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人工地震P波和S波资料揭示的郑州老鸦陈断层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保金 赵成彬 +3 位作者 尹功明 田勤俭 刘尧兴 酆少英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05-515,共11页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波探测,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源、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 断层活动性的探测研究是城市防震减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查明郑州老鸦陈断层的位置、性质及其活动性,2006年底跨老鸦陈断层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浅层地震P波和S波探测,通过采用不同的地震波激发源、不同的观测系统参数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沿剖面不同深度的地下细结构图像,揭示了老鸦陈断层的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老鸦陈断层为一条倾向NE、走向NW的正断层,该断层错断了新近系(N)以前的地层,在Q+N地层内部没有发现断层引起的地层错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鸦陈断 浅层地震p波和s波勘探 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多波地震技术在YGH盆地浅层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树林 姜立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1期5-9,共5页
为了解决YGH盆地纵波勘探中遇到的难题 ,在该盆地 4个构造上开展了多波地震勘探工作。多波地震不但能够有效地、很好地解决构造勘探问题 ,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气层和含钙层。钻井证实 ,利用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预测浅层气层的方法是... 为了解决YGH盆地纵波勘探中遇到的难题 ,在该盆地 4个构造上开展了多波地震勘探工作。多波地震不但能够有效地、很好地解决构造勘探问题 ,而且能够准确地预测出气层和含钙层。钻井证实 ,利用纵横波振幅比和速度比预测浅层气层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多地震技术 YGH盆地 气藏勘探 应用 转换横 速度比 泊松比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8,共1页
一般地震反射法是以油气藏为主要勘探对象,将地下数千米作为勘探目的层。这种反射法是采用低频波进行的,以提高地震勘探深度为重点,所以对详探300m以上的浅层地质构造不甚实用。
关键词 反射法 地震反射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国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10-115,共6页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山西朔州地区煤炭采空区调查中的应用试验表明,该方法在探测采空区的位置、边界及大致埋深、追踪煤层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反射 采空区探测 应用试验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地震反射资料的多阶振型面波反演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建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1,共8页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面波方法是两种相互独立发展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各自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对方都是作为干扰信号而存在.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被视为干扰的面波信号,通过成熟的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处理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在频率-波数...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和面波方法是两种相互独立发展的地震勘探方法,在各自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对方都是作为干扰信号而存在.本文利用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被视为干扰的面波信号,通过成熟的多道面波勘探技术处理浅层地震反射资料,在频率-波数域中提取多阶振型面波的频散曲线,并基于该曲线反演浅地表S波速度结构.这种方法充分开发利用了已有数据,无需单独的面波数据采集系统,同时为解释浅层地震反射资料提供了额外的信息约束.结果表明:浅层地震反射资料中可提取出可靠的多阶振型面波频散曲线,并能给出稳定的反演结果,同时,面波反演的多解性可以通过高阶振型反演得以进一步约束;低速层的存在是观测频散曲线出现振型跳跃或呈"之"字形回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信号 频散曲线 多振型反演 地表s 速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的浅层地震勘探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毅力 温一波 +5 位作者 段继平 太树刚 王刚 李建有 王朝进 杨江华 《震灾防御技术》 2010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本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可能穿越昆明新城区东部第四系覆盖区的白邑-横冲断裂南段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隐伏断层是有效的,在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东支在隐伏区存在,断面接近直立,视倾角约80°... 本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可能穿越昆明新城区东部第四系覆盖区的白邑-横冲断裂南段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隐伏断层是有效的,在滇池盆地东缘,白邑-横冲断裂南段东支在隐伏区存在,断面接近直立,视倾角约80°,具有高倾角张性正断性质,基岩垂直错距为10—13m,断裂规模由北向南减小;同时,没有发现西支次级断层存在迹象。据土层测龄结果,东支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邑-横冲断裂 地震勘探 反射 隐伏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犹他州Bluebell-Altamont油田裂隙气藏P波和S波方位各向异性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Heloise B.Lynn 黄中玉 《石油物探译丛》 2000年第2期30-47,共18页
本文利用P波和S波反射数据描述第三系Upper Green River组天然裂隙气藏的方位各向异性并阐述两种数据体的优点和能力。目的是评估P波地震资料检测气充填裂隙的可行性,估算裂隙密度和方位,并与S波的结果作比较。垂直裂隙的P波响应必须根... 本文利用P波和S波反射数据描述第三系Upper Green River组天然裂隙气藏的方位各向异性并阐述两种数据体的优点和能力。目的是评估P波地震资料检测气充填裂隙的可行性,估算裂隙密度和方位,并与S波的结果作比较。垂直裂隙的P波响应必须根据不同炮-检方位(传播路径)与裂隙走向的角度进行分析。两条多分量反射资料的测线埋置为近似平行和垂直Upper Green River组裂隙的主方向,该方向由露头岩芯分析和测井数据成像确定。根据数据的叠前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分析P波振幅响应并与Upper Green River气砂岩/盐水砂岩各向同性模式的AVO作比较。另外还采集了九分量的垂直地震剖面(VSP)的资料,利用P波反射标定S波反射并佐证反射S波勘探成果。 反射资料的快横波S1分量的方向和VSP资料的S1分量的方向一致,在Upper Green River组裂隙方向为NW(北西向),这与最大水平应力方向和测井的椭圆率方向相同。平行和垂直Upper Green River组裂隙观察的P波AVO梯度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当传播路径垂直裂隙时,P波AVO梯度值为正,并与产气层裂隙有关。在含水层区,AVO梯度接近于零和负值。在裂隙层顶部观测的P波AVO梯度的方位变化与裂隙层内S波分裂(S波各向异性)的垂直旅行时之间的时差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 s 各向异性 油田 裂隙气藏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射波地震勘探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赟琮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1期43-46,共4页
本文主要对地震勘探的重要概念做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解释,并对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反射波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做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我国的资源勘探事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反射 地震勘探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技术 被引量:113
9
作者 刘保金 张先康 +7 位作者 方盛明 赵成斌 段永红 朱金芳 黄昭 黄宗林 王善雄 郑德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4-532,共9页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 在简要介绍城市浅层地震勘探干扰波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福州市活断层探测的浅层地震试验探测资料 ,阐述了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装备、地震数据采集的技术方法以及在强干扰背景条件下围绕抗干扰和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与分辨率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可控震源和与其相匹配的地震仪器以及小道间距、小偏移距、多通道和高频检波器接收的工作方法 ,是实现抗干扰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数据采集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断 高分辩率 数据采集 地震勘探 干扰 信噪比 分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在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李显贵 邵吉华 张涛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84-586,共3页
介绍了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进行浅层砂体追踪的实用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根据已知井的岩性特征和声波、密度测井资料等参数制作砂体模型;②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砂体模型的地震记录;③根据P波阻抗模型正演... 介绍了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进行浅层砂体追踪的实用方法技术。这些方法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根据已知井的岩性特征和声波、密度测井资料等参数制作砂体模型;②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砂体模型的地震记录;③根据P波阻抗模型正演方法计算出的地震响应特征(低频、强振幅)来追踪砂体。在川西地区,利用P波阻抗模型正演技术进行浅层砂体追踪,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 砂体 阻抗 p 方法技术 地震记录 密度测井 砂岩储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介质P波反射时差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冈 管路平 +1 位作者 王良书 扬子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常规动校正处理方法提供的叠加速度及层速度精度不能满足钻前压力预测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方法假定地震波在各向同性层状介质中传播 ,而实际地层却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因此本文以 VTI介质为地下岩层模型 ,采用纵波 (P波 )正演模... 常规动校正处理方法提供的叠加速度及层速度精度不能满足钻前压力预测的需要。其主要原因在于该方法假定地震波在各向同性层状介质中传播 ,而实际地层却表现为各向异性特征。因此本文以 VTI介质为地下岩层模型 ,采用纵波 (P波 )正演模拟 ,论述了 Alkhalifah方法、含有效各向异性参数的四阶时差分析方法和平移双曲线时差分析技术 ,分别校正了 P波非双曲线反射时差 ;同时与基于各向同性介质模型的四阶时差校正和平移双曲线时差校正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采用 Thom en(1986 )提供的实际岩样的有效各向异性参数 ,对实际资料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 :VTI介质的时差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 ,并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地震速度 ;利用 VTI介质有效各向异性参数 η也可以描述各向同性水平层状介质 ;当取有效各向异性参数 η<0 .1时 ,可以较好地反映弱各向异性层的特征 ,在中、近炮检距附近道的校正误差仅为一个采样间隔。本文最后给出两种求取有效动校正速度和有效各向异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介质 p 反射时差分析 叠加速度 速度 压力 海上油气勘探 地震勘探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次覆盖地震反射波法在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建波 夏支埃 +2 位作者 冯建铭 王侨 任士房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0-33,共4页
基于琼州海峡具有海水深、覆盖层厚、断层埋深大等特点,试验采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中深层地震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法,沿桥位(隧道)中线布置纵测线,对在纵测线存在物探异常的地段,适当加布一定数量的短纵测线和横测线,获取了0~1 600 m深... 基于琼州海峡具有海水深、覆盖层厚、断层埋深大等特点,试验采取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中深层地震反射波法相结合的方法,沿桥位(隧道)中线布置纵测线,对在纵测线存在物探异常的地段,适当加布一定数量的短纵测线和横测线,获取了0~1 600 m深度范围内的有效地震反射波,经数据处理推断出各地层反射界面及断层,为线路方案比选以及大桥和隧道的设计提供基础资料,两种方法优势互补、相互验证,达到了预期的勘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射 中深地震反射 水域地震勘探 琼州海峡跨海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介质中纵波与转换波的分辨率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薛诗桂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5期327-332,共6页
对衰减介质中纵波(PP波)和转换波(PS波)的分辨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浅层地震勘探中,PS波的分辨率要高于PP波;而当勘探目标大于一定深度,纵波品质因子(Q_P)大于横波品质因子(Q_S),衰减比较明显时,PP波的分辨率将高于PS波的分辨率... 对衰减介质中纵波(PP波)和转换波(PS波)的分辨率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浅层地震勘探中,PS波的分辨率要高于PP波;而当勘探目标大于一定深度,纵波品质因子(Q_P)大于横波品质因子(Q_S),衰减比较明显时,PP波的分辨率将高于PS波的分辨率。如果考虑纵波和转换波随炮检距的变化,也将有类似情况。对于一定的深度,vp和vs的比值,以及Q_P和Q_P比值不同时,PP波和PS波的分辨率随炮检距的变化曲线也将有一交叉点。也就是说,小炮检距情况下,PS波的分辨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 pp 炮检距 转换 地震勘探 品质因子 情况 深度 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波频散谱多模式高分辨率成像的多道信号比较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易佳 刘伊克 +2 位作者 胡昊 张郁山 杨宗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10-1720,共11页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 高分辨率的面波频散谱成像是浅层地震勘探领域基于频散性质反演横波速度结构中的一个关键步骤.在天然地震探测领域,仅利用两个台站记录的线性信号比较法(LSC),被广泛用来计算面波的频散谱,并用于大尺度的面波层析成像.然而互相关的成像方式会造成频散谱在低频端较低的分辨率.非线性信号比较法(NLSC)利用指数函数克服了这个问题,同时极大地提高了频散谱的成像分辨率.然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仅利用两个台站的地震记录,并不能将面波的频散特性完整地考虑在内,导致LSC和NLSC方法对高阶模式的成像存在较大的误差.由于主动源面波勘探多道采集的方式,基于信号比较理论的多道信号比较法(MSC)充分利用多道地震信号,可以获得准确的多模式成像,然而该方法需要计算任意两道的频散谱并叠加,存在冗余的计算,导致计算效率较低.因此,本研究对MSC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通过追踪炮集记录上的面波波组提高了原方法的计算效率,同时,利用理论频散曲线进行叠加分析,验证了改进的MSC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通过与相移法、LSC和NLSC方法的对比分析,展示了MSC方法是一种准确的、高分辨率的面波多模式频散谱成像方法.实际地震资料的应用,揭示了MSC方法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用于提取面波多模式频散信息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速度 频散曲线 信号比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分析方法在QL3D工区表层调查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习峰 谈晓东 石一青 《石油物探》 2025年第5期826-834,共9页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 表层地质结构调查是地震采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其在指导施工对策制定,提供数据处理关键参数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针对高邮凹陷QL3D工区土层结构复杂、火成岩起伏剧烈的表层地质特征,提出了一种结合浅层折射波和瑞雷面波的地震表层调查方法。利用两类波的传播特性和介质敏感性偏好,以标志层的横波速度作为联系媒介,使用折射波观测数据约束瑞雷面波数据的反演和解释过程,有效提升了表层调查结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在QL3D工区开展的现场试验证明,相较于传统的浅层折射调查方法,折射波−瑞雷面波联合调查方法在不明显增加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了对火成岩顶界面的探测深度与探测面积,同时加强了对工区表层土体结构与火成岩起伏趋势的刻画能力,厘清了影响工区地震数据采集质量的主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针对工区内不同区块的观测系统设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射 瑞雷面成像 地震勘探调查 火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常规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慧珠 巴晶 +2 位作者 唐建侯 聂建新 卢明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含油气储层的勘探方法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国内外各种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展状况,尝试将各种地层勘探方法进行归纳,并从数据精度、勘探成本和适用范围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方法的发... 含油气储层的勘探方法研究,是地球物理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国内外各种常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进展状况,尝试将各种地层勘探方法进行归纳,并从数据精度、勘探成本和适用范围方面对各种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方法的发展方向及未来几年内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领域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面对各向异性介质,必须大力发展多波多分量勘探技术、P-S转换波勘探技术、强化各向异性介质正、反演模型研究及发展勘探技术,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降低勘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 地震 p s 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S-3型地震仪探测矿井地质构造的试验
17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78年第9期36-44,共9页
地震勘探方法是研究地质构造的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过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探测中深地层的地质构造。因为,在探测浅层地质构造时它的反射波易被较强的干扰背景所掩盖,不易分辨和识别;此外,目前也没有探测矿井地质构造的专用... 地震勘探方法是研究地质构造的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过去,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和探测中深地层的地质构造。因为,在探测浅层地质构造时它的反射波易被较强的干扰背景所掩盖,不易分辨和识别;此外,目前也没有探测矿井地质构造的专用仪器。所以,目前国内外矿井地震勘探尚未用于生产。但是,矿井地震勘探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苏联、西德等主要产煤国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矿井地震勘探在探查小型地质构造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可以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仪器 地震勘探 Fs-3 矿井地质构造 时距曲线 小型地质构造 视速度 地质 折射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渠道数据融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玉梅 姚逢昌 甘利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1期22-24,28,共4页
多波地震勘探的发展提供的信息越大 ,多信息数据的融合就成为多波数据处理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课题。介绍了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原理 ,给出了不同渠道所有观测数据的基本可信数的计算公式 ,并利用证据合并原则 ,获得来自同一渠道信息的... 多波地震勘探的发展提供的信息越大 ,多信息数据的融合就成为多波数据处理中一个非常引人注意的课题。介绍了证据理论的数据融合原理 ,给出了不同渠道所有观测数据的基本可信数的计算公式 ,并利用证据合并原则 ,获得来自同一渠道信息的基本可信度 ,以此作为权值 ,根据“广义均值”原理融合多渠道信息。以多波法裂缝检测为研究对象 ,对分别基于P波和S波的 4种方法获得的裂缝方位角数据进行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裂缝方位 s 观测数据 多信息 p 数据融合 证据理论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