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浅壳与上地幔地震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比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瑾 王乐添 侯瑞彬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3,共11页
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将竖向加速度峰值设定为水平加速度峰值的0.65,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低估了竖向地震动的作用,而有时又存在冗余度。本文选用5258条日本俯冲带浅壳与上地幔地震记录,综合考虑谱周期和场地条件的影响,研究建立水平与竖向... 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中将竖向加速度峰值设定为水平加速度峰值的0.65,这种处理方式有时低估了竖向地震动的作用,而有时又存在冗余度。本文选用5258条日本俯冲带浅壳与上地幔地震记录,综合考虑谱周期和场地条件的影响,研究建立水平与竖向加速度反应谱比模型,用于针对未知地震震源和路径信息的实际工程设计。研究表明:1)地震类型和场地类别对加速度反应谱比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因此在建立反应谱比模型时,需要考虑地震类型和场地类别的影响。2)本文模型场地项系数在接近每个场地类别的平均场地周期的对应谱周期上存在峰值,这与一维场地模型的场地放大理论一致。3)本文模型与BOMMER(2011)模型整体趋势相似,而BOMMER(2011)模型的R_(HV)在岩石、硬土和软土场地之间变化不大,该差异主要源自场地分类式不同,BOMMER(2011)基于V_(S 30)对场地分类,而V_(S 30)仅代表浅地表土层的刚度,难以全面反映场地基本特征。4)本文建立的R_(HV)模型应用于实际的工程设计,而非专门针对某一指定地震,所以没有涵盖震源以及路径的相关信息。但模型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当具有明确地震信息时,加入震级、震源深度和断层距离的参数来能够进一步优化R_(HV)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_(HV)模型 场地效应 水平与竖向反应谱比 俯冲带 浅壳与上地幔地震 场地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壳与上地幔地震的水平加速度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苏开潍 杨青松 梁基冠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78-794,808,共18页
对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中6 466条浅壳与上地幔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考虑四种场地类别分别建立了浅壳与上地幔地震的加速度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模型总残差分离为事件间残差、事件内残差(分为场地间残差和场... 对日本K-net和KiK-net台网中6 466条浅壳与上地幔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统计分析,考虑四种场地类别分别建立了浅壳与上地幔地震的加速度谱阻尼修正系数模型,并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将模型总残差分离为事件间残差、事件内残差(分为场地间残差和场地内残差),计算其相应的标准差,探究地震震源、路径、场地等因素对模型误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实际计算值,其随机误差整体随谱周期和阻尼比的增大而增大;震源效应导致的随机误差在谱周期小于2.0 s时小于其它效应;在大部分谱周期上,场地效应导致的随机误差小于路径效应及其它效应;事件间残差与震源和震源深度显著相关,场地内残差与震源距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壳与上地幔地震 阻尼修正系数 随机效应模型 震源效应 路径效应 场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动反应谱阻尼修正系数研究综述
3
作者 刘名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基于国内外抗震规范及相关文献关于阻尼修正系数(DMF)的研究,将成果进行分组并讨论其存在的优缺点及影响DMF的因素。研究表明:谱周期相关模型适合调整各国规范且方便应用于工程实践,而含地震动特性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是今后的研究方... 基于国内外抗震规范及相关文献关于阻尼修正系数(DMF)的研究,将成果进行分组并讨论其存在的优缺点及影响DMF的因素。研究表明:谱周期相关模型适合调整各国规范且方便应用于工程实践,而含地震动特性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是今后的研究方向;DMF受阻尼比、谱周期、震级、震源距离、场地类别、持续时间和断层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且和地震动数据库特征密切相关;建立合理的DMF模型要求地震动记录的数量更为丰富、地震动信息更为准确。最后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给出了一种用于解决DMF的方法,可以为我国建立DMF模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修正系数 影响因素 随机效应模型 固定效应模型 浅壳与上地幔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