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初探 被引量:57
1
作者 季涛 薛永端 +2 位作者 孙同景 徐丙垠 陈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66-71,共6页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的行波特征,阐述了故障行波信号的获取、故障过渡电阻、配电网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以及行波波头的准确标定等影响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利用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传变电压行波,解决配电线路末端行波信号不易获取的问题。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暂态行波 故障测距 单相接地故障 测距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理论的10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测距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忠权 宋国峰 +2 位作者 张孟训 徐丙垠 薛永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线路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将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在接地及短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及其传输特征,并针对其线路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行波信号获取等关键技术及故障初始相角、接地电阻、混合线路等对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该方法有望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贯通线路 行波 故障测距 测距模式 小电流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