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尹新 赵奕 +2 位作者 仝晖 段泽坤 周东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分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目标定位,针对国土空间要素多元化、空间协同化等特征,提出系统集成的规划理念,以及生态保护、文化复兴、产业提质、城乡友好“四位一体”的规划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路径。... 从高质量发展视角切入,分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发展历程及目标定位,针对国土空间要素多元化、空间协同化等特征,提出系统集成的规划理念,以及生态保护、文化复兴、产业提质、城乡友好“四位一体”的规划策略和切实可行的规划实施路径。以济南市南部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为例,分析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区域面临的瓶颈,指出编制南部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迫切性,并紧扣地域资源特征与存在问题,探索建立要素集成、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策略,旨在对同类地区的规划工作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分区规划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立红 朱仕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382-17384,共3页
[目的]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研究。[方法]在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概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地形图的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山脊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目的]对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建设进行研究。[方法]在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自然概况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图与地形图的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坡度和坡向对山脊生态廊道建设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案。[结果]耕地、林地、草地以及裸岩石砾地均以0~5°坡度为主,其面积比例分别为83.2%、72.43%、85.05%和96.13%;耕地、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阴坡,其面积比例分别为29.20%、31.00%、34.61%,这与阴坡水分条件较好有关。由于研究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在山脊生态廊道建设时应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坡度和坡向提出合理的廊道建设方案。[结论]该研究为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山脊 生态廊道 景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郑亚运 赵清 +1 位作者 黄巧华 郑国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9-153,160,共6页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 在DEM基础上,基于2000年和2013年Landsat ETM+/OLI卫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了济南市南部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率及转移方式与高程、坡度和坡向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区以绿地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虽未发生根本改变,但内部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大面积土地利用类型曾发生过转化。(2)基于研究区尺度和自然环境特点,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主导自然因素,但地形因子高度、坡度和坡向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作用是不同的。(3)高度和坡度对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影响较为一致,即随高度和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类型间转移特点有相似的规律性。比较坡度和高度的作用方式发现,坡度是更直接和更明显的影响因素。(4)在高度有限的山地丘陵区,不同坡向与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间无明显相关关系。与坡度和高度相比,坡向对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的影响非常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 地形因子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命源区特征及其保护策略探讨——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覃盟琳 吴承照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5-109,共5页
城市生态命源区概念认为,城市是人工系统依赖一定的自然系统发展而成的复合系统,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对城市的形态与结构产生多维的作用,使城市形成人工属性的人工中心和具有不可代替性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命源区一般存在... 城市生态命源区概念认为,城市是人工系统依赖一定的自然系统发展而成的复合系统,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对城市的形态与结构产生多维的作用,使城市形成人工属性的人工中心和具有不可代替性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中心。城市生态命源区一般存在于城市水源地、生态流上游,是城市或区域层次固有的一个单元结构,具有功能不可替代性、空间边缘上游性和生态敏感性三个特征。在实践中,可通过反分离规划、服务通道规划等加强对城市生态命源区的保护,促进城市生态命源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命源区 特征 保护策略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S-CN模型在济南市南部山区径流估算中的优化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登良 陈振江 +4 位作者 刘建华 孟凡荣 徐征和 桑国庆 边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8-316,共9页
济南市南部山区崮山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径流预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基础,精度较高的的径流计算模型可以为济南市南部山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 济南市南部山区崮山流域地处我国北方土石山地丘陵区,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土壤侵蚀现象严重且生态环境脆弱,径流预测是水土保持监测和预报的重要基础,精度较高的的径流计算模型可以为济南市南部山区更好地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基础。根据径流曲线模型(SCS-CN)原理和崮山流域内5个雨量站、1个水文站近10年的实测降雨、径流资料,借助ArcGIS平台利用优度拟合统计分析法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验证法对模型参数初损率(λ)和径流曲线数(CN)进行了优化检验,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模型精确度较高(实测值与计算值分析结果为回归直线斜率K=0.9058、确定系数R^(2)=0.8127、纳什效率系数E_(NS)=0.7969)可以更好地适用于崮山流域径流测算;对2019年崮山流域29次侵蚀性降雨进行降雨产流估算,并累加计算得流域年径流量为0.53亿m^(3),年径流深处于34.15~371.52 mm,年均径流深为134.52 mm,汛期降雨产生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9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曲线模型 模型优化检验 径流估算 多源遥感 济南市南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环境项目,山东省第三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名单公布
6
《水工业市场》 2023年第4期28-28,共1页
10月1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第三批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经研究,同意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等8个项目(名单见附件)开展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期限为... 10月17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同意开展第三批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的通知》,经研究,同意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项目等8个项目(名单见附件)开展省级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期限为3年。《通知》提到:一、切实推进试点项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市南部山区 生态环境 模式试点 环境导向 试点项目 OD 《通知》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