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示踪试验时间-浓度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亚洲 董维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7,共7页
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对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取用、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利用示踪试验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时,难以通过曲线叠加、钝锋、不规则上升和下降等形态准确解释多条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所处位置和... 岩溶管道结构特征对岩溶水资源的合理取用、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施工均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在利用示踪试验曲线分析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时,难以通过曲线叠加、钝锋、不规则上升和下降等形态准确解释多条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所处位置和地下水状态。运用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推导出岩溶管道流溶质运移模型,根据模型绘制三维溶质运移形态和理论时间-浓度曲线,结合水力学相关知识,对岩溶管道连接关系、地下湖位置及岩溶管道流形态变化对应的时间-浓度曲线进行解释。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曲线出峰个数对应岩溶管道条数,由于管道径流长度及流速存在差异,双管道并联曲线存在3种模型,分别为2个孤立的单峰、下降曲线存在双峰叠加和2个连续上升的叠加峰;(2)单管道曲线下降梯度个数对应地下湖个数,多管道需结合管道个数和地下湖位置具体分析下降梯度和地下湖个数关系,根据地下湖位置将双管道并联岩溶管道划分4种类型,即地下湖存在于未分支管道、主管道、支管道、主管道和分支管道上;(3)曲线形态极速变化标志着管道流发生表流和承压流的相互转化。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地区地下水保护及地下工程安全建设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时间-浓度曲线 岩溶管道 地下湖 管道流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铂术前不同分级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春林 王卫 +4 位作者 刘萍 马奔 曾北蓝 刘翠 陈拉妮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6-369,共4页
目的:对比术前超选择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卡铂化疗宫颈癌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靶血管实施动脉化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 目的:对比术前超选择子宫动脉与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卡铂化疗宫颈癌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靶血管实施动脉化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和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以卡铂300mg/m2一次性给药。在灌注后0、10、20分钟分别钳取宫颈癌组织,测定标本内铂离子浓度。结果:①峰值及曲线形态:两组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的高峰值均出现在化疗结束后即刻,且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下降,呈一下降曲线。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的峰值是251.00±119.39ng/mg,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的峰值是186.73±110.66ng/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20min)值: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化疗后0~20分钟的癌组织内铂离子浓度AUC0~20min为3432.50±2099.94ng.min/mg,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组为2722.36±1474.34ng.min/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与髂内动脉前干灌注化疗后癌组织内铂离子无论是峰浓度还是AUC0~20min均无明显差别,但从减少动脉化疗并发症的角度,应根据宫颈癌的分期情况选择合适的靶血管实施动脉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盆腔动脉 灌注化疗 铂离子峰浓度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抗生素后效应研究
3
作者 张德显 田春莲 +3 位作者 沈龙 孙晓东 耿健 刘明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8-90,共3页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 为了研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采用试管液体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化脓隐秘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青霉素、头孢氨苄和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μg/m L和1μg/m,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4、16μg/m L和16μg/m L;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青霉素次之;头孢噻呋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AE)较强(3.76 h),青霉素对化脓隐秘杆菌分离株的PAE较弱(2.3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治疗急性感染时导致血浆谷浓度过低的危险因素
4
作者 Morata L Cuesta M +2 位作者 Rojas JF 宋晓蕾 黄海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1-221,共1页
利奈唑胺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与临床疗效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包括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 IC )的时间百分比(% T>M IC )和用药达稳态时24 h血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 IC的比值(A U C24/M IC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利奈... 利奈唑胺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与临床疗效相关的药动学参数包括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M IC )的时间百分比(% T>M IC )和用药达稳态时24 h血药时曲线下面积与M IC的比值(A U C24/M IC )。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利奈唑胺血药浓度在整个给药间期均维持在M IC之上,或者AUC24/MIC为80至120,临床治疗成功率更高。但最近一些研究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利奈唑胺谷浓度低于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的M IC90(2 mg/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临床治疗 浓度 危险因素 急性感染 血浆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药时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热点与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范淑盼 丁楠 +1 位作者 陈美琪 王卓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治疗药物监测是维持万古霉素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方案。随着中国和美国指南关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更新,以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逐渐成为热点。与谷浓度引导的治... 治疗药物监测是维持万古霉素疗效和预防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给药剂量方案。随着中国和美国指南关于治疗药物监测指标的更新,以2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逐渐成为热点。与谷浓度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相比,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能够降低万古霉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临床上可以通过贝叶斯法和线性药代动力学方法来实施AUC_(24 h)引导的治疗药物监测,这2种方法均可以实现AUC_(24 h)的预测,达到早期干预的目的。各医疗机构有必要根据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治疗药物监测 -曲线下面积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芥子穴位给药配伍对延胡索乙素药效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高远 李冀 +1 位作者 韩东卫 周梦丹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全方配伍和无白芥子配伍延胡索乙素在模型家兔“肺俞”穴皮下药代动力学特征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支气管哮喘模型家兔随机分成延胡索单方组、缺白芥子组、全方组,微透析技术收集14 h穴位皮下透析液,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LCMS)法检测方中君药延胡索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浓度,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对应时间点模型动物血清中IgE水平,获得药效学参数;对药动学、药效学参数进行PK-PD模型拟合。结果:白芥子配伍后的药峰浓度(C_(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_(0-t))、平均滞留时间(MRT_(0-t))均显著增加(P<0.01,P<0.01,P<0.05),达峰时间(T_(max))提前(P<0.01);“浓度-时间-效应”三维曲线表明,方中有白芥子配伍时,药效出现更快、消退更慢,起效时间晚于峰浓度,具有一定滞后性。结论:动力学参数、PK-PD模型结果表明,白芥子配伍能够改变“方中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成分延胡索乙素穴位局部的皮下分布,促进方中君药有效成分快速吸收,延长滞留时间,在方剂中起到主药、改善其他药物分布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芥子 穴位给药 配伍研究 延胡索乙素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 “冬病夏治”方 浓度-时间-效应”三维关系 滞后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本华 刘宇 +3 位作者 黄亚琴 岑彦艳 郑书全 魏泓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选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作为模型药物,在巴马香猪体内进行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巴马香猪对洛伐他汀的处置规律。方法12头6-8月龄健康雄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灌胃组、静脉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灌胃组和静脉组通... 目的选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作为模型药物,在巴马香猪体内进行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探讨巴马香猪对洛伐他汀的处置规律。方法12头6-8月龄健康雄性巴马香猪随机分为灌胃组、静脉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灌胃组和静脉组通过胃管和耳静脉分别给与洛伐他汀8、1.2mg/kg。给药后前腔静脉采血,用RP-HPLC-UV法检测血浆洛伐他汀浓度;用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用统计矩法计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结果灌胃组t1/2和Ke分别为3.43h和0.20h;静脉组C0、Ke、Vd、t1/2和CL分别为180.27ng/mL、0.17h、6.7L/kg、3.97h和66.97mL/min。统计矩法计算得到灌胃组和静脉组的AUC0-∝分别为每小时409.41,1627.78ng/mL,绝对生物利用度F为3.8%。结论洛伐他汀在巴马香猪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人和犬基本一致,提示巴马香猪与人和犬对药物的处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香猪 洛伐他汀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绝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式优化儿童万古霉素个体给药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心 罗征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49,共4页
万古霉素是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糖肽类抗生素,至今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代谢个体差异显著,仅通过药物说明书和医师经验性用药,对于重症及复杂感染患儿很难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范围(15-20 mg/L),必须借助万... 万古霉素是从链霉菌中分离得到的糖肽类抗生素,至今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万古霉素代谢个体差异显著,仅通过药物说明书和医师经验性用药,对于重症及复杂感染患儿很难使血药浓度达到目标范围(15-20 mg/L),必须借助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利用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式,通过贝叶斯(Bayes)反馈获得个体PK/PD参数来实施精细调控。文章从万古霉素当前临床用药指南拓展到最新研究理论,充分显示肾功能、体质量、年龄、疾病状态是影响儿童万古霉素代谢效应的主要参数;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AUC/MIC)≥400为更佳的监测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个体给药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式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雌醇共晶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宁丽峰 杜荣凯 +1 位作者 张雷 徐娟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研究炔雌醇4种共晶(炔雌醇-哌嗪、炔雌醇-烟酰胺、炔雌醇-川芎嗪、炔雌醇-咪唑)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探讨炔雌醇共晶药动学研究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口服给药,剂量为5.0 mg·kg^(-1)(炔雌醇相当量),于规定时间分批取血。结... 目的研究炔雌醇4种共晶(炔雌醇-哌嗪、炔雌醇-烟酰胺、炔雌醇-川芎嗪、炔雌醇-咪唑)在大鼠体内的吸收与代谢,探讨炔雌醇共晶药动学研究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口服给药,剂量为5.0 mg·kg^(-1)(炔雌醇相当量),于规定时间分批取血。结果炔雌醇达峰时间1 h,于24 h内代谢完毕;4种共晶达峰时间约为1.5 h,于48 h内代谢完毕;炔雌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25.1±2.8)h·ng·mL^(-1),炔雌醇-哌嗪共晶AUC(28.3±1.5)h·ng·mL^(-1),炔雌醇-烟酰胺共晶AUC(26.8±2.2)h·ng·mL^(-1),炔雌醇-川芎嗪共晶AUC(24.2±4.4)h·ng·mL^(-1),炔雌醇-咪唑共晶AUC(23.6±2.5)h·ng·mL^(-1)。结论炔雌醇形成共晶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通过制备炔雌醇-哌嗪共晶和炔雌醇-烟酰胺共晶可提高炔雌醇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炔雌醇共晶 药动学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喀斯特渗漏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邹国富 范柱国 +2 位作者 朱春蓉 李赛 鲍家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喀斯特渗漏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尾矿库常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地下水示踪试验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使用染料示踪法与化学离子示踪法表明,化学离子示踪法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时间-浓度曲线及实验结... 喀斯特渗漏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尾矿库常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地下水示踪试验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使用染料示踪法与化学离子示踪法表明,化学离子示踪法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时间-浓度曲线及实验结果确定了拟建尾矿库地下水运移方向、地下水流速,评价了地下喀斯特发育状况,为拟建尾矿库的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渗漏 示踪试验 时间-浓度曲线 普朗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蒜氨酸、蒜酶及二者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锋 朱震宏 +3 位作者 刘素辉 顾丹今 陈坚 孙玉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2,共3页
目的了解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平板计数法检测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10株临床分离的MRSA体外抗菌活性,并采用菌落法绘制时间-杀伤曲线。结果蒜氨酸和... 目的了解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液体稀释法、平板计数法检测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10株临床分离的MRSA体外抗菌活性,并采用菌落法绘制时间-杀伤曲线。结果蒜氨酸和蒜氨酸+蒜酶均对MRSA有抗菌活性,而蒜酶无作用。结论蒜氨酸和蒜氨酸+蒜酶均为对MRSA敏感的抗菌药物,有望用于治疗由MRSA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蒜氨酸 蒜酶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时间-杀伤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吡汀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平 刘龙兴 +4 位作者 夏东亚 尹东锋 刘璟 地里夏提.白克力 郭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研究氟吡汀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选择健康维吾尔族和汉族受试者各10人(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100mg,定时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氟吡汀的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目的研究氟吡汀在中国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选择健康维吾尔族和汉族受试者各10人(男女各半),单剂量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100mg,定时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中氟吡汀的浓度,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马来酸氟吡汀后,维吾尔族和汉族受试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1.80±0.75)、(1.70±0.79)h,Cmax分别为(1535.44±398.69)、(1078.09±296.74)μg·L-1,AUC0-36分别为(14343.00±3200.5)、(8406.24±1622.5)μg·h·L-1,AUC0-∞分别为(15021.72±3705.88)、(8971.71±1996.53)μg·h·L-1。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后药动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氟吡汀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维吾尔族 汉族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基本单元汇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方贵 芮孝芳 +1 位作者 冯杰 刘宁宁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3,共5页
推导了V形基本单元的面积—时间曲线,即得到了其地貌瞬时单位线,继而求出其时段单位线,再与净雨卷积,即可求得流域基本单元的汇流过程。以星丰流域为例,进行了流域基本单元汇流计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域汇... 推导了V形基本单元的面积—时间曲线,即得到了其地貌瞬时单位线,继而求出其时段单位线,再与净雨卷积,即可求得流域基本单元的汇流过程。以星丰流域为例,进行了流域基本单元汇流计算,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流域汇流理论的发展,必将在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洪水预报、水污染防治以及湿地生态保护等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基本单元 汇流 面积-时间曲线 星丰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庄素琪 张莉莉 +5 位作者 唐春萍 沈志滨 陈艳芬 温玉莹 侯捷 江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74-1180,共7页
目的 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药物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 目的 探究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 canis)的体内外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药物对抑菌圈直径的影响,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FC);绘制时间-杀菌曲线,动态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M.canis的杀菌作用.建立M.canis致豚鼠体癣模型,皮肤病变评分、真菌学转阴率、组织病理学三方面综合评价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对M.canis的体内抗菌作用.结果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对M.canis产生不同大小的抑菌圈.试管药基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12株M.canis MIC范围为0.185~1.477 mg/mL和0.157 4~1.26 mg/mL,MFC范围为0.369~2.594 mg/mL和0.472 5~1.89 mg/mL;香鳞毛蕨有效部位高剂量组72 h时呈现明显杀菌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第14、21天均可降低豚鼠体癣模型皮损评分(P<0.05,P<0.01),给药21 d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低、中、高剂量转阴率分别为40%、60%、80%,PAS染色结果表明给药14、21 d,香鳞毛蕨有效部位乳膏可减少感染组织皮肤角质层孢子数.结论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对M.canis有一定体内外抑菌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鳞毛蕨有效部位 犬小孢子菌 最低抑菌浓度 时间-杀菌曲线 体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利用度
15
作者 陈飞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生物利用度 胃肠道吸收 口服药物 血药浓度 曲线下面积 体循环 药量比例 口服剂量 循环血液 时间曲线 首过效应 出现时间 百分比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16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8期923-923,共1页
磷酸盐缓冲液(PBS) 尿素氮(BUN) 收缩压(SBP) 核因子-κB(NF-κB) 肌酐(Cr) 曲线下面积(Au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干扰素(IFN) 半抑制浓度(IC50)
关键词 常用词汇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缩写 磷酸盐缓冲液 曲线下面积 半抑制浓度 核因子- 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17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56-556,共1页
磷酸盐缓冲液(PBS) 尿素氮(BUN) 收缩压(SBP) 核因子-κB(NF-κB) 肌酐(Cr) 曲线下面积(AUC)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干扰素(IFN) 半抑制浓度(IC50)
关键词 常用词汇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缩写 磷酸盐缓冲液 曲线下面积 半抑制浓度 核因子- 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