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建功 王天琦 +1 位作者 梁苏娟 韩小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砂化、中等席状砂化、强席状砂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平面上具有朵状体、网状河和枝状等3类分布模式。根据葡萄花油层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和沉积相带分布特征以及砂体类型,分析区域油气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北部由北向南依次划分出构造油藏聚集带、断层—岩性复合油藏聚集带、砂岩上倾尖灭—地层超覆油藏聚集带和砂岩透镜体岩性油藏聚集带这四大油藏类型聚集带。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时的古地貌、高频层序空间分布、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及构造和断裂体系是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三角洲 分流河道席状砂化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白垩系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微相研究——以大庆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葡Ⅰ1-3小层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旭东 张东 +4 位作者 林春明 张霞 刘威 于进 李葳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0,共10页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微相 测井相 沉积微相组合 沉积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类型与叠置模式 被引量:15
3
作者 贺婷婷 李胜利 +3 位作者 高兴军 宋岑 周新茂 贺东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97-604,共8页
浅水湖泊三角洲在中国许多陆相盆地中广泛发育,其中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它们大多呈现河道频繁改道、多级交叉及叠置的特点,往往形成极为复杂的地下储集层相互叠置的分布格局。基于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 浅水湖泊三角洲在中国许多陆相盆地中广泛发育,其中分流河道是三角洲平原最主要的砂体类型,它们大多呈现河道频繁改道、多级交叉及叠置的特点,往往形成极为复杂的地下储集层相互叠置的分布格局。基于松辽盆地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的测井曲线特征,系统总结了浅水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河道类型与砂体叠置模式,并且分析了其对三角洲平原储集层砂体对比的约束作用。研究表明,分流河道河型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非典型辫流河型、非典型曲流河型和过渡型,其共同点是规模小、下切浅、分支快;而分流河道的叠置存在5种基本模式;河型与叠置特点决定了分流河道中泥质夹层分布存在2种基本类型,即平行分布式泥夹层与低角度侧积泥夹层。利用分流河道类型与叠置模式,可以分析河道发生变化的位置及井间砂体的连通情况,对储集层对比及连通关系分析具有约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浅水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 河道类型 河道叠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 被引量:98
4
作者 李延平 陈树民 +3 位作者 宋永忠 王始波 宋铁星 李如一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16,共4页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 大庆长垣及以东泉三、四段扶杨油层沉积属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发育有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浅水湖泊三角洲相可划分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种亚相,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包含水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泥等4种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间湾泥、河口坝、前缘薄层砂等6种沉积微相。湖泊相可划分为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和还原湖,滨湖亚相包含泥滩、混合滩、砂滩等3种沉积微相;浅湖亚相包含浅湖砂坝、浅湖泥两种沉积微相。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砂最为发育,是有利的储集层;由于泥质岩微相发育,常常包裹或覆盖分流河道砂、天然堤、决口扇、河口坝、薄层砂等砂体,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认清沉积相的演化特点及砂体微相的分布规律,对于砂体预测、储量估算、寻找岩性圈闭油气藏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长垣及以东 扶杨油层 浅水湖泊三角洲 分流河道砂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以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为例 被引量:101
5
作者 王建功 王天琦 +2 位作者 卫平生 梁苏娟 韩小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28-34,共7页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花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 基于岩心观察、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开展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此基础上论述葡萄花油层的区域沉积相展布及微相类型和特征。提出葡萄花油层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以三角洲前缘相带为主,与经典三角洲前缘相带模式不同,主要表现在:①前缘相带延伸较宽,直接覆盖整个湖盆,并表现为频繁暴露水面的特征,深湖、半深湖相对不发育;②分流河道遭受不同程度的席状砂化,依次划分为弱席状化、中等席状化、强席状化等3种类型;③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式不具备Gilbert典型三角洲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的三元沉积模式。建立了浅水湖泊三角洲前缘相带在LST、TST、HST不同体系域的平面分布模式,分别为朵状、辫状以及枝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三角洲 岩性油气藏 分流河道席状砂化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沉积模式 葡萄花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79
6
作者 何义中 陈洪德 张锦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1,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二叠系发育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两种类型的三角洲。这两类三角洲与经典的三角洲模式不同的是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分别构成了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和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骨架砂体 ,而不是传统认为的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控制石炭二叠系两类三角洲发育的主要是河流类型、地形坡度、水体深浅、不同水体密度差及河流沉积作用和湖泊的分散作用等。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主要发育于曲流河水系 ,沉积物较细 ,地形坡度平缓 ,喷流机制为似等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大 ,以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为主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主要发育于网状河水系 ,沉积物较粗 ,地形坡度较小 ,喷流机制属高密度流 ,水体密度较小 ,湖泊分散作用较强 ,沉积作用相对较弱。根据两类三角洲的特征分别建立了它们的沉积模式 ,并指出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的平原相带呈透镜状或带状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是有利的勘探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 曲流河-浅水海相三角洲 网状河-浅水湖泊三角洲 沉积特征 成因机理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79
7
作者 刘化清 李相博 +2 位作者 完颜容 魏立花 廖建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6-1095,共10页
通过对地震、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下部长8沉积时期鄂尔多斯湖盆可能不具有明显的"南陡北缓"的古地貌特征,也可能不存在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环境。长8期湖盆古地形较为平坦,坡降不足0.1°或2m/km,气候较为... 通过对地震、钻井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延长组下部长8沉积时期鄂尔多斯湖盆可能不具有明显的"南陡北缓"的古地貌特征,也可能不存在大面积分布的半深湖—深湖环境。长8期湖盆古地形较为平坦,坡降不足0.1°或2m/km,气候较为干旱,湖泊水体为微咸水,水深小于10 m。具有如下特征的浅水湖泊三角洲为此时盆地的主体沉积类型:1)砂岩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2)三角洲前缘延伸范围大(80~100 km),并频繁暴露;3)砂体主要为水下分支河道沉积成因;4)河口坝和重力流沉积不发育;5)吉尔伯特型三角洲具有的顶积、前积和底积三元结构在长8不发育。盆地南北古地形之间的显著差异出现在长8之后的长7早期,受印支运动及与盆地西南边缘毗邻的西秦岭强烈造山活动的影响,鄂尔多斯盆地的基底不对称挠曲变形,从而形成"南陡北缓"的盆地古地貌格局。从长7开始至晚三叠世末,盆内坡折带普遍发育,具有顶积、前积和底积三元结构的吉尔伯特型三角洲也就成为盆地内部最主要的沉积类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浅水湖泊三角洲 长8油层组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南油田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琳璞 王宁 于成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4期53-57,62,共6页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乌南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重矿物、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物源分析。确定鸟南油田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洪水-漫湖相、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及风暴岩沉积相,并总结了其沉积... 利用岩心、薄片、粒度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对乌南油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沉积模式进行研究,同时结合重矿物、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物源分析。确定鸟南油田下油砂山组主要发育洪水-漫湖相、浅水湖泊型三角洲相及风暴岩沉积相,并总结了其沉积相模式。通过对各沉积相、亚相及微相的研究,结合物源方向和特征分析砂体微相演化特点及分布规律,对砂体预测和储量计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漫湖相 浅水湖泊三角洲 风暴岩相 沉积模式 物源分析 下油砂山组 乌南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