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的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18
1
作者 谢植 次英 +1 位作者 孟红记 张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6-448,456,共4页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解决了钢水连续测温这一难题。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并对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3℃,测温管寿命可达20~40h,测温成本与... 基于在线黑体空腔理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一种新型黑体空腔式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解决了钢水连续测温这一难题。介绍了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并对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误差≤±3℃,测温管寿命可达20~40h,测温成本与现行的快速热电偶实际消耗相当或略低,具有较强实用性,现已成功应用于28家钢铁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温传感器 黑体空腔 钢水 在线 研制 研究成果 连续 结构原理 量误差 钢铁公司 热电偶 实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测温传感器的积分发射率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华 孟红记 +1 位作者 次项 谢植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复合测温传感器所形成的实际黑体空腔具有“不等温”和“非密闭”的特点 ,其积分发射率不能简单看作 1。为此 ,我们给出了不等温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 ,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特性、温度分布、材料发射率、腔口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和环境温... 复合测温传感器所形成的实际黑体空腔具有“不等温”和“非密闭”的特点 ,其积分发射率不能简单看作 1。为此 ,我们给出了不等温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 ,并分析了传感器几何特性、温度分布、材料发射率、腔口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和环境温度对积分发射率的影响 ,为实现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和提高准确度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测温传感器 积分发射率 黑体空腔 腔口 材料发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SiO_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崔云先 杨德顺 +2 位作者 孙宝元 贾颖 徐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0-1852,1856,共4页
利用双放电腔微波ECR等离子体增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的SiO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研究了SiO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台阶仪和XPS对SiO2功能薄膜的表面形貌、膜厚及成分进... 利用双放电腔微波ECR等离子体增强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成功制备了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的SiO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研究了SiO2多层复合绝缘薄膜的制备工艺。通过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台阶仪和XPS对SiO2功能薄膜的表面形貌、膜厚及成分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层复合SiO2薄膜厚度小、绝缘性好,绝缘电阻达到9.5×1012Ω。其与金属基体结合力可达16.7N,满足制作切削刀具测温传感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刀具 测温传感器 SiO2绝缘薄膜 多层复合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C神经网络测温传感器的非线性校正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阳春 罗志浩 蒋静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9-523,共5页
本文充分利用 CMAC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函数逼近功能 ,并结合电站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 ,提出一种校正电站测温传感器非线性输出特性的新方法。研究表明 ,该方法简单实用、速度快、精度高。
关键词 测温传感器 CMAC神经网络 非线性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特征的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损伤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树茂 梅国晖 +2 位作者 胥勇 孙杰 谢植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8-735,共8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截面轮廓线分形维数,对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损伤进行诊断的方法。首先提取出经过使用的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截面轮廓。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该轮廓线的基准圆,将传感器截面轮廓线映射到以基准圆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为横、... 提出了一种利用截面轮廓线分形维数,对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损伤进行诊断的方法。首先提取出经过使用的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截面轮廓。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该轮廓线的基准圆,将传感器截面轮廓线映射到以基准圆圆周方向和径向方向为横、纵坐标的二维平面坐标系上。采用盒计数方法计算出轮廓线的分形维数,并以Chi2法对分形维度进行离散化。结果表明: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表面具有自相似特征;传感器表面形貌不同时,轮廓线的分形维数有明显差异;随着热震破坏在传感器损毁中重要性的增加,传感器截面轮廓线分形维数增加。当轮廓线的分形维数在1.00至1.07时,传感器的损毁为侵蚀损毁;当轮廓线分形维数在1.10至2.00时,损毁为热震损毁。采用该方法,判断出传感器寿命较短时损毁的主要原因为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测温传感器 损伤诊断 边缘特征 耐火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铸中间包测温传感器热惯性响应函数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军 胡明 +4 位作者 张怀强 杨凤 方江雄 曾正军 吴和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120-124,共5页
中间包钢水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保护套管由耐高温、耐冲刷材质构成,导致传感器在测量中存在热传导惯性,测温输出信号滞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产生动态测量误差。针对于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热响应惯性,根据传感器实际物理参数,... 中间包钢水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保护套管由耐高温、耐冲刷材质构成,导致传感器在测量中存在热传导惯性,测温输出信号滞后于被测温度的变化,产生动态测量误差。针对于黑体空腔连续测温传感器的热响应惯性,根据传感器实际物理参数,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构建传感器的模型,建立传感器的热响应函数,进而根据传感器初始温度测量值对其钢水温度进行预估。最终为降低传感器温度测量动态误差、提高测量实时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补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体空腔 测温传感器 有限元 热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准确度提高和结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华 谢植 《计量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1,共4页
为提高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以传感器所形成的在线黑体空腔的实际结构模型、带盖半球-圆筒形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参数为二次关系的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全照区、半照区和不可见区域的自动划分计算公式。... 为提高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以传感器所形成的在线黑体空腔的实际结构模型、带盖半球-圆筒形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参数为二次关系的积分发射率的计算公式,并推导出全照区、半照区和不可见区域的自动划分计算公式。详细分析了传感器结构,即黑体空腔的长度、半径、孔径、腔口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以及探测器接收面半径对积分发射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传感器的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钢水连续测温传感器 积分发射率 在线黑体空腔 准确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温传感器响应特性及其在资料同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金莲姬 牛生杰 成亚萍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1-488,共8页
利用时域中的卷积积分法求解测温传感器响应方程 ,对其响应特性尤其是自动平均能力进行了数学描述 ,发现每个时刻测温传感器输出值 ,是此时刻之前一段时间内外界温度输入值的不等权平均值 ,其权重随着与输出时刻的接近呈指数增加。进一... 利用时域中的卷积积分法求解测温传感器响应方程 ,对其响应特性尤其是自动平均能力进行了数学描述 ,发现每个时刻测温传感器输出值 ,是此时刻之前一段时间内外界温度输入值的不等权平均值 ,其权重随着与输出时刻的接近呈指数增加。进一步应用这个结论讨论了不同来源温度资料的同化问题 ,对资料同化技术的提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温传感器 响应特性 资料同化 不等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膛壁测温传感器的动态响应特性
9
作者 马勤弟 盛红益 郭预权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该文给出一种用于测量枪炮膛壁温度的表面温度传感器,介绍其结构和工作机理.利用热传导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刘几种典型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动态响应特性的一些仿真结果。对专门设计的表面温度传感器,用脉冲激光加热... 该文给出一种用于测量枪炮膛壁温度的表面温度传感器,介绍其结构和工作机理.利用热传导理论建立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刘几种典型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动态响应特性的一些仿真结果。对专门设计的表面温度传感器,用脉冲激光加热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初步的实验结果,这些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相符合。研究结果为这类表面温度传感器的设计和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响应特性 测温传感器 传感器 数值计算 实验研究 有限差分法 数学模型 理论建立 工作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铠装滑动测温传感器及其故障诊断的研究
10
作者 张荣标 蔡兰 +1 位作者 孙玉坤 鞠时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4-568,共5页
结合大型旋转艇体温度测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铠装滑动测温传感器结构。在分析其故障特征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测温系统的冗余性 ,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故障诊断策略。经实验仿真和实际工程的使用情况表明 ... 结合大型旋转艇体温度测试的研究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半铠装滑动测温传感器结构。在分析其故障特征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测温系统的冗余性 ,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时间序列和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故障诊断策略。经实验仿真和实际工程的使用情况表明 ,文章所给出的滑动测温方法及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是切实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铠装滑动测温传感器 故障诊断 时间序列 专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开关柜触头测温传感器性能检测平台的设计和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吴传奇 陈隽 +3 位作者 刘帆 夏天 李劲彬 汪涛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6-101,共6页
发热缺陷是造成高压开关柜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主变近区安全,开关柜触头测温在线监测系统随之广泛应用于高压开关柜中。由于现行测温传感器检测方法未考虑传感器实际安装方式的影响,文中设计研制了一台高压开关柜触头测温传感... 发热缺陷是造成高压开关柜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主变近区安全,开关柜触头测温在线监测系统随之广泛应用于高压开关柜中。由于现行测温传感器检测方法未考虑传感器实际安装方式的影响,文中设计研制了一台高压开关柜触头测温传感器性能检测平台。该平台基于恒湿恒温箱和恒温发热平台两个主体,综合考虑了多种传感器安装方式和取电方式。应用该平台对4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了性能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非接触式的红外辐射型传感器在实际安装方式下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测量准确度均小于±2℃;接触式的传感器受结构形式和安装方式的影响较大,建议增加接触点数量,提高测量准确度。该平台的研制与应用对开关柜温度在线传感器相关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开关柜 触头测温传感器 性能检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中测温传感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
12
作者 宋文洋 吴葆仁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5年第C00期270-270,共1页
现代海洋仪器正向连续自动记录和自动化方面发展着。目前,电测式的海洋温度测量仪器,大都是由测温传感器、探测电缆和自动记录的二次仪表组成。
关键词 测温传感器 误差补偿 海洋仪器 电缆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冠层温度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灌溉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元军 王新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6-129,共4页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根据作物冠层温度变化的特征判别作物的水分状况,从低成本、低功耗角度出发,研发了红外测温无线传感器节点和灌溉控制节点,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精确灌溉系统。该系统可... 针对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等问题,根据作物冠层温度变化的特征判别作物的水分状况,从低成本、低功耗角度出发,研发了红外测温无线传感器节点和灌溉控制节点,设计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精确灌溉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远程控制中心准确实时获取监测作物的需水情况,并能实现精确灌溉,系统的设计开发为精细农业时空差异性与灌溉决策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层 红外测温传感器节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 精确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F103的高压开关柜智能红外温度传感器设计
14
作者 杨继兵 杨兴举 《电气制造》 2012年第4期34-37,共4页
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红外测温传感器,有效地解决了开关柜在线监测温度难的问题,就地测量就地计算温度,以数据的形式将温度上传,解决了温度信号的传输和干扰问题。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和可靠性,是电力系统测温的好帮手。
关键词 高压开关柜 红外 传感器设计 智能 测温传感器 计算 干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ID的一次设备无源测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5
作者 虞坚阳 杨正平 +2 位作者 蒋春亚 李水祥 覃兆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为了降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工作中关键点过热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故障隐患,针对现有一次设备温度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无源测温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无源测温传感器、手持运检终端、RFID识别传输系统和状态... 为了降低电力系统一次设备工作中关键点过热造成的设备损坏和安全故障隐患,针对现有一次设备温度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无源测温系统设计方案.系统由无源测温传感器、手持运检终端、RFID识别传输系统和状态评价软件包构成.文章给出了详细的系统实现,并结合具体测试情况,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设备 无源测温传感器 手持终端 RFID 无线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与传感器的健康信息平台
16
作者 王倩 徐伦 +1 位作者 张杰 占晨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1-165,共5页
针对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力度越来越大,非接触的体温检测和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设计一款基于Web与传感器的健康信息平台。该平台是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采集体温信息,使用... 针对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日益严重,国家对疫情防控的力度越来越大,非接触的体温检测和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设计一款基于Web与传感器的健康信息平台。该平台是以STM32F10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使用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传感器模块采集体温信息,使用二维码扫描模块采集身份信息、WiFi模块(ESP-01S)进行数据传输,采用HTTP作为传输协议、Tomcat作为Web服务器、HTML页面用来显示相应数据。该平台可以实现被测人员基本信息统计和体温测量的功能,且可在网页上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单片机 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传感器 健康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仪表的网络化电缆温度实时监测装置
17
作者 夏慧恒 《农村电气化》 2008年第12期58-59,共2页
讨论在电力系统中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IEEE1451的网络化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实现了通用网络接口设计方案。这种用于电力系统特殊条件下测温的网络化分布式电缆温度实时检测系统集光纤技术、现代... 讨论在电力系统中采用光纤温度传感器进行测温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基于IEEE1451的网络化传感器的基本特点,实现了通用网络接口设计方案。这种用于电力系统特殊条件下测温的网络化分布式电缆温度实时检测系统集光纤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测控技术于一体,实现现场测试数据实时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测温传感器 在线监 网络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母线槽热故障状态在线监测系统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黄新波 张杰 +2 位作者 田毅 朱永灿 乔卫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130-137,共8页
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使得母线槽电力传输系统成为风电输送的主导。风电塔筒由于长期承受各种风况的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其内部母线槽连接处的固定螺栓松动和导电排之间的相互摩擦,并使得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和发热的不断加... 风力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增大,使得母线槽电力传输系统成为风电输送的主导。风电塔筒由于长期承受各种风况的作用而发生振动,从而引起其内部母线槽连接处的固定螺栓松动和导电排之间的相互摩擦,并使得连接处的接触电阻增大和发热的不断加重,进而破坏母线槽的绝缘性能,甚至造成短路故障。针对这一问题,以红外测温技术为基础,首次提出了一种风电母线槽发热故障在线监测方法。考虑到母线槽所处的特殊环境,设计了专用的红外测温传感器,利用最小二乘算法对温度进行标定,并结合温度补偿法提高了传感器的精度。为了保证数据通信的稳定性,系统采用了RS-485网络及ZigBee无线MESH网络。在现场测试过程中,该系统能够实现母线槽发热故障的实时监测、定位和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母线槽 发热故障 红外测温传感器 最小二乘算法 度补偿 在线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ZigBee的农作物冠层温度采集节点的设计
19
作者 田立国 李猛 +2 位作者 刘玥 胡山 李韶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574-17576,共3页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由多个农作物生长微环境信息测量节点组成。针对农田信息采集对低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低功耗单片机Atmega8L和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设计一种用于采集农作物冠... 农田水势软测量网络由多个农作物生长微环境信息测量节点组成。针对农田信息采集对低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以低功耗单片机Atmega8L和无线射频芯片CC2530为核心,选用红外测温传感器,设计一种用于采集农作物冠层温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够对环境因子冠层温度进行实时、准确检测。结果证明,该节点工作状况良好,能够有效进行数据采集和无线传输,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势 ZIGBEE CC2530 红外测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中的控制问题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广才 孙康锴 邓琦林 《电加工与模具》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激光熔覆过程中工艺参数对熔覆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着重探讨了熔覆过程中各工艺参数的闭环控制问题。采用改进的测温传感器实现对熔池温度的测量和闭环控制 ,采用多个传感器对熔覆层高度进行测控 。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闭环控制 高度控制 测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