法进行优良单株的选择。结果表明:单株之间变异丰富,25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74%~57.16%,多样性指数为1.9346~2.0959,产量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最大,多样性指数最小;回归分析与通径分析确定了果实数、单果鲜籽重、单果干仁重和种仁含油率是影响单株产油量的关键表型性状,其中,单果干仁重是主要决策变量,果实数是主要限制变量;主成分分析将25个性状转化为6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6.557%。根据以上研究结果筛选出9株优良单株,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丰产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实生群体 表型性状 通径分析 主成分分析 优良单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刘子雷 杨水平 +3 位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叶秀萍 丁敏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3-266,共4页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 在浙江红花油茶主要分布区广泛设点采样,对其果实的形态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在产地间及产地内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6个产地果实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果实质量(变异系数CV为42.07%),其次是果高(变异系数CV为15.79%)和果径(变异系数CV为14.77%),果实的高径比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系数CV为10.14%),产地内变异幅度较大的仍是果实质量,变异幅度较小的是高径比;不同产地果实果高与果径呈紧密线性相关,即随着果实果高的增大果径也随之增大,各个产地果实的果高和果径与果实质量均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果实的高径比与单果质量则没有一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果实形态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刘子雷 姚小华 +2 位作者 杨水平 王开良 丁立本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8,共6页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 对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的经济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果实经济性状在单株内、单株间以及产地间均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在产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产地间果实各性状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果重、果高、果径和果皮厚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和千克籽数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在产地内单株间和单株内果实各性状变异程度都遵循果重、单果籽数、千克籽数>鲜出籽率、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的规律,采样总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程度遵循果重>千克籽数>鲜出籽率>单果籽数>果皮厚>果高>果径>果形指数;另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黄金村和郑地村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黄檀林场和应村乡的果实性状归为同一类,大洋山林区的果实性状和黄金村和郑地村的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果实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的开花物候特性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曲 姚小华 +5 位作者 王开良 任华东 高焕章 滕建华 尹润富 洪友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9-254,共6页
为研究低海拔区域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对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的2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开花数量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花期始于1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花期长达62.5... 为研究低海拔区域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对浙江金华东方红林场的2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花期长短、开花数量进行了调查观测。结果表明: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花期始于1月下旬,结束于4月中下旬,花期长达62.5 d,花期较集中,但开花期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开花物候差异显著,开花期最早的是无性系dy144,最晚的是无性系hy31。花期持续时间最长的是无性系hy54、hy179,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53.5 d;最短的是无性系hy58,花期持续时间均值为26.5d。22个无性系之间开花数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根据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其中无性系dy156、hy8、hy28、hy31、hy43、hy47、hy59、hy63、hy54、hy71、hy179可以考虑作为园林观赏推广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开花物候 开花类型 开花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开花性状变异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开良 姚小华 +3 位作者 曹福亮 刘子雷 洪友君 任华东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4-338,共5页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 对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开花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花及花蕾的性状在单株内和产地内单株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单株内花的性状变异系数均值最大的是花冠冠幅,最小的是柱头的裂数。在大洋山林区和黄檀林场2个产地,单株间花的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花冠冠幅和柱头裂数。花蕾量、开花量、开花率、结果量和结果率在单株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花可授期在单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开花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海拔地区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树体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曲 高焕章 +3 位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王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105-1108,共4页
在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种质资源圃内设点调查,对1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树体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树体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12个无性系树体总体... 在金华市东方红林场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 Hu.)种质资源圃内设点调查,对12个浙江红花油茶无性系树体性状变异及其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树体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12个无性系树体总体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地径(变异系数为10.16%),其次为冠形指数(变异系数为6.98%)和冠幅(变异系数为6.68%),树高的变异系数最小(变异系数为6.03%)。12个无性系树高、冠幅、地径、冠形指数变异系数最大的分别是hy44、ny2、hy30、hy44,分别为12.16%、13.20%、22.05%、13.89%。浙江红花油茶树高、冠幅、地径相互间极显著相关,不同无性系树高与冠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即随着树高的增大,树冠也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cameilia chekiangoleosa Hu.) 无性系 树体性状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对浙江红花油茶茶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沈建福 陈中海 +1 位作者 肖仁显 陈秋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0,共5页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 首先分析了山茶属中普通油茶、小果油茶、越南油茶和浙江红花油茶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种油茶中,浙江红花油茶的种仁含油率(60.7%)和干籽含油率(37.2%)最高,鲜果含油率仅次于小果油茶。从经济角度考虑,浙江红花油茶最具发展前景。然后以浙江红花油茶为材料,研究了CO2超临界萃取、低温冷榨、溶剂萃取3种不同的加工方式对其油脂提取率、酸价、过氧化值、碘价、色泽、皂化值、透明度、维生素E、油脂氧化稳定性、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CO2超临界萃取的油脂提取率(92.09%)最高,低温冷榨法(74.1%)显著低于其他2种方法。低温冷榨和溶剂萃取的酸价、过氧化值显著低于CO2超临界萃取法,二者油脂氧化稳定性也显著好于后者。维生素E含量:CO2超临界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低温冷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脂肪酸 经济性状 超临界萃取 低温冷榨 氧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产区浙江红花油茶籽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变异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贺义昌 吴妹杰 +6 位作者 董乐 温强 李田 李晓辉 朱恒 徐林初 徐立安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45,共9页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 【目的】探讨浙江红花油茶油用性状的变异规律,为浙江红花油茶品质育种和引种栽培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了江西、浙江、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内的6个优势林分,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干籽仁油,利用气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浙江红花油茶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及巢氏方差分析法对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用性状指标进行分析。【结果】6个产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其籽仁含油率的总均值为58.46%,其中,籽仁含油率大于60%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2%。各个产地的平均籽仁含油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福建武夷山、福建霞浦、浙江开化、江西德兴、江西乐平和江西婺源。统计所有供试样株的数据可知,浙江红花油茶的油脂以油酸为主,且其变异系数最小(2.64),而油酸大于81%的样株数占供试样株总数的50%以上。在其脂肪酸组成中,油酸与亚油酸组分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籽仁含油率在不同产地间及相同产地内的差异均不显著,而各脂肪酸组分在不同产地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对油脂性状指标与不同产地地理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仁含油率受不同地理生态因子的影响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年均温与年均湿度对浙江红花油茶籽仁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均较大。【结论】在种子发育进程中,相对较高的温度和相对较低的湿度可能有利于种子中油酸的积累。此外,除了总脂肪酸含量与产地海拔呈一定的负相关,不同产地的海拔差异与浙江红花油茶各项油脂性状指标间总体上均无显著相关性,表明从高海拔区域向低海拔区域引种浙江红花油茶对其油脂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籽仁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 变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水代法制油工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蕾 钟海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8-102,共5页
初步研究了浙江红花油茶籽的经济性状和水代法提取,并和普通油茶籽的经济性状及茶油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是一种经济性状优良的油料树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了水代法提取浙江红花油茶籽油的工艺条件为:水料比3∶1... 初步研究了浙江红花油茶籽的经济性状和水代法提取,并和普通油茶籽的经济性状及茶油国家标准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浙江红花油茶是一种经济性状优良的油料树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了水代法提取浙江红花油茶籽油的工艺条件为:水料比3∶1(v/m);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20 min;浆液pH 9.0。提油率最高可达到79.27%,清油收率达到84.83%。除水分和挥发物含量超标外,其他主要指标符合一级压榨茶油的标准。该研究表明水代法提取浙江红花油茶籽油是可行的,可作为制备浙江红花油茶籽油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 水代法 浙江红花油茶 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述评及育种策略 被引量:16
13
作者 周文才 肖相元 +5 位作者 沈敬理 温强 李田 朱恒 杨军 徐林初 《南方林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0-24,共5页
浙江红花油茶是重要的观赏及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目前该树种的开发与利用仍旧相对滞后。作为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四的油茶树种,浙江红花油茶一直为野生或实生繁殖栽培,至今没有选育出作为食用或观赏兼油用的优良品种或家系。本文综述了... 浙江红花油茶是重要的观赏及食用木本油料树种,目前该树种的开发与利用仍旧相对滞后。作为种植面积和产量位居第四的油茶树种,浙江红花油茶一直为野生或实生繁殖栽培,至今没有选育出作为食用或观赏兼油用的优良品种或家系。本文综述了浙江红花油茶有关资源分类、孢粉学、主要经济性状及资源培育等相关研究,提出加快开展浙江红花油茶分子育种研究,揭示其分子遗传规律。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俨然成为浙江红花油茶种质资源开发及品质育种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种质资源 品质育种 育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籽成熟进程中含油率及主要脂肪酸动态变化 被引量:9
14
作者 贺义昌 肖相元 +4 位作者 温强 李田 王仲伟 叶金山 朱恒 《南方林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5-30,48,共7页
为探索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茶籽成熟期内含油率和脂肪酸的累积变化规律,以编号LK13、LK32、TB3三个样株的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进行定期取样(14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处理后测定茶籽的含水率、含油率和... 为探索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茶籽成熟期内含油率和脂肪酸的累积变化规律,以编号LK13、LK32、TB3三个样株的浙江红花油茶为试验材料,进行定期取样(14 d·次^-1),共取7个批次。经处理后测定茶籽的含水率、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低海拔引种浙江红花油茶能够适应低海拔立地环境,完成种实的正常发育。不同浙江红花油茶样株的含水率、含油率和主要脂肪酸组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浙江红花油茶籽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以积累油脂为主,水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降低。浙江红花油茶籽油含量在籽油成熟进程中呈明显的"S"型增长,推测浙江红花油茶籽油增长高峰期在7月下旬-8月初。浙江红花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组成总体表现饱和脂肪酸呈上升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呈下降趋势。种实不同发育阶段,油脂中油酸的相对含量稳定,其相对含量高低不受果实采收时期的影响,该指标非常适合作为浙江红花油茶良种选育的重要性状指标。据研究结果,建议8月底-9月初作为浙江红花油茶较为合理的采收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含油率 主要脂肪酸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芽苗砧选择及嫁接成效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田 徐小强 +4 位作者 温强 周文才 余良森 朱恒 徐林初 《南方林业科学》 2018年第4期1-5,50,共6页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掌握最佳的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浙江红花油茶优树材料进行大规模芽苗砧嫁接试验,包括开展不同优树接穗,不同砧木对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浙江红花油茶本... 以浙江红花油茶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掌握最佳的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及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浙江红花油茶优树材料进行大规模芽苗砧嫁接试验,包括开展不同优树接穗,不同砧木对嫁接苗的成活率、苗木生长量的影响等相关研究。浙江红花油茶本砧嫁接平均成活率最低,仅为47%;普通油茶和越南油茶均可作为浙江红花油茶嫁接砧木,其中越南油茶砧木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75%以上,其嫁接苗表现为初期长势旺盛;然而普通油茶砧木嫁接苗总体表现成苗更为均一,分析可能原因在于普通油茶与浙江红花油茶亲缘关系更近,砧穗亲和力更强。以普通油茶为共同砧木,进行浙江红花油茶不同种源优树嫁接,总平均嫁接成活率仅为49.06%。各种源比较,优株穗条嫁接成活率高低为江西婺源(62.4%)>浙江开化(60.5%)>江西德兴(60.13%)>福建霞浦(46.5%)>福建武夷山(35.7%)>浙江遂昌(35.5%)。旨在为浙江红花油茶优良无性系选择及嫁接苗培育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芽苗砧嫁接 砧木选择 优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林分群体产量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田 黄文印 +6 位作者 黄建军 王波 王小东 叶金山 李晓辉 朱恒 温强 《南方林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2-17,36,共7页
通过连续多年对浙江红花油茶样地进行产量统计分析,证实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产量分布结构差异不大,验证了浙江红花油茶与油茶、小果油茶及腾冲红花油茶一样,存在高产植株比例小,但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大,低产植株比例大,其承担群体的产... 通过连续多年对浙江红花油茶样地进行产量统计分析,证实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产量分布结构差异不大,验证了浙江红花油茶与油茶、小果油茶及腾冲红花油茶一样,存在高产植株比例小,但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大,低产植株比例大,其承担群体的产量比例小,且高产植株和低产植株是基本固定的事实。对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生物与生态学特性的连续观测表明树高、冠幅及地径等均与产量存在相关性,但是冠幅的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人工林分种植密度小于天然林分,而人工林分又正处壮林阶段。最重要的是通过测产,证明优良单株在产量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为今后的良种选育和低产林改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产量结构特征 树体结构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浙江红花油茶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董筱昀 黄利斌 吕运舟 《江苏林业科技》 2017年第6期6-9,共4页
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了在全光自动间隙喷雾条件下,扦插时间、取穗部位、生根剂种类和扦插基质类型对浙江红花油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31日,以枝条顶稍为穗条,在生根剂2 000 mg/L ABT 1号溶液中浸蘸10 s扦插于草炭土... 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了在全光自动间隙喷雾条件下,扦插时间、取穗部位、生根剂种类和扦插基质类型对浙江红花油茶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5月31日,以枝条顶稍为穗条,在生根剂2 000 mg/L ABT 1号溶液中浸蘸10 s扦插于草炭土基质中生根效果最好,插穗生根率达95.33%,生根数达11.33条,根长为7.47 cm,根粗为1.92 mm。经公式评分法进行扦插效果的综合评价,认为以5月31日取枝条上部梢段,用2 000 mg/L ABT 1号溶液浸蘸10 s,扦插在等体积的草炭土、蛭石和珍珠岩混合基质中的生根效果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嫩枝扦插 生根 全光自动喷雾 木本油料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优株筛选与综合评价 被引量:28
18
作者 董乐 李田 +4 位作者 黄文印 王波 徐林初 徐立安 温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5-45,共11页
【目的】提出浙江红花油茶优树选择标准与筛选方法,以期为发掘和高效利用浙江红花油茶优质种质资源,促进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化进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优良林分中通过初选、复选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 【目的】提出浙江红花油茶优树选择标准与筛选方法,以期为发掘和高效利用浙江红花油茶优质种质资源,促进浙江红花油茶良种化进程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浙江红花油茶主产区优良林分中通过初选、复选及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模糊隶属函数法的优株评价模型构建、层次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优株的综合评价。【结果】入选的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性状差异明显,11个描述的经济性状变异系数均值为16.63%,总不饱和脂肪酸变异系数最小为1.09%,而油亚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9.53%。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能代表11个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贡献率达84.656%,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原始数据信息量的29.491%,油酸、亚油酸、油亚比等性状对第一主成分贡献较大;决定第二主成分大小的主要是果皮厚、鲜出籽率、千粒籽重等性状,其贡献率为20.358%。层次聚类分析将36个浙江红花油茶优株分为6个类群,类群Ⅰ属于高油酸、高出仁率型株系;类群Ⅱ属于高含油率型株系;类群Ⅲ属于高油酸型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类群Ⅳ属于果皮薄、高出籽率型株系;类群Ⅴ属于高出仁率、高产型株系;类群Ⅵ属于高亚油酸、高产型株系。【结论】制订出了浙江红花油茶高油酸型优树选择的一般标准,并决选出12株表现最优的优株:GHY01、GHY02、GHY03、GHY04、GHY19、GHY20、GHY21、GHY22、GHY32、GHY34、GHY35、GHY36,并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标准,嫁接保存了这些优良单株用于后续无性系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优株筛选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7
19
作者 汪雁楠 赖国桢 +4 位作者 黄建建 刘丽婷 余良森 温强 龚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89-997,共9页
【目的】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 【目的】预测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潜在分布范围,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浙江红花油茶保护利用及引种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区域内55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了当前及未来3种RCPs气候变化情景下浙江红花油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影响浙江红花油菜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最冷季度降水量、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其中最冷季度降水量贡献率最高,最暖季度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次之。当代潜在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其中,核心分布区主要位于江西、福建和浙江。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体适生区范围较当前有不同程度地扩展,总体呈现由华东向西南方向显著扩张的趋势。【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潜在适生区主要受降水、气温和土壤影响,受海拔影响较小,在中国南方地区有较广泛的适生性,具有引种栽培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地理分布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地区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全伐改造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俊伟 吴玲娇 +4 位作者 孙维红 邹小兴 黄维 吴佐春 邹双全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2-151,共10页
【目的】比较全伐措施对于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的改造效果,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天然籽播浙江红花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伐除全部上层木(全伐)措施对寿宁县白鹇墓试验地和霞浦县八斗丘试验地进行改造,调查改造前后... 【目的】比较全伐措施对于不同海拔浙江红花油茶林的改造效果,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方法】以天然籽播浙江红花油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步伐除全部上层木(全伐)措施对寿宁县白鹇墓试验地和霞浦县八斗丘试验地进行改造,调查改造前后林木生长、结实状况的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与八斗丘试验地相比,改造后白鹇墓试验地的浙江红花油茶叶片N和K含量增长量较大,而P含量增长较小。白鹇墓试验地和八斗丘试验地空气湿度分别降低了4.6%和7.0%。白鹇墓试验地光照强度日变化是八斗丘试验地的1.47倍。白鹇墓试验地果形指数、鲜出籽率、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的增长量均较大,分别是八斗丘试验地增长量的6.75、2.17、3.33、1.56倍。八斗丘试验地土壤温度增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8倍,空气湿度的降幅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5倍,土壤N、P、K含量分别增加了7.85、20.44、57.12 mg/kg,均较高,冠幅生长量是白鹇墓试验地的1.12倍。八斗丘试验地的单株结果量、果实产量、产油量的增长量分别是白鹇墓试验地各指标增长量的1.65、1.67、1.22倍。应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改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八斗丘、白鹇墓试验地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9和0.65,说明八斗丘试验地改造效果优于白鹇墓试验地。【结论】浙江红花油茶更适合生长在海拔700 m的八斗丘试验地,说明其适生地既要有适当的海拔高度,又要有较高温度和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红花油茶 低产林改造 全伐 隶属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