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喷头雾化粒径测试方法比较及分布函数拟合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双双 何雄奎 +3 位作者 宋坚利 张录达 Gary J. Dorr Andreas Herbst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4-42,共9页
农药雾滴粒径是影响农药在靶标上的沉积量和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测试方法和仪器很多。该文使用激光粒子图像分析测试系统(particle/droplet image analysis,PDIA)、Sympatec HELOS Vario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Spraytec实时喷雾粒度分析... 农药雾滴粒径是影响农药在靶标上的沉积量和分布均匀性的主要因素,测试方法和仪器很多。该文使用激光粒子图像分析测试系统(particle/droplet image analysis,PDIA)、Sympatec HELOS Vario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和Spraytec实时喷雾粒度分析仪3种常用的雾滴粒径分析仪对ST喷头进行雾滴粒径测试,结果表明3种仪器测得的雾滴体积中径(VMD,volume median diameter)绝对结果有差异,但是与已有的喷头雾滴细度界限值相比,该文所用的不同仪器测量结果对相同喷头的定级相同。鉴于此,选用Spraytec对Lechler公司生产的IDK、TR和ST 3种类型、2个国标流量代号(02和03)的6种型号喷头在喷雾扇面内的VMD进行测试,基于最小二乘法对测试结果进一步分析拟合,得到VMD在喷雾扇面内分布规律的函数形式。回归拟合函数以位置信息(喷雾高度,水平位置)为自变量、VMD为因变量,经回归效果检验可知各函数F统计量皆大于其F临界值(α=0.05),且相关指数都大于0.8,表明该文中所得的拟合函数可以较准确地描述雾滴粒径分布规律,并较精确地预测出扇面中非测试点的雾滴粒径。这些拟合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喷杆各喷头喷雾扇面叠合后的雾滴粒径分布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头 雾化 粒径分析 测试方法比较 最小二乘法 回归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热解吸动力学测试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刚 曹小华 +2 位作者 龙兴贵 杨本福 刘文科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7-901,共5页
以氢化钛热解吸反应为研究对象,用升温法(初压为零)和恒温法(初压不为零)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上分别测定氢化钛在恒容体系和350~550℃范围内解吸氢的p-t曲线,并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解吸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 以氢化钛热解吸反应为研究对象,用升温法(初压为零)和恒温法(初压不为零)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高真空金属系统上分别测定氢化钛在恒容体系和350~550℃范围内解吸氢的p-t曲线,并应用反应速率分析方法计算解吸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常数。实验测得氢化钛升温法热解吸和恒温法热解吸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2.1±2.5)和(27.1±0.4)kJ·mol^(-1)。经分析,用恒温法测得的表观活化能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钛 热解吸 测试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油剂驱油效率测试方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一青 李应成 +2 位作者 砂鸥 沈之芹 张卫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0-294,共5页
本文阐述了油田考评驱油剂驱油效率的方法,针对四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对比了可见分光光度法、热分析法、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驱油效率的结果,热分析法和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结果一致,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有较明显的差异。对所用的方法的原... 本文阐述了油田考评驱油剂驱油效率的方法,针对四种不同来源的原油对比了可见分光光度法、热分析法、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驱油效率的结果,热分析法和马弗炉焙烧失重法测试结果一致,与可见分光光度法有较明显的差异。对所用的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比,从理论上来推断方法的可靠性,及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理论上,对于可见分光光度法要使方法合理,必须原油中各种不同的组分洗脱速度一致,实验对比了原油及利用驱油剂洗下的原油的紫外可见谱图,从谱图上来看,洗下的原油组分分布和原来的有较大的差异。由此判断,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实验中原油的驱油效率存在方法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热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水的干扰,本实验中水的干扰很少;因此本实验条件下采用热分析方法测试优于可见分光光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驱油效率 测试方法比较 可见分光光度法 热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适用塑料食品保鲜膜/袋组分的总迁移量测定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2
4
作者 应璐 王全林 +1 位作者 何海霞 戴双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5-178,181,共5页
从超市选购15种微波适用塑料食品保鲜膜或袋作为样品,应用EN 1186-13-2002和GB/T 5009.156-2003两种标准方法中所述方法对样品在存放脂肪类食品时其组分迁移至食品中的总量做了测定。试验中用橄榄油和正己烷作为模拟食品,GB/T标准方法... 从超市选购15种微波适用塑料食品保鲜膜或袋作为样品,应用EN 1186-13-2002和GB/T 5009.156-2003两种标准方法中所述方法对样品在存放脂肪类食品时其组分迁移至食品中的总量做了测定。试验中用橄榄油和正己烷作为模拟食品,GB/T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15种样品均属合格产品,而EN标准方法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此15种样品中有4种属不合格,其合格率为73.3%。为探究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采用红外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及热失重法(TG)3种测试方法对上述样品作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不合格的样品中含填料较高。此外,EN标准方法中所采用的样品预处理条件与实际使用情况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方法比较 总迁移量 微波适用 食品保鲜膜或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