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经验预测模型
1
作者 黄瑞健 冯文凯 +4 位作者 李双权 柳侃 唐雪峰 郭朝旭 易小宇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取了131个滑坡特征数据。根据剪出口位置和地形特征,将滑坡分为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逐步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3类滑坡运动距离的最优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滑源区高差是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最优预测模型残差平方和较小,调整R^(2)值大于0.9,显示出较高的可信度和精度。模型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5.6%、13.5%和12.4%。建立的基于统计分析的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预测模型为类似地区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该模型在不同类型的滑坡中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但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特定区域,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和影响因子,进一步完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浅层土质滑坡 运动距离 相关性分析 逐步非线性回归 降雨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红层地区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降雨入渗深度与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43
2
作者 张群 许强 +2 位作者 易靖松 胥良 马志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47-1455,共9页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 2011年“9.16”特大暴雨诱发四川省南江县发生数以千计的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该类典型滑坡具有滑体厚度集中在1~5 m区域,且总是沿呈“光面”的基覆界面顺层滑动的特殊性。通过设计室内降雨入渗试验、建立G-A入渗模型及考虑大气对土坡的影响计算得大气影响深度,分析滑坡降雨入渗深度,研究滑体厚度分布成因;并根据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分析天然状态下及降雨条件下浸润峰分别位于土层中与基覆界面时的斜坡稳定性,研究滑坡沿基覆界面滑动成因。结果表明:南江县红黏土渗透性极低,短时间的强降雨下降雨入渗深度十分有限,一般仅入渗50 cm左右。研究区的大气影响深度为5.37 m,在该深度范围内,雨水易入渗,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土体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土体孔隙比、渗透性逐渐降低,入渗逐渐困难,直至下覆基岩,降雨过程中雨水入渗深度是导致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厚度主要集中在1~5 m的原因。在降雨条件下,当浸润峰深度小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浸润峰处时,斜坡保持稳定,当浸润峰深度等于土层厚度,潜在滑面位于基覆界面时,界面滞水,水位上升,孔压产生,同时界面岩土体发生软化和润滑作用,界面效应是导致滑坡沿基覆界面这一“光面”顺层滑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角浅层土质滑坡 大气影响深度 降雨入渗深度 成因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9·16”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群 许强 +2 位作者 李江 易靖松 王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2011年"9·16"特大暴雨在四川南江县诱发数以千计的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且滑坡集中发生区域往往都是稳定性较好的大片良田和村落聚集地,值得高度关注。在充分调查研究此类滑坡特征与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 2011年"9·16"特大暴雨在四川南江县诱发数以千计的群发性缓倾浅层土质滑坡,且滑坡集中发生区域往往都是稳定性较好的大片良田和村落聚集地,值得高度关注。在充分调查研究此类滑坡特征与形成条件的基础上,利用Geo-studio数值分析手段及室内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强降雨条件下此类斜坡的入渗特征和稳定性状况。结果表明:这场暴雨在坡体内的入渗存在6m的最大入渗深度,湿润区所能涉及的范围有限;随着饱水浸润历时的增长,土体抗剪强度不断衰减,持续软化作用明显;土层越薄,基覆界面被浸润软化的时间越长,相应抗剪强度越低。降雨入渗特点和土体的饱水软化作用是导致滑坡呈现上述特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16”暴雨 缓倾浅层土质滑坡 最大入渗深度 软化作用 成因机制 南江红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浅层土质滑坡降雨入渗规律与成因机理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森 许强 +2 位作者 罗博宇 王一超 刘文德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6-100,105,共6页
为揭示土质滑坡中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理,通过对四川南江县100多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统计,选取二潢坪滑坡深入剖析典型滑坡成因机理,对降雨量、GPS累积位移、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等综合因素分析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法对滑坡... 为揭示土质滑坡中降雨入渗规律和滑坡成因机理,通过对四川南江县100多个滑坡进行现场调查、统计,选取二潢坪滑坡深入剖析典型滑坡成因机理,对降雨量、GPS累积位移、土体孔隙水压力、土体含水率等综合因素分析后,采用有限元数值法对滑坡的降雨入渗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浅层土质滑坡中孔隙水压力及含水率变化有明显滞后现象,降雨初期以垂直坡面入渗为主,一段时间后则以坡向渗流为主;斜坡中前缘孔隙水压力变化比后缘对降雨更敏感,其原因为前缘黏性堆积体、侧壁陡崖及基岩面共同构成斜坡储水边界;因滑体结构的各向异性,降雨过程中土体中局部孔隙水压力及渗流力瞬时剧增,土体饱水使得软黏土层发生软化,最终导致斜坡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降雨入渗 变形监测 成因机理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浅层土质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杨锐 董明明 +1 位作者 吴海京 王园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87,共5页
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应用测试的大量海洋浅层土质的剪切波速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三种模型探讨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拟合最佳的统计公式。并与... 剪切波速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应用测试的大量海洋浅层土质的剪切波速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通过三种模型探讨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的关系,给出了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拟合最佳的统计公式。并与《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推荐公式在某一海域工程场地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统计公式对剪切波速的预测效果明显好于规范所推荐的统计公式。所推荐的海洋不同土质类型的剪切波速与深度间的统计公式,可供无波速测试的海洋工程场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浅层土质 剪切波速 深度 关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浅层土质滑坡非饱和土-水作用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腾飞 李远耀 +2 位作者 曹颖 徐勇 郭子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1-188,共8页
非饱和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基质吸力及其抗剪强度对降雨型浅层土质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区湘西北慈利县陈溪峪滑坡为例,选取了滑坡不同位置的多组粉质黏土原状样,首先利用现场双环渗透试验测定其饱和渗透系数,通过室内土... 非饱和土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基质吸力及其抗剪强度对降雨型浅层土质滑坡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以武陵山区湘西北慈利县陈溪峪滑坡为例,选取了滑坡不同位置的多组粉质黏土原状样,首先利用现场双环渗透试验测定其饱和渗透系数,通过室内土-水特征试验获取其水-力相互作用参数,并利用VG模型和Mualem模型分别得到试样的土-水特征(SWCC)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HCF)曲线;进而开展非饱和土直剪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滑体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力路径下,粉质黏土土-水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曲线具有明显滞后效应,干密度越小则滞后效应越明显,基质吸力对体积含水率的敏感性就越小;粉质黏土由饱和状态到非饱和状态,基质吸力增大提高了黏聚力,导致土体抗剪强度不断增大。研究结论可为降雨型浅层土质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粉质黏土 土-水特征曲线 渗透系数函数 非饱和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浅层土质滑坡变形特征及预警分析研究——以重庆潼南果园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董远峰 兰永良 +1 位作者 李保 李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7-101,共5页
2019年6月28日04:28,重庆潼南果园滑坡在长期强降雨的条件下发生了滑动,方量约10万m3,摧毁房屋1栋。根据对滑坡变形的监测和现场人工巡查,在临滑时准确发出了预警,并预警成功,有效避免了财产损失。通过绘制果园滑坡全过程变形-时间曲线... 2019年6月28日04:28,重庆潼南果园滑坡在长期强降雨的条件下发生了滑动,方量约10万m3,摧毁房屋1栋。根据对滑坡变形的监测和现场人工巡查,在临滑时准确发出了预警,并预警成功,有效避免了财产损失。通过绘制果园滑坡全过程变形-时间曲线,分析改进型切线角特征和宏观变形过程,认为果园滑坡变形过程可分为稳定阶段、匀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属于渐变型滑坡。当滑坡地表位移发生阶跃变形,变形速率发生突变,改进型切线角达到89.4°时,滑坡进入临滑阶段。研究成果可为这类浅层土质滑坡监测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监测预警 阶跃变形 改进型切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埕岛海域浅层粉土土质对桩基工程影响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路国章 王西岗 《船海工程》 2010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了分析研究埕岛海域浅层粉土土质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建立模型进行试验,求取粉土地基独立桩基的p-y曲线和t-z曲线,并将试验得到的p-y曲线与目前海洋工程设计依据中国船级社《浅海固定平台建造与检验规范》使用的p-y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 为了分析研究埕岛海域浅层粉土土质对桩基工程的影响,建立模型进行试验,求取粉土地基独立桩基的p-y曲线和t-z曲线,并将试验得到的p-y曲线与目前海洋工程设计依据中国船级社《浅海固定平台建造与检验规范》使用的p-y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原设计使用的p-y曲线较为保守,为下一步海洋工程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埕岛海域 浅层土质 桩基 P-Y曲线 t-z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7·10湖北秭归张家红屋场滑坡基本特征与成因机制研究
9
作者 邓茂林 彭旭 +7 位作者 魏东 左清军 梁之康 周梦婷 苏鹏民 朱晓涵 李雨洲 童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 为了深入研究张家红屋场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成灾机理,为我国山区存在类似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现场调查和钻孔资料分析,结合降雨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探讨滑坡发生的动力学过程和成因机理。现场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滑坡滑体物质为第四系碎石土,土石比6∶4;滑面为基覆界面呈“光面”型特征,坡体后缘汇水面积为27545 m^(2)。数值模拟结果表明,7月3~4日累计16 h的持续降雨造成滑坡稳定性大幅下降,7月9日的强降雨作用直接导致该滑坡发生破坏。初步研究认为,滑坡位于秭归向斜西翼的单面斜坡上,松散的第四系碎石土和“光面”型的基覆界面是该滑坡发生的内因;前期的7月3~4日累计212 mm的持续降雨和7月9日高达170 mm的强降雨、滑坡外侧大面积坡体降雨汇集成地表径流进入滑坡体、滑坡体坡表排水系统废弃为该滑坡发生的外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光面型 强降雨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江县古坟坪滑坡降雨入渗观测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白兰英 周杨 +2 位作者 李绍红 王维早 吴礼舟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73,共6页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 为研究降雨条件下浅层土质滑坡的入渗规律及其对稳定性的影响,以南江县古坟坪滑坡为例,对该滑坡区及其邻近区域开展了不同深度体积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监测。结合实时降雨量资料,分析降雨条件下坡体内部的含水率和吸力的动态变化过程,并基于无限边坡模型开展坡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2#监测点位于滑坡邻近区域,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但滑坡区后缘存在基岩汇水点,导致1#监测点初始体积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1#监测点基岩面处存在入渗的优势通道,降雨时基岩面处体积含水率最先响应;降雨过程中稳定性系数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最危险的滑动面处于基岩面,但是现阶段滑坡处于稳定状态,稳定性系数>1。通过对滑坡体入渗规律和稳定性的分析,可为该类典型滑坡的预报预测、危险性评估及灾害治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土质滑坡 降雨 监测 入渗规律 无限边坡模型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