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美 任新成 +2 位作者 商丰凯 徐佑德 曲彦胜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6,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控制因素及模式不清等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重矿物及微量元素... 准噶尔盆地腹部A区上侏罗统齐古组是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多口钻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展示了较大的油气资源潜力。针对齐古组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有利砂体分布控制因素及模式不清等问题,综合岩心、测井、地震、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研究区齐古组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浅水河控三角洲形成于多物源供给、水体较浅且频繁震荡、水动力中等的沉积环境,砂体类型以河坝复合体为主,岩石普遍为氧化色。根据砾石层厚度、粒径、层理规模等将河坝复合体划分为主水道+残余河口坝、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3类。其中,分支水道+残余河口坝、残余河口坝为主的河坝复合体为有利砂体,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基准面变化、河道供源与古地貌、河流与波浪作用影响。有利砂体纵向上分布在基准面上升的中期;平面上分布在与主水道距离适中的斜坡区和平台区。该研究成果深化了浅水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优选区带提供依据,也可为类似区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河控三角洲 沉积环境 砂体类型 沉积模式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振华 邓航 +3 位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51,共14页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例,综合卫星地图、探地雷达、浅钻孔、沉积数值模拟数据,揭示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的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树枝状沙坝是由多个相互分叉、交汇的指状沙坝拼接而成,呈现“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关系,其间发育分流间湾。根据规模差异,树枝状沙坝内的分流河道可分为主支分流河道与侧支分流河道,主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大、数量少,多发育于近源端并延伸至沙坝末端,分布于沙坝中部;侧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小、数量多,多分布于前缘两侧与末端。树枝状沙坝的形成与细粒、黏性、高排量河流供给相关,细粒与黏性沉积物促进了稳定天然堤的加积与指状沙坝的形成,高排量导致了分流河道的分流与决口,从而形成树枝状的指状沙坝。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储集层的侧向连通性较差,优势储集层位于指状沙坝中部,为分流河道砂体与近岸河口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树枝状沙坝 鄱阳湖 日帽洲三角洲 沉积数值模拟 探地雷达 沉积构型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西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欧阳诚 段新国 +5 位作者 方健 刘金库 吴婷 彭宇 李洲 宋荣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6,129,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 鄂尔多斯盆地S59区块山一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地势平坦、古水深较浅、湖平面频繁升降、物源充足等特点,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取心井岩心分析及侧井相分析,探讨了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山一段为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的陆上部分沉积过程与曲流河沉积具有一致性,发育边滩、“渐弃型”废弃河道、决口扇和洪泛平原等微相,平面上河道在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形成边滩微相。此外在凹岸发育一定规模的废弃河道,河道砂体呈南北向分布,发育少量的决口扇沉积,在河道间发育细粒沉积洪泛平原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模式的建立为预测优质砂体发育位置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山一段 浅水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亚相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结构特征--以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赵汉卿 李超 +2 位作者 郭诚 岳红林 张正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 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明下段,N1ml)为黄河口凹陷BZ34油区的主力含油层段,该时期主要发育河控型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更好地表征前缘砂体的结构特征及展布规律,以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为例,综合应用岩芯、地震属性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总结了该地区的砂体沉积类型、砂体结构及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BZ34油区明下段Ⅱ油组砂体以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为主;依据测井形态和叠置关系,将其砂体结构类型划分为4种:块状切叠型河道、层状叠置型河道、层状孤立型河道和指状孤立型河道;砂体结构展布特征及成因主要受古地形、沉积物供给速率、基准面旋回和古气候等因素影响。BZ34油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具有垂向上交错叠置、平面上摆动连片的分布特征,与鄱阳湖现代河控浅水三角洲河道的沉积特征类似。该研究对BZ34油区后期部署加密调整井和剩余油挖潜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结构 明下段 BZ34油区 口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54
5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姜洪福 刘云燕 丛林 刘宗堡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2-1509,共8页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 利用22口井的岩芯资料和近4000口井的录井、测井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分析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平均分布密度1.02支/km)、窄的(多为200~300m)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砂体连续且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河口坝砂体不发育且呈明显的河控性(位于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前方,呈顺源窄带状)。在深入认识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的沉积背景、沉积特征及沉积相类型等基础上,建立了葡萄花油层的沉积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又进一步建立了6种亚相区沉积模式,即: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外前缘区"浪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外前缘过渡区"水下分流河道末端河控席状砂"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河口坝"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内前缘区"河控带状体"模式、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分流平原过渡区"近岸"模式和河控浅水三角洲分流平原亚相"河控带状体"模式。这为本区储层空间分布模式建立、骨架成因单砂体识别及油田进一步挖潜与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沉积特征 分流 三肇凹陷 葡萄花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对岩性油藏的控制——以库车坳陷南斜坡巴西改组为例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浩渝 陈军 +4 位作者 章学岐 孟祥霞 赵凤全 吴少军 郭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80,共11页
库车坳陷南斜坡白垩系巴西改组已发现2个岩性油气藏,展现出了该地区白垩系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拓展白垩系巴西改组岩性勘探领域,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地震相、砂地比和古地貌等综合分析,明确巴西改组上、中、下3段的物... 库车坳陷南斜坡白垩系巴西改组已发现2个岩性油气藏,展现出了该地区白垩系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拓展白垩系巴西改组岩性勘探领域,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地震相、砂地比和古地貌等综合分析,明确巴西改组上、中、下3段的物源均来自东南方向的哈拉哈塘南部和英买力南部,沉积体系为河控浅水三角洲。巴西改组中、下段分布在哈拉哈塘东南部,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浅湖亚相,上段在研究区均有分布,为退积型沉积,发育河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外前缘—浅湖亚相。研究区白垩系的构造为南高北低,在南部物源的空间匹配关系下,认为退积型河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顶部的席状砂,外前缘侧翼的水下分流河道和外前缘倾末端的席状砂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相带。巴西改组上段是岩性勘探的首选目的层,英买力南部和yd7—ym46—dh26井环带是其有利地区。该成果可为库车坳陷南斜坡白垩系巴西改组下一步岩性油藏的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水下分流 巴西改组 白垩系 岩性油气藏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敞流沉积环境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体系”研究 被引量:56
7
作者 张新涛 周心怀 +1 位作者 李建平 牛成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0-269,共10页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古气候资料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纪中期(明下段沉积时期)湿润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划分为... 新近纪渤海湾盆地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地形平缓、坡度小等特点;古气候资料证实渤海海域新近纪中期(明下段沉积时期)湿润亚热带到暖温带气候,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及浅水湖泊沉积。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3个体系域,即低位域、湖侵域、高位域,识别出不同体系域内拼合板型、孤立型、席状型三种砂体结构,分别对应分流河道型、砂坝型及席状型浅水三角洲类型。同时借鉴现代浅水沉积、水槽实验模拟研究,探讨浅水三角洲沉积演化过程中砂体分布规律与湖平面相对变化之间响应关系,最终建立了黄河口凹陷新近纪明下段温凉型、湿热型两种浅水三角洲层序成因模式,认为古气候影响的湖平面相对变化控制了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微相类型、结构及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流沉积 浅水三角洲 现代沉积 水槽实验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3 位作者 丛琳 赵慧 于利民 付宪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利用18口井的岩芯分析资料、1 59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和近800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受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东南部长春—怀德物源体系双... 利用18口井的岩芯分析资料、1 59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和近800口井的录井、测井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研究揭示扶新隆起带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受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东南部长春—怀德物源体系双重控制,形成了枝状的高能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三角洲体系骨架砂体为大量、密集、窄带状、连续分布的分流河道砂体,总体呈南南西向展布,砂体连续且向水下延伸较远,直至消失变成薄的席状砂,在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区,形成以(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中心的多支"河控带状体";前三角洲亚相与三角洲前缘亚相无明显界限,受湖浪作用控制在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外前缘区形成浪控席状砂,多个席状砂呈顺岸、垂源平行排列,单一席状砂具有明显条带、环状平面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浅水三角洲 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