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燕燕 黄美香 +3 位作者 欧运玲 韦芳荣 李燕 陈如巧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8年第9期2296-229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采用肝素稀释液50mL(含肝素钠6.25U/mL)封管;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采用含肝素钠62.5U/mL的肝素稀释液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置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采用肝素稀释液50mL(含肝素钠6.25U/mL)封管;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3组分别采用含肝素钠62.5U/mL的肝素稀释液10mL、5mL、2mL封管,观察输液通畅情况、封管维持及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浅静脉留置时间、输液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静脉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0.025)。[结论]50mL稀释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6.25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肝素钠 静脉 封管 置管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静脉置管的改进
2
作者 夏爱娟 李玲 《护理研究》 2005年第5期793-793,共1页
关键词 浅静脉置管 常规操作 血液黏稠度 操作过程 临床应用 置管失败 血液凝固 止血带 调速器 输液器 套管针 等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9
3
作者 甄毅贞 陈泽红 黄美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 穿刺失败 原因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湿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吕艳 黄雪霞 +3 位作者 李向真 韦衡秋 陆桂妙 王兴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06-1507,共2页
目的:观察芦荟红花酒精酒精提取液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脂肪乳静滴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232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硫酸镁组、酒精组、对照组分别为60、58、58、56例。观察组采用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从... 目的:观察芦荟红花酒精酒精提取液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脂肪乳静滴消化内科的住院患者232例病人随机分为4组。观察组、硫酸镁组、酒精组、对照组分别为60、58、58、56例。观察组采用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从穿刺点始沿近心端10cm处湿敷,硫酸镁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酒精组采用75%酒精湿敷,对照组按留置针常规护理未采取任何的预防护理措施,并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观察组、硫酸镁组、酒精组及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27.59%、27.59%、42.86%;4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为:观察组、硫酸镁组和酒精组及对照组留置时间≤4天3组静脉炎分别为0、12、12、14例(P〈0.05);留置时间5-6天3组静脉炎分别0、4、4、10例;留置时间〉7天3组静脉炎分别为4、0、0、0例(P〈0.05)。结论:使用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对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芦荟红花酒精提取液 湿敷 静脉针输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污染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仕莲 蚁静君 +4 位作者 应文娟 张惠敏 蔡先彬 荆绪斌 胡辉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菌群污染特点,为针对性地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35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的血液病患者拔针后其针尖行细菌培养。结果135例中,21例(15.56%)细菌污染,且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留置时间越长、白细胞计数越低...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菌群污染特点,为针对性地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135例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化疗的血液病患者拔针后其针尖行细菌培养。结果135例中,21例(15.56%)细菌污染,且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留置时间越长、白细胞计数越低,其感染率越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病浅静脉留置针化疗患者应加强置管护理,留置针置管时间以患者白细胞计数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静脉化疗 静脉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的护理及其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霍世英 黄叶莉 +1 位作者 马丽芬 金慧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96-97,共2页
目的 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家长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方法 将 80例 10~ 18个月、体重超标 10 %~ 2 0 %的首次住院、首次输液的急性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操作前、中、后进行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士技术... 目的 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家长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方法 将 80例 10~ 18个月、体重超标 10 %~ 2 0 %的首次住院、首次输液的急性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对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操作前、中、后进行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儿家长对护士技术的满意度有显著差异。结论 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静脉 护理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化疗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蚁静君 应文娟 王仕莲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浅静脉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细菌感染的特点,以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方法对143例需静脉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后,采集留置针周围皮肤及针尖部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结果细菌检出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143例286例次中.皮肤检出38例次,检出率26.6%;针尖检出20例次。检出率14.0%;留置时间≤4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11.1%,5~7d组的细菌总检出率为46.9%,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d组的细菌检出率为88+2%.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4,P〈0.05)。结论肿瘤化疗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被细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应加强置管护理,加强局部皮肤的清洁消毒工作;留置时间最好控制在4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静脉 细菌培养 细菌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丽娟 沈喜 《中国护理管理》 2012年第12期77-79,共3页
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浅静脉留置... 目的:描述并评价急诊科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在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5所三级医院急诊科的1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缺乏浅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在注射位置方面。结论:应加强对急诊科护士浅静脉留置针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护士的潜能,以提高临床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知识 调查 急诊科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婴幼儿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霍世英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6A期638-639,共2页
目的 :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家长对护士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 2 0 0 1年9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年龄为 10个月~ 18个月、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 %~2 0 %的急性病患儿 80名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为两组患儿置浅静脉留... 目的 :减少护患矛盾 ,提高家长对护士操作技术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 2 0 0 1年9月— 2 0 0 2年 11月收治的年龄为 10个月~ 18个月、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10 %~2 0 %的急性病患儿 80名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在为两组患儿置浅静脉留置针之前除做好一般的解释工作外 ,对观察组的患儿、家长分别实施前、中、后的心理护理 ,并将其对护士操作技术满意度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与家长分离时间存在差异 (P <0 .0 0 1) ,置入的实际操作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观察组家长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满意度较高 (P <0 .0 0 5 )。结论 :为婴幼儿做浅静脉留置针置入术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静脉入术 家长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开窗法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荃声 郭敏 +3 位作者 曲振瑞 朱云 赵蔚 黄新华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8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次数,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120例使用浅静脉留针患者随机分为保护膜开窗组(开窗组)和保护膜随时更换组(随时组)。开窗组穿刺后将保护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次数,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少静脉炎发生的方法。方法将120例使用浅静脉留针患者随机分为保护膜开窗组(开窗组)和保护膜随时更换组(随时组)。开窗组穿刺后将保护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保护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保护膜;随时组视保护膜污染状况随时进行更换。结果随时组保护膜内积气、出汗,穿刺口红肿、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开窗组(P<0.01、P<0.05),保护膜更换次数明显多于开窗组(P<0.01);而静脉针留置时间开窗组明显长于随时组(P<0.01)。结论保护膜开窗法能减少保护膜的更换次数,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保护膜 开窗法 时间 一次性输液 静脉留针 皮肤分离 污染状况 穿刺口 静脉 次数 静脉 发生率 延长 敷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堵管处理小技巧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杨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静脉 堵管 穿刺部位选择 时间 输液时间 临床工作 保护血管 重危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颈部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注化疗药物88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利军 王冰心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0年第2期24-25,共2页
作者自1999年3月至1999年5月采用颈部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技术,对88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该操作方法较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穿刺有更多的优点,可总结为“两点相同”和“三点不同”、即:安全性相同... 作者自1999年3月至1999年5月采用颈部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技术,对88例晚期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该操作方法较四肢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穿刺有更多的优点,可总结为“两点相同”和“三点不同”、即:安全性相同,并发症的处理方法相同;方便程度不同,对血管的保护利用程度不同,减轻护理工作量不同。认为采用颈部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技术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好方法,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 静脉套管针 恶性肿瘤患者 输注 静脉穿刺 化疗药物 并发症 作者 技术 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属联动干预对感染科浅静脉留置针管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马建敏 黄敏谊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家属联动干预对感染科患者浅静脉留管认知、依从性与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感染科浅静脉留管患者217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以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管患者管理效果,观察组在品管圈活动中实... 目的探讨家属联动干预对感染科患者浅静脉留管认知、依从性与拔管率的影响。方法将感染科浅静脉留管患者217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7例。对照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以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管患者管理效果,观察组在品管圈活动中实施家属联动干预。结果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留管依从性、患者的留管适应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中实施家属联动干预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患者的浅静脉留管认知程度与留管依从性,降低拔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科 静脉 品管圈 家属联动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 认知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静脉留置针在高压团注增强影像学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4
作者 金赞辉 翁卿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6期1960-1960,共1页
关键词 高压注射器 静脉 影像学检查 对比剂渗漏 价值 增强检查 注射速度 针头脱出 检查失败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浅静脉穿刺置管血液外溢的技巧
15
作者 郑雪萍 黄建红 黄晶晶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4期261-261,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置管 血液外溢 静脉 护理工作量 危重患者 院前急救 输液装 抢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压式冲管法减少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漏液的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丽萍 王静倩 +2 位作者 赵艳 阙红芳 孟学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按压式冲管法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漏液现象的影响,以减少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便利选取的300例60岁以上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正压脉冲式冲管法,干预组行按压式冲管法,比... 目的探讨按压式冲管法对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漏液现象的影响,以减少漏液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方法将便利选取的300例60岁以上老年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正压脉冲式冲管法,干预组行按压式冲管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漏液发生率及留置针使用时间。结果按压式冲管法的漏液发生率(16%)低于正压脉冲冲管法(34%),其留置针使用时间[(66.18±21.20)h]长于正压脉冲冲管法[(54.86±18.1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按压式冲管法能更好地保护血管,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老年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按压式冲管 漏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病人使用浅静脉套管针的护理 被引量:107
17
作者 肖金平 陈奇志 肖清秋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0年第7期420-421,共2页
为探讨更合理地使用、保护肿瘤病人的血管 ,对 6 4例病人行浅静脉套管针留置 ,比较化疗药物、2 0 %甘露醇、常用药物 3组不同输注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结果 :发生渗漏情况 ,2 0 %甘露醇组明显高于化疗药物和常用药物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为探讨更合理地使用、保护肿瘤病人的血管 ,对 6 4例病人行浅静脉套管针留置 ,比较化疗药物、2 0 %甘露醇、常用药物 3组不同输注药物对血管的影响。结果 :发生渗漏情况 ,2 0 %甘露醇组明显高于化疗药物和常用药物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发生静脉炎情况 ,化疗药物组高于另两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提示 :输注 2 0 %甘露醇和化疗药物应酌情选用浅静脉套管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静脉套管针留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排气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红宁 杨晓青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3期43-43,共1页
目的探讨排除静脉留置针残留空气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采用静脉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排气,观察组改进排气方法。结果两组排除留置针内空气残留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l... 目的探讨排除静脉留置针残留空气的新方法及效果。方法将92例采用静脉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排气,观察组改进排气方法。结果两组排除留置针内空气残留情况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后的排气方法无空气残留,消除了患者的顾虑,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排气方法 革新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置管反应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蹇祥玉 李满华 黄抗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07-50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发生置管反应与血管管径及液体性质有无关系。方法:94例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335例次,按置管部位分为手足背小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组,根据输液的性质分为高渗液组及非高渗液... 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病人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发生置管反应与血管管径及液体性质有无关系。方法:94例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335例次,按置管部位分为手足背小静脉及四肢大静脉组,根据输液的性质分为高渗液组及非高渗液组,对各组之间置管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手足小静脉发生静脉炎、总置管反应高于大静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输液不畅及液体外渗也显著高于大静脉组。高渗液组除输液不畅两者之间无差别外,静脉炎、液体外渗及置管反应总发生率均高于非高渗液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血管老年病人静脉输液尤其滴注高渗液时,使用浅静脉留置针应选择四肢大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 老年病人 心血管 高渗液 静脉 手足 静脉 结论 液体性质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除静脉留置针敷贴方法介绍 被引量:7
20
作者 何秀珍 吴宝凤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3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静脉 敷贴方法 透明敷贴 血管损伤 工作效率 穿刺方法 封管方法 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