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在文15块的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宋子齐 景成 +3 位作者 孙宝佃 成志刚 何羽飞 张亮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水动力条件造成的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等方面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 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测井曲线形态和特征与沉积相带及其储集砂体关系密切,它们对不同水动力条件造成的不同环境下的沉积层序在粒度、分选、泥质含量等方面特征响应十分敏感。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同步减小的较大幅度评价识别渗砂层,划分有利的骨架砂体沉积微相带;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减小的幅度差评价识别低渗砂、致密砂层,划分河道堤泛沉积微相带;并以自然电位比自然伽马减小幅度的相对差异识别油水层。文15块沙三上层段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及储层的应用,它们在不同储集相带都有明显的异常显示,采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异常曲线建立起评价划分储层的下限标准,有效地评价划分出油层、水层及致密砂层类型。特别是它们在井内测量岩层中自然存在,测量和获取测井曲线的方法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因而,在划分和研究沉积相带及储层分布中广泛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条件 沉积环境 测井曲线形态 特征 储层下限标准 储集砂体类别 孔隙流体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相分析在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马小刚 李子峰 张春梅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1期58-63,共6页
相分析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一项有效技术。对富县探区多口探井和开发井进行了曲线形态和测井相分析,并进行了沉积解释。通过对研究区测井进行单井分析,得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和滨浅湖等沉积相,总结出研究区从长8... 相分析是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一项有效技术。对富县探区多口探井和开发井进行了曲线形态和测井相分析,并进行了沉积解释。通过对研究区测井进行单井分析,得出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三角洲和滨浅湖等沉积相,总结出研究区从长8到长6段,经历了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湖泊相、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等沉积演化过程及其沉积规律,并指出分支河道和分流水道以及河口坝、远砂坝等沉积微相是主要的油气储集层,刻画出了油气富集区展布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测井曲线形态 测井 沉积演化 油气富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向概率密度和小波描述子的沉积微相识别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任一 梅廉夫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7-956,共10页
首次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不同形态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算法)必须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平移和尺度缩放的不变性以及旋转可变性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种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的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识别沉积微相的新方法。主要通过求取不同测井曲线形... 首次提出了利用测井曲线不同形态识别沉积微相方法(算法)必须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即平移和尺度缩放的不变性以及旋转可变性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种满足这三个前提条件的利用测井曲线形态识别沉积微相的新方法。主要通过求取不同测井曲线形态的边界方向概率密度后,再对其进行小波变换,可用少数几个对其方向概率密度可以近视重构的低频小波描述子进行沉积微相识别,同时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小波描述子识别模式。对反映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方向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小波分析,使沉积微相信息从高维特征空间被映射到由少数几个低频小波描述子组成低维特征向量空间,使不同沉积微相间差异信息得到放大突出。该方法不仅使利用测井曲线形态对沉积微相识别的这一较复杂问题,简化为对少数几个低频小波描述子进行判断的简单问题,而且还可利用这些小波描述子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沉积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测井曲线形态 方向概率密度 小波描述子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