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双机协同定位误差分析
1
作者 冯博 闯家亮 杨百剑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4-598,共5页
针对高精度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对空中点目标协同定位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协同定位误差原理,梳理了误差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误差模型,重点对单平台中基准误差、基准传递误差等对红外双机协同探测误差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对本... 针对高精度机载红外探测系统对空中点目标协同定位误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协同定位误差原理,梳理了误差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误差模型,重点对单平台中基准误差、基准传递误差等对红外双机协同探测误差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对本文误差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提升协同探测精度的方法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红外探测系统 协同定位 误差分解 精度基准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测量及其引入误差评估
2
作者 庞宇轩 周璐 +7 位作者 闫思彤 蒋俊杰 何川 徐润东 张保成 周林 王谨 詹明生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4-515,共12页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 原子剪切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原子物质波干涉测量技术,由于具有高精度、实时测量等特点,因此在基础物理和应用技术等领域逐渐受到关注。在利用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高精度测量时,探测系统的倾角是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理论分析,评估了探测系统倾角对原子干涉仪测量性能的影响;随后,分别采用铅垂线测量法和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对处于系统安装和测量阶段的原子剪切干涉仪进行了倾角测量。在铅垂线测量法中,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6 mrad,考虑各类误差的影响,整体测量精度在1~2 mrad左右。在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原子剪切干涉仪,分别采用不同的原子干涉相移参考体系对探测系统的倾角进行了测量:针对用于重力、重力梯度、转动测量的单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同步双内态探测的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使倾角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降低到10-10g水平;针对用于等效原理检验的双组分原子干涉仪,提出并实现了可进行实时监测的交替探测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其倾角测量分辨率为0.3 mrad,可满足10-13g水平的差分重力测量分辨率需求。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将为解决原子剪切干涉仪中探测系统倾角导致的系统误差问题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原子剪切干涉仪 测系统倾角测量 原子干涉相移测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接收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培良 王智伟 +2 位作者 孔德明 马勤勇 崔永强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90,共10页
提出一款适用于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接收装置,通过对该装置中的平行光管、光学天线以及积分球等光学部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激光在装置中的能量传输变换等系列问题。然后,以不同油膜厚度对应的激光反射信号强度作为仿真参数,在不同海况... 提出一款适用于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接收装置,通过对该装置中的平行光管、光学天线以及积分球等光学部件进行研究,分析了激光在装置中的能量传输变换等系列问题。然后,以不同油膜厚度对应的激光反射信号强度作为仿真参数,在不同海况下验证了接收装置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同一油膜厚度下,经过接收装置的激光强度远小于未经过接收装置的激光强度,此外,在平静海面或风速为0.3、0.5和0.8 m/s的微浪海面下,使用经过接收装置后的激光强度可以有效反演海面油膜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海面溢油 激光探测系统 激光接收装置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及相关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培良 王智伟 +2 位作者 孔德明 崔永强 马勤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 激光诱导荧光(LIF)技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海面溢油探测技术之一,但基于该技术的油膜厚度反演算法不适用于评估厚油膜(>800μm)。激光方向性强且能量集中,研究已表明其具备评估海面油膜的能力,然而现有探测系统将激光信号作为干扰信号加以抑制或去除。为了重新找回该信号以实现探测海面厚油膜的目的,研究了一种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并对其协调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另外,基于此系统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反射信号评估海面厚油膜的模型。通过选用原油和白油的混合油(1:50)作为实验油,验证了海面溢油激光探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油膜厚度评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量计量 激光探测系统 激光诱导荧光 海面溢油 油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协同探测系统新形态与应用研究——复杂电子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林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7,共9页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雷达探测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并促进了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演进。在专题文章《预警系统协同探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发展新思维为导向,研究复杂性科学与电...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越来越成为雷达探测系统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并促进了雷达组网协同探测技术与应用的不断演进。在专题文章《预警系统协同探测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以未来发展新思维为导向,研究复杂性科学与电子科学的交叉融合,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的新概念内涵;研究网络科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电子系统,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网络化协同的新系统形态与技术层级、网络化协同矩阵与状态转移矩阵等;复杂系统是具有涌现和自组织行为的系统,研究提出了复杂电子系统自组织的一种简单规则,仿真了其自组织状态,并分析了系统自组织目标与资源。当复杂电子系统降维为协同探测的功能时,可表征雷达协同探测的应用新形态,呈现出网络化协同与自组织应用等智能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复杂电子系统 雷达协同探测系统 网络化协同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型红外探测系统的三维噪声研究
6
作者 赵晟 赵亚南 +2 位作者 刘建旭 朴宇鹏 吴玮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1-1249,共9页
应用三维噪声模型分析了凝视型中波红外探测系统的噪声特性,并研究了信息处理方法对各类噪声分量的抑制效果。在不同积分时间下对不同温度的面源黑体连续采集图像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增加积分时间和黑体入射能量时,各噪声分量都先以非... 应用三维噪声模型分析了凝视型中波红外探测系统的噪声特性,并研究了信息处理方法对各类噪声分量的抑制效果。在不同积分时间下对不同温度的面源黑体连续采集图像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增加积分时间和黑体入射能量时,各噪声分量都先以非线性形式迅速减小再逐渐趋于恒定,且各噪声分量会呈现出各自特有的图像模式。研究发现在未经任何信息处理的原始图像中,空间噪声是系统噪声的主要成分;综合运用空间和时间噪声抑制方法后,空间噪声几乎被完全抑制,时间噪声降低约一半,瞬态像素噪声成为噪声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噪声 中波红外 凝视型探测系统 噪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验证的红外探测系统作用距离评估方法研究
7
作者 寇人可 王春平 +2 位作者 张勇 唐攀攀 付强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3,共8页
针对红外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评估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交叉验证评估方法。建立空中目标红外辐射包线数学模型并拟合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大气透过率与传输距离之间的相关曲线;设计红外探测系统性能检测平台并进行了极限辐照度标定... 针对红外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评估与实际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交叉验证评估方法。建立空中目标红外辐射包线数学模型并拟合了不同环境条件下大气透过率与传输距离之间的相关曲线;设计红外探测系统性能检测平台并进行了极限辐照度标定;建立仿真与标定之间的点目标辐照度等效模型,得到了大气透过率与红外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之间的相关曲线。将上述两类曲线进行交叉验证,其交点处视为红外探测系统在限定条件下的最大作用距离。实验结果表明,交叉验证法相比现有的4类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定量评估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针对不同目标的红外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该方法具有普适性,可广泛应用在各类红外探测系统最大作用距离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辐射 大气透过率 红外探测系统 辐照度标定 作用距离评估 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u波段波高和潮位探测系统多信道数据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蒋传纪 郑正奇 +2 位作者 殷杰羿 阮志伟 康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55,共6页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海洋波高和潮位的Ku波段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探测波高和潮位 ,其测量精度优于传统测量设备 ,并可以岸站或船载使用。文中对该系统探测回波的基带信号信道数据处理 ,特别就多信道中信号串扰和大动态背景的... 作者介绍了一种用于测量海洋波高和潮位的Ku波段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可同时探测波高和潮位 ,其测量精度优于传统测量设备 ,并可以岸站或船载使用。文中对该系统探测回波的基带信号信道数据处理 ,特别就多信道中信号串扰和大动态背景的抗干扰检测方法进行了论述 ,并给出了系统的测试结果和误差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波段 波高 潮位 Dopple频率 相关检测 微波监测系统 雷达探测系统 多信道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边/深空背景探测系统地球杂散辐射建模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浩 马文坡 +3 位作者 张倩 晋利兵 王思恒 陈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4-331,共8页
为评估地球杂散辐射对地球临边、深空背景探测类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的影响,指导遥感器杂光抑制设计,对地球杂散辐射进行了建模分析。基于辐射学理论,建立了地表球冠杂散辐射模型,给出了卫星任意位置时对其光学载荷杂光有贡献的地表球冠... 为评估地球杂散辐射对地球临边、深空背景探测类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的影响,指导遥感器杂光抑制设计,对地球杂散辐射进行了建模分析。基于辐射学理论,建立了地表球冠杂散辐射模型,给出了卫星任意位置时对其光学载荷杂光有贡献的地表球冠区域,并采用区域网格化,小面元积分的方法求解地球总的杂散辐射。小面元的辐射能量包括透过大气的地物能量、大气自发辐射能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后向散射能量,为准确表征,根据卫星参数建立了小面元的经纬度模型、太阳矢量模型来计算其太阳照射几何,结合卫星观测几何、地表参数、大气参数等,通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仿真求得。以某空间遥感器可见光及长波红外谱段为例,从星下点位置、时间、载荷视轴指向等各维度进行了地球杂散辐射仿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杂散辐射 地球临边探测系统 深空背景探测系统 杂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实用的智能巡测系统
10
作者 马维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1996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介绍一种新颖实用的多输入多输出型智能巡测系统,并着重讨论输入与输出部分及模拟开关阵列的构成。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测系统 智能巡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载高架式光电探测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陈兆兵 郭劲 +4 位作者 王兵 庄昕宇 陈宁 韩旭东 王恒坤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了准确评估车载桅杆型光电探测系统在设计阶段的效能,提出了将与探测系统直接相关的光电分系统、桅杆分系统、载车分系统进行参数综合化来分析系统作战效能的方法。引入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以专家打分为主要评估手段对车载高架式光电探... 为了准确评估车载桅杆型光电探测系统在设计阶段的效能,提出了将与探测系统直接相关的光电分系统、桅杆分系统、载车分系统进行参数综合化来分析系统作战效能的方法。引入模糊综合评估方法,以专家打分为主要评估手段对车载高架式光电探测系统进行基于总体的作战效能评估研究。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某车载高架式光电探测系统,对其搜索跟踪与引导能力、系统可用能力、系统生存能力进行了量化评估。上述三项指标的效能评估值分别为79、85和87,而系统总体效能值为82,这与系统的实际效能基本一致,证明了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推广至其他光电类系统的作战效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系统 光电桅杆 作战效能评估 模糊综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31
12
作者 齐书英 李洁 +5 位作者 李育红 席爱雪 王晓晔 栾雪冰 许娜 王冬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3系统)指导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速)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80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阵发性室上速的患者,按手术日期及电生理诊断以1:1的比例分为三维组和二维组,每组各90例。三维组在Carto3系统指导下进行瓣环三维重建,在三维模型指导下行射频消融。二维组在常规X线照射下行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月心动过速复发率、手术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三维组略延长[(58±16)min vs(54±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3),但X线曝光时间三维组明显缩短[(2.1±0.7)min vs(7.8±3.6)min,P〈0.0001],以右侧旁道组X线曝光时间的缩短最显著[(3.4±0.7)min vs(20.2±7.1)min,P〈0.0001],房室结双径路患者三维组X线曝光时间也明显缩短[(1.1±0.3)min vs(5.5±1.7)min,P〈0.0001]。三维组除1例希氏束旁旁道未消融外其余全部消融成功;二维组有3例(2例右侧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消融不成功,更换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组无并发症发生,也无复发病例。二维组有1例房室结双径路(男,9岁)消融中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动态心电图示II°-III°房室传导阻滞。二维组有2例复发,1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再次消融成功;1例为右侧旁道前传恢复,食道调搏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未再消融。而三维组会增加手术费用。结论 :Carto3指导阵发性室上速的射频消融切实可行,可大大减少X线照射,从而保护了电生理医生和患者,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 X线曝光 成功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探测系统雪崩管实时补偿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颖 张合 +1 位作者 张祥金 刘坤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87-791,共5页
针对激光探测系统的背景辐射和工作温度严重影响雪崩管(APD)电流增益和信噪比的问题,采用激光接收机噪声传递函数对APD进行了实时补偿。通过分析APD基本应用电路噪声模型及各补偿方法作用原理,提出不同环境中APD应采用特定补偿方法,并... 针对激光探测系统的背景辐射和工作温度严重影响雪崩管(APD)电流增益和信噪比的问题,采用激光接收机噪声传递函数对APD进行了实时补偿。通过分析APD基本应用电路噪声模型及各补偿方法作用原理,提出不同环境中APD应采用特定补偿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开关电源功率开关管通断的实时温度补偿方法。对实时噪声、实时温度补偿在不同环境中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基本恒定的系统中,噪声补偿对背景光剧烈变化引起的输出噪声抑制效果显著;当背景光照度由3 lx突变为200 lx后,偏压由132 V调整至178V的响应时间约为10.4 ms;当背景光功率低且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温度补偿对输出噪声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而噪声补偿效果欠佳;当环境温度由-20℃突变为80℃后,偏压由131 V调整至198 V的响应时间约为11.2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探测系统 雪崩管 实时补偿 噪声补偿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探测系统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和秀魁 罗喜平 +3 位作者 毛玲芝 陈桂英 黎云 张江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04-2306,共3页
目的探讨光电探测系统(TS)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92例患者依次进行TS、巴氏涂片(Pap)、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以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4种方法及联合方法的灵敏度、... 目的探讨光电探测系统(TS)与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92例患者依次进行TS、巴氏涂片(Pap)、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以阴道镜和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4种方法及联合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结果 (1)Pap、TCT、TS及HPV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32.2%、42.2%、74.4%和47.8%,特异度分别为96.7%、93.7%、78.8%和84.8%。TCT并联HPV、TCT并联TS、Pap并联TS、HPV并联TS的灵敏度分别为65.6%、87.8%、82.2%和86.7%,特异度分别为81.1%、74.5%、75.8%和67.2%。(2)比较ROC曲线下面积,TS与Pap、TS与HPV检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TCT与Pap、TCT与TS没有统计学差异;使用并联筛查方法时,TS并联其他方法与相应非TS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单独使用T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四种并联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TS作为一种宫颈癌早期筛查技术,具有即时检测即时诊断的效果。(2)本研究中TS的诊断效果评价优于Pap及HPV,等同于TCT,TS联合细胞学检测可以提高细胞学检测的筛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系统 细胞学检测 宫颈癌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园对靶喷雾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1
15
作者 刘金龙 丁为民 邓巍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0-372,共3页
为了减少农作物非对靶喷施造成药液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具有一定株距非连续种植的农作物采用自动对靶喷雾,将连续性施药转变为间歇性对耙施药,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拟正弦调制的红外靶标探测系统,并对实际植株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 为了减少农作物非对靶喷施造成药液浪费和环境污染,对具有一定株距非连续种植的农作物采用自动对靶喷雾,将连续性施药转变为间歇性对耙施药,设计了一种基于模拟正弦调制的红外靶标探测系统,并对实际植株进行探测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可对农作物靶标进行自动探测,探测距离范围为3.2~4.4 m,探测间距平均值为0.2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 喷雾 靶标 红外探测系统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火灾图像探测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卢结成 吴龙标 宋卫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7-440,共4页
根据火灾发生时着火面积逐渐增大、火焰边缘抖动等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 BP网络的火灾图像探测系统。着重讨论了利用具有二次收敛性的 L evenberg- Marquardt学习算法进行 BP网络的权值优化 ,与标准 BP算法相比 ,用 L evenberg- Mar-qua... 根据火灾发生时着火面积逐渐增大、火焰边缘抖动等特征 ,提出了一种基于 BP网络的火灾图像探测系统。着重讨论了利用具有二次收敛性的 L evenberg- Marquardt学习算法进行 BP网络的权值优化 ,与标准 BP算法相比 ,用 L evenberg- Mar-quardt学习算法训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火焰 图像处理 BP网络 LEVENBERG-MARQUARDT算法 火灾图像探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红外探测系统瞄准线高精度稳定技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胥青青 刘伟 +3 位作者 纪明 杨光 尹明东 李红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646-3650,共5页
瞄准线稳定精度是远程红外探测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主要由伺服环路带宽和隔离度决定。介绍了远程红外探测系统的组成,分析了基于FSM的二级稳定技术的原理,建立了粗级稳定平台机电模型、精级稳定平台机电模型和光学传递函数模型,最终搭... 瞄准线稳定精度是远程红外探测系统的关键指标之一,主要由伺服环路带宽和隔离度决定。介绍了远程红外探测系统的组成,分析了基于FSM的二级稳定技术的原理,建立了粗级稳定平台机电模型、精级稳定平台机电模型和光学传递函数模型,最终搭建了二级稳定伺服控制系统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带宽和隔离度传递函数,提出了扰动全补偿的边界条件,同时分析了影响稳定带宽和隔离度的主要因素,对比了二级稳定和传统稳定的稳定效果。仿真结果显示,系统速率稳定回路带宽提升至200 Hz,1 Hz隔离度可达-66 d B,实际测试稳定精度达到12μrad,满足远程红外探测系统对于稳定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系统 稳瞄 二级稳定 快速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照射源的天地双基地雷达探测系统 被引量:20
18
作者 刘立东 袁伟明 +1 位作者 吴顺君 孙晓闻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2004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研究了GPS卫星作为照射源 ,接收机在地面的天地收发分置的双基地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目标双基地距离和与目标双基地多普勒频率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多普勒补偿之后再进行相干积累和非相干积累 ,获得较大的... 研究了GPS卫星作为照射源 ,接收机在地面的天地收发分置的双基地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测量目标双基地距离和与目标双基地多普勒频率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通过对回波信号进行多普勒补偿之后再进行相干积累和非相干积累 ,获得较大的处理增益 ,从而实现对微弱目标信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照射源 双基地雷达 测系统 系统构成原理 接收机 多普勒补偿 处理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叶钜亨 曾国洪 +3 位作者 曾少颖 石继军 李渝芬 谢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 目的探讨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RFCA)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2例心律失常患儿,包括9例房性心动过速(AT),4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例右室室性早搏(PVC),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Carto系统或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导航下行RFCA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准确找到消融靶点,消融完毕后心动过速均未能诱发,术中无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平均随访6~24个月,Ensite Array系统组1例AT病例复发,可用药物控制。结论 Carto系统和Ensite系统标测指导儿童心律失常RFCA治疗安全可行,尤其适合于疑难复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持续的心律失常的RFCA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标测系统 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探测系统温度自动补偿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长洲 胡晓东 +3 位作者 高立民 谷林 郑黎 陈良益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光电元器件的基本参数都随温度而变化,这严重地影响了由它们组成的光电探测系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本文运用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分析光电探测系统自动温度补偿技术的原理,提出温度自动补偿技术能有效地调整光电探测系统发光器件的工...  光电元器件的基本参数都随温度而变化,这严重地影响了由它们组成的光电探测系统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本文运用信号与系统的理论,分析光电探测系统自动温度补偿技术的原理,提出温度自动补偿技术能有效地调整光电探测系统发光器件的工作电流和实现光电探测系统的温度自动补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系统 自动补偿 温度 漂移 工作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