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IV技术测试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流场流动特性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俊 邱秀云 +2 位作者 周著 侯杰 龚守远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 le im age veloc im etry,简记PIV)技术,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水流流动特性,给出了该装置内水流流速矢量分布、流场流线、速度分量应变率分布和流场涡量分布图.并据此分析了浑水水力分... 利用粒子图像测速(Partic le im age veloc im etry,简记PIV)技术,测试了不同工况下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清水水流流动特性,给出了该装置内水流流速矢量分布、流场流线、速度分量应变率分布和流场涡量分布图.并据此分析了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水流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清水 流速场 涡量场 PIV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度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涛 李琳 +1 位作者 牧振伟 邱秀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得到大尺度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出清率与进流浓度、进流流量和底孔直径的关系,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并结合室内小尺度物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溢流流量比较小时,不同的进流流量和底孔孔径对应的溢流... 为得到大尺度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出清率与进流浓度、进流流量和底孔直径的关系,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并结合室内小尺度物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溢流流量比较小时,不同的进流流量和底孔孔径对应的溢流浊度相差不大;当溢流流量较大时,溢流浊度随之增加,且溢流流量与进流流量基本呈正比。随着底孔孔径和进流浓度的增加,出清率逐渐减小,在相同进流浓度时装置尺寸越大,出清率越高。并总结出了在固定溢流浊度下,进流浓度、装置直径和清水溢出流量三者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分离 物理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进口及底孔对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赵涛 陈伟东 邱秀云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共6页
为研究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进口尺寸、进口流速和底孔孔径发生改变时对流速场的影响,采用重整化群k-ε模型对装置内的清水流场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尺寸的增加将会增加柱体区的切向流速和锥体区的... 为研究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进口尺寸、进口流速和底孔孔径发生改变时对流速场的影响,采用重整化群k-ε模型对装置内的清水流场进行了3维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流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尺寸的增加将会增加柱体区的切向流速和锥体区的径向流速,装置对进口流速的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处理较大流量时应该优先考虑增加进口尺寸;底孔孔径的增加将会增加锥体区的切向及轴向流速,有利于装置中泥沙的排除,但同时将会导致清水溢出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数值模拟 清水流场 进口 底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燕 邱秀云 朱斌德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共2页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应用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装置内存在一绕中心旋转的偏心涡旋,切向流速分布呈现出明显... 应用雷诺应力模型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内部清水流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控制方程的离散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应用SIMPLEC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装置内存在一绕中心旋转的偏心涡旋,切向流速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强迫涡特征;在重力区,该装置内侧轴向流速随z的增加而减小,并且逐渐呈现出向下轴向流速区;在锥体区,随着水流接近锥底,向下的轴向流速逐渐增大,而向上的轴向流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边界条件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流场数值模拟——基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不同水头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惠康 谭义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为完善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结合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 RNG (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 ,对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压力水头作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 为完善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结合 ,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采用 RNG (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混合)模型 ,对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压力水头作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FL U EN T软件计算结果 ,详细分析了不同加压水头作用下 ,装置内部流场泥沙分布特征的变化.研究表明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在压力水头为1.8~1.9m作用下 ,清水溢流含沙浓度较小 ,排沙底孔排沙畅通 ,是装置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最理想的状态.研究结果为将加压液化输沙技术更好的运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中水沙两相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6
6
作者 惠康 邱秀云 +2 位作者 陶洪飞 马尧 朱玲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122,94,共4页
为解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因高度问题难以应用的问题,采用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RNGκ-ε)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应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由FLUENT软件分析了运用... 为解决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因高度问题难以应用的问题,采用重整化群两方程紊流(RNGκ-ε)模型和简化的多相流混合模型,对应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的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由FLUENT软件分析了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前后装置内部流场泥沙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加压液化输沙技术在一定压力水头作用下,可避免装置锥体底部的泥沙淤积,说明该技术可解决装置由于降低锥体高度出现的底部泥沙淤积问题,为降低装置设计高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分离装置 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多相流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不同孔径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7
作者 惠康 谭义海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45-149,共5页
为探究加压液化输沙技术运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最佳孔径,运用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和多相流混合模型,对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孔径作用下,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 为探究加压液化输沙技术运用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最佳孔径,运用FLUENT软件,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和多相流混合模型,对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孔径作用下,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的水沙两相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压液化渗水孔孔径作用下,装置内部流场泥沙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加压液化渗水孔孔径为2mm时,装置内部浓度分层明显,锥体底部水沙扰动剧烈,没有出现泥沙淤积,清水溢流出口含沙浓度较小,水沙分离作用效果明显,是装置运用加压液化输沙技术的理想状态。研究成果为优化加压液化输沙技术与装置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渗孔孔径条件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分离 数值模拟 加压液化输沙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滴灌浑水水力分离装置的水沙分离试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琳 邱秀云 +2 位作者 聂境 陶洪飞 崔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0年第6期37-40,共4页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滴灌中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结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下游段泥沙资料及喷、滴灌灌区需水量的大小,分析了流量、河水浓度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对其首次应用于滴灌泥沙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观测和分... 针对西北地区农业滴灌中河水泥沙含量高的问题,结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下游段泥沙资料及喷、滴灌灌区需水量的大小,分析了流量、河水浓度对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对其首次应用于滴灌泥沙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观测和分析各工况下进流量、进流浓度对溢流浓度、溢流中泥沙粒径分布及最大泥沙粒径和底孔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完全可以代替沉沙池加滤网的旧模式处理泥沙以满足滴灌用水的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试验研究 滴灌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水中浑液面升降规律试验研究
9
作者 余新艳 邱秀云 +2 位作者 朱超 许史 翟新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0,共4页
本试验在同一"装置"结构中,不同进流含沙浓度下,通过改变进流流量的大小,对"装置"中的浑液面升、降进行调控。根据"装置"内泥沙浓度分布的不同,将其分为4个区:清水区、低于进流含沙浓度的非拥挤沉降区、... 本试验在同一"装置"结构中,不同进流含沙浓度下,通过改变进流流量的大小,对"装置"中的浑液面升、降进行调控。根据"装置"内泥沙浓度分布的不同,将其分为4个区:清水区、低于进流含沙浓度的非拥挤沉降区、拥挤沉降区、压缩沉降区。分析了浑液面的升降与进流流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浑液面的升降规律。根据浑液面升降过程的调控,可求出"装置"在某一进流含沙浓度下的清水出水量。研究结果可以为弄清"装置"水沙分离的物理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水力分离清水装置 液面 液面沉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