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地区浅覆盖型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与防治对策--以紫云县白云小学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元丽 孟凡涛 李明惠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黔中地区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地面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查明贵州省紫云县白云小学岩溶塌陷的成... 黔中地区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地面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为了查明贵州省紫云县白云小学岩溶塌陷的成因及发育机制,在塌陷区开展了水文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钻探、岩土样测试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表明,白云小学岩溶塌陷是特殊的"水-土-岩"不良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根据塌陷区的岩土组构特征,建议在黔中岩溶地区进行工程选址前,采用"监测预防+控水+工程治理"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浅覆盖型岩溶塌陷 成因机制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中高原台面浅覆盖型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浅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元丽 杨荣康 +1 位作者 孟凡涛 王乾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01-807,共7页
黔中高原台面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 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以黔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项目统计资料为依据... 黔中高原台面处于贵州省第二阶梯,平均海拔800~1 600 m。具有可溶岩分布面积广,岩溶极其发育,第四系土层覆盖薄,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动力条件强等特点,岩溶塌陷是该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以黔中地区岩溶塌陷调查项目统计资料为依据,对岩溶塌陷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为83.8%的岩溶塌陷分布在的峰丛谷地和溶丘谷地中、97.5%的岩溶塌陷分布于土层厚度1~10 m黏土中、83.7%的岩溶塌陷分布于三叠系中统关岭组和中下统安顺组白云岩地层中、73.3%的岩溶塌陷沿活动断裂及褶皱地带分布、地下水是区内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在人为因素方面与地下水开采强度、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密切相关,且随城镇化进程及抽水活动的增加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浅覆盖型岩溶塌陷 自然影响因素 人为影响因素 岩溶塌陷防治和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