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测振技术的低频水声换能器辐射声源级测量
1
作者 王文侠 强成虎 +4 位作者 王敏 杨平 艾华 王珂 何龙标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6,共7页
针对低频水声换能器辐射声源级测量依赖大范围自由场水域、实施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测振的声源级测量方法。阐述了激光外差干涉振速测量原理和基于瑞利积分的远场声压推算方法;搭建了换能器表面振速扫描测量装置并开展实验... 针对低频水声换能器辐射声源级测量依赖大范围自由场水域、实施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激光扫描测振的声源级测量方法。阐述了激光外差干涉振速测量原理和基于瑞利积分的远场声压推算方法;搭建了换能器表面振速扫描测量装置并开展实验,提取到低频换能器表面的复杂振动模态分布;由表面振速推算远场声压与湖试声源级测量结果相比较,在100 Hz和5 kHz频率处所测量声源级差异分别为-2.2 dB和0.9 dB,其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计量 低频水声换能器 测量 激光扫描测振 远场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滤材样品γ探测效率与测量源尺寸的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佳媚 师全林 +1 位作者 包敏 刘德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15,226,共5页
用22.5cm×45cm的聚丙烯滤材制备了一套含6种单能γ发射体(能量60~1116keV)的直径为30~110mm的八种圆片形测量源,分析其在6种HPGe探测器上的各能量的相对探测效率。实验显示各能量在各探测器上探测效率最高时的源直径在50~60mm... 用22.5cm×45cm的聚丙烯滤材制备了一套含6种单能γ发射体(能量60~1116keV)的直径为30~110mm的八种圆片形测量源,分析其在6种HPGe探测器上的各能量的相对探测效率。实验显示各能量在各探测器上探测效率最高时的源直径在50~60mm之间。分析实验结果还发现:探测器晶体直径增大,测量源最佳直径也趋于增大;相对于高能射线而言,低能射线趋于选择直径稍小但厚一些的圆片测量源,但此趋势对平面型HPGe探测器不如同轴型HPGe探测器显著。用MCNP4B程序模拟计算上述不同尺寸的源在GEM60195-P探测器上分析时各相应能量的探测效率,探测效率最高的源尺寸结果和实验吻合。对同一探测器计算得到:本实验能量范围内,对20cm×25cm和45cm×45cm的滤材,测量源最佳直径分别为40~50mm和50~70mm。滤材面积增大,测量源最佳直径也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滤材样品 γ探测效率 测量 尺寸 放射性核素 空气 环境分析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部分声源面测量数据识别噪声源 被引量:3
3
作者 苏俊博 朱海潮 +1 位作者 谢志敏 苏常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利用声源面少量测量数据识别噪声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声辐射模态的联合利用声压与法向振速进行噪声源识别的方法。首先,对辐射声阻抗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基于振速的声辐射模态;然后,推导出了与基于振速的声辐射模态具有一一对应关... 为利用声源面少量测量数据识别噪声源,提出了一种基于声辐射模态的联合利用声压与法向振速进行噪声源识别的方法。首先,对辐射声阻抗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基于振速的声辐射模态;然后,推导出了与基于振速的声辐射模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基于声压的声辐射模态;最后,建立了联合利用声压与法向振速的噪声源识别公式。进行了单点激励下的简支平板数值仿真和固支平板激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联合利用少量的声压与法向振速对声源面的声压和法向振速进行较好的重建,从而实现噪声源识别。该方法的提出能够促进基于声源面测量的噪声源识别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识别 声辐射模态 部分声测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测量数据融合的间隙与阶差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杜福洲 于浩 李强 《航空制造技术》 2019年第8期14-20,共7页
针对间隙与阶差数字化测量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测量数据融合的间隙与阶差自动化测量技术,给出一种采用视觉测量传感器与全向机器人辅助执行机构协同配合的测量方式,并分析了系统组成。研究了该测量模式下的间隙与阶差测量工艺,并给出了多... 针对间隙与阶差数字化测量问题,提出基于多源测量数据融合的间隙与阶差自动化测量技术,给出一种采用视觉测量传感器与全向机器人辅助执行机构协同配合的测量方式,并分析了系统组成。研究了该测量模式下的间隙与阶差测量工艺,并给出了多系统集成框架与控制方法以实现测量数据自动采集。最后基于QT开发间隙与阶差测量软件,并建立全向机器人测量平台进行试验验证。该研究为间隙与阶差高精度、自动化测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检测 测量数据融合 间隙与阶差 多系统集成 飞机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C无源体温测量系统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纪彬 王文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71-127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低成本无源体温测量的解决方案。NFC天线负责从智能手机中感知能量和传输数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由微控制器获取和计算,结果通过NFC发送到智能手机并显示在Android应用程序(APP)上。为了适应NFC的低... 提出了一种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的低成本无源体温测量的解决方案。NFC天线负责从智能手机中感知能量和传输数据。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由微控制器获取和计算,结果通过NFC发送到智能手机并显示在Android应用程序(APP)上。为了适应NFC的低能量感应(在3 V时最大输出为5 mA),设计了一种基于时间控制的能量积累方法以满足在信号采集时更高的功耗需求。完成了体温测量样机以验证这种测量系统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小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通信 测量 体温测量 NTC热敏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无源磁传感标签的交流电流无线监测:测量及标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其伟 文玉梅 +1 位作者 邵壮 李平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0-279,共10页
本文所采用的传感标签利用无源无线传感技术传递数据和能量,再通过内置的传感模块检测电缆线周围的磁场强度,可实现免电池维护、无线缆连接的电缆电流测量。但受射频供电微瓦量级功率的限制,传感标签采样点数少、采样频率低和磁场敏感... 本文所采用的传感标签利用无源无线传感技术传递数据和能量,再通过内置的传感模块检测电缆线周围的磁场强度,可实现免电池维护、无线缆连接的电缆电流测量。但受射频供电微瓦量级功率的限制,传感标签采样点数少、采样频率低和磁场敏感元件的非线性使得传感数据和电缆电流间映射关系复杂,导致传感标签标定、测量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先通过粒子群与内点法结合的优化算法对传感数据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提取特征值(频率和有效值)再标定的方法。在测量时对传感数据分组进行傅里叶级数拟合获取特征值,再将特征值代入标定时建立的传感模型,实现频率为47~60 Hz、有效值为5~45 A内的等振幅电流测量,电流频率和有效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低于0.4%和1.9%。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搭载传感标签的测量系统不仅可实现电缆电流的无源无线测量,也能实现国内电力系统标准所允许的最大电流波动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测量 粒子群 传感模型 傅里叶级数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方法在寨上金矿区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牟银才 刘诚 +1 位作者 唐构 姚薇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5年第5期6-13,共8页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 寨上金矿地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覆盖厚,因而地表找矿和深部矿体定位较难。针对勘查现状,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CSAMT)工作。在贯穿寨上矿区南北矿带的16线开展CSAMT测量工作,结果显示南北矿区的电阻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16线电阻率二维反演,扎麻树背斜呈北陡南缓,核部较陡立的形态。破碎蚀变带(矿体)位于高、低阻异常的梯度带上,揭示出10条破碎蚀变带(南、北矿带各5条破碎蚀变带)与已知构造带和矿脉分布套合较好。对寨上矿区南矿带测区范围勘探线进行了电阻率测量工作,43~95线CSAMT测量联合剖面显示,各矿脉深部存在较大的找矿空间,扎麻树背斜核部的35号脉总体北倾,异常下延深度较大,深部具有找矿潜力。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工作解决了寨上金矿构造展布问题,探索其南、北矿带深部矿脉分布规律,为该矿区深部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音频大地电磁测量 电阻率 深部探矿 寨上金矿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分布式主站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齐才 刘灏 +1 位作者 杨方琦 毕天姝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1,共11页
源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full-view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 system,SYMS)实现了对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全方位实时检测。SYMS主站作为测量数据的接收与分析平台,其数据处理能力对保障SYMS稳定运行与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 源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full-view synchronized measurement system,SYMS)实现了对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全方位实时检测。SYMS主站作为测量数据的接收与分析平台,其数据处理能力对保障SYMS稳定运行与应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数据类型多、装置数量激增、数据分析过程复杂,集中式架构的主站难以保证同步相量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与可靠性。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SYMS系统的分布式主站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实现。首先,该方法分析了SYMS不同测量装置的通信方式,提出并建立了基于开源相量数据集中器(open source phasor data concentrator,OpenPDC)的多源异类数据适配器,并设计实现了基于HAProxy的主站前置服务器的负载均衡集群;其次,针对主站数据在线分析延时高的问题,设计并开发了基于流处理框架的Storm适配多语言、多时间窗算法的分布式计算方式,进一步搭建了包含前置数据平台与在线应用平台的SYMS分布式主站。实际系统测试结果表明,与集中式架构相比,所提架构在实际运行中可有效均衡负载,利用分布式方式提高运算速度,针对多类型实时测量数据具有更强的并发处理能力与更短的处理延时,并有效监测系统的异常状态,可为新型电力系统特性分析、建模、闭环控制等应用提供数据基础与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荷全景同步测量系统 分布式架构 主站 OpenPDC STOR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噪声测试系统精度有源-无源联合测量评估方法
9
作者 顾易帆 王立平 +3 位作者 丁旭 王志宇 莫炯炯 郁发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4-580,共7页
通过在无源器件后置有源增益器件提高被测件整体的增益,抑制系统中非零误差对噪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合单一有源器件及级联有源-无源器件的2次噪声测试结果,采用噪声系数直减法,将系统测量评估精度的表征参数由噪声系数转化为级联无源器... 通过在无源器件后置有源增益器件提高被测件整体的增益,抑制系统中非零误差对噪声测试结果的影响;结合单一有源器件及级联有源-无源器件的2次噪声测试结果,采用噪声系数直减法,将系统测量评估精度的表征参数由噪声系数转化为级联无源器件的插损值;并以具有更高插损测量精度的矢量网络分析仪插损测试结果作为参考基准,定量评估噪声测试系统的精度.经与传统无源测量评估方法的实测对比验证得,在2~40 GHz频段内,所提方法对基于Y因子法的噪声测试系统的评估精度为–0.5~0.5 dB,对基于矢量冷源法的噪声测试系统的评估精度为–0.3~0.3 dB,评估精度波动范围均小于被测系统的2倍测试不确定度,较传统无源测量评估方法评估精度提升了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测试系统 非零误差 -无联合测量 噪声系数直减法 评估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新光 张锋 +2 位作者 于华伟 谭宝海 李会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4-177,共4页
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加深学生对放射性密度测井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设计了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教学实验,研究并阐述实验装置、实验样品及实验内容,分析了实践教学效果。结果... 结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加深学生对放射性密度测井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动手能力,设计了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教学实验,研究并阐述实验装置、实验样品及实验内容,分析了实践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无源放射性密度测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消除学生放射性实验恐惧心理、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更符合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卓越计划"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测井 放射性实验 测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中偶极声源激励下的反射声场影响因素分析及仪器关键参数优选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周拓 唐晓明 陈雪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8,共7页
根据远探测测井的实际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精确考察井中偶极声源条件下声源激发频率、反射界面水平位置、地层界面倾角及偶极声源偏振方向对反射横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的最佳工作频率应选择在井... 根据远探测测井的实际背景,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精确考察井中偶极声源条件下声源激发频率、反射界面水平位置、地层界面倾角及偶极声源偏振方向对反射横波幅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仪的最佳工作频率应选择在井孔挠曲波的截止频率以下,可解决来自地层深部的反射信号相对于沿井传播的直达波信号过于微弱的问题.按照现有的仪器范围设置(源距小于4 m),可有效地探测地层倾角为40°~90°的井旁反射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反射横波幅度 激发频率 测量源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标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亮 高立民 +5 位作者 赵建科 刘峰 周艳 李朝辉 杨菲 赵青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07-1614,共8页
为了提高点源透过率(PST)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能力及测试精度,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标准镜头,用于在大离轴角范围内对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范围及测试精度进行标定。利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试精... 为了提高点源透过率(PST)测试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能力及测试精度,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标准镜头,用于在大离轴角范围内对系统的杂散光测试范围及测试精度进行标定。利用简单的物理模型设计了一种在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试精度定标的标准镜头;测量了标准镜头的表面物理参数,并将其带入TracePro软件计算出了不同离轴角对应的PST。对设计分析的PST值与实测的PST值进行比较,从而计算得到了该测试系统的测量精度。验证实验表明,该标准镜头的PST分析值与实测值之差优于lg/0.5,满足实验室内对点源透过率测试系统杂散光测量精度进行标定的要求,是PST绝对测量的可靠方法。该项技术为国内PST测试系统的精度校准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过率测量 杂散光测量 标准镜头 标定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静电收集^(218)Po实现无源连续测氡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小平 曹扬达 于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0-123,共4页
介绍了静电收集探测室的性能 ,利用此静电收集探测室对氡衰变的 2 18Po所放出的 α粒子脉冲计数进行测量。实验表明 :这种静电收集探测室对氡的变化有快的反应 。
关键词 静电收集 连续测量 放射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旋转体信号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彬 杨海马 +1 位作者 董全林 刘瑾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29-331,共3页
通过利用环形泄漏缝隙天线阵 ,对安装在旋转体表面的声表面波传感器施加激励 ,经偶极子天线耦合后作为传感器的激励源 ,产生的测量信号由外置环形缝隙天线阵接收 ,从而建立起一种天线耦合测量模型 ,解决了旋转体信号无线、无源。
关键词 缝隙天线阵 声表面波 测量 应变 传感器 信号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鄂陵湖现代湖盆形态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德福 李世杰 +2 位作者 陈炜 姜永见 聂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61-1265,共5页
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淡水湖。通过基于GPS-RTK的技术定位以及测深仪的水下地形测量,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遥感数据分析,应用湖沼学理论,对鄂陵湖的湖盆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发现鄂陵湖最大水深33.2 m,平均水深15.55 m,湖长37.49 km... 鄂陵湖是黄河源区最大的淡水湖。通过基于GPS-RTK的技术定位以及测深仪的水下地形测量,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遥感数据分析,应用湖沼学理论,对鄂陵湖的湖盆形态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发现鄂陵湖最大水深33.2 m,平均水深15.55 m,湖长37.49 km,湖面最大宽度32.3 km;平均宽度16.76 km,岸线长226.3 km,湖面面积628.47 km2,湖泊容积97.76×108m3,湖盆形态为接近抛物线体形式的构造断陷湖,而不具备第四纪冰川侵蚀湖盆的地貌特征。研究结果可以对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和黄河源区的水量管理提供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陵湖湖盆形态水下地形测量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矩亚像素定位算子的视觉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党宏社 胡尊凤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9-82,共4页
根据灰度矩算子在目标成像前后的矩不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图像成像前后三阶灰度矩进行亚像素定位的多源视觉测量方法.该方法在获取到被测对象的图像后,首先根据其特点利用图像增强算法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进行预处理与边缘粗定位... 根据灰度矩算子在目标成像前后的矩不变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目标图像成像前后三阶灰度矩进行亚像素定位的多源视觉测量方法.该方法在获取到被测对象的图像后,首先根据其特点利用图像增强算法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进行预处理与边缘粗定位,然后根据物体成像前后灰度矩算子不变的特性将边缘定位在亚像素级精度上,之后利用直线拟合法确定被测对象的参数,最后采用多个传感器分别获得测量结果并进行加权平均,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仿真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抗噪声性能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像素检测 灰度矩算子 视觉测量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观测的联合定轨数据融合建模及最优加权算法
17
作者 赵德勇 周海银 王正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15-2519,共5页
针对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中的多源观测数据的融合处理问题,分别建立了基于测量噪声独立同分布和测量噪声相关的多源融合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Cholesky分解的广义测量模型和测量噪声去相关方法。设计了多源融合测... 针对基于双星定位系统的近地卫星联合定轨中的多源观测数据的融合处理问题,分别建立了基于测量噪声独立同分布和测量噪声相关的多源融合测量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Cholesky分解的广义测量模型和测量噪声去相关方法。设计了多源融合测量模型的多结构非线性最优加权参数估计实现算法,并以双星定位系统的星敏感器测角与距离和测量信息为例,进行了联合定轨仿真实验。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仅用距离和测量信息与平均加权方式,基于多源观测数据的最优加权联合定轨方法能够进一步改善卫星定轨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定轨 融合测量模型 广义测量模型 噪声去相关 最优加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西油田桩104块地应力测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天本 吴柏志 +3 位作者 贾耀勤 逄铭玉 赵刚 舒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49,共2页
桩西油田桩 10 4块因低渗欠注 ,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 ,严重影响了区块开发效果 ,采用酸化等措施增注效果不佳。在室内进行了岩心组合实验 ,在现场应用无源地震测量技术 ,获得单井应力数据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该区块的地应力数据。据... 桩西油田桩 10 4块因低渗欠注 ,地层能量得不到补充 ,严重影响了区块开发效果 ,采用酸化等措施增注效果不佳。在室内进行了岩心组合实验 ,在现场应用无源地震测量技术 ,获得单井应力数据 ;利用数值模拟技术获得该区块的地应力数据。据此 ,对桩 10 4块进行高压增注现场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率 欠注层 岩心 实验 地震测量 数值模拟 地应力 高压增注 注水开发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无源超高频射频传感标签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壮壮 文玉梅 +2 位作者 邵壮 李平 王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8-165,共8页
射频电磁波供电的无源无线传感器可以突破应用环境和电源供给的限制。提出通用的可编程无源超高频射频标签,标签包括阻抗传感器传感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电磁波供电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传感数据通过后向散射传到查询器。自供电模块采... 射频电磁波供电的无源无线传感器可以突破应用环境和电源供给的限制。提出通用的可编程无源超高频射频标签,标签包括阻抗传感器传感电路和数据采集电路、电磁波供电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传感数据通过后向散射传到查询器。自供电模块采用预充电方式,保证传感测量鲁棒性,提高传感标签的无线查询距离。通过对阅读器查询流程的优化,提高了多标签查询效率,使同步查询多标签用时近似等于查询单标签用时。将电感型磁场传感器接入该通用传感标签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样品标签的最远无线工作距离的平均值达到3.27 m,无源无线测量结果与有线测量结果的线性相关系数达到了0.997 4,且两者的误差水平基本一致,均不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测量 超高频射频传感标签 阻抗型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系统融合的结构形态感知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静 林雪竹 +3 位作者 郭丽丽 刘悦 闫东明 李丽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9-224,共16页
针对薄壁结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状态变化存在的装配受力变形问题,结合数字孪生发展背景,提出一种激光跟踪、视觉测量、光纤监测多源系统融合的结构形态感知技术。首先,建立多源系统多站位坐标统一模型,实现坐标基准统一;其次,建... 针对薄壁结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状态变化存在的装配受力变形问题,结合数字孪生发展背景,提出一种激光跟踪、视觉测量、光纤监测多源系统融合的结构形态感知技术。首先,建立多源系统多站位坐标统一模型,实现坐标基准统一;其次,建立异构数据融合模型,完成光纤监测波长与空间点坐标异构数据统一,基于高斯过程实现多源数据融合,预测变形点云,实现产品结构形态感知;最后,以蒙皮薄壁结构为例,模拟装配变形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方法所感知数据更好地反应实际变形,其平均相对误差为4.66%,绝对误差保持在0.016 mm。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基于实测数据预测形变点云,可实现结构实时变形监测,从而简化视觉测量方式,提高了曲面信息保真度,为动态孪生模型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系统测量 异构数据融合 高斯过程回归 结构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