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短波红外技术的三维蚀变填图——以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斯弄多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一入 郭娜 +2 位作者 郑龙 杨宗耀 伏媛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9-789,共11页
斯弄多银(金)-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南缘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发现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系列,开拓区域找矿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遥感技术与短波红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三维建模重现了地表-地下... 斯弄多银(金)-铅-锌矿床是冈底斯南缘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其发现对于完善区域成矿系列,开拓区域找矿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遥感技术与短波红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三维建模重现了地表-地下的蚀变矿物组合,形成了星-空-地一体化的三维蚀变填图。本文采用多光谱遥感ASTER数据提取了地表围岩蚀变信息,通过遥感波段比值算法的铁染指数(b2+b3)/b1、镁羟基指数(b6+b9)/(b7+b8)、铝羟基指数(b5/b8)+(b6/b9)分别圈定了矿区地表含有Fe^(3+)、Fe^(2+),Al-OH和Mg-OH等基团的蚀变矿物信息;采用短波红外技术提取了岩心中的绢云母、蒙脱石和伊利石等矿物,并确定了地下的蚀变矿物组合。研究表明,(1)地表蚀变中的Al-OH蚀变信息与钻孔中绢云母的分布非常吻合,遥感的Al-OH信息可作为重要的找矿线索;(2)根据地下蚀变矿物的种类分布,能够确定地表铁染蚀变矿物主要表现为大量褐铁矿化(野外特征明显)、少量黄钾铁矾及绢云母;(3)绢云母形成环境的不同导致其二八面体结构发生变化:Al~ⅥAl~Ⅳ?Mg~ⅥSi~Ⅳ和Fe?Mg,是Mg-OH基团与Al-OH信息在地表部分叠合的重要原因;(4)钻孔中伊利石反射光谱特征参数计算表明,伊利石结晶度(SWIR-IC)在钻孔中呈规律性变化,近矿部位SWIR-IC(1.1~1.4)值域较低,说明伊利石形成温度较低,可能是黏土矿物成岩过程中蒙脱石向伊利石的转化递进反应,远矿段SWIR-IC(1.6~2.1)值域较高,说明该矿物较近矿段而言形成温度相对较高,是绢云母伊利石化的具体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斯弄多 短波红外技术 ASTER 矿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唐菊兴 杨欢欢 +16 位作者 李宏伟 王勤 李彦波 李社 林彬 李发桥 翟建军 唐晓倩 杨超 董玉杰 李建力 付雪莲 陈守关 袁盛朝 王梦蝶 张琪 张荣坤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多龙矿集区 斑岩-温热铜(金)矿床 地质特征 矿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短波红外矿物分布特征及找矿模型——以西藏铁格隆南(荣那矿段)、斯弄多矿床为例 被引量:34
3
作者 郭娜 黄一入 +3 位作者 郑龙 唐楠 伏媛 王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67-778,共12页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 本文以铁格隆南(荣那矿段)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为研究对象,运用短波红外技术快速厘定了上述两个矿床的蚀变矿物类型及组合特征,构建了基于短波红外勘查技术的找矿模型。研究发现:铁格隆南矿床(荣那矿段)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带组合为:高岭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高岭石+明矾石+(地开石)→高岭石+地开石+明矾石。由于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交代黄铁绢英岩化带的斑岩型矿体,致使上部矿石中还有少量交代残余的绢云母;斯弄多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垂向分布为:白(绢)云母+(钠云母)→白(绢)云母+钠云母+(伊利石)→白(绢)云母+钠云母+蒙脱石+伊利石→白(绢)云母+钠白云母+蒙脱石+伊利石,其中顶部白(绢)云母是后期黑云母花岗斑岩蚀变所产生,本身与成矿无关;矿体主要赋存在伊利石+蒙脱石带,随着蒙脱石被伊利石化,矿体也逐渐尖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短波红外技术 蚀变分带 找矿模 蚀变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斯弄多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壮 郎兴海 +5 位作者 丁帅 李海峰 杨宗耀 施硕 王立强 李于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7-701,共15页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矿物组合多样,矿石组构复杂,具有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成矿阶段可划分为(I)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Ⅱ... 斯弄多银铅锌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首例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中-大型多金属矿床。矿区矿物组合多样,矿石组构复杂,具有热液成矿作用的典型特征,成矿阶段可划分为(I)闪锌矿-黄铜矿-硫砷铜矿-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方铅矿-闪锌矿-银矿物阶段、(Ⅲ)黄铁矿-石英-方解石三个成矿阶段。通过野外调查、地质编录、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微区分析,本文对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银主要以独立银矿物形式存在,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金属矿物中不可见银极少。银矿物种类主要为硫砷铜银矿、辉银矿、深红银矿、螺状硫银矿和自然银,呈裂隙银或粒间银形式赋存于矿区碧玉、铁锰碳酸盐和早期金属硫化物中,次以包裹银形式赋存于早期硫化物中。另,在硫砷铜矿中发育极少的类质同象不可见银。银矿化主要形成于成矿阶段Ⅱ,银主要以硫的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沉淀,形成银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状态 银矿物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林子宗群 斯弄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时空分布规律与矿床类型 被引量:1
5
作者 萧珂 孙祥 郜周全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9-344,共16页
特提斯成矿域是地球上三大成矿域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文章综述了特提斯域内伊朗高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成矿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矿床类型。研究表明,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大部分位于乌兹密尔-杜克塔尔岩浆弧和阿... 特提斯成矿域是地球上三大成矿域之一,矿产资源丰富。文章综述了特提斯域内伊朗高原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地质特征,讨论了成矿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矿床类型。研究表明,伊朗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大部分位于乌兹密尔-杜克塔尔岩浆弧和阿尔博兹岩浆弧。其中,前者主要产出高硫型Cu-Au±Ag矿床和低硫型Au±Ag±Cu矿床,分布较为稀疏,成矿与始新世和中新世热液活动有关,部分高硫型矿化可能与临近的斑岩型铜矿化构成一套斑岩铜成矿系统;后者主要发育高硫型Cu-Au±Ag矿床、低硫型Au±Ag±Cu矿床、中硫型Pb-Zn±Cu±Au±Ag矿床,它们集中分布在西部的Tarom-Hashtjin带和东部Torud-Chah Shirin带,成矿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矿体均赋存在火山岩中且明显受断裂控制,但在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的种类、组构特征以及蚀变类型等方面存在差异,金属沉淀均与降温、沸腾和流体混合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高硫 中硫 斑岩矿床 特提斯 伊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玉龙铜矿带南段吉措Pb-Zn-Ag-Au矿床类型及岩石成因
6
作者 谢富伟 周敖日格勒 +5 位作者 曹阳 何亮 周宇航 高鲁通 李文昊 邓夏雨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31-1546,共16页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 玉龙铜矿带是全球典型的碰撞型斑岩铜矿带, 但其南、北段矿化规模、矿床类型和矿化元素组合差异较大。吉措作为南段新发现的一中型Pb-Zn-Ag-Au矿床, 尚未系统开展过科学研究, 制约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与找矿方向的确定。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电子探针、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分析技术, 以确定矿床类型和岩石成因。研究显示, 矿区发育Au-Ag-Pb-Zn→Pb-Zn-Ag矿化元素分带, 其矿石构造、蚀变矿物组合、金属矿物组合、闪锌矿的FeS(16~20mol/mol)等都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相似, 其Ag主要赋存于方铅矿、硫锑铅矿、硫砷铜银矿, Au赋存于毒砂、黄铁矿中, 黄铁矿Au、As、Co等元素呈现核部低、边部高的特征, 且As/Sb比值变化较大, 指示热液流体成分的较大波动, 沸腾作用可能是Au沉淀的主要机制。吉措矿区花岗斑岩与成矿密切相关, 2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9.38±0.28Ma和39.41±0.32Ma, 属于钾玄系列, 具有高SiO_(2)、高全碱、低MgO、Cr, 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LREE等), 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REE等);其(^(87)Sr/^(86)Sr)_(i)值为0.7080~0.7082, ε_(Nd)(t)介于-3.49~-3.34之间;锆石ε_(Hf)(t)值-0.40~+1.00(平均值为+0.19), 二阶段模式年龄分布在1140~1047Ma之间;表明岩浆起源于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并有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 形成于印度-欧亚碰撞走滑的地壳增厚构造背景。吉措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确立指示玉龙铜矿带南段同样具有寻找碰撞型斑岩成矿系统的找矿潜力, 对区域找矿方向的确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硫温热矿床 吉措Ag±Au多金属矿床 玉龙铜矿带 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ukaru Peki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型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4
7
作者 单思齐 谢桂青 +2 位作者 刘文元 郑佳浩 邢波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5-1109,共25页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 查明蚀变和硫化物分带特征是建立斑岩-浅成低温铜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与找矿预测的关键。?ukaru Peki铜金矿床是特提斯西段塞尔维亚Timok矿集区近几年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上部矿带资源量铜154万吨@2.45%,金86吨@1.37 g/t;下部矿带资源量铜1428万吨@0.83%,金295吨@0.17 g/t),矿体主要产于晚白垩世安山岩中。目前关于该矿床热液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找矿方向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根据钻孔编录信息,利用短波红外(SWIR)光谱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典型剖面钻孔中的岩矿石样品开展研究,厘定了?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热液蚀变和金属硫化物分带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具有垂向分带特征:下部斑岩铜金矿体、中部斑岩-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和上部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体。矿区热液蚀变分带特征明显,其中斑岩铜金矿体以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可划分为钾硅酸盐化带、青磐岩化带、绿泥石-白云母带和石英-白云母带,绿泥石-白云母带中的白云母SWIRAl-OH 2200nm吸收峰波长高于石英-白云母带;斑岩向浅成低温过渡铜金矿体发育硬水铝石-叶蜡石带;高硫型浅成低温铜金矿体发育高级泥化蚀变,由内向外可划分为石英-明矾石带、地开石-高岭石带和蒙脱石带。?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金属硫化物组合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斑岩铜金矿体由下至上表现为:黄铜矿+斑铜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赤铁矿);过渡铜金矿体主要为:砷黝铜矿+(斑铜矿+黄铜矿+蓝辉铜矿+铜蓝)组合;高硫铜金矿体为硫砷铜矿+铜蓝组合。总体上,矿床下部为Cu-Fe-S体系,中部贯穿Cu-As-Sb-S体系,向上转变为Cu-S体系。硫化物组合从深部早阶段的高温低硫化态转为中浅部晚阶段的低温高硫化态。结合化探分析资料,建立热液蚀变和硫化物分带模型,推测?ukaru Peki铜金矿床北西部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ukaru Peki铜金矿床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紫金山金铜矿床深边部增储、冈底斯成矿带寻找晚白垩世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高硫温热矿床 ?ukaru Peki铜金矿床 蚀变 硫化物组合 Timok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产资源总量预测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风顺 华杉 +3 位作者 吴昊 张晓军 杨森林 魏译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资源总量进行评价可以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在对该区进行野外调查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 苏门答腊岛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缘,是环太平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铜、金、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其资源总量进行评价可以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在对该区进行野外调查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比例尺尺度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地质特征、关键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构建了该类金(银)矿床的预测模型;认为该区NW向苏门答腊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新生代岛弧岩浆岩具有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该断裂系统和新生代岩浆岩共同控制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的产出;已知金(银)矿床点和1∶100万低密度地球化学异常可以作为快速圈定研究区有利找矿地段的标志;并据此圈定成矿远景区5个,其中A级成矿远景区3处,B级成矿远景区2处;然后,利用通用密度模型预测了不同概率下的各远景区未知矿床数,并运用蒙特卡罗模拟预测了苏门答腊岛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产在不同概率下的金(银)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总量预测 温热金(银)矿床 “三步式”评价方法 苏门答腊岛 印度尼西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以西藏弄如日金锑矿床为例
9
作者 李光明 曾庆贵 +3 位作者 雍永源 高大发 王高明 刘波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5-602,共8页
通过化探、槽探和平硐等手段,对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弄如日金矿床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在矿区发现金矿化带4条,圈出金矿体5个,控制2.3g/t品位以上的金资源量(333+3341)为2.97t,确定该矿床属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的金矿体... 通过化探、槽探和平硐等手段,对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的弄如日金矿床进行了评价和研究,在矿区发现金矿化带4条,圈出金矿体5个,控制2.3g/t品位以上的金资源量(333+3341)为2.97t,确定该矿床属典型的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区的金矿体赋存于破碎蚀变角岩和蚀变二长花岗斑岩中,受南北向正断裂系统的控制,矿化以金为主,伴有辉锑矿、雄黄、黄铁矿等矿物,可分为浅成低温热液和表生氧化2个成矿期,金可能以独立的自然金状态存在于脉石矿物的粒间或裂隙中。弄如日金矿床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在空间上居斑岩铜矿床外围,成矿时代为中新世—上新世,与冈底斯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其外围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说明三者受统一的成矿作用制约,属斑岩岩浆_热液成矿系统中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弄如日 温热金锑矿床 冈底斯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琪 彭惠娟 +4 位作者 张云龙 罗泽雄 黄茂坤 毛星星 陈曦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91,共14页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 为探讨云南思茅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金的迁移和沉淀机制,对该矿床开展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成矿期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LV类)、含子矿物多相流体包裹体(LD类)和单相包裹体(L/V类);成矿流体为中-低温(140~330℃)、中低盐度(3.23%~8.41%NaCleqv)的H2O-NaCl的流体体系,其捕获深度为0.4~1.2 km;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压力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均呈逐渐降低的特征。矿床蚀变矿物组合及成矿流体性质表明,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Au主要以Au(HS)_(2)^(–)形式迁移,在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由于流体-围岩反应以及大气水的混合导致Au沉淀并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子山金多金属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金的迁移沉淀机制 流体包裹体 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地堡铜(金)矿床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乔东海 赵元艺 +4 位作者 汪傲 李玉彬 郭硕 李小赛 王松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42-1564,共23页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 多龙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羌塘地块南缘,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最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集区。地堡是多龙矿集区最西南边缘的矿床,资源潜力巨大,有望达到超大型规模,但研究程度薄弱。本次工作对地堡Cu(Au)矿开展了锆石U-Pb测年、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推动资源勘查和矿集区成矿规律的总结提供理论依据。含矿斑岩锆石206 Pb/238 U平均加权年龄为111.2±0.4Ma(MSWD=0.67),与矿集区成矿岩浆活动时限一致,是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显示矿床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温度集中于140~382℃,主要集中在240~280℃。成岩阶段石英斑晶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7%NaCleqv.,含盐子晶包裹体盐度为33.6%NaCleqv.和43.9%NaCleqv.;成矿阶段不含石膏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2%~20.8%NaCleqv.,黄铁矿石英脉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1.1%~11.1%NaCleqv.,石膏中Ⅰ型包裹体盐度范围为0.5%~9.3%NaCleqv.。对钻孔DNZK6428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结果表明F1、F2、F3代表成岩阶段,因子主成分为Y-Ho-Er-Tm-Yb-Dy-Lu-Tb-Eu-Gd-Sm-La-Ce-Pr-Nd-SiO_2-Al_2O_3-CaO等,F4和F5代表铜金矿化阶段,因子主成分为Sn-Sb-Ba-Fe_2O_3-Sr-|SiO_2|-Ni-Cu-U-In-Cd-Au-Zn。黄铁矿δ34SV-CDT值总体较为集中,呈"双峰塔式"分布,变化范围为-7.8‰~4.1‰,均值为-4.23‰,为深源岩浆硫,硫的来源接近地幔硫。矿床粒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207~10.775,平均值4.39,脉状黄铁矿Co/Ni比值为0.353~23.155,平均值3.802,均为热液成因。矿相学与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矿床具明矾石和硫砷铜矿典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矿物组合,地堡Cu(Au)矿为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含矿斑岩 硫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高硫温热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伊宁县塔北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和S、Pb、C、O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王新利 章永梅 刘溪溪 于晓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4-685,共12页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 塔北铅锌矿床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新近勘查成功的一个重要热液型铅锌矿床。矿体赋存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第五岩性段酸性凝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硫化物的δ34 S值介于0.5‰~7.3‰,估算获得成矿流体的总硫同位素值δ34 S∑S约2.7‰,具岩浆硫的特征。晚期石膏的δ34 S值为4.7‰~5.3‰,表明石膏可能是火山热液中的SO2发生歧化反应或火山喷发带出的H2 S挥发分在近地表的氧化环境中反应生成的。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十分稳定,并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塔北铅锌矿床可能属于矿化较深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 PB C O同位素 矿物质来源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塔北铅锌矿床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铁矿危机与铜金热液成矿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卫东 李贺 +2 位作者 凌明星 丁兴 李聪颖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5-901,884,共7页
磁铁矿结晶造成氧化性岩浆中的硫酸根被还原为硫酸氢根,进而将铜、金等元素以硫酸氢根络合物的形式萃取到流体相中,形成成矿热液,这一现象称之为磁铁矿危机。这一过程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斑岩型矿... 磁铁矿结晶造成氧化性岩浆中的硫酸根被还原为硫酸氢根,进而将铜、金等元素以硫酸氢根络合物的形式萃取到流体相中,形成成矿热液,这一现象称之为磁铁矿危机。这一过程是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成矿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斑岩型矿床,由于成矿体系是处于封闭、半封闭环境,硫酸根的还原过程主要发生在热液中,反应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氢离子,使成矿热液的p H值降低,硫酸根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在成矿的后期,往往出现镜铁矿蚀变,氧逸度达到磁铁矿-赤铁矿氧化还原缓冲线附近。对于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硫酸根的还原主要发生在岩浆中,反应不释放氢离子,因此体系的氧逸度趋于下降且变化较小。岩体的成矿潜力主要受控于初始铜金含量,而铜金含量则主要受控于氧逸度和源区岩石的性质。年轻的俯冲洋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具有高初始铜金含量的氧化性岩浆,是形成斑岩型铜金矿床最重要的地质过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深部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几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俯冲 氧逸度 磁铁矿 斑岩铜金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邱村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宝 倪培 +5 位作者 项洪亮 王国光 杨玉龙 潘君屹 李肃宁 鲍谈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50-659,共10页
为研究福建邱村金矿的矿床成因,对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分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围岩蚀变研究表明,金矿化与石英(玉髓)-伊利石-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组合相关,为一套典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银金矿中金... 为研究福建邱村金矿的矿床成因,对围岩蚀变、矿石矿物成分及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围岩蚀变研究表明,金矿化与石英(玉髓)-伊利石-黄铁矿-碳酸盐矿物组合相关,为一套典型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蚀变组合。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显示,银金矿中金含量为62%~69%,银含量为28%~33%,金的成色平均为674。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含金石英脉中以富液相两相包裹体为主,偶见少量富气相包裹体;富液相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80~250℃,盐度为0.5%~3.0%Na Cleq。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水为主。上述结果均表明邱村金矿床应属于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蚀变 矿石矿物 流体包裹体 温热矿床 邱村金矿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热液角砾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15
作者 郝金月 冉凤琴 +5 位作者 多吉 唐菊兴 杨宗耀 吴鑫 杨昕 宋壮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9-522,共14页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 西藏斯弄多银多金属矿床产于陆相林子宗群火山岩内,是冈底斯成矿带发现的首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具有热液脉型银铅锌矿体、隐爆角砾岩型矿体和独立银矿体"三位一体"的矿体组合形式。热液角砾岩作为矿区主要矿(化)体,目前尚未开展详细研究工作。文章以斯弄多矿区热液角砾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岩芯编录和岩相学研究,总结了不同类型热液角砾岩特征,旨在探讨其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根据热液角砾岩产状、颜色、胶结物等特征,将矿区热液角砾岩分为气喷角砾岩、岩浆蒸汽角砾岩和构造热液角砾岩三类。岩浆蒸汽角砾岩产于隐爆角砾岩筒中,根据其产状、颜色、胶结物成分差异进一步分为A类角砾岩和B类角砾岩。A类角砾岩产于Ⅰ号富矿角砾岩筒,蚀变矿物以绢云母、蒙脱石、伊利石为主;B类角砾岩产于Ⅱ号贫矿角砾岩筒,蚀变矿物以白云母、赤铁矿、黄钾铁矾为主。研究认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热液角砾岩成岩成矿作用是同一地质过程不同阶段的产物,其含矿性主要由隐爆流体性质决定。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液不同程度的混合作用和沸腾作用是角砾岩形成和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林子宗群火山岩 角砾岩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铅锌矿床的成因--年代学、流体包裹体和硫铅同位素的约束
16
作者 苏静 彭义伟 +3 位作者 顾雪祥 章永梅 王佳琳 刘瑞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9-401,共23页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 吐拉苏铅锌矿床是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盆地中的代表性贱金属矿床之一。矿体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凝灰岩中,受南北向张性断裂控制。矿石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和方解石,发育晶洞状、晶簇状、梳状、角砾状等代表开放空间的充填构造。赋矿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72.5±4.3 Ma,形成于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之下俯冲的背景。含矿石英中发育大量富液相水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30~210℃和8.1%~16.9%之间],偶见富气相水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水包裹体和含固相子晶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和矿石组构特征综合表明,流体沸腾及其伴随的温度降低是Pb、Zn沉淀的重要机制。方铅矿δ34S范围为-2.2‰~-0.5‰,显示出岩浆硫的特征。方铅矿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分别为18.208~18.264、15.588~15.617和37.954~38.088,与区域上金矿床和赋矿火山岩相似,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赋矿火山岩。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组成特征,认为吐拉苏矿床属于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贱金属矿床。吐拉苏盆地今后找矿勘查既要注意在已知的铅锌矿床附近寻找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同时又要注意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深部及其周缘也可能发育中硫型的贱金属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时代 流体包裹体 同位素 中硫温热矿床 吐拉苏铅锌矿床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南部阿普塞尼-巴纳特-蒂莫克-斯雷德诺戈里斯基(ABTS)铜-金成矿带地质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韩宁 江思宏 +3 位作者 白大明 陈春良 刘源 康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20-1937,共18页
东欧南部阿普塞尼-巴纳特-蒂莫克-斯雷德诺戈里斯基(ABTS)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西段,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钼-铁-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等,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 东欧南部阿普塞尼-巴纳特-蒂莫克-斯雷德诺戈里斯基(ABTS)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巨型成矿域的西段,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铜-金-钼矿床、矽卡岩型钼-铁-铅-锌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等,成矿作用主要与晚白垩世钙碱性岩浆活动有关。整个成矿带的矿床形成于20Ma,为短期构造成矿。空间上,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地区成岩成矿年龄有自北向南减小的趋势。目前,该矿带成矿模型主要为板块折返模型,在板块俯冲的过程中,受非洲和欧洲板块之间的远程作用力的影响,俯冲角度逐渐变陡,导致上地幔和软流圈物质上涌,并伴随上盘的伸展,熔体上升到浅部层位形成相关的岩体和矿床。伴随着板块折返,岩浆侵位轨迹南移,导致斯雷德诺戈里斯基和蒂莫克地区自北向南成岩成矿年龄逐渐降低。该成矿带与国内冈底斯成矿带具有相似的矿床类型和成岩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在成矿时代、成矿构造环境上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TS铜-金矿带 斑岩矿床 矽卡岩矿床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板块折返 东欧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多龙矿集区尕尔勤铜金矿区成矿潜力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向 丁帅 +4 位作者 王艺云 王勤 宋扬 杨超 张志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05-1006,共2页
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改则县境内,地处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的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目前矿集区内已控制铜资源量超过1600万吨,相继发现有... 多龙矿集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北部的改则县境内,地处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北侧。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的资源评价工作取得了突出的进展,目前矿集区内已控制铜资源量超过1600万吨,相继发现有多不杂、波龙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和外围的拿若铜金矿(大型)、拿顿铜金矿、色拉铜金矿、地保那木岗铜矿等多个矿床(点),特别是铁格隆南(荣那)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的发现和突破(唐菊兴等,2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潜力 波龙 多不杂 多龙矿集区 铜金矿床 矿指示元素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岩石地球化学 花岗闪长斑岩 矿床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疆卡拉塔格梅岭铜(金)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紫金山式铜金矿床的对比 被引量:43
19
作者 缪宇 秦克章 +3 位作者 许英霞 方同辉 丁奎首 徐兴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9-88,共10页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 卡拉塔格成矿带梅岭铜(金)矿床位于新疆吐哈盆地南缘的古生代隆起带中,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大南湖-突苏泉晚古生代岛弧带北段的上叠火山盆地中。其成矿阶段形成的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多为气液两相包裹体,数量少,个体较小(3~10μm),气相百分数小(4%~10%),零星随机分布。均一温度变于化106.6~259.8℃,成矿流体盐度w(NaCleq)为0.18%~8.41%,成矿压力为3~16MPa,估算的成矿深度为0.4~0.8km。结合野外观察以及火山-次火山岩石组合、热液蚀变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与矿化特点,提出梅岭铜(金矿区为高硫化物浅成低温热液型与斑岩型铜金矿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当于福建紫金山式或台湾金瓜石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高硫温热矿床 梅岭Cu-Au矿床 卡拉塔格矿带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小于赞金矿成矿流体、成矿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
作者 于杰 李诺 +2 位作者 张博 疏孙平 陈衍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5,共13页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 小于赞金矿床是产于新疆西天山也列莫顿盆地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赋存于晚古生代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绢英岩化、伊利石化、青磐岩化蚀变。流体成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玉髓-黄铁矿和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小于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单一,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可分为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PL类)、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L类)和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V类)。石英-黄铁矿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30~190℃,盐度w(NaCleqv.)为0.2%~8.0%;石英-玉髓-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5~161℃,盐度w(NaCleqv.)为0.7%~3.4%;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均一温度介于110~138℃,盐度w(NaCleqv.)为0.2%~3.4%。鉴于赋矿角砾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53.8±1.8)Ma,且被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不整合覆盖,故可将小于赞金矿床的成矿时代限定在(353.8±1.8)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锆石εHf(t)变化范围为+4.1~+8.4,平均值+6.1,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变化范围为822~1 095 Ma,指示该区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综合考量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成矿时代,认为小于赞矿床为早石炭世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流体包裹体 锆石U-PB年龄 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小于赞金矿床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