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诊断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备建 毛枫 +1 位作者 季正标 王文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99-1001,共3页
目的 探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表现。方法  2 4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 9例血管瘤 (占 79% )表现为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光团 ,其回声特点取决于“管壁 /管腔”比。 5例血管瘤累及周围肌肉或... 目的 探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彩超表现。方法  2 4例周围浅表血管瘤行彩超检查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  1 9例血管瘤 (占 79% )表现为低回声区或低回声光团 ,其回声特点取决于“管壁 /管腔”比。 5例血管瘤累及周围肌肉或肌腱。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肿瘤彩色血流分布的情况为 :中央型 1 3例 ,穿透型 8例 ,周边型 2例 ,无血流 1例。频谱多普勒检查 ,血流呈静脉型 6例 ,动脉型 7例 ,动静脉型 1 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血管瘤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黄连艳 刘圣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117-117,共1页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 例周围浅表血管瘤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彩超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静脉型血管瘤4 例、蔓状血管瘤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5 例周围浅表血管瘤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彩超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病理检查结果:静脉型血管瘤4 例、蔓状血管瘤9 例、毛细血管瘤7 例、海绵状血管瘤25 例.彩超检查:静脉型血管瘤4 例、蔓状血管瘤6 例、毛细血管瘤5 例、海绵状血管瘤24 例,彩超检查的符合率为86.67%.结论:彩超在周围浅表血管瘤的诊断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 周围浅表血管瘤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曹培龙 张学斌 +1 位作者 王春宝 王鸿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3例SA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合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学特征以及鉴别诊断要点进行讨论。结果 SA主要位于皮肤真皮及皮下,镜下肿瘤略呈分叶状,黏液性基质中可见散在无异型的梭形和星形瘤细胞及较多的中、小薄壁血管,散在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A是罕见的黏液性肿瘤,位于皮肤表浅部位,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诊断时应注意和其它黏液性软组织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血管黏液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浅表性血管黏液瘤2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建红 岑红兵 曹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例1,42岁,发现左侧外阴部包块5年,进行性增大,有压痛。查体:左侧外阴可触及皮下包块,大小3.0 cm×3.0cm×2.5 cm,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与周围组织边界清。例2,26岁,左侧外阴部包块2年,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查体:左侧外阴皮... 例1,42岁,发现左侧外阴部包块5年,进行性增大,有压痛。查体:左侧外阴可触及皮下包块,大小3.0 cm×3.0cm×2.5 cm,表面皮肤无红肿及破溃,与周围组织边界清。例2,26岁,左侧外阴部包块2年,逐渐增大,无明显不适。查体:左侧外阴皮下包块,大小0.5 cm×0.5 cm×0.5 cm,表面光滑,略呈分叶状,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病理检查眼观:例1,带皮肿物1个,大小2.5 cm×2.0 cm×1.5 cm,肿物位于真皮及皮下,略呈分叶状,无包膜,边界较清,切面灰白色,实性,有黏液感,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 浅表血管黏液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被引量:1
5
作者 侯麦花 朱文元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46-447,共2页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53岁。头皮结节3年,时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周围有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由卵圆形较饱满的基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呈双染性,未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肿瘤基质内有丰富的黏液... 报告1例浅表性血管黏液瘤。患者男,53岁。头皮结节3年,时有疼痛,逐渐增大。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位于真皮内,周围有胶原纤维包绕。肿瘤由卵圆形较饱满的基质细胞组成,细胞质呈双染性,未见异形及核分裂像。肿瘤基质内有丰富的黏液样物质,散在分布中、小血管,未见大血管。诊断为浅表性血管黏液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黏液 浅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巨大浅表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6
作者 田甜 杨太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445,共1页
患者女,42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外阴包块,逐渐增大,伴瘙痒、坠胀感。妇科检查:右侧大阴唇可见约14cm×8cm×9cm巨大包块,突出于皮肤表面,活动度欠佳,无触痛,扪诊内呈分叶状,有囊实性感。超声(图1):
关键词 浅表血管黏液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性血管黏液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傅兴宁 刘瑞雪 +3 位作者 贾若楠 张云香 陈红芳 宗佩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44岁,4例肿瘤位于外阴,位于腋... 目的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44岁,4例肿瘤位于外阴,位于腋窝、足背、头皮、颈部、眼睑各1例,随访2~59个月,其中2例复发无转移,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镜下见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组织,界限较清,由纤细的纤维性间隔分隔成小叶状或结节状,瘤细胞星芒状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间质为黏液背景,见多量薄壁狭长的血管,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均阳性,CK(AE1/AE3)、desmin、S-100、actins、ER和PR均阴性。结论SA是一种发生于软组织的罕见良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他黏液性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血管黏液 PRKAR1A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嘍吗洛尔局部湿敷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尹瑞瑞 郝迪 +5 位作者 吴倩 王静 王博鹤 陈萍 冯亚婷 纪尧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位置和治疗过程。观察头皮... 目的:观察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外用0.5%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位置和治疗过程。观察头皮血管瘤的分布特点,了解年龄、血管瘤厚度、疗程对疗效的影响。结果:位于头顶部的血管瘤比例最高(42.7%),其次为额部(36.4%)、颖部(14.6%),枕部的比例最低(6.3%)。治疗3月后的有效率为91.3%。治疗开始的年龄越小、血管瘤的厚度越薄、治疗疗程越长有效率越高(P<0.05)o不良反应轻微,仅有2例患儿出现局部刺激反应。结论:外用马来酸廛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头皮浅表性血管瘤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血管 浅表血管 P受体阻滞剂 廛吗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唇部血管瘤的临床分型和治疗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深 李思敏 +3 位作者 陈伯红 吕顽 莫鸿忠 林诚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7-849,共3页
根据血管瘤分型原则、结合唇部的特殊组织结构将婴幼儿唇部血管瘤分为7型:唇部皮肤浅表型血管瘤、唇部皮肤复合型血管瘤、唇部皮肤深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浅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复合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深型血管瘤、唇部全层型血管瘤;... 根据血管瘤分型原则、结合唇部的特殊组织结构将婴幼儿唇部血管瘤分为7型:唇部皮肤浅表型血管瘤、唇部皮肤复合型血管瘤、唇部皮肤深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浅表型血管瘤、唇部黏膜复合型血管瘤、唇部黏膜深型血管瘤、唇部全层型血管瘤;唇部的特殊结构和功能导致血管瘤生长的独特性和分型的特殊性。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长脉冲激光联合优化脉冲光治疗唇部血管瘤可获得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脉冲激光 黏膜浅表血管 黏膜复合型血管 黏膜深在型血管 唇部全层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