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浅评《榴莲飘飘》
1
作者 洪春生 《电影评介》 2002年第1期40-41,共2页
K看过《榴莲飘飘》的故事梗概再以惯有的思路去看电影的话,你会大失所望:阿芬和小燕的友谊到底从哪里开始呢?她们怎样走到了一起,一个小女孩,一个妓女?事实上,这部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大失所望。它以种种琐屑的生活杂事,展现一个北... K看过《榴莲飘飘》的故事梗概再以惯有的思路去看电影的话,你会大失所望:阿芬和小燕的友谊到底从哪里开始呢?她们怎样走到了一起,一个小女孩,一个妓女?事实上,这部影片的魅力就在于它让你大失所望。它以种种琐屑的生活杂事,展现一个北妹小燕去香港做妓女的经历,表现的是“一类人”的生存方式,它不以故事本身吸引人——按导演陈果说的,这是一部没有剧本的电影——它从头到尾都不像在演电影,而总是以一些琐屑的细节来告诉观众小燕的生存小燕的悲哀,于平淡无奇之中让你备感生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莲 长痛不息 浅评 生存方式 牡丹江 橡皮手套 影片 香港 自然选择 导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评《敦煌变文集》
2
作者 刘玉红 《贵州文史丛刊》 1997年第6期30-31,10,共3页
关键词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 文学作品集 民间文学 讲经文 历史故事 俗文学 浅评 现实内容 敦煌遗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美形式与高洁心灵的艺术呈示——浅评谢世祥的《咏画诗笺》
3
作者 刘树元 王彩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1-61,共1页
谢世祥的《咏画诗笺》,采取了古代的传统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当代人审美理想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对其进行多种方法的、全方位的审视,从作品中可窥测其美的诗心、和谐的艺术形式以及健康的人格力量。 古体律绝形式的诗歌语言高度凝... 谢世祥的《咏画诗笺》,采取了古代的传统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当代人审美理想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对其进行多种方法的、全方位的审视,从作品中可窥测其美的诗心、和谐的艺术形式以及健康的人格力量。 古体律绝形式的诗歌语言高度凝炼、集中,字数均衡整齐具有外观美,音韵的严格,节奏的抑扬,更适合吟唱和流传。世祥同志以现代诗人的睿智,把握这种艺术形式的精髓,遵循古典律绝形式而不泥古,又揉进了新诗的创新精神于其中。由是,《咏画诗笺》“不象古典诗词那样严格讲求诗句的平仄,粘、对,对仗,韵脚合辙等,只要四句、八句地写成一组,有诗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评 律绝 牡丹 诗心 韵脚 古典诗词 艺术形式 诗人主体 字数 艺术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元洛的《诗美学》浅评
4
作者 潘吉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15-116,共2页
奉献出三十年的时光,忠心不二地在诗论园地里辛勤笔耕的李元洛,已是蜚声于全国诗坛的诗论家,他的生命的常青树上已挂满了累累的果实,相继出版了五本诗论专著,今天江苏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洋洋五十二万言的诗论专著《诗美学》。这本... 奉献出三十年的时光,忠心不二地在诗论园地里辛勤笔耕的李元洛,已是蜚声于全国诗坛的诗论家,他的生命的常青树上已挂满了累累的果实,相继出版了五本诗论专著,今天江苏文艺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洋洋五十二万言的诗论专著《诗美学》。这本《诗美学》是建国以来第一部系统的诗美学著作,它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了诗歌理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如作者在书的“后记”中所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论 诗歌创作 三十年 诗歌理论 浅评 美学本质 常青树 诗歌美学 意境美 想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束带刺的玫瑰——浅评余薇野的《辣椒集》
5
作者 罗良德 《当代文坛》 1984年第2期60-61,共2页
“玫瑰很美,但有刺。 玫瑰有刺,但很美。” 这是诗人余薇野对玫瑰的一种真切而颇富哲理的感受,也是重庆出版社银河诗丛新近为诗人出版的《辣椒集》的题旨所在。 诗集分《辣椒集》、《絮语集》、《树影集》《小花集》四个部份,发表了诗... “玫瑰很美,但有刺。 玫瑰有刺,但很美。” 这是诗人余薇野对玫瑰的一种真切而颇富哲理的感受,也是重庆出版社银河诗丛新近为诗人出版的《辣椒集》的题旨所在。 诗集分《辣椒集》、《絮语集》、《树影集》《小花集》四个部份,发表了诗人近三十年的百余首诗作。 以笑为武器,寓庄于谐,对生活中存在的丑,给以嘲讽和鞭挞,这是余薇野讽刺诗的最大特点。 诗人尤善以夸张的表现手法,通过变形突出被讽刺事物的丑的本质。在《乐此不倦》(《辣椒集》)一诗中,诗人表现了一个不动脑筋、人云亦云、废话连篇,还以此为荣的“快乐的老兄”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浅评 玫瑰 “识” 影集 讽刺诗 废话连篇 表现手法 寓庄于谐 认识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硬度”——浅评《和平年代》秦子雄形象
6
作者 晓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5-25,共1页
“战争与和平”是军旅文艺中将要绵延多少个世纪的一大主题。战争史诗型的文艺作品曾几度辉煌,而全景式反映和平时期军旅生活的影视作品却寥若晨星。23集电视连续剧《和平年代》是个成功的突进,主人公秦子雄形象创出了新意。 军人是战... “战争与和平”是军旅文艺中将要绵延多少个世纪的一大主题。战争史诗型的文艺作品曾几度辉煌,而全景式反映和平时期军旅生活的影视作品却寥若晨星。23集电视连续剧《和平年代》是个成功的突进,主人公秦子雄形象创出了新意。 军人是战争的主体,和平使军人失去了最能证实其存在价值的阵地。《和平年代》的难度与魅力也正在于这个题目本身。该剧可贵之处在于敢直面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旅生活 硬度 战争与和平 浅评 历史性转变 直面现实 影视作品 特种部队 存在价值 军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里的烦恼人生——浅评影片《混在北京》的思想意蕴
7
作者 雨荷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1-21,共1页
影片《混在北京》讲述了几位在北京某出版社“混的”,同住一楼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的为圆出国梦而朝思暮想,有的为了收入的丰厚而机关算尽,有的为着自身的追求处处碰壁最终失魂落魄,有的团名利双收断送了夫妻情谊,有的为寻求一... 影片《混在北京》讲述了几位在北京某出版社“混的”,同住一楼的年轻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的为圆出国梦而朝思暮想,有的为了收入的丰厚而机关算尽,有的为着自身的追求处处碰壁最终失魂落魄,有的团名利双收断送了夫妻情谊,有的为寻求一个安乐窝而苦恼奔波……编导选择了一个看似狭窄、实则广阔的视角——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烦恼人生 浅评 影片 文化圈 人与外部世界 思想意蕴 “文化人” 对立与冲突 知识分子 安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飘香时——浅评影片《绿茶》
8
作者 曹晋铭 《电影评介》 2003年第11期26-26,共1页
Z作为第六代导演的张元,其新作《绿茶》刚出笼就散发出了缕缕清香。我不懂茶道,但也略知真正的茶艺不仅仅是品“茶”,更重要的是品“茶是怎样炼成的”,也就是沏茶的过程。在品尝张元的《绿茶》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他沏茶的工夫。(一).... Z作为第六代导演的张元,其新作《绿茶》刚出笼就散发出了缕缕清香。我不懂茶道,但也略知真正的茶艺不仅仅是品“茶”,更重要的是品“茶是怎样炼成的”,也就是沏茶的过程。在品尝张元的《绿茶》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他沏茶的工夫。(一).一杯水 要沏茶首先得有水,一杯清水。 其实影片的故事概况很简单,就如一杯清水,透明的。说的是一个男人跟一个总是跟别人相亲的女人相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第六代导演 浅评 影片 婚姻悲剧 张元 散发出 女主人公 有理由相信 个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于形 淡于意 趋于逸——张少山人物画艺术浅评
9
作者 石延平 《书画艺术》 2001年第6期14-15,51,共3页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画人物艺术新潮观念影响的日趋深入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与变革问题,便成为当代艺术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张少山先生近年来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探索与求新。这一思想的结果,在最近出版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画人物艺术新潮观念影响的日趋深入和发展,中国人物画的创新与变革问题,便成为当代艺术家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张少山先生近年来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探索与求新。这一思想的结果,在最近出版的《少山人物画集》中得到了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画艺术 中国人物画 浅评 “淡” 道家无为思想 中西文化冲撞 美学意蕴 画家 《画语录》 风格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案教学的最后驿站?──浅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图案作品集》
10
作者 晓辛 《美术之友》 1998年第4期41-42,共2页
图案教学的最后驿站?——浅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图案作品集》晓辛写出这个标题,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环视一下国内高校的美术设计教学现状,又感到有提出这一问题的必要和紧迫。客观地说,中国自清末开始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美术教... 图案教学的最后驿站?——浅评《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图案作品集》晓辛写出这个标题,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环视一下国内高校的美术设计教学现状,又感到有提出这一问题的必要和紧迫。客观地说,中国自清末开始有了近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以后,在“经世济用”的思想指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教学 高等美术院校 图案设计 作品集 美术教学改革 浅评 民族特色 表现手法 驿站 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