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海岸不同类型植被对波浪衰减影响研究——以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
1
作者 辜伟芳 李高聪 +3 位作者 赵鑫 史本伟 张文祥 丁家玮 《海洋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31,共10页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 潮滩湿地植被通过其消浪生态功能,可以对海岸进行护岸促淤、防灾减灾及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研究典型植被波浪衰减特征对保护潮滩湿地、维持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障沿岸工程设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浙江省海岸3种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和红树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频浪潮仪,在沿波浪传播方向上分别在相邻光滩、植被边缘和植被内部对三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消浪能力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海三棱藨草植被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红树林带的波高平均衰减率>相邻光滩。进一步分析发现,植被类型及其生长阶段决定了植被的波浪衰减能力,处于生长初期的红树林波浪衰减率略高于相邻光滩。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植被波浪衰减研究案例,同时提升了对海岸植被消浪效率影响因素的认识,可为海岸工程设施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湿地植被 波浪衰减 浙江海岸 消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浙江省海岸带陆海生态测度与统筹 被引量:1
2
作者 钱玥 乔观民 +1 位作者 周艺 马静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2,635,共13页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内在连接性。生产-生活空间对应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生态空间与近海蓝色屏障具有一致性。(2)海岸带生态环境效应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城市化导致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3)陆海生态环境统筹水平逐步提高。浙东北湾区协调度较高,海陆联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浙东南湾区海陆联动治理效果不佳。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环境格局表现为,陆域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海域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湾区陆海耦合协调模式属于陆域带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陆域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陆海统筹 美丽海湾 浙江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沉积物沉积速率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36
3
作者 张志忠 李双林 +3 位作者 董岩翔 汪庆华 肖菲 鲁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4,共10页
对取自浙江近岸浅海海域的5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放射性活度、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含量测试,探讨了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化学元素的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浅海沉积速率为1.19~0.91cm/a,存在自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规律,并... 对取自浙江近岸浅海海域的5个沉积岩心进行了210Pb放射性活度、粒度和元素地球化学含量测试,探讨了沉积速率的横向变化、化学元素的垂向分布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浅海沉积速率为1.19~0.91cm/a,存在自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规律,并受当地入海河流的影响;元素的含量在垂向上由深到浅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呈高-低-高-低或低-高-低-高波动式循环变化;As、Cd、Hg、Cr、Cu、Pb和Zn等7个重点评价元素中,环境背景值普遍较高,Cr、Cu的背景值在海洋沉积物质量国家一类标准的最高限值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0Pb放射性活度 沉积速率 地球化学 背景值 浙江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