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南广智院 被引量:5
1
作者 田鹰 《中国博物馆》 1986年第2期89-91,共3页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兴办博物馆,这也是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博物馆.济南广智院,便是其中的一所.一八八七年(即清光绪十三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在青...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兴办博物馆,这也是在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一批博物馆.济南广智院,便是其中的一所.一八八七年(即清光绪十三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怀恩光在青州(今山东益都)办了一所书院,称'郭罗培真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广智院 郭罗培真书 英国浸礼会 光绪十三年 一所 恩光 协修 电机模型 农村卫生 新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纪年 被引量:4
2
作者 梁吉生 《中国博物馆》 1991年第2期68-76,共9页
1868年1月法国传教士韩德在上海创建“徐家汇博物院”,以收藏中国动植物标本为主旨。1883年始在徐家汇建专用院舍,贮藏标本。每日午后准人参观。韩德任该院主任凡30余年。1872年8月31日《申报》载,香港博物院被烧,珍奇古玩尽成瓦石。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亚洲文会 中国博物馆 济南广智院 历史博物馆 《申报》 徐家汇 教育博物馆 博物馆学 革命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音与改良:英国浸礼会在华农村社会改良活动考略
3
作者 张德明 《古今农业》 2011年第3期81-90,共10页
英国浸礼会来华传教后,为改变活动地区农村的贫困面貌,兴办棉纺织、花边发网等实业,并借乡村建设热潮,与教会大学合作开展乡村改良,以提高教徒经济收入与中国文明程度;英浸会传教士从维护基督教教义角度出发,投身于禁烟与反缠足运动,以... 英国浸礼会来华传教后,为改变活动地区农村的贫困面貌,兴办棉纺织、花边发网等实业,并借乡村建设热潮,与教会大学合作开展乡村改良,以提高教徒经济收入与中国文明程度;英浸会传教士从维护基督教教义角度出发,投身于禁烟与反缠足运动,以帮助民众改变生活陋俗;英浸会设立广智院等教会博物馆,通过展览西方文明以启迪民智,并开办识字班、乡村学校,帮助广大民众扫除文盲,尤其重视妇女阶层的思想解放。英浸会在华的农村社会改良活动,虽带有传播福音的功利动机,但却给活动地区带来了急需的西方现代文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社会面貌。然而英浸会企图通过改良来改变中国社会面貌是不现实的,在不变革当时社会体制的现状下,中国农村社会的积贫积弱也无法根本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浸礼会 社会福音 乡村改良 济南广智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历史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吉生 《中国博物馆》 1988年第2期10-15,96,共7页
本文就有关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看法。认为不能把近代博物馆笼统。地称为“没落阶级的点缀品”。应当克服研究上的简单化倾向,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旧中国博物馆事业;从历史实践出发,审视、检验以往的观念与结论。近代... 本文就有关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些传统观点提出了看法。认为不能把近代博物馆笼统。地称为“没落阶级的点缀品”。应当克服研究上的简单化倾向,全面地、具体地分析旧中国博物馆事业;从历史实践出发,审视、检验以往的观念与结论。近代博物馆的出现,是反封建的产物,在其进程中,有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影响、制约的一面,但不能由此否定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民主传统。其总的趋向是朝大众的、科学的方向前进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初期,博物馆有较大发展,奠定了旧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基础。外国在中国建的博物馆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其早期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对中国博物馆有过一定的影响,不少博物馆人员也为传播西方科学文化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简单化倾向 半殖民地半封建 博物馆学 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建设 济南广智院 国家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的思考——就地志性博物馆消亡的问题与杜晓帆同志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惠元 《中国博物馆》 1988年第3期41-44,共4页
杜晓帆同志在《中国博物馆》1987年第3期上发表的文章,判断“地志性博物馆将走向消亡”。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只有把问题全部搞清以后,再给予否定或肯定。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 中国博物馆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学 宏观战略 历史博物馆 济南广智院 中国农业博物馆 艺术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