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BS测序的全基因组SNP揭示大凉山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与遗传分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冷益丰 罗樊 +2 位作者 陈从顺 丁鑫 蔡光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7,共16页
玉米地方品种是玉米育种种质的重要来源,其类型丰富、部分性状田间表现突出,常含有可利用的优良抗性基因。大凉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生产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玉米地方品种,但缺乏系统的遗传研究,导致本区域的玉米育种利用进... 玉米地方品种是玉米育种种质的重要来源,其类型丰富、部分性状田间表现突出,常含有可利用的优良抗性基因。大凉山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光热资源,生产中积累了各具特色的玉米地方品种,但缺乏系统的遗传研究,导致本区域的玉米育种利用进展缓慢。本研究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技术,对收集自大凉山不同地方的360份玉米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亲缘关系与遗传分化分析。通过高通量测序,产生有效数据250.99 GB,所有样本获得1 659 033 712个clean reads,平均reads数量为4 608 427,平均raw base为0.70 GB,clean base为0.67 GB。各样本的Q20平均值大于等于94.57%,Q30平均值大于等于87.14%,平均GC含量48.20%。经过SNP calling并过滤,获得124 34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32 063个插入缺失(InDel)位点(其中插入位点15 738个、缺失位点16 325个)。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将360份玉米地方品种群体分成A和B两大类群,支持玉米杂优两群学说;结合主成分分析表明,两群亲缘关系较远,呈现遗传分化;群体结构分析进一步把其分成9个亚群。类群A与B之间的群体分化指数(F_(st))为0.462 2,类群A的核苷酸多样性(πA)高于类群B;选择性清除分析得到96个基因组区域,对前5%的基因组区域进一步分析,共检测到418个基因。对候选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发现富集的基因组区域中包含寒冷响应基因、缺水响应基因、病菌响应基因等与逆境应答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为大凉山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大凉山 地方品种 基因分型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的堇叶紫金牛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鑫洋 饶盈 +3 位作者 夏国华 马丹丹 陈涛梅 姚熠涵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T.Suzuki)W.Z.Fang et K.Yao]13个野生居群77份样本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挖掘,在此基础上,对13个居群77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堇叶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T.Suzuki)W.Z.Fang et K.Yao]13个野生居群77份样本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挖掘,在此基础上,对13个居群77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亲缘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获得有效SNP位点246307个,每份样本检测到SNP位点1154~3789个。13个居群的观测杂合度为0.1569~0.4289,多态信息含量为0.0785~0.3244,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2~0.0007,Tajima’s D值为0.2247~1.0936,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2175~0.6649,表明堇叶紫金牛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系统发育树、主成分分析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77份样本可划分为6组。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居群内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整体较近;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有一定的相关性。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居群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分化,各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综上所述,堇叶紫金牛13个居群的整体遗传多样性偏低,但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这与居群间的地理距离较远、基因交流较少有关。建议优先保护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牯牛降、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蔡家岙和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屠家园村3个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并开展相关繁育工作以维持和扩大居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叶紫金牛 基因分型(GBS)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S测序的湘东黑山羊的亲缘关系及近交系数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海林 江为民 +4 位作者 段洪峰 李昊帮 罗璋 李安定 龚龑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8-85,共8页
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对60只湘东黑山羊(9只公羊、51只母羊)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湘东黑山羊染色体上的SNP数据和连续纯合子片段(ROH)数据。通过SNP数据进行基于G矩阵的基因组亲缘关系分析和NJ聚类分析,构建湘东黑山羊的群体家系结构,... 利用基因分型测序(GBS)对60只湘东黑山羊(9只公羊、51只母羊)进行基因组测序,获得湘东黑山羊染色体上的SNP数据和连续纯合子片段(ROH)数据。通过SNP数据进行基于G矩阵的基因组亲缘关系分析和NJ聚类分析,构建湘东黑山羊的群体家系结构,并通过ROH数据得到群体平均近交系数。结果表明,60只湘东黑山羊的平均测序深度为9.15X,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率平均为99.59%;在SNP检测过程中,3只母羊不符合基因型数据质控标准,将其过滤后获得其他57只黑山羊29条染色体上153046个SNPs位点和1937个ROH片段;构建的湘东黑山羊8个家系,其中9只公羊和6只母羊被分为7个家系,另42只母羊被单独分类;基于ROH片段分析的湘东黑山羊群体中每个个体的近交系数均值为0.047,说明湘东黑山羊公羊在繁育过程中有较大的利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东黑山羊 基因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续纯合子片段 近交系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多倍体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乾浩 丹尼.卢埃林 印.威尔逊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5-369,共15页
高通量测序或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并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总结了NGS在棉花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分析、微小RNA和单核苷酸多态性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NGS在棉... 高通量测序或第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动植物基因组学研究并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该文总结了NGS在棉花基因组测序、转录组分析、微小RNA和单核苷酸多态性鉴定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NGS在棉花基因组学和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NGS在棉花中的应用对其他多倍体作物的类似研究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但其更广泛和有效的应用有赖于简便、高效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技术 多倍体 转录组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门菌血清分型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张璐 徐锦涛 +1 位作者 赵琪 张纯萍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0,共5页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 血清分型是沙门菌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引起的临床症状和造成的危害不同,快速准确地进行血清分型对于畜禽沙门菌病的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意义重大。基于此,本试验选择我国1971—2020年分离的51株沙门菌(13种血清型),分别用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进行血清分型,并与玻片凝集法进行比较,分析3种分型方法的优劣。结果显示,玻片凝集法测得51株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结果与原始结果一致;WGS分型方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分别测得34株和23株沙门菌血清分型与玻片凝集法结果一致。3种分型方法相比,WGS分型方法可鉴定出玻片凝集法和液相芯片分型方法无法分型的菌株,在操作时间和成本上更具优势。本试验可为沙门菌的血清分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分型 玻片凝集法 基因分型方法 液相芯片分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GBS的黑杨派杨树SNP位点挖掘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粉粉 姜小龙 +2 位作者 翁文源 龚细娟 徐刚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8-185,共8页
【目的】基于双酶切测序基因分型(Double-digest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ddGBS)技术,挖掘黑杨派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信息,旨在为杨树SNP标记开发、种质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重... 【目的】基于双酶切测序基因分型(Double-digest genotyping by sequencing,ddGBS)技术,挖掘黑杨派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位点信息,旨在为杨树SNP标记开发、种质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重要经济性状关联分析等研究提供位点信息。【方法】以46份黑杨派无性系种质为材料,采用MseI+TaqaI双酶切基因组构建GBS文库并测序,使用Bowtie2将过滤后的序列数据比对到毛果杨参考基因组上,Stacks软件开发SNP位点,SnpEff软件注释SNP位点,R语言分析SNPs位点数目与染色体长度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108 Gb数据,每个样本平均数据量为2.35 Gb;样本测序总序列数为218156221条,总碱基为62832509890 bp,样本序列数及其碱基长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742526条和1365924128 bp。Q30值为93.32%~94.44%,平均值为93.87%;GC含量为41.83%~44.96%,平均值为42.65%;碱基测序的平均错误率低于0.10%。这表明,GBS测序质量较高。序列比对至参考基因组的成功率为64.25%~73.53%,平均为69.89%;位点测序深度为12.40~24.70,平均值为18.40。过滤后共获得131194个SNP位点,主要位于基因上、下游和转录区,其中,C/T和A/G变异类型最多,转换类型明显高于颠倒类型。98.41%(129104)SNPs位点能成功定位到19条染色体上,位点平均分布密度为1/3188 bp;SNPs位点数目与染色体长度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GBS技术能够有效地挖掘SNP位点信息,可用于大规模杨树SNP标记开发,为进一步开展杨树种质指纹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以及重要经济性状关联分析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基因 测序基因分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BS-SNP的武夷茶树(Camellia sinensis,Synonym:Thea bohea L.)遗传分析及标记开发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力 罗盛财 +8 位作者 王飞权 黎巷汝 冯花 石玉涛 叶江华 刘菲 赵佳林 李舒莹 张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0-324,共15页
为深入了解武夷茶树(Camelliasinensis,异名:TheaboheaL.)的遗传多样性与背景关系,收集126个武夷茶树品种/品系与223个来自12个不同地区的优异茶树品种/品系,共349份茶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筛选... 为深入了解武夷茶树(Camelliasinensis,异名:TheaboheaL.)的遗传多样性与背景关系,收集126个武夷茶树品种/品系与223个来自12个不同地区的优异茶树品种/品系,共349份茶树资源。采用基因分型测序(Genotyping by sequencing,GBS)技术筛选出973个高质量核心SNP进行茶树遗传多样性及背景关系分析。基于模型的遗传结构(Structure)、系统发育树(NJtree)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349个茶树可分为5个亚群,亚群聚类主要是基于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不是树型或叶形等形态特征。基因流分析表明,从闽南地区到武夷山地区和武夷山地区到浙江地区存在基因渗入。遗传相似度分析显示,在349个茶树中有136对样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大于0.9,其中有26对涉及武夷茶树品种/品系。通过两两比对的辨识度分析,从973个SNP标记中筛选出21个可100%识别349个茶树品种/品系的SNP标记,其中18个SNP标记即可100%识别126个武夷茶树品种/品系,并建立遗传指纹图谱与开发鉴定引物。研究结果为今后武夷茶树种质资源的管理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茶 基因分型 遗传相似度 基因 指纹图谱 鉴定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生长性状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田昌绪 朱奕安 +6 位作者 钟键 林星桦 叶明慧 黄洋 张玉蕾 朱春华 李广丽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为构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遗传连锁图谱并鉴定生长等重要经济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实验通过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163个多鳞[鱼喜]个体(2个亲本和161个全同胞家系F1代)进行测序及标记分型,并通过复合区间定位法对该物种的... 为构建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遗传连锁图谱并鉴定生长等重要经济性状数量性状位点(QTL),实验通过基因分型测序(GBS)技术对163个多鳞[鱼喜]个体(2个亲本和161个全同胞家系F1代)进行测序及标记分型,并通过复合区间定位法对该物种的体重、体高、体厚、眼径、体长和背鳍前长6个生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显示,多鳞[鱼喜]首张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全长2 154.803 c 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0.455 c M,共有4 735个SNP标记分配到24个连锁群。QTL定位分析结果发现在6个生长性状中共检测到20个生长显著相关QTL位点,分布在8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LOD值范围为3.02~4.23,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0.14%~8.42%。其中,在连锁群LG08聚集了8个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QTL。通过对候选QTL区间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共筛选到了19个潜在生长调控相关基因,包含igf1、igf2、sstr5、sst1a、tgfbr2、gas1、igfals、gfg6、gfg20、bmp7、kdm5c、tti1以及rbm10等。实验获得的遗传标记及相关候选基因是多鳞[鱼喜]生长相关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用基因资源,为进一步研究鱼类生长调控机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鳞[鱼喜] 基因分型(GBS) 数量性状位点(QTL) 生长相关性状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口岸地区鼠类动物中汉坦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程成 鞠文东 +5 位作者 付维明 曹苏娅 徐宁 王艳梅 耿聪 王玉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1-686,共6页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俄边境11个口岸鼠类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状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笼法捕获鼠类,应用巢式PCR方法对鼠肺样本进行检测,对阳性样本测序并分型,获得序列用MEGA6进行分析。结果此...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中俄边境11个口岸鼠类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状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夹夜法和鼠笼法捕获鼠类,应用巢式PCR方法对鼠肺样本进行检测,对阳性样本测序并分型,获得序列用MEGA6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动物346只,经鉴定隶属3科9属11种。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样本17份,平均带毒率为4.90%,包括汉滩型病毒(Hantaan virus,HNTV)6例,汉城型病毒(Seoul virus,SEOV)11例,首次在黑龙江口岸东方田鼠中检测到1例SEO型HV。进化分析表明,6株HNT型HV均与HNT型HV原型株76-118亲缘性较远(86.82%~88.43%),分别与HNT型HV株BAO14、HXZ244同源性最高;11株SEO型HV分别与SEO型HV株Gongzhuling97、北京株BjHD01、越南株HaiPhong3-11同源性最高。结论黑龙江中俄边境口岸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至少2个类型,相对较高的感染率提示着中俄边境地区开展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和防控的迫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鼠类动物 巢式PCR 基因分型 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