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分类LSTM的浏览器指纹识别方法
1
作者 李建伏 宋国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3-178,共6页
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将浏览器指纹的用户识别处理成二分类问题,但该处理方式信息损失较多且识别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分类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浏览器指纹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同一用... 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将浏览器指纹的用户识别处理成二分类问题,但该处理方式信息损失较多且识别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多分类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浏览器指纹识别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同一用户的浏览器指纹数据处理成时间序列,利用多分类LSTM模型对其进行分类,从而实现用户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基于二分类的指纹识别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更快的识别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LSTM 用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GraphSAGE算法的浏览器指纹追踪
2
作者 楚小茜 张建辉 +1 位作者 张德升 苏珲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9-415,共7页
当前Web追踪领域主要使用浏览器指纹对用户进行追踪。针对浏览器指纹追踪技术存在指纹随时间动态变化、不易长期追踪等问题,提出一种关注节点和边缘特征的改进图采样聚合算法(An Improved Graph SAmple and AGgregatE with Both Node an... 当前Web追踪领域主要使用浏览器指纹对用户进行追踪。针对浏览器指纹追踪技术存在指纹随时间动态变化、不易长期追踪等问题,提出一种关注节点和边缘特征的改进图采样聚合算法(An Improved Graph SAmple and AGgregatE with Both Node and Edge Features,NE-GraphSAGE)用于浏览器指纹追踪。首先以浏览器指纹为节点、指纹之间特征相似度为边构建图数据。其次对图神经网络中的GraphSAGE算法进行改进使其不仅能关注节点特征,而且能捕获边缘信息并对边缘分类,从而识别指纹。最后将NE-GraphSAGE算法与Eckersley算法、FPStalker算法和LSTM算法进行对比,验证NE-GraphSAGE算法的识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NE-GraphSAGE算法在准确率和追踪时长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大追踪时长可达80天,相比其他3种算法性能更优,验证了NE-GraphSAGE算法对浏览器指纹长期追踪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图神经网络 GraphSAGE算法 用户追踪 边缘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浏览器指纹技术的预防黄牛党挂号系统 被引量:3
3
作者 姚全珠 蒋鹏飞 +1 位作者 颜丽菁 周红芳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276-279,303,共5页
针对目前医院在网上挂号服务中热门专家号遭受黄牛党抢号囤号的问题,结合浏览器指纹技术可识别浏览器访问用户身份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可识别挂号者身份的预防黄牛党挂号系统。首先,通过浏览器端采集挂号者的浏览器特征参数,生成浏览指纹... 针对目前医院在网上挂号服务中热门专家号遭受黄牛党抢号囤号的问题,结合浏览器指纹技术可识别浏览器访问用户身份的特点,设计了一个可识别挂号者身份的预防黄牛党挂号系统。首先,通过浏览器端采集挂号者的浏览器特征参数,生成浏览指纹信息;然后根据浏览器指纹分析挂号者行为特征和挂号记录,进而区别正常用户和黄牛身份的挂号请求。实验结果证明,所设计的系统对于黄牛党的身份具有很高识别率,可以有效预防黄牛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挂号 浏览器指纹 黄牛党 行为追踪 身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循环神经网络的安卓浏览器指纹识别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奇旭 刘心宇 +3 位作者 罗成 王君楠 陈浪平 刘嘉熹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94-2311,共18页
2010年浏览器指纹的概念被提出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目前这项技术已趋于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在一些流行的商业网站进行广告投放.然而传统的指纹技术在追踪用户方面问题颇多,无论系统升级、浏览器更新还是篡改程序伪造导致的指纹特征值改变,都... 2010年浏览器指纹的概念被提出用于识别用户身份,目前这项技术已趋于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在一些流行的商业网站进行广告投放.然而传统的指纹技术在追踪用户方面问题颇多,无论系统升级、浏览器更新还是篡改程序伪造导致的指纹特征值改变,都会使浏览器指纹发生变化.在对浏览器指纹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采集了安卓用户的浏览器指纹,提出了一种用于身份识别的监督学习框架RNNBF.RNNBF的鲁棒性分别体现在数据和模型方面,在数据方面构建基于指纹的数据增强技术生成增强数据集,在模型方面采用注意力机制令模型专注于具有不变性的指纹特征.在模型评估方面,RNNBF模型与单层LSTM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进行比较,当以F1-Score作为评估标准时,RNNBF模型的识别效果优于后两者,证明了RNNBF模型在动态链接指纹上具有卓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安卓 数据增强 循环神经网络 渐进式Web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面向渐变浏览器指纹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雨清 王伟平 王维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出了浏览器指纹的获取和识别方法,网站通过页面中的动态代码来收集用户的系统字体设置、显示设置、浏览器版本等指纹信息。但由于用户的很多行为能导致浏览器的指纹信息产生变化,而完全静态匹配指纹的方法对变化后的指... 近年来相关研究提出了浏览器指纹的获取和识别方法,网站通过页面中的动态代码来收集用户的系统字体设置、显示设置、浏览器版本等指纹信息。但由于用户的很多行为能导致浏览器的指纹信息产生变化,而完全静态匹配指纹的方法对变化后的指纹无法识别,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串相似度匹配的面向渐变浏览器指纹的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指纹信息的相似度来判断是否是用户变化后的指纹,且基于上述识别方法,实现了一种面向渐变浏览器指纹的识别系统,对用户的浏览器指纹进行采集和识别,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出渐变浏览器指纹,提高回访用户的识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静态匹配 相似度 渐变指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浏览器指纹差异度的回访用户识别算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映燕 陈明志 +2 位作者 许春耀 康年华 林伟宁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特征参数的改变会使浏览器指纹发生变化,导致一个用户产生多个指纹,而指纹静态匹配的方式无法完全识别回访用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回访用户识别算法。定义指纹之间的差异度计算方法,根据差异度判断指纹是否是指纹库中已有指纹的更新... 特征参数的改变会使浏览器指纹发生变化,导致一个用户产生多个指纹,而指纹静态匹配的方式无法完全识别回访用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回访用户识别算法。定义指纹之间的差异度计算方法,根据差异度判断指纹是否是指纹库中已有指纹的更新指纹,进而判断出用户是否为回访用户。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回访用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差异度计算 回访用户识别 指纹特征参数 指纹静态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特征信息隐式获取的抗干扰浏览器指纹生成算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康年华 陈明志 +1 位作者 冯映燕 刘川葆 《信息网络安全》 CSCD 2017年第4期71-77,共7页
浏览器指纹技术通过收集用户的User-Agent、浏览器版本、插件列表、操作系统等特征信息,构建独特的浏览器指纹,以用于用户追踪、身份认证等方面。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扰浏览器指纹生成的方法不断被提出,指纹干扰工具能够通过伪... 浏览器指纹技术通过收集用户的User-Agent、浏览器版本、插件列表、操作系统等特征信息,构建独特的浏览器指纹,以用于用户追踪、身份认证等方面。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扰浏览器指纹生成的方法不断被提出,指纹干扰工具能够通过伪造信息、限制功能等方式影响指纹的生成。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特征信息隐式获取的抗干扰浏览器指纹生成算法。该算法首先采集特征信息,构建指纹特征信息数据库;然后将获取的特征信息使用SHA 1算法进行加密;最后通过base 64方式对加密后的特征信息进行编码生成指纹。即使在使用干扰工具的情况下,该算法的指纹生成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信息隐式获取 浏览器指纹 抗干扰 指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elf-paced Ensemble算法的浏览器指纹识别
8
作者 张德升 陈博 +3 位作者 张建辉 卜佑军 孙重鑫 孙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7-324,共8页
浏览器指纹技术凭借其无状态、跨域一致等优点,已经被许多网站应用到用户追踪、广告投放和安全验证等方面。浏览器指纹识别的过程是典型的不平衡数据的分类过程。针对当前浏览器指纹长期追踪过程中存在数据样本类不平衡导致指纹识别准... 浏览器指纹技术凭借其无状态、跨域一致等优点,已经被许多网站应用到用户追踪、广告投放和安全验证等方面。浏览器指纹识别的过程是典型的不平衡数据的分类过程。针对当前浏览器指纹长期追踪过程中存在数据样本类不平衡导致指纹识别准确度低、长期追踪易失效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Self-paced Ensemble(Improved SPE,ISPE)方法应用于浏览器指纹识别。对浏览器指纹样本欠采样过程和集成学习单个分类器的训练过程进行了改进,重点针对难以识别的浏览器指纹,添加类注意力机制并优化自协调因子,使分类器在训练和识别浏览器指纹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边界样本的分类效果,从而提升总体的浏览器指纹识别准确度。在所收集的3 483条指纹和开源数据集中的15 000条指纹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ISPE算法在浏览器指纹匹配识别的F1-score达到95.6%,相比Bi-RNN算法提高了1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用户追踪 Self-paced Ensemble 欠采样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追踪技术综述
9
作者 王晓茜 刘奇旭 +3 位作者 刘潮歌 张方娇 刘心宇 崔翔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859,共21页
Web追踪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是对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行为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跟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追踪技术和防御技术2方面分析Web追踪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首先按照技术的实现方式将Web追踪分为了存储型追踪... Web追踪技术已经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是对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行为分析的重要手段.通过跟进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追踪技术和防御技术2方面分析Web追踪领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首先按照技术的实现方式将Web追踪分为了存储型追踪技术和指纹型追踪技术,分析了当前研究追踪现状.其次按照追踪范围将Web追踪技术分为单浏览器追踪、跨浏览器追踪、跨设备追踪3个不同的层次,分析和讨论特征的获取技术和属性特点,论述特征、关联技术、追踪范围的关系;同时从Web追踪防御技术的形态角度,描述扩展防御、浏览器内嵌防御、防御框架工具和机制、防御对策或环境等不同技术的实现特点和抵御追踪的措施.最后总结现有研究概况,针对性分析Web追踪技术和Web防御技术的优劣势,指出当下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浏览器指纹 Web追踪技术 Web追踪防御技术 指纹关联算法 特征获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