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浒苔绿潮研究进展 被引量:58
1
作者 王宗灵 傅明珠 +2 位作者 肖洁 张学雷 宋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共13页
绿潮是世界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肆虐黄海近岸海域达10年之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成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原因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 绿潮是世界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自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已肆虐黄海近岸海域达10年之久,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社会影响,成为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围绕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原因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科学认知。本文综述了关于黄海绿潮起源与发生过程、浒苔的关键生物学特征以及绿潮暴发的环境驱动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绿潮发生机制研究中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绿潮减灾防灾技术上的不足,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同时,对近期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浒苔绿潮形成机理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起源与发生机理 环境驱动机制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8S rDNA分子方法分析浒苔绿潮过境期间长牡蛎摄食情况的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先锋 林承刚 +4 位作者 许强 宋肖跃 张海建 汝少国 杨红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2-1370,共9页
近年来,我国海州湾浒苔暴发呈常态化趋势发展,日益威胁到该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浒苔每年都会由南向北漂移经过平岛海域,在平岛海洋牧场中牡蛎是其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生态种群稳定等特点,浒苔对海洋牧场中这种滤食性... 近年来,我国海州湾浒苔暴发呈常态化趋势发展,日益威胁到该海域生态系统的健康。浒苔每年都会由南向北漂移经过平岛海域,在平岛海洋牧场中牡蛎是其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生态种群稳定等特点,浒苔对海洋牧场中这种滤食性经济贝类的影响亟待了解。使用传统的显微镜检测方法并不能准确鉴定出胃含物中有机物碎片成分,而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则可以快速有效的判断这类摄食者的食物碎片来源。在本研究中,采集了浒苔发生前后不同时间的海州湾平岛海域特定区域的牡蛎。通过高通量DNA测序技术研究了其真核食物成分。扩增18S r DNA V4区共得到53347个有效序列短片段,聚类后得到105个类别,主要属于链形植物门(包括轮藻门和有胚植物(现存的陆生植物:苔藓维管植物)两大类)、绿藻门、囊泡虫门、子囊菌门等。其中,5月(WH1)、6月(WH2)、7月(WH3)、10月(WH4)的胃含物样品中分别发现了11、12、11和14个门的生物种类。进一步对WH1—WH4样品属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真核生物成分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但在所有组当中并未发现石莼属或浒苔属成分。WH1样品中梨属和四胞藻纲含量最多。WH2样品中的子囊菌属和稻属含量均为4个样品中的最高值。WH3中共甲藻目的含量达到最高。WH4样品中沟鞭藻属的含量达到最高值。研究表明,牡蛎并没有直接摄食浒苔或石莼属成分,因此推断浒苔并不直接影响牡蛎的摄食情况。另外本研究首次发现被子植物在牡蛎胃含物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表明牡蛎食物源除来源于海洋外还有陆源有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胃含物 真核生物 18S rDNA 牡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绿潮对青岛近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曲同飞 侯承宗 +2 位作者 于子山 王影 唐学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69,共11页
本文以青岛近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功能群在浒苔绿潮暴发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阐明了浒苔绿潮暴发对青岛近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浒苔绿潮暴发会导致青岛近岸底栖环境溶... 本文以青岛近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功能群在浒苔绿潮暴发不同时期的变化,初步阐明了浒苔绿潮暴发对青岛近岸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浒苔绿潮暴发会导致青岛近岸底栖环境溶解氧、叶绿素a和有机质含量等环境因子发生改变,底栖环境在绿潮暴发前期和暴发期整体清洁,在消亡期处于轻度污染扰动;底栖动物群落丰度、生物量和多样性在浒苔绿潮暴发期升高,在消亡期降低;滤食性、杂食性和沉积食性功能群在绿潮暴发前期和暴发期占据群落优势,沉积食性、植食性和环境指示生物功能群在消亡期占据群落优势。浒苔绿潮暴发及其带来的生源要素变化导致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群落优势发生改变,进而会对近岸底栖环境生源物质循环的稳定、深层沉积环境理化性质以及其他生物类群生长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底栖动物 生态效应 群落结构 生物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浅滩养殖条斑紫菜早期防控浒苔绿潮试验
4
作者 朱赟杰 徐梦雪 +4 位作者 刘坤 倪晓艳 潘时山 钱进 杨信明 《科学养鱼》 2023年第4期67-68,共2页
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灾害一般在黄海海域暴发,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被认为是绿潮暴发的源头。2019年11月以来,国家自然资... 2007年以来,浒苔绿潮灾害一般在黄海海域暴发,给山东半岛南部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生态损害和经济损失。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在绿潮早期形成过程中为浒苔孢子提供了重要的附着基质,被认为是绿潮暴发的源头。2019年11月以来,国家自然资源部与江苏省政府每年在苏北辐射沙洲紫菜养殖区,共同组织开展浒苔绿潮灾害早期防控试验工作,通过清退非法养殖、及时回收紫菜养殖筏架、开展除藻作业和防藻新材料、新工艺试点试验等,从源头上控制入海浒苔绿藻初始生物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自然资源部 浒苔绿潮 辐射沙洲 紫菜养殖 南部沿海地区 生态损害 黄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绿潮暴发前期微观繁殖体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0
5
作者 方松 王宗灵 +4 位作者 李艳 傅明珠 范士亮 王晓 张晓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7-154,共8页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 基于2011年3至5月对南黄海及长江口附近海域的水体与沉积物样品采集及实验室萌发培养实验,分析了绿潮暴发前期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调查期间,南黄海水体中微观繁殖体空间分布趋势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紫菜筏架养殖区附近海域,在122°30′E以东区域未发现有微观繁殖体存在。3,4,5月份该区域海水中平均微观繁殖体数分别为144,164和140株/dm3,最大值分别为278,426,和537株/dm3;南黄海沉积物中微观繁殖体数量分布范围介于19~127株/层,表层微观繁殖体数高于底层。长江口以北靠近江苏近岸区域有微观繁殖体存在,数量介于1~10株/dm3,31°N以南区域和河口内未发现有繁殖体分布,由此可排除黄海浒苔等绿藻微观繁殖体由长江水携带入海或来源于长江口南部海域。在春季绿潮暴发前开展该海域微观繁殖体的研究,可为查明绿潮发源地及早期发生发展过程提供基础资料,为预测和预警绿潮发生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浒苔绿潮 微观繁殖体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浅滩筏架附生绿藻群落结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探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郝雅 管晨 +2 位作者 侯承宗 唐学玺 王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1,共9页
苏北浅滩是研究浒苔绿潮早期形成机制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生绿藻的群落结构变化对浒苔绿潮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探明导致苏北浅滩绿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 苏北浅滩是研究浒苔绿潮早期形成机制的重要区域,该区域紫菜养殖筏架上附生绿藻的群落结构变化对浒苔绿潮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因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探明导致苏北浅滩绿藻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本文通过分子生物学和种群生态学方法对筏架附生绿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苏北浅滩筏架附生绿藻群落主要由浒苔(Ulva prolifera)、盘苔(Blidingia sp.)、缘管浒苔(Ulva linza)、曲浒苔(Ulva flexuosa)和其他绿藻5个类群构成;(2)绿藻群落具有明显的演替现象,环境温度是导致绿藻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环境因素,适低温性的绿藻逐渐被浒苔等适应较高温度的绿藻取代;(3)浒苔的生物量从3月的1.65 g/m增加到了5月的31.78 g/m,所占比例也从低于5%达到接近40%,生物量的大量积累为绿潮早期漂浮斑块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本文研究结果为黄海绿潮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苏北浅滩 群落结构 生物量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的2018年苏北浅滩漂浮绿藻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袁超 张靖宇 +4 位作者 肖洁 傅明珠 张学雷 崔廷伟 王宗灵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0,共9页
黄海浒苔绿潮自2007年以来连年暴发,但对漂浮绿藻在其源地—苏北浅滩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过程仍缺乏精细刻画。本文主要采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对2018年苏北浅滩的漂浮绿藻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地形、微波+红外融合海表温度和CCMP海面风... 黄海浒苔绿潮自2007年以来连年暴发,但对漂浮绿藻在其源地—苏北浅滩的分布、发生和发展过程仍缺乏精细刻画。本文主要采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对2018年苏北浅滩的漂浮绿藻信息进行提取,结合地形、微波+红外融合海表温度和CCMP海面风场数据,分析了影响漂浮绿藻时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漂浮绿藻于5月23日在苏北浅滩南部首次通过遥感影像被探测到,在6月逐渐向北发展扩大,在7月中旬消失。漂浮绿藻最早可追溯至浅滩中心紫菜养殖筏架区边缘,而后沿潮沟形成宽度为10~200 m、断续绵延数十千米的条带。在黄海绿潮发展过程中,浅滩持续向北及外海输送漂浮绿藻。在浅滩以北,漂浮绿藻的分布和漂移与海面风向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绿潮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绿潮 苏北浅滩 哨兵2号 海表温度 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