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新 赵奕 +2 位作者 仝晖 段泽坤 周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分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目标定位,针对国土空间要素多元化、空间协同化等特征,提出系统集成的规划理念,以及生态保护、文化复兴、产业提质、城乡友好“四位一体”的规划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路径。... 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分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目标定位,针对国土空间要素多元化、空间协同化等特征,提出系统集成的规划理念,以及生态保护、文化复兴、产业提质、城乡友好“四位一体”的规划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路径。以济南市南部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例,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面临的瓶颈,指出编制南部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迫切性,并紧扣地域资源特征与存在问题,探索建立要素集成、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对同类地区的规划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分区规划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红 朱仕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382-17384,共3页
[目的]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研究。[方法]在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概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地形图的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山脊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目的]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研究。[方法]在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概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地形图的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山脊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结果]耕地、林地、草地以及裸岩石砾地均以0~5°坡度为主,其面积比例分别为83.2%、72.43%、85.05%和96.13%;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阴坡,其面积比例分别为29.20%、31.00%、34.61%,这与阴坡水分条件较好有关。由于研究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在山脊生态廊道建设时应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坡度和坡向提出合理的廊道建设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山脊 生态廊道 景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亚运 赵清 +1 位作者 黄巧华 郑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3,160,共6页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部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大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曾发生过转化。(2)基于研究区尺度和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主导自然因素,但地形因子高度、坡度和坡向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作用是不同的。(3)高度和坡度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较为一致,即随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特点有相似的规律性。比较坡度和高度的作用方式发现,坡度是更直接和更明显的影响因素。(4)在高度有限的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坡度和高度相比,坡向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地形因子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命源区特征及其保护策略探讨——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覃盟琳 吴承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城市生态命源区概念认为,城市是人工系统依赖一定的自然系统发展而成的复合系统,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对城市的形态与结构产生多维的作用,使城市形成人工属性的人工中心和具有不可代替性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命源区一般存在... 城市生态命源区概念认为,城市是人工系统依赖一定的自然系统发展而成的复合系统,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对城市的形态与结构产生多维的作用,使城市形成人工属性的人工中心和具有不可代替性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命源区一般存在于城市水源地、生态流上游,是城市或区域层次固有的一个单元结构,具有功能不可替代性、空间边缘上游性和生态敏感性三个特征。在实践中,可通过反分离规划、服务通道规划等加强对城市生态命源区的保护,促进城市生态命源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命源区 特征 保护策略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CN模型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径流估算中的优化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登良 陈振江 +4 位作者 刘建华 孟凡荣 徐征和 桑国庆 边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济南市南部山区崮山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径流预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基础,精度较高的的径流计算模型可以为济南市南部山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 济南市南部山区崮山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径流预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基础,精度较高的的径流计算模型可以为济南市南部山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基础。根据径流曲线模型(SCS-CN)原理和崮山流域内5个雨量站、1个水文站近10年的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借助ArcGIS平台利用优度拟合统计分析法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验证法对模型参数初损率(λ)和径流曲线数(CN)进行了优化检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模型精确度较高(实测值与计算值分析结果为回归直线斜率K=0.9058、确定系数R^(2)=0.8127、纳什效率系数E_(NS)=0.7969)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崮山流域径流测算;对2019年崮山流域29次侵蚀性降雨进行降雨产流估算,并累加计算得流域年径流量为0.53亿m^(3),年径流深处于34.15~371.52 mm,年均径流深为134.52 mm,汛期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9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曲线模型 模型优化检验 径流估算 多源遥感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评价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敏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 马良 +4 位作者 庞海威 郑彩之 郭佳诚 徐晶 边振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改善研究区的生态问... 基于水力侵蚀影响因子,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5个因子,构建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研究区生态敏感性评价,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改善研究区的生态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综合敏感性等级中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和极度敏感区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14%、20.05%、42.97%、30.71%和3.13%,中度敏感、重度敏感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东、西部生态敏感性降低,原因是中部山高坡陡,海拔及坡度较大,主要以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为主,而东部、西部坡度较缓,主要以耕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评价 生态敏感性 水力侵蚀影响因子 层次分析法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5—2016年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及其地形控制特征 被引量:5
7
作者 崔晓庆 于泉洲 +3 位作者 汤庆新 刘煜杰 吕建树 李彩虹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8期51-55,68,共6页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解译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1975—2016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特征,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控制特征。结果表明:①41年间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两... 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解译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1975—2016年5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特征,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地形因素对土地利用结构的控制特征。结果表明:①41年间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两者面积之和占比长期在70%以上;耕地和建设用地次之,且耕地整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逐年增加;水域面积占比小且稳定;未利用地占比最小且呈减少趋势。②地形条件对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具有明显控制作用。随着高程的上升,土地利用结构由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转变为林地和草地占主导;在坡度小于2°的平坦区域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在缓坡地土地利用结构由以草地为主、耕地为辅转变为耕地、建设用地和草地相对均衡的状态,陡坡地则以林草地为主;阴坡林地占主导,阳坡草地占主导,耕地和建设用地在阳坡的面积显著高于阴坡。③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是在地形因素控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Landsat遥感数据 地形因素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沙 孙希华 《绿色科技》 2013年第10期209-211,共3页
指出了土地利用类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前提,并且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分析和处理,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克里格插值进行评估,分析了... 指出了土地利用类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态风险评价是生态安全评价的前提,并且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研究范围,利用ERDAS和ArcGIS软件分析和处理,构建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利用克里格插值进行评估,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的生态风险程度属于偏低型,未利用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生态风险程度较高,而林地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并且,研究区的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区域的生态风险程度较低,而西北和西南部的局部区域生态风险程度较高。最后针对不同生态风险程度的地区提出了防治生态风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克里格插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驻地人口研究初探——以济南市仲宫镇为例
9
作者 石光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5,共5页
镇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之一,镇驻地是这个单元的中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1987年底,我国已有建制镇10,280个。这些镇对于促进城乡物资、信息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注重了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使这些建制镇驻地经... 镇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之一,镇驻地是这个单元的中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1987年底,我国已有建制镇10,280个。这些镇对于促进城乡物资、信息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注重了小城镇的发展建设,使这些建制镇驻地经济实力增强,吸引范围扩大,人口规模及构成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对影响镇驻地经济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人口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住人口 从业人员 建筑业 物资 流动人口 济南市南部山区 人口研究 常住人口 农村劳动力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系列之——济南藕池村
10
作者 王慧玲 《农业知识》 2020年第4期F0004-F0004,共1页
藕池村地处济南市南部山区西营镇境内,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村域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27亩,林地面积约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达95%,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享有“泉城婺源”“济南生态第一村”之美誉。
关键词 林地面积 济南市南部山区 藕池 美丽休闲乡村 自然环境 村域 西营镇 自然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