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程分离程序的测量限度及其解决办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樊春雷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723-729,共7页
Jacoby提出的过程分离程序可以将认知作业过程中的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分离出来 ,这被认为是意识测量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这一程序的有效性需要得到相关实验假设的支持 ,而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了这些实验假设被违背的证据 ,... Jacoby提出的过程分离程序可以将认知作业过程中的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分离出来 ,这被认为是意识测量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进展。但这一程序的有效性需要得到相关实验假设的支持 ,而在研究过程中却发现了这些实验假设被违背的证据 ,这导致研究者对程序的有效性的怀疑。从实验测量的角度看 ,实验假设被违背的根源在于实际测量过程达不到理论设计的要求。其中 ,测量变异和取样偏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这里提出的新的解决方案强调了理论设计和实验测量的有机结合 ,它可以解决过程分离程序的有效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限度 解决办法 过程分离程序 纯净测量 取样偏差 意识测量 测量变异 实验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和遥感的岩溶区石漠化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量:37
2
作者 杨奇勇 蒋忠诚 +4 位作者 马祖陆 罗为群 尹辉 喻琦雯 李文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3-247,共5页
为了全面掌握岩溶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解决区域内遥感影像阴影区域石漠化信息"缺失"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借助图像处理软件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提取研究区域石漠化指... 为了全面掌握岩溶区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解决区域内遥感影像阴影区域石漠化信息"缺失"的问题,该文以广西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为例,借助图像处理软件ENVI(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提取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剔除阴影区后的石漠化指数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主要受内在因子的共同作用,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石漠化指数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东北部,各石漠化等级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条带状和斑块状分布。岩性和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石漠化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研究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很好地估计了阴影区石漠化指数的"缺失"信息,为岩溶区石漠化监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空间变异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石漠化 半方差函数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性的随机模拟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奇勇 杨劲松 +2 位作者 姚荣江 黄标 孙维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4-329,共6页
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肥力特征,研究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典型地块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在全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以获得大量的土壤有机质相关信息... 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的肥力特征,研究盐渍土改良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可为土壤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以山东省禹城市盐渍土改良区典型地块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研究对象,在全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分析以获得大量的土壤有机质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有机质进行了序贯高斯模拟各次实现(SGSV)、序贯高斯模拟平均实现(SGSA)和ordinary Kriging插值(OK),并将SGSV、SGSA、OK与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参数、变异函数、空间分布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OK、SGSA改变了有机质数据的空间结构,具有"平滑"效应,SGSA在消除平滑影响方面优于Kriging插值;SGSV具有与实测数据相同的空间自相关结构,对预测点的模拟值具有不确定性,为揭示研究区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结构特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盐渍土改良区土壤有机质空间不确定性的风险研究具有更实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模型 空间变异测量 土壤 有机质 半方差函数 克里格 随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地空间预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世文 王胜涛 +3 位作者 刘娜 李囡囡 黄元仿 叶回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2-339,共8页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 土壤质地作为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的一种,其空间插值需满足非负、定和、误差最小和无偏估计4个条件。采用成分克里格法(compositional Kriging)和基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对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进行空间预测,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s,RMSE)和标准化克里格方差(mean squared deviation ratio,MSDR)分别被用来衡量不同方法的预测精度及模型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和成分克里格法能够保证插值结果满足成分数据插值的4个条件;成分克里格法预测的各土壤颗粒组成的RMSE最小,预测精度最高,其黏粒RMSE值相对于非对称对数比转换的普通克里格法提高将近17%;成分克里格法的变异函数拟合效果总体上好于其他两种预测方法,预测结果极差更宽,更能反映土壤质地各颗粒组成与高程、母质和水域分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质地 空间变异测量 对数比转换 成分数据 成分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与围垦年限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金雯晖 杨劲松 王相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F0004,共7页
中国具有治理和修复潜力的滨海滩涂盐土面积约为2000hm2。滨海滩涂盐土作为新成土壤,土体发育不明显、理化性状差、肥力水平低下。该文通过对东台境内表层土壤有机碳的采样分析,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SPSS16.0系统平台上,利用地统计分... 中国具有治理和修复潜力的滨海滩涂盐土面积约为2000hm2。滨海滩涂盐土作为新成土壤,土体发育不明显、理化性状差、肥力水平低下。该文通过对东台境内表层土壤有机碳的采样分析,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及SPSS16.0系统平台上,利用地统计分析模块中的克里格法分析东台市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规律,并分析不同滩涂围垦年限下表层土壤有机碳、总氮、pH值、EC1:5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滨海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总氮、围垦年限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9和0.749,与pH值、电导率EC1:5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78和-0.649。围垦3a以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可增加0.24%左右,总氮质量分数增加0.02%左右;围垦时间大于52a,有机碳质量分数自0.1%增加到1.6%,全氮质量分数自0.03%增加到0.12%,养分等级也相应从6级增加到3级。该文研究表明,滨海盐土随着围垦年限的增长,土壤碳储量与总氮含量随之增加、pH值与EC1:5随之降低,耕地质量也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空间变异测量 滨海盐土 围垦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与土壤空间分异规律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扬 王冬梅 信忠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8,共8页
面对近年来漓江出现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研究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土壤特性空间分异规律,旨在为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景观美化、典型湿地的保护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漓江流域... 面对近年来漓江出现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等生态问题,研究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植被、土壤特性空间分异规律,旨在为漓江水陆交错带植被恢复、景观美化、典型湿地的保护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漓江流域水陆交错带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水陆交错带4个典型梯度带植被与土壤调查,分析其分布及两者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河岸梯度高程增加,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呈现递增趋势,分别由0递增至9.500、1.742、0.774、0.786、0.673;土壤容重由1.065g/cm3先增加至1.352g/cm3,后下降至1.257g/cm3,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砂粒含量明显下降,粉黏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由25.522mg/kg先下降至15.634mg/kg,后增加至26.148mg/kg,呈现先减后增趋势;全氮质量分数由0.399g/kg增至0.556g/kg;有效磷质量分数由13.930mg/kg降低至4.685mg/kg。漓江水陆交错带喀斯特碱性土壤pH值与全氮含量相关系数为0.628,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效磷含量相关系数为0.942,呈极显著正相关。植被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和覆盖度与土壤粉粒含量、黏粒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砂粒含量、土壤容重、pH值、有效磷含量呈现负相关;研究结果还显示,全氮含量是对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土壤因子。规范漓江沿岸居民行为和充分利用砾石河滩现有条件进行适当开发均有助于漓江水陆交错带的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 空间变异测量 漓江 水陆交错带 喀斯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 被引量:16
7
作者 佘冬立 邵明安 +1 位作者 薛亚锋 俞双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7,共6页
为探明黄土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模拟野外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在小区内采用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坡面小区,测定各小区表层0~6cm土壤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的时... 为探明黄土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水土保持效应,通过模拟野外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在小区内采用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空间配置形成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坡面小区,测定各小区表层0~6cm土壤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于2007-2008年连续监测各小区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坡面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减流减沙效应。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柠条林、坡耕地(豆地)和苜蓿地3种植被类型混合利用坡面(从坡顶至坡底)小区(包括柠条-豆地-苜蓿小区、苜蓿-豆地-柠条小区、柠条-苜蓿-豆地小区、豆地-苜蓿-柠条小区)土壤表层水分和土壤体积质量呈明显的斑块镶嵌格局,与土地利用结构一致,易于形成径流侵蚀的自我调控系统。相对于单一利用的坡耕地小区,各混合利用格局可以对坡面径流侵蚀有效拦截。其中柠条-豆地-苜蓿小区的年侵蚀模数最低,2年的减蚀率分别达到98%和94%。构建合理的土地利用镶嵌格局是控制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空间变异测量 土壤保持 产流产沙 水蚀风蚀交错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丛洼地遥感图像山体阴影缺失的克里格修复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奇勇 马祖陆 +2 位作者 蒋忠诚 罗为群 谢运球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2-116,共5页
为了解决岩溶区峰丛洼地遥感图像山体阴影区域信息"缺失"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典型峰丛洼地的遥感图像为例,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ETM图像B3,B4,B5波段的灰度值(digitalnumber,DN)结构特征,... 为了解决岩溶区峰丛洼地遥感图像山体阴影区域信息"缺失"的问题,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镇生态重建示范区典型峰丛洼地的遥感图像为例,利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了ETM图像B3,B4,B5波段的灰度值(digitalnumber,DN)结构特征,对3个波段阴影区域的DN值进行了修复与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峰丛洼地3个波段的DN值主要受内在因子的作用,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距离都在360 m以上;各波段验证值与修复值之间都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性,平均相对误差均在0.2%以下,具有较高的修复精度;峰丛洼地山体阴影缺失信息的修复可为岩溶区生态环境监控、石漠化评估等遥感解译精度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空间变异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岩溶 半方差函数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