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全身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智勇 伍建林 +4 位作者 宁殿秀 王克礼 韩睿 刘晓风 郎志谨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 :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0例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 ,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 ,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 ,采用电影扫描技术 (1r/s) ,层厚 1 0mm/2i;注药流率 3 .5~ 4 .0ml... 目的 :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0例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 ,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 ,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 ,采用电影扫描技术 (1r/s) ,层厚 1 0mm/2i;注药流率 3 .5~ 4 .0ml/s,剂量 45~ 50ml,延迟时间 5s,扫描总时间 45s。扫描图像经ADW 3 .1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 ,包括血流量 (BF)、血容量 (BV)、平均通过时间 (MTT)和表面通透性 (PS)。结果 :所有肿瘤的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 ,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 ,在脑肿瘤中清晰区分肿瘤区与水肿区。所有肿瘤灌注参数均明显增高。体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诊断 螺旋ct灌注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8
2
作者 盛俊卿 李卫星 +1 位作者 贾祯 刘红春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9例疑似周围型NSCLC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周围型NSCLC组65例、肺良性结节组44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MSCT灌注成像参数及血清CYFRA21-1、CEA、NS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周围型NSCLC组的血容量(BV)大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10.76±1.26)ml/100 mg vs.(4.01±0.59)ml/100 mg、(2.32±0.42)ml/100 mg],表面通透性(PS)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42.56±5.60)ml/(100 mg·min)vs.(16.13±1.88)ml/(100 mg·min)、(8.49±0.91)ml/(100 mg·min)],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大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20.14±3.67)s vs.(12.85±1.49)s、(7.21±0.95)s],肺良性结节组的上述指标均大于对照组(P<0.05);周围型NSCLC组的血清CYFRA21-1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8.94±1.67)ng/ml vs.(4.73±0.51)ng/ml、(1.93±0.26)ng/ml],CEA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27.91±3.25)ng/ml vs.(7.88±0.92)ng/ml、(2.06±0.47)ng/ml],NSE水平高于肺良性结节组、对照组[(19.53±2.16)ng/ml vs.(15.02±1.74)ng/ml、(11.96±1.22)ng/ml],肺良性结节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结果显示,MSCT灌注成像,血清CYFRA21-1、CEA、NSE单独及联合诊断周围型NSCLC的AUC分别为0.802、0.794、0.698、0.712、0.841,四者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独检测。结论MS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CYFRA21-1、CEA、NSE对周围型NSCL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灌注成像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21-1 癌胚抗原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征锦 姜岸秋 +6 位作者 吴志远 傅剑雄 凌俊 陈娟 施斌斌 张萍 宋元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 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 .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 ,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 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 .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2 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 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灌注成像 脑肿瘤诊断 临床研究 MSct灌注成像 微血管通透性 spiral 临床应用价值 ct灌注扫描 平均通过时间 血管母细胞瘤 成像方法 肿瘤中心 ct平扫 扫描图像 脑血流量 脑血容量 血管表面 脑胶质瘤 脑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舒楠 王毅 +3 位作者 李雪 冉启胜 陈金华 张伟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944-1947,共4页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 目的采用64层MSCT灌注成像(CTP)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灌注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大鼠C6脑胶质瘤的血管生成特征。方法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C6细胞脑内接种,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每次随机抽取10只接种鼠分别对应于5—9d、10~14d、15~19d3个时间段行CTP及病理学检查,观测大鼠c6脑胶质瘤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鼠脑内c6细胞接种后5~9d,瘤内CBF和CBV值即有增高,并随时间而继续上升,于10.14d达到高峰,并稳定在一较高水平,15~19d肿瘤CBF和CBV值有所下降。肿瘤PS值在5~9d内即有明显增高,10d以后继续增高,15d以后增高显著,并在20d内无下降趋势。而肿瘤组织的MTT不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结论大鼠C6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上升时期在15d以内,采用该模型进行治疗研究时,干预时间点和观察时段应考虑其本身血管生成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灌注成像 胶质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包娜 翟仁友 +3 位作者 王辰 蒋涛 郑娟 金文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1-815,共5页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 目的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量化评价肺栓塞再灌注损伤,探讨肺栓塞再灌注损伤形成机制。方法选择14只健康杂种犬为实验对象。利用SwanGanz导管模拟肺膈叶动脉栓塞再灌注。栓塞前、栓塞24h和再通4h要分别进行肺动脉压测定、CT灌注成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结果再灌注肺损伤主要表现为急性渗透性肺水肿。再灌注损伤肺的BF[(325.69±134.00)ml·min-1·100g-1)]和MTT[(1.98±0.44)s]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409.58±88.42)ml·min-1·100g-1)和(1.87±0.48)s]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再灌注4h的肺动脉压[(25.79±6.25)mmHg]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平均值[(388.79±25.07)U/ml]与栓塞前正常基线值[(22.31±3.77)mmHg和(404.38±23.81)U/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P<0.05)。再灌注损伤侧肺的湿/干重比率(6.29±1.23)显著大于对侧肺(4.54±1.19),其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再灌注水肿增加了肺组织的含水量。结论CT灌注成像有效反映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氧自由基对肺栓塞再灌注损伤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灌注损伤 ct灌注成像 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肖平 娄明武 +3 位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高立 黄伟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43例,按有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分4组。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单纯肝硬化组、出血组、...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43例,按有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分4组。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单纯肝硬化组、出血组、腹水组、混合组的灌注参数分别为:肝动脉灌注量(HAP)为24.80±5.84、18.09±6.65、23.44±11.08、20.94±7.23、17.29±3.41ml.min-1.100ml-1,门静脉灌注量(PVP)为104.91±21.70、91.68±20.14、78.43±28.92、67.26±12.95、54.08±3.88ml.min-1.100ml-1,总肝灌注量(TLP)为129.90±25.19、109.76±21.22、101.86±25.11、88.20±13.04、71.37±2.89ml.min-1.100ml-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9.13±3.33、16.82±5.92、24.42±14.34、23.96±8.18、24.22±4.65。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肝硬化组43例的TLP的平均值97.1ml.min-1.100ml-1为阈值,TLP对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灌注变化。TLP对于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高血压 血液动力学 螺旋ct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淑琴 侯铁 +3 位作者 张千 梁平 许晶 张春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0-893,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CT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GE公司的HispeedCT16排螺旋CT灌注的扫描方法对43例SPN患者(有病理诊断38例,20例为恶性结节,8例为炎性结节,10例为良性结节)的肺灌注参数值进行分析,同时对病灶进行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及强化程度的分析。结果:恶性结节的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炎性结节(P<0.05),而血流量(BF)亦无显著性(P>0.05),而炎性结节的BF、BV、MTT、PS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显示,恶性结节表现为速升缓降型,炎性结节表现为速升速降型,良性结节表现为平缓型(P<0.05)。强化形式,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炎性结节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良性结节多为不强化(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既能提供结节的形态学信息,又能提供结节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为临床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摄影术 螺旋ct 灌注成像 血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夏进东 周翔平 陈卫霞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2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螺旋ct灌注成像 螺旋ct ct诊断 胰腺癌 临床应用 ct灌注成像技术 常规ct增强 放射性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及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朱峰 张荣坤 刘桂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34-137,223,共5页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及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1月—2021年1月9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S0组、S1~S2组及S3~S4组。比较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标志物与中医证型及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1月—2021年1月9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肝纤维化程度的不同将患者分为S0组、S1~S2组及S3~S4组。比较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肝纤维标志物水平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分析其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及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相关性,并分析中医证型与肝纤维标志物水平的关系。结果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HA、PCⅢ、CⅣ水平联合检测评估CHB患者肝脏纤维化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瘀血阻络证患者HA、PCⅢ、CⅣ水平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证患者HA、PCⅢ、CⅣ水平低于其他证型(P<0.05);肝动脉灌注量(HAP)、灌注指数(HPI)值随着肝脏纤维化分级的升高而增大,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HBF)值随着肝脏纤维化分级的升高而而减少(P<0.05);HA、PCⅢ、CⅣ水平与PVP值呈正相关,与THBF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CHB患者肝纤维标志物水平存在差异,且患者肝纤维标志物对肝脏纤维化程度具有评估价值,并与MSCT灌注成像参数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标志物 中医证型 螺旋ct灌注成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术前分级中的价值
10
作者 张建华 漆剑频 +4 位作者 黄文华 张进华 宋金梅 肖明 吴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肿瘤共24例,行常规CT及MS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2软件处理,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肿瘤共24例,行常规CT及MSCT灌注成像检查。原始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2软件处理,构建分析脑血容量(CBV)及表面通透性(PS)图像,计算平均CBV及PS值。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组及胶质母细胞瘤组最大CBV值分别为2.733±0.8274,4.755±0.4367,6.654±0.529;三组的PS值分别为16.668±0.5237,27.3524±0.8975,38.7452±0.328。三组间的CBF及PS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S与CBF有明显正相关(r=0.832,P<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灌注成像参数PS与CBV在术前评价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级别上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肿瘤 灌注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螺旋ct灌注成像 脑星形细胞肿瘤 实用价值 术前评价 MS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钙化与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花 罗昕 +6 位作者 于克文 张广霞 李波 刘伟 孙新儒 曹金凤 何兵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6-311,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钙化与大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48例患者头颈部血管CT造影及全脑CT灌注成像资料,收集患者检查同期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钙化积分(calcium score)分组:CS>0组与CS=0组:根据脑灌注改变分为异常组、... 目的:探讨颈动脉钙化与大脑皮质及浅层白质缺血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48例患者头颈部血管CT造影及全脑CT灌注成像资料,收集患者检查同期临床资料。依据颈动脉钙化积分(calcium score)分组:CS>0组与CS=0组:根据脑灌注改变分为异常组、正常组。分析各临床资料在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分析各临床资料、颈动脉钙化与脑灌注数据相关性:分析颈动脉CS>0组与CS=0组之间对脑灌注阳性率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TC、LDL及血糖在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钙化与同侧脑组织灌注异常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颈动脉CS>0组与CS=0组间对各脑组织灌注阳性率的显示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注颈动脉钙化与脑组织供血障碍相关性,有利于脑缺血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钙化 大脑皮质 白质:ct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牛好敏 刘远洪 +1 位作者 王东林 丁同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发病时间≤48h的20例临床诊断为TIA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依次进行头颅CT平扫、脑MSCT灌注成像(CTPI)及头颈部CTA检查,观察测量脑内感兴趣区的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达峰值时间(rTP),并与CTA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与对侧相比,CTPI表现为患侧rTP延迟(t=3.04,P=0.008),CTA表现为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但两者间无明确相关性(r=0.32,P=0.17)。结论脑灌注成像能够提供脑血流动力学异常的信息,配合头颈部CTA了解其责任血管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螺旋ct(MSct) ct灌注成像(ctPI) ct血管造影(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诊断脑梗死与脑肿瘤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江涛 马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291-294,共4页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发展,CT脑灌注成像技术显示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在介绍CT脑灌注成像原理的基础上,对CT脑灌注在脑梗死及脑肿瘤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在介绍脑缺血CT诊断方案的同时提出了CT脑灌注成像的安全性问题。
关键词 螺旋ct 灌注 脑梗死 脑肿瘤 ct灌注 脑肿瘤 脑梗死 成像诊断 ct灌注成像 螺旋ct 临床应用价值 灌注成像技术 安全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入CT灌注成像研究,拓展医学影像学新领域
14
作者 漆剑频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847-847,共1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技术 医学影像学 成像研究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多层CT灌注及临床应用
15
作者 吴明群 王志铭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8期855-857,共3页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临床应用 肝脏 图像处理技术 成像方法 动态ct 肝转移癌 肾功能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郎志谨 王照谦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77-277,共1页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或称多排探测器CT(multidetector CT,MDCT)在全世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本期集中刊发有关这方面的数篇论文,基本反映了目前MS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状况.
关键词 MSct灌注成像 螺旋ct 临床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CT的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克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81-982,987,共3页
阐述和总结了多层CT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包括探测器、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进展,并对多层CT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仿真内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同时提出了因多层CT的出现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 阐述和总结了多层CT在设备技术等方面,包括探测器、球管和数据处理系统的进展,并对多层CT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CT仿真内镜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同时提出了因多层CT的出现而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ct血管成像 ct灌注成像 ct仿真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疾病MDCT检查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克敏 林晓珠 +1 位作者 徐学勤 王晓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42-346,共5页
MDCT的发展给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方法和影像诊断带来很大变化和提高。本文旨在介绍MDCTA,薄层动态增强和多平面重建,MDCT灌注成像,MDCT尿路造影等的检查方法与技术及其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关键词 ct 泌尿系统 ct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尿路造影 泌尿系统疾病 MDct ct检查 ct灌注成像 ct尿路造影 多平面重建 影像诊断 动态增强 疾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的微循环血流灌注
19
作者 武正清 陈书扬 郑海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37-938,共2页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高度近视眼(53眼)和正视眼(64眼)行CT灌注扫描,获取赤道后部眼环血容量值(blood volume,BV)、眼动脉和眼静脉增强CT值。结果正视眼和高度近视眼动静脉差值分别为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对高度近视眼(53眼)和正视眼(64眼)行CT灌注扫描,获取赤道后部眼环血容量值(blood volume,BV)、眼动脉和眼静脉增强CT值。结果正视眼和高度近视眼动静脉差值分别为64.77±3.36和87.76±4.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眼环血容量值正视眼组为(23.15±5.75)cL.kg-1,高度近视眼组为(13.84±4.45)cL.kg-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障碍可能是其病理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螺旋ct 血流灌注成像 眼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网膜微血流状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杰 刘永华 +1 位作者 李晓燕 渠晓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网膜微血流状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50例(弱视眼15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纳入弱视眼组(150... 目的分析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网膜微血流状态变化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150例(弱视眼15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弱视眼纳入弱视眼组(150眼),非弱视眼为对侧眼组(150眼);另选取60例正常视力儿童右眼(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OCTA对三组儿童入选眼黄斑区行3 mm×3 mm黄斑扫描及4.5 mm×4.5 mm视盘扫描,经ImageJ图像处理软件获得受试者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CP)和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CP)、视盘及视盘旁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灌注区(FAZ)面积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患儿入院后均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视功能训练治疗,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6个月患儿弱视眼视网膜微血流参数、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立体视等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视网膜微血流参数与BCVA及立体视的相关性。结果弱视眼组受试者等效球镜度均大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且对侧眼组等效球镜度大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弱视眼组受试者BCVA较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均为P<0.05);弱视眼组和对侧眼组受试者眼轴长度均短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前弱视眼组受试者SCP、DCP、视盘血流密度均小于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弱视眼组、对侧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视盘旁血流密度、FAZ面积、CMT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弱视眼组患儿治疗前SCP、DCP、视盘血流密度均低于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且治疗后3个月SCP、DCP、视盘血流密度均低于治疗后6个月(均为P<0.05)。弱视眼组患儿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BCVA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个月BCVA优于治疗后3个月(均为P<0.05);患儿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立体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个月立体视低于治疗后3个月(均为P<0.05)。SCP、DCP、视盘血流密度均与BCVA呈正相关(r=0.523、0.531、0.522,均为P<0.05),与立体视呈负相关(r=-0.535、-0.528、-0.519,均为P<0.05);视盘旁血流密度、FAZ面积、CMT均与BCVA和立体视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弱视眼与对侧眼之间的视网膜微血流状态存在差异,视网膜微血流状态变化可能与临床治疗效果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光学相干断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毛细血管丛 黄斑中心凹无灌注 黄斑中心凹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