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分布生境特征及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夏丽芝 刘西 +2 位作者 雷祖培 潘向东 权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28-33,共6页
2020年7月20—30日,调查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5个分布区域的生境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山豆根主要沿溪谷分布,海拔为830~1 078 m,林分平均郁闭度约70.6%,平均土层厚度为14.34 cm,平均土壤pH为4.... 2020年7月20—30日,调查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豆根Euchresta japonica 5个分布区域的生境特征及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山豆根主要沿溪谷分布,海拔为830~1 078 m,林分平均郁闭度约70.6%,平均土层厚度为14.34 cm,平均土壤pH为4.49,平均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51.02 g·kg^(-1);伴生植物主要为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荚蒾Viburnum dilatatum、花葶薹草Carex scaposa.、尾叶挪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ssp urophylla等;山豆根合计分布面积为3 900 m^(2),其中大湖区域的分布面积最大,为2 000 m^(2),平均分布密度为2 372株·hm^(-2);山豆根平均地径为3.87 mm,平均株高为40.16 cm,平均单株叶片数量为3.51片;在5个分布区域,山豆根地径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数量差异显著(P<0.05),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受土壤pH、容重、含水量及土层厚度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山豆根就地保护及野外回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分布 生境 生长特性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分布范围 被引量:10
2
作者 翁国杭 姜武 +5 位作者 包其敏 雷祖培 郑方东 刘西 林莉斯 潘向东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2-589,共8页
【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 【目的】明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当前的种群分布范围,为评估保护工作效果及制定保护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于2019—2020年,采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调查法对该保护区所有保护站黄腹角雉野外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ArcGIS图像判读,综合分析分布点周边的森林植被类型、海拔高度及地形地貌等相关因素,判定黄腹角雉分布范围。【结果】共发现黄腹角雉分布点69个,涉及双坑口、碑排、黄桥、垟溪等4个保护站,分布面积依次为24.9、15.2、10.7和4.5 km^(2);黄腹角雉分布点主要在针阔混交林与阔叶林内,其他植被类型则较少;分布海拔为670~1550 m,比之前报道的800~1400 m的海拔范围要广;相比核心区域,黄腹角雉在阔叶林边缘区域的分布较多,种群分布表现出边缘效应;在低海拔分布地带及垟溪分布区未发现黄腹角雉的依赖性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说明当前种群分布与交让木不具有完全的相关性;在4个分布区中,双坑口、碑排、黄桥3个分布区在地域上相连,其黄腹角雉种群有可能是乌岩岭原有种群繁衍与扩散的结果,而垟溪分布区与乌岩岭相距遥远,其种群则可以确定为独立存在的种群。【结论】经过长期保护,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栖息地环境已在很大空间尺度上得到了恢复,栖息地片段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种群分布范围得到了较大扩展,说明该保护区长期以来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已取得积极效果。而对于边缘效应等现象要进一步跟进研究,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栖息地 植被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蝴蝶多样性调查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3
作者 刘雷雷 章书声 +3 位作者 张加勇 董仁象 陶英坤 徐爱春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6-62,共7页
蝴蝶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气候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类群之一。2018年4—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 蝴蝶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气候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类群之一。2018年4—9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浙江省泰顺县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蝴蝶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对其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共观测到蝴蝶160种,分属11科89属,其中优势科为凤蝶科Papilionidae(20种)、眼蝶科Satyridae(25种)、蛱蝶科Nymphalidae(46种)、弄蝶科Hesperiidae(36种),其中黑脉长标弄蝶Telicota besta Evans和栾川俳弄蝶Pedesta luanchuanensis Wang&Niu为浙江省蝶类新记录;在调查时间段内,该区域蝴蝶物种数量随着调查月份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7月时达到顶峰,4月时最少;该区域蝴蝶群落的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在不同月份之间基本上维持在同一个水平,月份之间的波动很小,均以4月为最低,8月为最高。本次调查掌握该样区蝴蝶多样性现状,包括蝴蝶的种类、数量、分布的年度变化和面临的威胁因素,进一步证明了泰顺县优越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蝴蝶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蝴蝶 多样性 调查 动态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翁国杭 《温带林业研究》 2023年第2期73-77,共5页
黄腹角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从乌岩岭保护区发现黄腹角雉以来,学者对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自从乌岩岭保护区发现黄腹角雉以来,学者对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长期努力,乌岩岭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已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黄腹角雉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腹角雉 保护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左玉 董红先 +1 位作者 刘雷雷 雷祖培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1-897,共7页
【目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 【目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能够提供多功能的生态服务,对保护和改善泰顺县和温州市的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实地调查,参照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评估规范》的方法,定量评估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物质量和价值量。【结果】2017年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的总价值量为100.24×108元·a^−1,单位面积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为3.92×105元·hm^−2·a^−1。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保育土壤、涵养水源、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可见,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和积累营养物质是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服务,三者比例之和高达91.92%,占有重要地位。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常绿阔叶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竹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针阔混交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经济林。常绿阔叶林对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在50%以上,占据绝对地位。【结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其他林分,因此通过把针叶林改造成阔叶林等林相改造技术,提高林分质量,优化生态系统结构,进而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产出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服务价值 评估 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尾藓属物种多样性研究
6
作者 陈星 师瑞萍 +2 位作者 雷祖培 韦玉梅 王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1-248,共8页
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 报道了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种凤尾藓属(Fissidens)植物,其中内卷凤尾藓济州岛变种(F.involutus Wilson ex Mitt.var.jejuensis Y.-J.Yoon,B.C.Tan&B.-Y.Sun)为中国首次报道,该变种此前只分布在日本和韩国,其特征是背翅基部明显下延,鞘部细胞的每个角都有1个不明显的疣。异形凤尾藓(F.anomalus)和锐齿凤尾藓(F.serratus)为浙江省新记录。在该保护区,凤尾藓属植物物种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分布。与我国东南部地区其它保护区相比,乌岩岭的凤尾藓多样性仅次于广西的雅长自然保护区。而且,这一地区凤尾藓的多样性并没有表现出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东南部地区凤尾藓的调查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浙江 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记录 凤尾藓属 植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已批准立项
7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1,共1页
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建设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中部——中亚热带南北地带分界线上,南北植物汇集,珍稀、濒危、特有、孑遗物种丰富。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 近日,国家林业局批准同意建设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二期工程项目。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中部——中亚热带南北地带分界线上,南北植物汇集,珍稀、濒危、特有、孑遗物种丰富。保护区以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濒危物种黄腹角雉和原生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并且是我国距离东海最近的一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 二期工程 珍稀濒危物种 森林生态系统 立项 中亚热带 国家林业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腹角雉:乌岩岭的“吉祥鸟”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方东 《广西林业》 2014年第10期47-48,共2页
浙江乌岩岭是黄腹角雉最主要的栖息地,建有中国唯一的黄腹角雉保护地——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腹角雉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鸟类,在八十年代以前一度被认为野外已灭绝。1981年,杭州大学诸葛阳教授在乌岩岭首次发现了黄腹角雉。
关键词 黄腹角雉 濒危鸟类 乌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祥 栖息地 保护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态的乌岩岭
9
作者 戴顺德 《国土绿化》 2014年第4期48-49,共2页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泰顺县境内西北部,总面积1.886万公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唯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保种基地。
关键词 乌岩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态 黄腹角雉 西北部 泰顺县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雪胆群落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哀建国 俞琳 +2 位作者 章丽英 钱柳钦 张腾超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6-710,共5页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 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浙江雪胆Hemsleya zhejiangensis所处群落共有种子植物67种,隶属31科49属。其中热带类型16属,温带类型29属。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90.2%,地上芽植物占2.8%,地下芽植物占5.6%,1年生植物占1.4%。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60.6%。叶型以单叶比例最大,占73.2%;叶质以草质叶为优势,占69.0%;全缘叶种类占总种数的33.8%,非全缘叶种类占66.2%。群落结构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浙江雪胆 群落结构 区系组成 群落外貌 生活型 乌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鸟类新纪录--大鹃[贝鸟]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方东 刘西 +2 位作者 林莉斯 刘博野 夏灿玮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26,共1页
2016年10月3日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垟溪保护站(119.743 92°E,27.367 72°N,海拔600 m),发现5只大鹃[贝鸟]Coracina macei在针阔混交林的树冠层(高约13 m)活动。该鸟上半身灰色,腹部白色,中部尾羽灰色而外侧黑色... 2016年10月3日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垟溪保护站(119.743 92°E,27.367 72°N,海拔600 m),发现5只大鹃[贝鸟]Coracina macei在针阔混交林的树冠层(高约13 m)活动。该鸟上半身灰色,腹部白色,中部尾羽灰色而外侧黑色,喙粗壮,可与我国分布的同属另一物种——暗灰鹃[贝鸟]C.melaschistos(尾羽黑色,喙细长)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针阔混交林 乌岩 树冠层 灰色 黑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鸟类新纪录——斑背燕尾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西 郑方东 +1 位作者 包其敏 林莉斯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7-297,共1页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坑口保护站(119°40'23″E,27°42'37″N,海拔710 m)发现2只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在靠近居民点的溪滩上活动。该鸟腹部白色,头部、胸部、背部和尾部以黑色为主,尾... 2018年1月30日,在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坑口保护站(119°40'23″E,27°42'37″N,海拔710 m)发现2只斑背燕尾Enicurus maculatus在靠近居民点的溪滩上活动。该鸟腹部白色,头部、胸部、背部和尾部以黑色为主,尾与躯干几乎等长,与本地常见鸟类白额燕尾E.leschenaulti相似。该鸟背部有白色的点状斑,与白额燕尾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乌岩 居民点 背部 海拔 尾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个濒危雉类主题馆在泰顺落成
13
《绿色中国》 2017年第11期7-7,共1页
中国首个濒危雉类主题馆——乌岩岭黄腹角雉主题馆在浙江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成。主题馆融自然、科学、人文于一体,系统介绍濒危鸟类黄腹角雉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展示乌岩岭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成就,打造生物多样性科... 中国首个濒危雉类主题馆——乌岩岭黄腹角雉主题馆在浙江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落成。主题馆融自然、科学、人文于一体,系统介绍濒危鸟类黄腹角雉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展示乌岩岭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成就,打造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第二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鸟类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雉类 中国 生物多样性 黄腹角雉 乌岩 生态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