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孙景贵
刘阳
+3 位作者
徐智恺
徐智涛
褚小磊
古阿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92,共42页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依据成矿地质特征将这些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LS)、中硫化型(IS)、高硫化型(HS)三类,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和边缘花岗杂岩隆起区,并依据成矿时代划分4个阶段,分别为(1)151~141 Ma、(2)140~131 Ma、(3)123~120 Ma和(4)110~100 Ma。其中:第1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东坡,以大规模浅成热液HS铜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第2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西坡,以浅成热液LS-IS银铅锌大规模成矿为特色;第3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北麓—小兴安岭之间和延边以及华北北缘中段辽西地区,以浅成热液IS铜金和LS碲金成矿为特色;第4阶段成矿作用广泛发育在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北麓—饶河—东宁—延边一带。随成矿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成矿从大兴安岭东坡迁移至大兴安岭西坡、华北陆台北缘(辽西+延边)—大兴安岭东坡北段(黑河)→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完达山—太平岭—延边,矿种上表现为由铜多金属→银铅锌→铜金+碲金→金(±锑)+金铜大规模成矿演化规律;形成环境分别适值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端俯冲、挤压、转换伸展地壳减薄过程的不同时段,除延边地区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成矿外,成矿发生在各阶段双峰式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从其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角度分析,早期浅成热液银铅锌铜成矿具有与斑岩成矿构成斑岩钼-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银-中硫化型铅锌-高硫化型铜多金属-斑岩型铜钼成矿构成斑岩钼铜-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中期和晚期浅成热液金成矿具有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构成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成矿系统和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高硫化型金(铜)成矿系统,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碲金、锑金和金矿床是否为独立成矿系统尚待研究取证。成矿整体受晚侏罗世开始向早白垩世过渡俯冲薄片后撤、地壳减薄而引发的幔源玄武岩浆底侵和相应的底侵下地壳岩浆控制,特别是底侵玄武岩浆受相应的下地壳物质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房分离结晶时间所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
结构
成矿
系统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东北部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成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现状与讨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闫升好
《黄金科学技术》
1998年第2期11-17,共7页
浅成热液金矿业已成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探讨了浅成热波金矿成因研究方面若干基本问题: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和特征、矿床的分类、矿床成因模式。重新厘定了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尝试性地按成矿深度和成矿作用方式一赋矿地质环...
浅成热液金矿业已成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探讨了浅成热波金矿成因研究方面若干基本问题: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和特征、矿床的分类、矿床成因模式。重新厘定了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尝试性地按成矿深度和成矿作用方式一赋矿地质环境(容矿岩系)一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分类原则,将浅成热液金矿分成两大类四种类型:热水沉积岩型、热水火山岩型、浅成热液型和卡林型。前两者为热水沉积型,后两者为热液交代型。在透视现有各种成矿模式的建模依据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浅成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
成热
液
金矿
矿床成因模式
热水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碲成矿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佩华
赵振华
+1 位作者
包志伟
王一先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5-58,共4页
简要总结了碲的丰度、矿物学及其分布 ,重点论述了“碱质类”金矿床中碲的赋存状态、载金作用、迁移形式及其来源等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大水沟独立碲矿床对研究元素超常富集的启示 ,并对超大型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浅
成热
液
碲
金矿床
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
被引量:
12
1
作者
孙景贵
刘阳
徐智恺
徐智涛
褚小磊
古阿雷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省地震局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51-692,共4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2085,41172072,40772052,40472050,41390444)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23] 02-23-0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1306)
文摘
浅成热液矿床是有色和贵金属以及铟等稀散关键金属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并以其具有指示深部斑岩成矿潜力的特征,长期以来倍受国内外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中国东北部陆缘是我国浅成热液金属矿床发育的地区之一,该区广泛发育浅成热液金、银铅锌铜多金属矿床,依据成矿地质特征将这些矿床划分为低硫化型(LS)、中硫化型(IS)、高硫化型(HS)三类,成矿作用发生在晚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盆地和边缘花岗杂岩隆起区,并依据成矿时代划分4个阶段,分别为(1)151~141 Ma、(2)140~131 Ma、(3)123~120 Ma和(4)110~100 Ma。其中:第1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东坡,以大规模浅成热液HS铜多金属成矿为特色;第2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西坡,以浅成热液LS-IS银铅锌大规模成矿为特色;第3阶段发育在大兴安岭北麓—小兴安岭之间和延边以及华北北缘中段辽西地区,以浅成热液IS铜金和LS碲金成矿为特色;第4阶段成矿作用广泛发育在大兴安岭北端—小兴安岭北麓—饶河—东宁—延边一带。随成矿时间变化,从早到晚成矿从大兴安岭东坡迁移至大兴安岭西坡、华北陆台北缘(辽西+延边)—大兴安岭东坡北段(黑河)→大兴安岭北段—小兴安岭—完达山—太平岭—延边,矿种上表现为由铜多金属→银铅锌→铜金+碲金→金(±锑)+金铜大规模成矿演化规律;形成环境分别适值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东端俯冲、挤压、转换伸展地壳减薄过程的不同时段,除延边地区为中基性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成矿外,成矿发生在各阶段双峰式火山喷发-浅成就位晚期。从其与斑岩型铜钼成矿的角度分析,早期浅成热液银铅锌铜成矿具有与斑岩成矿构成斑岩钼-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银-中硫化型铅锌-高硫化型铜多金属-斑岩型铜钼成矿构成斑岩钼铜-浅成热液银铅锌成矿系统;中期和晚期浅成热液金成矿具有与富金斑岩型铜矿构成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成矿系统和富金斑岩型铜-浅成热液中硫化型铜金-高硫化型金(铜)成矿系统,而浅成热液低硫化型碲金、锑金和金矿床是否为独立成矿系统尚待研究取证。成矿整体受晚侏罗世开始向早白垩世过渡俯冲薄片后撤、地壳减薄而引发的幔源玄武岩浆底侵和相应的底侵下地壳岩浆控制,特别是底侵玄武岩浆受相应的下地壳物质参与程度以及岩浆房分离结晶时间所制约。
关键词
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作用
成矿
结构
成矿
系统
地球动力学背景
中国东北部陆缘
Keywords
large-scale epithermal mineralization
mineralization frames
ore system
geodynamic setting
continental edge of Northeast China
分类号
P611 [天文地球—矿床学]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成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现状与讨论
被引量:
7
2
作者
闫升好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出处
《黄金科学技术》
1998年第2期11-17,共7页
文摘
浅成热液金矿业已成为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本文探讨了浅成热波金矿成因研究方面若干基本问题: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和特征、矿床的分类、矿床成因模式。重新厘定了浅成热液金矿的概念。尝试性地按成矿深度和成矿作用方式一赋矿地质环境(容矿岩系)一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分类原则,将浅成热液金矿分成两大类四种类型:热水沉积岩型、热水火山岩型、浅成热液型和卡林型。前两者为热水沉积型,后两者为热液交代型。在透视现有各种成矿模式的建模依据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浅成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浅
成热
液
金矿
矿床成因模式
热水
成矿作用
Keywords
Epithermal deposits, Ore-forming model,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分类号
P618.510.1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碲成矿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9
3
作者
张佩华
赵振华
包志伟
王一先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5-5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96 33110 )
文摘
简要总结了碲的丰度、矿物学及其分布 ,重点论述了“碱质类”金矿床中碲的赋存状态、载金作用、迁移形式及其来源等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大水沟独立碲矿床对研究元素超常富集的启示 ,并对超大型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浅
成热
液
碲
金矿床
赋存状态
Keywords
metallogenesis
epithermal
gold deposit
tellurium
Dashuigou
分类号
P618.510.4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中国东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浅成热液大规模成矿与深部地质过程对成矿制约
孙景贵
刘阳
徐智恺
徐智涛
褚小磊
古阿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浅成热液金矿成因研究现状与讨论
闫升好
《黄金科学技术》
1998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碲成矿机制研究新进展
张佩华
赵振华
包志伟
王一先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