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傅小宽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血供 研究进展 神经营养血管 静脉回流 静脉营养血管 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梁进 陈景明 +4 位作者 王卫国 张强 刘立峰 王平山 蔡锦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S006-S007,共2页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 总结扩大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面积的方法 ,探讨该皮瓣血供特点及临床应用。对 17例大面积皮瓣 (16cm× 10 cm~ 2 5 cm× 16 cm)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该 17例分别为小腿骨折术后骨外露并感染及骨不连 ,胫前皮肤溃疡长期不愈 ,踝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并肌腱外露 ,足跟皮肤缺损跟腱断裂 ,足背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的病例。均采用逆行小隐静脉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经随访 6~ 30个月 ,除 1例远端边缘少许表皮坏死外 ,其余皮瓣全部成活 ,无感染复发 ;骨不连愈合 ;外观恢复满意。分析认为 ,扩大面积的皮瓣血供可靠 ,不伤及重要血管 ,是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 临床应用 骨外露 足背肤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基础 被引量:4
3
作者 梁成 谢昀 +5 位作者 郑和平 庄跃宏 谢志平 吴泽东 李磊 张发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77-380,共4页
目的为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1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的走行与分布;2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与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 目的为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提供解剖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1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的走行与分布;2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与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间吻合关系。另在1侧新鲜标本上进行摹拟手术设计。结果 1足背外侧皮神经外侧支为主干的延续,伴足外侧缘静脉恒定的沿足外侧缘径直前行,分布于足背外侧缘及第5趾外侧缘皮肤;2足背外侧皮神经/足外侧缘静脉营养血管为多节段、多源性,其中足底外侧动脉在第5跖骨与小趾外侧群肌之间浅出的足背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足外侧缘静脉旁血管链的分支密切吻合。结论可形成以足底外侧动脉足背穿支蒂足背外侧皮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外侧动脉 第5跖骨 足背外侧神经 足外侧缘静脉 神经营养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小敏 刘春兰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6-47,共2页
对1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结果术后住院7~16d,平均12.0d。术后患者随访均达半年以上,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饱满,富有弹性,耐磨损。提出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术中护... 对14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治疗。结果术后住院7~16d,平均12.0d。术后患者随访均达半年以上,14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饱满,富有弹性,耐磨损。提出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术中护理,采取合理措施,防止血管痉挛,减少血栓形成机会,减少术后感染发生,可提高皮瓣的完全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部 肤缺损 大隐静脉-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 被引量:38
5
作者 宋一平 张发惠 +4 位作者 刘宏滨 雷会宁 童讯 张传开 刘英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4,共4页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 目的:报道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临床应用的改进的效果。方法: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血管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远端蒂皮瓣旋转点降至外踝尖上2cm,术中结扎远端蒂小隐静脉以及复合瓣设计,临床应用15例。伤因及伤情:车祸伤6例,砸伤6例,机器绞伤3例。创面有骨与肌腱外露或在足跟负重区,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创面3例,前足背4例,胫前创面2例,小腿远段创面伴胫骨缺损1例。皮瓣修复方式:低旋转点远端蒂皮瓣13例,远端蒂腓骨皮瓣1例,远端蒂腓肠肌皮瓣1例。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一期成活,2例皮瓣边缘皮肤坏死,最大占皮瓣总面积的1/10,脱痂后自行愈合。经1月至8月的随访,皮瓣质地良好,厚薄均匀,颜色一致,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与邻近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临床对严重的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采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修复是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群武 廖进民 +4 位作者 谢华 吕端远 魏建华 陈应佳 孔禄生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 目的:提供带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周围皮肤的血供情况。结果:腓浅神经(皮下段)近侧的血供为腓浅动脉深支的皮动脉、第1支肌间隔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8mm、1.1mm;第1支肌间隔动脉穿出深筋膜前长为1.8cm。远侧则为腓动脉穿支之升支、降支的皮支和足背动脉皮支,起始处外径分别为0.9mm、0.7mm和0.8mm,穿出深筋膜前长分别为1.2cm、0.7cm和0.8cm。其神经支在神经干内或旁彼此吻合,构成纵向链式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肤、皮下及筋膜血管网沟通。结论:可设计带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神经营养血管 筋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修复足背缺损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世民 侯春林 廖进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报告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 :通过对 3 2侧固定的下肢标本和 4侧新鲜下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 ,观察腓浅神经的血供来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设计带腓浅神... 目的 :报告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的血管解剖和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 :通过对 3 2侧固定的下肢标本和 4侧新鲜下肢标本的解剖学研究 ,观察腓浅神经的血供来源及其与小腿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临床上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小腿前方筋膜皮下组织瓣 ,翻转修复 5例足背创伤缺损。 结果 :腓浅神经由腓浅动脉伴行。在小腿的下1/3段 ,腓浅动脉变细成交织的血管丛 ,并得到胫前动脉肌间隙穿支、腓动脉外踝上穿支和足背动脉回返支的加强 ,在小腿深筋膜表面和皮下组织中 ,形成丰富的深筋膜和皮神经链式吻合纵向血管丛。据此设计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 ,翻转 180°修复足背创面 5例 ,组织瓣面积 ( 10~ 14 ) cm× ( 4~ 5 ) cm ,蒂宽 3~ 4 cm ,均完全成活。结论 :带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远端蒂筋膜皮下组织瓣 ,血供丰富 ,方法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神经营养血管 神经 足背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田万成 宋一平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 目的: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外侧皮神经下l/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6~11支,外径(0.7±0.3)mrn;掌浅支皮支2~6支,外径(0.5±0.3)mm;桡骨茎突返支皮支1~2支,外径(0.8±0.1)mm;鼻烟壶皮支1~2支,外径(0.6±0.2)mm.在桡骨茎突上8.0~15.0 cm之间,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1~3支,外径(1.1±0.2)mm,骨膜支分布桡骨体部中下段的裸露区,皮支外径(0.8±0.2)mm.上述穿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头静脉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动脉皮支为蒂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臂外侧神经 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孙文晋 陶圣祥 +6 位作者 余国荣 喻爱喜 雷鹏程 陶宗飞 张肃祥 简超 张海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的解剖学依据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0侧成人下肢灌注标本进行解剖,系统观测腓浅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吻合及外径;3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在此基础上,自2009年6月以来,应用远端蒂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缺损慢性骨髓炎者12例。结果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发自胫前动脉穿支,其血管在其神经束间及神经旁相互吻合构成丰富的血管网,并借分支与皮下筋膜血管网沟通,并与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的肌支有恒定的吻合,营养筋膜皮肤。12例肌皮瓣的肌肉面术中可见渗血活跃,血供良好,皮瓣均成活,术后3~6个月随访12例肌皮瓣均存活,慢性骨髓炎治愈,外形满意。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特殊创面是较佳的选择,该肌皮瓣具有血供可靠,预后良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血管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52
10
作者 徐达传 张世民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344,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临床研究进展 远端 腓肠神经血管 临床应用研究 1992年 解剖研究 筋膜 静脉回流 应用形式 改进方法 小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林海滨 林涧 +1 位作者 郑晓晖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 目的:探讨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来源及其与前臂筋膜皮肤血供的相互关系,设计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位修复手部、腕部及前臂远端软组织缺损14例。结果:术后14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3~30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解剖位置恒定、血液供应良好,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手部、前臂软组织的缺损,该供区较前臂其它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位隐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神经营养血管 前臂内侧神经 贵要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及静脉回流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世民 袁锋 +3 位作者 俞光荣 李海丰 周家钤 张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6-208,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创伤的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在拇指掌骨背尺侧半,设计切取带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和浅静脉的远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并吻接皮神经。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岛供区向近侧延伸至腕掌部,面... 目的:介绍应用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创伤的经验,并探讨改善静脉回流的方法。方法:在拇指掌骨背尺侧半,设计切取带拇指背尺侧皮神经和浅静脉的远端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并吻接皮神经。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岛供区向近侧延伸至腕掌部,面积3 cm×2 cm~5 cm×4 cm,皮神经浅静脉筋膜蒂宽1 cm,旋转轴点分别在指间关节近侧(11例)和掌指关节近侧(5例)。术后皮瓣均有静脉郁血肿胀,早期10例未结扎蒂部远侧浅静脉,5例皮瓣出现张力水泡;经采取措施改善静脉回流而愈合,但有表皮脱落和部分伤口裂开。后期6例均在蒂部远侧结扎浅静脉干,术后皮瓣肿胀程度减轻,无张力水泡出现,愈合过程顺利。16例均吻合皮神经,皮瓣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拇指背尺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简单,在蒂部远侧结扎浅静脉干阻断倒灌,肿胀程度减轻,成活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指 指端 神经营养血管 远端蒂 静脉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