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研究
1
作者
单日
柯胜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目的 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面向浙东唐诗之路双重文化身份,探索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山水诗与浙东唐诗之路的互证关系;其次选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山水诗意象与浙东...
目的 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面向浙东唐诗之路双重文化身份,探索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山水诗与浙东唐诗之路的互证关系;其次选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符号耦合性;最后采用设计实证法,以天台山为个案,建构山水诗意象在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共生路径。结果 通过互证关系、符号耦合、设计共生三个维度,建构了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结论 文旅融合的实质是双向赋能,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研究,将对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文化的设计传播和旅游产品业态的丰富,产生双向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意象
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
互证关系
符号耦合
设计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化体验”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路径——以绍兴为例
2
作者
应雅婷
李闻杰
郭超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过程中文化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文化背景与旅游资源,顺应“浙东唐诗诗路文化”主题,探究文化体验模式开发的重要性。以“文化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过程中文化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文化背景与旅游资源,顺应“浙东唐诗诗路文化”主题,探究文化体验模式开发的重要性。以“文化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从绍兴全域旅游、江南文化与唐诗文化的融合、数字文化旅游3个方面进行,并以新昌“诗、佛、茶”文化、上虞青瓷文化、嵊州本土文化3个方面展开全域旅游开发,进而丰富绍兴文化旅游的形式,弘扬唐诗之路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验
浙东
唐诗
之路
旅游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画剡溪 千山蕴秀--浙江嵊州用绿色打造“唐诗之路”盛景
3
作者
黄少平
许云飞
《国土绿化》
2023年第6期10-15,共6页
中国古代,在浙东有一条文人墨客喜爱的“旅游线路”,曾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写下1500余首传世诗篇。这条山水人文线路被后人称之为“唐诗之路”。谈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必不可少。嵊州市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四面环山,中间...
中国古代,在浙东有一条文人墨客喜爱的“旅游线路”,曾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写下1500余首传世诗篇。这条山水人文线路被后人称之为“唐诗之路”。谈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必不可少。嵊州市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母亲河剡溪穿城而过,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特点。这里千山蕴秀,溪水潺潺,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2016年,嵊州市委、市政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之路
七山一水
旅游
线路
国家森林城市
四面环山
浙东
浙江嵊州
战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研究
1
作者
单日
柯胜海
机构
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6,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21YJC760010)
浙江省文旅厅项目(2020KYJ005)。
文摘
目的 基于文旅融合的时代要求,面向浙东唐诗之路双重文化身份,探索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辨析山水诗与浙东唐诗之路的互证关系;其次选用比较研究法,分析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符号耦合性;最后采用设计实证法,以天台山为个案,建构山水诗意象在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共生路径。结果 通过互证关系、符号耦合、设计共生三个维度,建构了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策略。结论 文旅融合的实质是双向赋能,山水诗意象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研究,将对浙东唐诗之路山水诗文化的设计传播和旅游产品业态的丰富,产生双向推动作用。
关键词
山水诗意象
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
互证关系
符号耦合
设计共生
Keywords
landscape poetry image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of the Tang Poetry Road in eastern Zheji-ang
mutual proof relationship
symbolic coupling
design symbiosis
分类号
TB472 [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化体验”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路径——以绍兴为例
2
作者
应雅婷
李闻杰
郭超
机构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出处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59-63,共5页
基金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一般规划课题(2022SCG354)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20801214315127)
+1 种基金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13283010)
2023年度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JYKC2312、JYKC2313、JYKC2314)。
文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过程中文化体验的需求越来越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浙东唐诗之路绍兴段的文化背景与旅游资源,顺应“浙东唐诗诗路文化”主题,探究文化体验模式开发的重要性。以“文化体验”为切入点,探讨其旅游开发模式,从绍兴全域旅游、江南文化与唐诗文化的融合、数字文化旅游3个方面进行,并以新昌“诗、佛、茶”文化、上虞青瓷文化、嵊州本土文化3个方面展开全域旅游开发,进而丰富绍兴文化旅游的形式,弘扬唐诗之路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化体验
浙东
唐诗
之路
旅游
开发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G127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画剡溪 千山蕴秀--浙江嵊州用绿色打造“唐诗之路”盛景
3
作者
黄少平
许云飞
机构
不详
出处
《国土绿化》
2023年第6期10-15,共6页
文摘
中国古代,在浙东有一条文人墨客喜爱的“旅游线路”,曾有400多位唐代诗人在此写下1500余首传世诗篇。这条山水人文线路被后人称之为“唐诗之路”。谈浙东“唐诗之路”,嵊州必不可少。嵊州市位于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区,四面环山,中间盆地,母亲河剡溪穿城而过,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特点。这里千山蕴秀,溪水潺潺,素有“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美誉。2016年,嵊州市委、市政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唐诗
之路
七山一水
旅游
线路
国家森林城市
四面环山
浙东
浙江嵊州
战略决策
分类号
F592.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S731.2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水诗意象与浙东唐诗之路旅游文创产品的耦合共生设计研究
单日
柯胜海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化体验”下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路径——以绍兴为例
应雅婷
李闻杰
郭超
《现代园艺》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诗画剡溪 千山蕴秀--浙江嵊州用绿色打造“唐诗之路”盛景
黄少平
许云飞
《国土绿化》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