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钻孔温度测量及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124
1
作者 徐明 朱传庆 +2 位作者 田云涛 饶松 胡圣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2-1060,共9页
基于四川盆地9口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29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报道了9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提出了沉积地层岩石热导率系列柱.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绘制了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四川盆地沉积地层的岩石热导率变化主要由岩性... 基于四川盆地9口钻孔的稳态测温资料和297块岩石样品的热导率数据,报道了9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提出了沉积地层岩石热导率系列柱.结合前人的数据资料,绘制了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等值线图.四川盆地沉积地层的岩石热导率变化主要由岩性控制,与现今埋藏深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盆地的地温梯度为17.7~33.3℃/km,平均值为22.8℃/km.盆地的大地热流为35.4~68.8 mW/m^2,平均值为53.2 mW/m^2,具有典型克拉通型盆地中低热流特征.在区域分布上,大地热流明显受基地构造控制,表现为川中及川西南地区较高,川北地区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温度测量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定向钻孔剖面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全利 周广言 +3 位作者 白世武 薛岩 李佳 高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4,19,共6页
水平定向钻在穿越复杂地质情况下,施工中容易出现钻孔坍塌、钻杆断裂等技术难题。通过对超声波在定向钻泥浆中传输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定向钻剖面测量的超声工艺模型,在嵌入式控制平台上开发出用于水平定向钻孔剖面测量的超声测量系统,可... 水平定向钻在穿越复杂地质情况下,施工中容易出现钻孔坍塌、钻杆断裂等技术难题。通过对超声波在定向钻泥浆中传输规律的研究,建立了定向钻剖面测量的超声工艺模型,在嵌入式控制平台上开发出用于水平定向钻孔剖面测量的超声测量系统,可以对钻孔形状进行测量,对穿越轨迹上的地质情况进行核查,并通过检测软件对穿越轨迹进行三维剖面图显示,指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水平定向钻施工过程,降低穿越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定向钻 钻孔剖面测量 超声波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钻孔测量仪立体图形显示的实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霞 曹茂永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177-178,共2页
本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计算机采集的横断面超声测距数据进行了拟合处理 ,给出了相应的算法 ,绘出了井筒横断面的形状。利用井筒的不同横断面的形状数据 ,建立了井筒立体显示的数学模型 ,用 MATL AB实现了井筒形状的立体显示。
关键词 桩基钻孔测量 立体显示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远震面波估计凉山州地震综合观测钻孔应变仪的耦合系数
4
作者 王晓蕾 薛兵 +6 位作者 朱小毅 崔仁胜 李江 席继楼 张兵 高尚华 陈全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97-2711,共15页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中的耦合系数(A、B)对于定标应变观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深井地震综合观测项目积累的地震仪与应变仪共点观测地震波资料,验证了钻孔应变观测面波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利用三个观测台站的多个远震记...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中的耦合系数(A、B)对于定标应变观测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深井地震综合观测项目积累的地震仪与应变仪共点观测地震波资料,验证了钻孔应变观测面波标定方法的可行性.利用三个观测台站的多个远震记录,开展了多频点面波标定实验,所获取的耦合系数对比理论固体潮标定结果具有更好的稳定行和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现有钻孔应变观测台站的采样率至不少于1 Hz,深入开展远震应变地震波和共点(或近场)地震仪的面波记录对比研究,有利于获取全频段的耦合系数结果,对于提高应变观测数据的准确度及其深入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量式钻孔应变测量 耦合系数 面波标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和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允芳 韩晓玉 刘元坤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205-1210,共6页
由于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突出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往只能测量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状态。近期兴起的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已在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了3个不同方向钻孔测量法和单钻孔测量法... 由于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量的突出优点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但以往只能测量钻孔横截面上的二维应力状态。近期兴起的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已在多个工程中得到应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采用了3个不同方向钻孔测量法和单钻孔测量法进行了三维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很好的测量成果。其中单钻孔三维地应力测量,在近水平向和铅垂向两个钻孔中应用。三维地应力测量成果不仅得到了相应钻孔横截面上和原生裂隙面上二维应力实测值的检验,而且得到了同一位置两种不同三维地应力测量方法的相互印证,和同一个钻孔(铅垂向)中套芯应力解除法三维地应力实测值的印证。两种水压致裂法三维地应力测量成果(单钻孑L测量法包含了非铅垂向和铅垂向钻孔的两种测量法)非常一致,能够代表该测量区的地应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法 三维地应力测量 3个不同方向钻孔测量 单个钻孔测量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和盆地东北部现今热流特征及其对干热岩资源分布的启示
6
作者 张超 冯庆达 +7 位作者 张盛生 张林友 姜光政 胡圣标 张森琦 张浩竹 廖传志 黄荣华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03-3518,共16页
共和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的热点与高地.多年来,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多尺度、多维度、多手段的联合研究,在该区基础地热地质、干热岩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热储改造与开发潜力等多方面形成了众多成果与认识.但... 共和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我国干热岩地热资源研究的热点与高地.多年来,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多尺度、多维度、多手段的联合研究,在该区基础地热地质、干热岩热源机制与成因模式、热储改造与开发潜力等多方面形成了众多成果与认识.但是,目前关于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因此,本论文以近年来在盆地东北部新完钻的钻井为依托,通过开展钻孔系统稳态温度测量,同时结合已有岩石热导率数据,计算获得了6个新的大地热流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盆地东北部热流分布规律及热流异常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热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盆地东北部沉积层的地温梯度介于47.8~80.2℃·km^(-1)之间,平均值为60.4±10.5℃·km^(-1),大地热流值介于76.0~127.5 mW·m^(-2)之间,平均值为98.7±15.7 mW·m^(-2),约为我国大陆地区平均大地热流的1.6倍.大地热流平面分布展现出明显的西低东高的整体特征,且在东侧高热流分布区,热流具有由南至北逐渐增高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热流空间变化与壳内局部部分熔融层、基底起伏引起的岩石热物性横向不均一和盆地北缘的青海南山断裂带等因素密切相关.热流异常特征指明研究区东部的干热岩地热资源潜力明显优于西部.在未来干热岩勘探中,除现有干热岩钻井分布区外,其北侧的青海南山山前区域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系统稳态温度测量 大地热流 干热岩 热流异常 共和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电磁波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江泽宇 谢洪波 +1 位作者 文广超 黄先瑞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56-161,共6页
井下钻探是煤矿日常生产中获取地质资料及消除安全隐患的技术手段。而现阶段煤矿生产中施工的钻孔多不进行钻孔轨迹测量,造成地质资料误判、安全措施客观上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钻孔轨迹测量原理研发出基于航... 井下钻探是煤矿日常生产中获取地质资料及消除安全隐患的技术手段。而现阶段煤矿生产中施工的钻孔多不进行钻孔轨迹测量,造成地质资料误判、安全措施客观上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根据钻孔轨迹测量原理研发出基于航姿参考系统的电磁波无线随钻轨迹测量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方便应用的特点,且能满足无线随钻测量的要求。井下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随钻钻孔轨迹测量,提高钻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电磁波无线随钻测量 钻孔轨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钻孔弯曲及其纠偏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盛业 《黄金科学技术》 2004年第3期35-38,共4页
地质钻孔发生弯曲是必然的,并将影响钻探质量。因此,在钻探施工过程中,要进行钻孔弯曲测量,收集、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总结钻孔弯曲规律;同时要分析研究钻孔发生弯曲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控制和纠正,以提高钻探质量。
关键词 地质钻探 钻孔弯曲 钻孔弯曲测量 纠偏方法 预防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技术在南极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井学 孙波 +1 位作者 崔祥斌 田钢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0-335,共6页
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南极考察中的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场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 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南极考察中的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场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视电导率与海冰厚度的换算关系式,通过对用该关系式计算出的海冰厚度进行验证,表明电磁感应技术能够获得可靠的海冰厚度数据。对探测剖面的海冰厚度统计表明,2005—2006年夏季南极内拉峡湾内海冰以平整冰为主,其厚度为0.81.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电磁感应 视电导率 海冰厚度 钻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感应技术在波罗的海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井学 程斌 +2 位作者 孙波 崔祥斌 田钢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9-110,共12页
海冰作为冰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海冰物理过程研究需要得到精确的海冰厚度。本文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波罗的海(Baltic Sea)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感... 海冰作为冰雪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海冰物理过程研究需要得到精确的海冰厚度。本文介绍一种能够高效探测海冰厚度的电磁感应方法及其在波罗的海(Baltic Sea)的成功应用。该技术方法针对海冰和海水的电特性,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精确探测仪器至冰水交界面的距离,以实现海冰厚度的测定。通过电磁感应(EM)仪直接观测的视电导率与同点位钻孔测量数据对比分析,获得视电导率与海冰厚度的转换关系式,并对通过该关系式计算出的海冰厚度进行验证,表明电磁感应技术能够获得可靠的海冰厚度数据,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对波西尼亚海湾(Bothnian Bay)海冰厚度探测剖面的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该区域平整冰厚度范围在0.4—0.6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厚度 电磁感应探测 视电导率 钻孔测量 波罗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声发射法现今地应力状态的确定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连捷 李朋武 +1 位作者 崔军文 丁原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的岩心进行了声发射测量,确定了301~1531m深度的最大主应力。并与钻孔崩落法(深度1269~1655m)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声发射测量所得测值基本上落在钻孔崩落法测值的趋势线上,两种方法所得结果一致,说明测量结果可信。测量结果表明科学钻探主孔地应力大小随深度增加,在浅部301m最大主应力为13.4MPa,在深部1655m为55.2MPa。随深度的增加率为0.0279MPa/m。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54°±3.3°E,且方向不随深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声发射 地应力状态 钻孔崩落法应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应力钻测的金刚石钻头研制
12
作者 李粮纲 史晓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7-68,73,共3页
分析了地应力钻孔测量过程中对金刚石钻头所提出的特殊要求 ,阐述了钻头设计思想。并且针对云南小湾电站、糯扎渡电站坝址区的岩石性质以及所研制的用于地应力钻测的金刚石钻头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 地应力测量 金刚石钻头 钻孔测量 钻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小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1-167,20,共8页
为满足煤矿井下顺煤层钻进地质导向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了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可为钻进地质导向工程提供地层伽马参数。在分析煤矿井下随钻测量的工况特点及伽马测井原理基础上,从硬件、软件及结构几个方面,设计并实现了可同时探测上下... 为满足煤矿井下顺煤层钻进地质导向的现实需求,设计开发了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可为钻进地质导向工程提供地层伽马参数。在分析煤矿井下随钻测量的工况特点及伽马测井原理基础上,从硬件、软件及结构几个方面,设计并实现了可同时探测上下2个方向的伽马参数的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通过在地面勘探孔及煤矿井下实钻孔中进行了该仪器测试,测量数据稳定、结果可靠,在不同放射性地层,伽马测量值差异明显,且钻遇分界面时上下层伽马测量值呈现规律性变化。结果表明:该随钻方位伽马测井仪满足随钻测量的抗震、抗扭及耐水压要求,上下伽马测量结果可服务于地质导向工程、指导顺煤层钻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参数 方位伽马 随钻测井 钻孔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asurements of in situ stress and mining-induced stress in Beiminghe Iron Mine of China 被引量:8
14
作者 欧阳振华 李长洪 +1 位作者 徐万才 李昊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85-90,共6页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in situ stress and mining-induced stress of Beiminghe Iron Mine, the stress relief method by overcor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 situ stress, and the MC type bore-hole st... In order to obtain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in situ stress and mining-induced stress of Beiminghe Iron Mine, the stress relief method by overcor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 situ stress, and the MC type bore-hole stress gauge was adopted to measure the mining-induced stress. In the in situ stress measuring, the technique of improved hollow inclusion cells was adopted, which can realize complete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Based on the measuring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model of in situ stress was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The in situ stress measuring result shows tha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stress is 1.75-2.45 times of vertical stress and almost 1.83 times of the minimum horizontal stress in this mineral field. And the mining-induced stress measuring result shows that,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of front abutment pressure the stress region can be separated into stress-relaxed area, stress- concentrated area and initial stress area. At the -50 m mining level of this mine, the range of stress-relaxed area is 0-3 m before mining face; the range of stress-concentrated area is 3-55 m before mining face, and the maximum mining-induced stress is 16.5-17.5 MPa, which is 15-20 m from the mining face. The coefficient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is 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tu stress mining-induced stress Beiminghe Iron Mine stress measur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台站体应变观测资料处理系统简介
15
作者 金仲明 《地震学刊》 CSCD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介绍了新近研制的地震台站体应变观测资料的日常处理系统 ;简要地介绍了该系统及其数据库的结构以及各功能模块的作用。
关键词 地震台 钻孔体应变测量 数据库 地震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层位选择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司林坡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22,共5页
在分析煤矿井下围岩强度、结构面和岩层倾角对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煤层顶板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利用检测钻孔孔内围岩信息确定测量层位的方法。在测点附近首先施工检测钻孔,在孔内... 在分析煤矿井下围岩强度、结构面和岩层倾角对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地应力测量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在煤层顶板采用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进行地应力测量时,利用检测钻孔孔内围岩信息确定测量层位的方法。在测点附近首先施工检测钻孔,在孔内进行围岩结构观测和围岩强度测试,结合两方面测试结果设计测量钻孔参数;采用该方法能大幅度提高测试成功率及测试数据质量。通过井下实测,介绍该方法的应用过程和测试效果,并提出测量钻孔轴线与岩层层面夹角以30~60&#176;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包体应力解除法 地应力测量 围岩条件 检测钻孔 测量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五队观测经验介绍
17
《人民黄河》 CAS 1955年第5期53-55,共3页
明确分工加强责任制观测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分工不明确会造成工作中的混乱,错误就能增多,特别两个干部应有明确分工,加强责任制,是保证质量的有力条件,我们的分工是:
关键词 正弦定理 手簿 探取 用表 四等 BCD 测斜 钻孔弯曲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