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山顶夏季气溶胶数浓度特征及其输送潜在源区 |
王爱平
朱彬
银燕
金莲姬
张磊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91
|
|
2
|
2017年10月海南省一次臭氧污染特征及输送路径与潜在源区分析 |
符传博
丹利
唐家翔
佟金鹤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2
|
|
3
|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 |
李颜君
安兴琴
范广洲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0
|
|
4
|
典型西南工业城市春冬季PM2.5来源与潜在源区分析——以柳州市为例 |
曾鹏
辛存林
于奭
朱海燕
刘齐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14
|
|
5
|
哈尔滨市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
高春红
张科
臧淑英
张丽娟
孙丽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6
|
利用轨迹模式研究重庆主城区冬季PM2.5污染特征 |
沈学勇
翟崇治
许丽萍
刘佳
余家燕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9
|
|
7
|
基于后向轨迹模式的豫南地区冬季PM 2.5来源分布及传输分析 |
高阳
韩永贵
黄晓宇
韩磊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5
|
|
8
|
不同季节天津市PM_(2.5)与O_(3)潜在源区及传输路径分析 |
王琰玮
王媛
张增凯
张蓝心
单梅
|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3
|
|
9
|
甘肃地区春冬季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分析——基于HYSPLIT4模式及TraPSA分析平台 |
张芊
庞可
马彩云
陈恒蕤
马明月
孔祥如
潘峰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7
|
|
10
|
长沙市冬季重污染过程PM_(2.5)污染特征和潜在源分析 |
彭康
侯美羽
罗达通
宋云飞
徐彬
尤翔宇
李密
|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6
|
|
11
|
不同季节肇庆市PM_(2.5) 和O_(3)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
翁佳烽
梁晓媛
邓开强
周华娣
梁倩敏
彭端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6
|
|
12
|
京津冀地区2015~2020年臭氧持续污染事件特征、气象影响及潜在源区分析 |
张莹
许建敏
汪瑶
苏宝山
吴燕星
胡婷婷
刘润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0
|
|
13
|
疫情期间北京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
曹娜
王伟
王大壮
郭靖
张周红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4
|
2013年南昌市区PM_(2.5)的浓度水平及时空分布特征与来源 |
赵阳
胡恭任
于瑞莲
陆成伟
樊孝俊
黄灵光
刘海婷
|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31
|
|
15
|
兰州市PM_(10)输送途径与源区贡献的四季差异分析 |
郭勇涛
佘峰
王金燕
陈伯龙
马永敬
|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6
|
2011~2020年华北平原气溶胶光学厚度时空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
王利
徐翠玲
徐甫
高琦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2021 |
13
|
|
17
|
天津PM_(10)和NO_2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研究 |
王郭臣
王珏
信玉洁
陈莉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85
|
|
18
|
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分析 |
张玉洁
冯俊杰
张武
涂爱琴
李恒昶
|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3
|
|
19
|
2015—2020年川南地区大气PM_(2.5)和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输送特征 |
郭梦瑶
韩琳
黄小娟
李博
|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0
|
太原市大气PM2.5季节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分析 |
任浦慧
解静芳
姜洪进
王淑楠
刘瑞卿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