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浙江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志耘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4,159,共8页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是新时代的新使命,亟需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根据浙江方言的具体情况,从浙江方言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建设、濒危方言和地方口头文化的抢救保存、方言文化产品的开发应用等方面提出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 "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是新时代的新使命,亟需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根据浙江方言的具体情况,从浙江方言研究和应用的基础建设、濒危方言和地方口头文化的抢救保存、方言文化产品的开发应用等方面提出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一些初步设想,包括三大类十九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方言 方言文化 语保 保护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文英张炎等南宋浙江词人用韵考 被引量:23
2
作者 胡运飚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78-86,共9页
一、词人姓名、里贯及作品数量1]王淮(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金华人)1首管鉴(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龙泉人)68首章良能(生活在12纪世中后期,丽水人)1首杜旟(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金华人)3首陈亮(1143——1194,永康人)73首美特立(1125年生,可... 一、词人姓名、里贯及作品数量1]王淮(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金华人)1首管鉴(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龙泉人)68首章良能(生活在12纪世中后期,丽水人)1首杜旟(生活在12世纪中后期,金华人)3首陈亮(1143——1194,永康人)73首美特立(1125年生,可能活到13世纪,丽水人)20首王居安(生活在12世纪后期,可能活到13世纪,黄岩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英 用韵 广韵 世纪初 中原音韵 浙江方言 中后期 张炎 南宋 微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言与民俗 被引量:6
3
作者 黄佩文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0-41,共2页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二者互为因果。也就是说,由于有了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换句话说,由于各地有不同的民俗,它即要求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而这不同的语言形式即表现为不同的方言词...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二者互为因果。也就是说,由于有了某种民俗,然后才产生和这种民俗相联系的方言词语。换句话说,由于各地有不同的民俗,它即要求有不同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而这不同的语言形式即表现为不同的方言词语。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方言,反过来又影响民俗。也就是说,各地方言在语音和词汇方面的差异,使得各地民俗不尽相同。本文着重谈谈方言对民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 东北方言 沙果 芹菜 方言词语 河北方言 语言形式 华北 太平果 浙江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漏子”“大辣酥”新解
4
作者 熊飞 《江汉论坛》 1984年第7期59-59,共1页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说:“他(指武大)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由于“河漏子”,“大辣酥”二词意义不明,所以此语长期不得确解。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解“河漏子”为“一种汤饼名目”,又说“蒙古人称酒为‘大辣酥’。... 《水浒传》第二十四回,王婆说:“他(指武大)家卖拖蒸河漏子,热烫温和大辣酥。”由于“河漏子”,“大辣酥”二词意义不明,所以此语长期不得确解。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解“河漏子”为“一种汤饼名目”,又说“蒙古人称酒为‘大辣酥’。”这种说法似值得商榷。西门庆与王婆这段对话打诨的意味显而易见,若依陆注,王婆说武大家卖汤饼和酒,这成什么诨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方言 漏子 蒙语 外来语 新解 水浒传 西门庆 蒙古人 热烫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语分册》初稿五条
5
《鲁迅研究动态》 1983年第9期15-16,共2页
镬盖 锅盖。系浙江方言。《越谚:“镬即锅,也。王充《论衡》:‘爨一镬水’。”浙江一带锅盖用杉木制成,有平板式、篷式两种。“镬盖”与“华盖”读音相近。
关键词 鲁迅 浙江方言 王充 平板式 《论衡》 杉木 初稿 词语 共产党人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