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
14
1
作者
单玄龙
秦树洪
+2 位作者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4-2049,共6页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该断裂系统基本呈双向形式,纵向与横向上表现出不均匀的强度,向西逆冲推覆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3~4 km,向东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1~2 km,断裂系统组构比较复杂.经过对控盆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两侧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浅部基底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是叠加在孙吴—双辽断裂之上的新的断裂系统.考虑到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远离1000多公里之外所产生的内蒙古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断裂带以及松辽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认为在松辽盆地南部和滨北地区孙吴双辽断裂构造线之外也应该存在浅部基底内的逆冲推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
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
浅部基底
逆冲推覆断裂系统
油气地震叠偏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沙群岛石岛浅部基底地壳应力测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重远
王振峰
+5 位作者
范桃园
侯春堂
付长垒
区明益
汪西海
陈群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4-918,共15页
西沙群岛独特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其构造运动背景和地壳应力场动力源的复杂性.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m的西科1A井在1257.52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1262.0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20.85MPa,最小...
西沙群岛独特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其构造运动背景和地壳应力场动力源的复杂性.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m的西科1A井在1257.52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1262.0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20.85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5.97~18.29MPa,估算垂直主应力为22.86~26.68 MPa,地壳应力结构为SV〉SH〉Sh,以垂直主应力为主导,该应力结构特征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表明西沙群岛地壳基底处于拉张的应力环境.受西沙海槽断层影响,水平应力值较低.印模测试显示基底地壳应力方向以近东西-北西向为主,与已有的GPS测量、横波分裂和面波反演结果较为吻合,显示西沙群岛岩石圈尺度上变形一致性较好.西沙群岛地壳应力场的力源受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上涌作用联合制约.综合南海西北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分析,显示该区域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应处于统一、稳定的构造运动背景之中.西科1A井水压致裂试验是我国首次涉海深孔地壳应力测量,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研究南海地球物理场的宝贵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科1A井
浅部基底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地球动力学意义
西沙群岛
南海西北
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
14
1
作者
单玄龙
秦树洪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4-2049,共6页
基金
"973"项目(2009CB2193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74051)
+1 种基金
国家油气专项(XQ-2004-07-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XBFXKT-1)资助
文摘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该断裂系统基本呈双向形式,纵向与横向上表现出不均匀的强度,向西逆冲推覆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3~4 km,向东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1~2 km,断裂系统组构比较复杂.经过对控盆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两侧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浅部基底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是叠加在孙吴—双辽断裂之上的新的断裂系统.考虑到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远离1000多公里之外所产生的内蒙古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断裂带以及松辽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认为在松辽盆地南部和滨北地区孙吴双辽断裂构造线之外也应该存在浅部基底内的逆冲推覆断裂.
关键词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
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
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
浅部基底
逆冲推覆断裂系统
油气地震叠偏剖面
Keywords
Binbei area of Songliao basin, Mongolia-Okhotsk suture zone, Westward subduction zone of Pacific plate, Thrust-nappe fault system in upper basement, Oil-gas seismic stacked migration section
分类号
P315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沙群岛石岛浅部基底地壳应力测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重远
王振峰
范桃园
侯春堂
付长垒
区明益
汪西海
陈群策
机构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4-918,共15页
基金
中国重点海域地应力观测及综合研究(1212011220122)资助
文摘
西沙群岛独特的构造位置决定了其构造运动背景和地壳应力场动力源的复杂性.位于西沙群岛石岛、深达1268.07m的西科1A井在1257.52m钻遇花岗岩基底.在1125.8~1262.0m开展5次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获得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7.09~20.85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15.97~18.29MPa,估算垂直主应力为22.86~26.68 MPa,地壳应力结构为SV〉SH〉Sh,以垂直主应力为主导,该应力结构特征有利于正断层活动,表明西沙群岛地壳基底处于拉张的应力环境.受西沙海槽断层影响,水平应力值较低.印模测试显示基底地壳应力方向以近东西-北西向为主,与已有的GPS测量、横波分裂和面波反演结果较为吻合,显示西沙群岛岩石圈尺度上变形一致性较好.西沙群岛地壳应力场的力源受板块运动和地幔物质上涌作用联合制约.综合南海西北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分析,显示该区域主应力方向较为一致,应处于统一、稳定的构造运动背景之中.西科1A井水压致裂试验是我国首次涉海深孔地壳应力测量,具有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提供了研究南海地球物理场的宝贵基础资料.
关键词
西科1A井
浅部基底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地球动力学意义
西沙群岛
南海西北
部
Keywords
Xike 1A well
Shallow basement
Hydraulic fracturing stress measurement
Geodynamic significance
Xisha Islands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8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313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
单玄龙
秦树洪
张艳
杨宝俊
汪名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西沙群岛石岛浅部基底地壳应力测量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分析
张重远
王振峰
范桃园
侯春堂
付长垒
区明益
汪西海
陈群策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