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江中部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
17
1
作者
卢占晖
苗振清
林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根据2008年5月(春季)对东海区(27°00′~31°00′N,121°30′~126°30′E)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85.5 kg,75 ...
根据2008年5月(春季)对东海区(27°00′~31°00′N,121°30′~126°30′E)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85.5 kg,75 873尾,76种,隶属于14目48科。其中,暖水种(WW)最多,有46种,占总种类数的60.5%;暖温种(WT)次之,有27种,占35.5%;冷温种(CT)最少,仅3种,占4.0%。春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常见种是六斑刺鲀、七星底灯鱼、小黄鱼、竹荚鱼。通过对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和小黄鱼的生物量分布特点分析发现,带鱼在28°30′~29°30′N,125°00′E以西海域的生物量最为丰富;鳄齿鱼在29°00′N以南,125°00′E以西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麦氏犀鳕在28°00′N以南,123°00′E以西的近岸及舟山渔场以南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小黄鱼在30°00′~31°00′N,125°00′E以东的外海区生物量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20~1.80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值在0.05~0.85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值在0.01~1.50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江中部近海鱼类多样性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江楠
许永久
+3 位作者
张洪亮
朱文斌
何舟洋
陈雯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3-288,共6页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秋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矛尾虾虎鱼、龙头鱼、红鳗虾虎鱼以及细条天竺鲷,鱼类生物量呈近海低外海高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45~1.5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值在1.16~2.61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w)值在0.60~0.87之间。根据底温底盐,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水团,并且发现不同水团中的鱼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w)没有显著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浙中沿岸流及其对风和潮汛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胡锋涛
陶宇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58,共9页
根据浙江中部近海2018年4月2018年10月的近岸锚系流速观测数据和同步的风速风向数据,结合锚系点周边水域全潮大、中、小潮水文观测资料,进而分析了该海域水流的变化特征。锚系点余流主要沿着与等深线平行的方向(东北-西南向),余流散点...
根据浙江中部近海2018年4月2018年10月的近岸锚系流速观测数据和同步的风速风向数据,结合锚系点周边水域全潮大、中、小潮水文观测资料,进而分析了该海域水流的变化特征。锚系点余流主要沿着与等深线平行的方向(东北-西南向),余流散点图的主轴方向为25.5°(东北偏北向),沿着主轴方向的余流与垂直于主轴方向的余流标准差分别为0.12 m/s和0.02 m/s。余流北分量和风速北分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月平均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6,逐时整点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锚系点余流具有13.37 d和28.49 d的周期性变化特征,该周期与大、小潮的更替周期非常接近。小潮期间,潮流的强度相对较弱,余流对风的响应较为显著,余流和风的相关性较好,两者相关系数为0.72;而在大潮期间,潮差较大且潮流流速较强,余流和风的相关性相对较差,两者相关系数为0.30。本研究,得到了锚系点及其周边水域的流速分布特征,初步获悉天文潮和风场等的非线性作用对研究区域潮流和余流的影响,可以为浙江中部沿岸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沿岸流
风生流
天文潮
余流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中部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
17
1
作者
卢占晖
苗振清
林楠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海洋学院
出处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BAD43B01)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C23075)
文摘
根据2008年5月(春季)对东海区(27°00′~31°00′N,121°30′~126°30′E)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485.5 kg,75 873尾,76种,隶属于14目48科。其中,暖水种(WW)最多,有46种,占总种类数的60.5%;暖温种(WT)次之,有27种,占35.5%;冷温种(CT)最少,仅3种,占4.0%。春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常见种是六斑刺鲀、七星底灯鱼、小黄鱼、竹荚鱼。通过对带鱼、鳄齿鱼、麦氏犀鳕和小黄鱼的生物量分布特点分析发现,带鱼在28°30′~29°30′N,125°00′E以西海域的生物量最为丰富;鳄齿鱼在29°00′N以南,125°00′E以西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麦氏犀鳕在28°00′N以南,123°00′E以西的近岸及舟山渔场以南海域生物量最为丰富;小黄鱼在30°00′~31°00′N,125°00′E以东的外海区生物量最为丰富。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20~1.80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值在0.05~0.85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值在0.01~1.50之间。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与水深、底层水温、底层盐度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Keywords
the middle sea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
fish
structure of community
diversity
分类号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江中部近海鱼类多样性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何江楠
许永久
张洪亮
朱文斌
何舟洋
陈雯雯
机构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出处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283-288,共6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MESE-2016-03)
浙江海洋大学"水产"省一流学科开放课题资助(20160005)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项目:浙海渔计[2013]149号与(浙财农[2014]277号)
文摘
根据2016年秋季,在浙江中部近海(28.5°-29.5°N,121.5°-123.1°E)进行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分析了浙江中部近海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度、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9目20科30种。秋季浙江中部及其邻近海域优势种有矛尾虾虎鱼、龙头鱼、红鳗虾虎鱼以及细条天竺鲷,鱼类生物量呈近海低外海高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种类丰富度指数(D)值在0.45~1.56之间,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值在1.16~2.61之间,种类均匀度指数(J'w)值在0.60~0.87之间。根据底温底盐,利用聚类分析得到3个水团,并且发现不同水团中的鱼类生物量具有显著差异(P<0.01),种类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w)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w)没有显著差异性。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鱼类多样性
环境因子
水团
Keywords
middle area of Zhejiang offshore
fish divers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water masses
分类号
S93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中沿岸流及其对风和潮汛的响应
被引量:
2
3
作者
胡锋涛
陶宇
机构
浙江海测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58,共9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9D060007)~~
文摘
根据浙江中部近海2018年4月2018年10月的近岸锚系流速观测数据和同步的风速风向数据,结合锚系点周边水域全潮大、中、小潮水文观测资料,进而分析了该海域水流的变化特征。锚系点余流主要沿着与等深线平行的方向(东北-西南向),余流散点图的主轴方向为25.5°(东北偏北向),沿着主轴方向的余流与垂直于主轴方向的余流标准差分别为0.12 m/s和0.02 m/s。余流北分量和风速北分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月平均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6,逐时整点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为0.69。锚系点余流具有13.37 d和28.49 d的周期性变化特征,该周期与大、小潮的更替周期非常接近。小潮期间,潮流的强度相对较弱,余流对风的响应较为显著,余流和风的相关性较好,两者相关系数为0.72;而在大潮期间,潮差较大且潮流流速较强,余流和风的相关性相对较差,两者相关系数为0.30。本研究,得到了锚系点及其周边水域的流速分布特征,初步获悉天文潮和风场等的非线性作用对研究区域潮流和余流的影响,可以为浙江中部沿岸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动力学方面的依据。
关键词
浙江中部近海
沿岸流
风生流
天文潮
余流周期变化
Keywords
middle Zhejiang coastal area
coastal current
wind-driven current
astronomical tide
periodic variation of residual current
分类号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江中部近海及其邻近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卢占晖
苗振清
林楠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浙江中部近海鱼类多样性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何江楠
许永久
张洪亮
朱文斌
何舟洋
陈雯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浙中沿岸流及其对风和潮汛的响应
胡锋涛
陶宇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