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钻井泥浆污染储层程度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范翔宇 夏宏泉 +4 位作者 陈平 赵军 唐雪萍 吴芒 杨文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6-78,共3页
对钻井泥浆污染储层程度进行评价是油(气)层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若能用测井资料对它实现直接或间接评价将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手段。文章以实验为基础,从研究渗透率损害比与储层单因素间的关系入手,对储层污染评价指标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 对钻井泥浆污染储层程度进行评价是油(气)层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若能用测井资料对它实现直接或间接评价将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手段。文章以实验为基础,从研究渗透率损害比与储层单因素间的关系入手,对储层污染评价指标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建立了各评价指标,如渗透率损害比、污染表皮系数、泥浆污染深度与测井参数、钻井参数以及储层物性和电性参数间的定量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编程计算和实际资料的处理分析,发现所研究的评价方法正确可行,并可针对具体研究井区给出钻井泥浆污染储层程度的判断标准,最终能为钻井施工、射孔作业以及增产措施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泥浆 储集层 污染 表皮系数 渗透率损害比 判断标准 测井 测井评价方法 泥浆污染 储层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水淹层测井评价方法与应用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侯俊胜 罗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1年第3期48-56,共9页
首先 ,基于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水淹层测井资料和岩心物性分析资料 ,建立了本区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其次 ,利用水分析资料和自然电位测井(SP)资料 ,建立了本区混合地层水电阻率与SP、泥浆电阻率... 首先 ,基于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水淹层测井资料和岩心物性分析资料 ,建立了本区水淹层孔隙度、渗透率、原始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其次 ,利用水分析资料和自然电位测井(SP)资料 ,建立了本区混合地层水电阻率与SP、泥浆电阻率和泥质含量的关系 ;综合利用遗传约束优化方法 ,建立了考虑水淹影响因素的剩余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然后 ,讨论了储层与油层识别问题。最后 ,应用上述方法对孤东油田沙河街组近 2 0 0口水淹层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解释 ,通过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水淹层 测井评价方法 地层水电阻率 剩余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要素测井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管倩倩 蒋龙 +3 位作者 程紫燕 张典栋 王云鹤 张帆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5,457,共12页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具有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区域分布差异显著,目前尚无较好的测井方法能够识别和评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特征。针对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页岩油岩相特点,从岩心刻度测井出发,结合岩心、薄片和实验分析...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具有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区域分布差异显著,目前尚无较好的测井方法能够识别和评价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特征。针对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页岩油岩相特点,从岩心刻度测井出发,结合岩心、薄片和实验分析化验等资料,按照“三端元四要素”的页岩岩相分类方案,明晰不同岩相测井响应特征并优选敏感参数测井曲线,建立了适用的页岩油测井岩相划分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分层+聚类AHC(合成聚类)”法、Fisher判别法、小波提频法、遗传优化神经网络等数学和地球物理方法结合,识别页岩油不同岩相的岩石组分、沉积构造、岩石结构和有机质含量,解决了因岩性复杂、测井分辨率不够、特殊测井资料不全和有机碳含量(TOC)模型精度不够等因素导致的岩相识别不出的问题,通过岩相四特征的识别,形成了东营凹陷页岩油岩相的测井定量判识方法技术,确定岩相集中段,为页岩油大规模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沙四纯上亚段 页岩油岩相 岩石结构 层理构造 有机碳含量 测井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烃源岩测井评价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韩科龙 夏冬冬 胡庆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B06期334-337,共4页
有机碳含量(TOC)是常用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目前测井评价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分别根据不同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中TOC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其中由于ΔlgR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电阻率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叠合幅度差来... 有机碳含量(TOC)是常用的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目前测井评价有机碳含量的方法有很多,分别根据不同的测井曲线与烃源岩中TOC的相关关系,计算得到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其中由于ΔlgR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电阻率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的叠合幅度差来消除孔隙度对有机碳含量计算的误差,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计算过程繁琐,需要人为判定的参数过多,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曲线融合方法,使用声波时差与电阻率曲线的第一主成分代替其叠合幅度差ΔlgR,并充分利用岩芯实验室热解分析测试数据,进行有机碳含量的预测,为快速准确的预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提供了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评价方法 有机碳含量 主成分分析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