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对既有箱涵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苏栋 吴炯 +3 位作者 王雷 陈湘生 孙波 朱斌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的不均匀沉降增长缓慢,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不断增大;顶管下穿箱涵时,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急剧增大,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逐渐降低;顶管穿出箱涵后,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和迎土面所受土压力均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使得箱涵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最大竖向位移,实际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背土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 背土效应 数值计算 箱涵 顶管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暗挖 矩形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矩形断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4
3
作者 康祖玮 杨伟超 +1 位作者 尹荣申 邓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5-1112,共8页
超大断面、超小净距、多孔矩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包括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和环境风险等。采用R=P×C定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风险的风险源进行排序和评价,可得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的风险等... 超大断面、超小净距、多孔矩形浅覆土盾构顶管施工风险包括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和环境风险等。采用R=P×C定级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风险的风险源进行排序和评价,可得设备风险、进出洞风险、掘进风险的风险等级为高度,环境风险的风险等级为中度。并以此采取相应地控制措施,对残余风险等级进行相应评价,将风险分析与合理对策相结合,提出预防或降低风险的措施。研究结果对工程建设单位和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系统、综合、实用的依据,实现安全、经济、高效的管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顶管 超大断面 超小净距 矩形隧道 施工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管-土/泥浆接触状态的浅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摩阻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甘淑清 彭立敏 +2 位作者 雷明锋 朱立成 唐志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8-1186,共9页
研究分析顶管-土体/泥浆的接触状态,进而结合全土柱地层压力理论和摩擦学理论,建立考虑管-土/泥浆接触状态的浅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摩阻力计算方法,并开展工程实例验证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考虑管-土/泥浆接触状态的矩形... 研究分析顶管-土体/泥浆的接触状态,进而结合全土柱地层压力理论和摩擦学理论,建立考虑管-土/泥浆接触状态的浅埋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摩阻力计算方法,并开展工程实例验证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考虑管-土/泥浆接触状态的矩形顶管隧道摩擦力计算方法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吻合,该方法具有可靠性,可用于指导实际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受顶管姿态、泥浆套质量影响,顶管管壁接触存在完全管-泥浆、完全管-土和管-土/泥浆共存3种接触状态,在实际施工中,以管-土/泥浆共存接触状态为主;顶管顶进初期,受端头井地层加固及泥浆套形成质量等因素影响,界面接触模式应按管-土接触考虑,管壁摩阻力大;在富水地层中,泥浆套质量受地下水渗流作用影响显著,泥浆易稀释、流失,减阻效应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隧道 断面 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程条件下浅埋矩形大断面顶管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金华 马西峰 +1 位作者 赵立锋 孙广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0-95,共6页
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3号出入口通道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施工难度大。顶管施工区段主要处于淤泥质黏土、粉土及冲积-洪积粉细砂地层,地下水丰富且承压水头高,在掘进中易产生排土不畅或造成砂层固结以及顶... 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3号出入口通道采用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地质及环境条件下施工难度大。顶管施工区段主要处于淤泥质黏土、粉土及冲积-洪积粉细砂地层,地下水丰富且承压水头高,在掘进中易产生排土不畅或造成砂层固结以及顶管进出洞施工风险较高等问题,对周边建(构)筑物及管线保护要求高,交通疏解难度大且管线迁改工期长。通过周密的现场调查研究,在顶管机选型、顶进参数与姿态控制、渣土改良、环境监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关键技术措施,逐一攻克各个工程技术难点,确保工程的如期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富水软土地层 断面矩形顶管 工程难点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整体背土效应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 被引量:13
6
作者 豆小天 王贺昆 +3 位作者 曹伟明 王晋波 赵李勇 冉敬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3-479,共7页
为避免浅埋矩形顶管工程中的整体背土破坏现象,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整体背土理论,依托某地下停车场项目,从实际整体背土现象出发进行原因分析。首先,结合工程现场整体背土破坏现象的特征,得出相邻隧道施工、姿态调整、顶管机停... 为避免浅埋矩形顶管工程中的整体背土破坏现象,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整体背土理论,依托某地下停车场项目,从实际整体背土现象出发进行原因分析。首先,结合工程现场整体背土破坏现象的特征,得出相邻隧道施工、姿态调整、顶管机停机、减摩泥浆失效等为主要原因。然后,分别阐述本项目采用的注浆管路排查、刀盘前方背土位置堆载、背土位置钻孔注水、施作隔断墙等整体背土处理措施。最终,得出在无法改变管节四周土体抗力的前提下,通过减小管土摩擦因数可有效避免整体背土现象发生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整体背土效应 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矩形大断面地下通道超浅埋暗挖工程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6
7
作者 衡朝阳 孙松 +1 位作者 毛利勤 周智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29-135,共7页
文章以通过下穿繁忙道路下的2个矩形大断面超浅埋暗挖工程为例,介绍采用锁扣管棚预加固、全断面注浆、型钢拱架支护、分大断面为小断面错位开挖等一系列超浅埋暗挖法设计与施工技术。表明在城市不宜明挖的条件下,采用超浅埋暗挖矩形大... 文章以通过下穿繁忙道路下的2个矩形大断面超浅埋暗挖工程为例,介绍采用锁扣管棚预加固、全断面注浆、型钢拱架支护、分大断面为小断面错位开挖等一系列超浅埋暗挖法设计与施工技术。表明在城市不宜明挖的条件下,采用超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地下通道有较大的技术优势,并提出:1)采用锁扣管棚是本工程成功的关键,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工况,设计计算可采用弹性支点法,在入口1H(H为洞高)范围内,管棚内力及支反力变化较大,应仔细考虑,而其后为一般开挖段,内力及支反力均趋于稳定;2)施工前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探查尤为重要;3)长距离锁扣管棚施工难度较大,钻进工艺由原来钢管全程双线约束,改为一线一点约束,管棚施工可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 地下通道 断面矩形 锁扣管棚 管线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拱顶沉降实测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纲 姚王晶 +3 位作者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3-1130,共8页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软土 断面 沉降 周边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类矩形断面复合顶管施工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红波 张国栋 +2 位作者 潘伟强 温锁林 崔乾道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5-1124,共10页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工程,介绍了超大类矩形断面钢-混凝土复合顶管的结构构造、加工制作与施工监测方案,重点分析应力监测数据并结合数模结果揭示了管节在顶进及后续施工中的受力性能,以此来研究大埋深软土地层中新型超大断...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静安寺站工程,介绍了超大类矩形断面钢-混凝土复合顶管的结构构造、加工制作与施工监测方案,重点分析应力监测数据并结合数模结果揭示了管节在顶进及后续施工中的受力性能,以此来研究大埋深软土地层中新型超大断面顶管的施工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对于顶管中的任一管节,钢板与纵向肋板的应力在该管节顶进初期与全钢管顶推完成时出现较大波动,而中间段基本稳定在某一数值,且钢板轴向受力相比环向受力对管节纠偏更敏感;同一顶管不同管节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一致: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峰值应力位于顶推面拐角附近;变形趋势为竖向内凹、横向小幅外凸,峰值形变位于竖向跨中;管节峰值应力随顶管推进逐步增大,但均未超过弹性极限,峰值形变保持稳定;钢板的环向应力由水土压力控制,应力分布为上部受拉、左右受压,轴向应力由顶推力控制,其中竖直方向上的轴向应力也受管节竖向偏转和外壁环向荷载的影响;纵向肋板的轴向应力在水平方向上由顶推力控制,在竖直方向上由外壁环向荷载控制;后续施工过程中,顶管受力相对稳定.影响范围方面:注浆加固对钢板和纵向肋板的受力均有较大影响;管节环向焊接主要对钢板的环向与轴向受力有较大影响;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仅对钢板的环向受力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矩形断面 钢-混凝土复合顶管 加工构造 数值模拟 应力监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土体扰动分析及沉降控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姜留涛 李宏波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4-70,共7页
研究目的:超大断面顶管施工土体扰动及沉降控制对整个工程风险控制至关重要,为探究超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顶管土体扰动规律及沉降控制方法,以郑州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顶管工程为依托,通过顶管模型及土体沉降数值解分析,深入分析顶管过程... 研究目的:超大断面顶管施工土体扰动及沉降控制对整个工程风险控制至关重要,为探究超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顶管土体扰动规律及沉降控制方法,以郑州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顶管工程为依托,通过顶管模型及土体沉降数值解分析,深入分析顶管过程参数对土体变形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矩形顶管不同因素作用下土体沉降影响数值解同实测数值较一致,验证了数值模型解的准确性;(2)通过对土体扰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泥皮套摩阻系数对地层沉降影响较小,推力、注浆压力适当增大可抑制地表沉降,建议推力略大于1倍掌子面中心土压力,注浆压力控制在2倍上覆土层压力以内;(3)装备防背土设计、管节涂蜡、触变泥浆、渣土改良、注浆减摩等手段综合应用对减少大断面顶管土体扰动及沉降控制效果显著;(4)本研究成果可为超大断面矩形土压平衡顶管工程提供参考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大断面 矩形顶管 土体扰动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群密贴施工的顶推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贺善宁 豆小天 +3 位作者 赵李勇 崔现慧 王晋波 宝青峰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3-390,共8页
为明确矩形顶管群密贴施工中顶管顶推力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以圆形顶管顶推力计算理论为基础,依托实际的试验工程背景,分7个工况分别进行顶推力的统计分析。通过多工况理论估算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管顶推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在规律上... 为明确矩形顶管群密贴施工中顶管顶推力的发展规律与影响因素,以圆形顶管顶推力计算理论为基础,依托实际的试验工程背景,分7个工况分别进行顶推力的统计分析。通过多工况理论估算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管顶推力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在规律上的一致性,同时得出该理论值较实测值偏小的结论。针对试验工程中出现的减摩失效、顶管背土、姿态异常等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工况实测顶推力发展规律,最终得出:就本工程而言,减摩泥浆的减摩效果明显,顶推力减小约38.2%;顶管背土与顶管姿态对顶推力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其中,顶管背土导致每节顶推力增加约16.7%,顶管姿态异常引起顶推力额外增加17.8节的理论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推力 减摩泥浆 顶管背土 姿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小间距矩形顶管掘进姿态控制技术探讨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景军 豆小天 +3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晋波 赵李勇 李永蔷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65-472,共8页
为解决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建造的某地下停车场小间距隧道群矩形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出现栽头及掘进姿态控制困难的问题,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的姿态监控数据,对产生栽头及姿态偏差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采取现场... 为解决采用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建造的某地下停车场小间距隧道群矩形顶管施工中顶管机出现栽头及掘进姿态控制困难的问题,结合项目施工过程的姿态监控数据,对产生栽头及姿态偏差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控制技术,并采取现场试验的方法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1)顶管机栽头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顶管机体重心偏差、漏浆、姿态预留不够、后靠不稳; 2)通过设备和管节定位处理、洞门密封处理、增加始发姿态预留量、后靠稳定性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防止顶管机栽头; 3)始发阶段采取洞门预留、破除等控制措施,掘进阶段控制掘进速度并辅以"E"型导向槽进行轴线控制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顶管机顶进姿态; 4)通过采取调整铰接油缸行程差、主推油缸行程差及姿态偏差方向的土压等姿态纠偏技术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间距隧道 矩形顶管 结构分割转换工法(CC工法) 防栽头 姿态控制 姿态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的“整体背土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高毅 冯超元 程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36-1942,共7页
近年来,矩形顶管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针对顶管施工对周边地层的影响、顶推力、摩阻力、减摩措施、管节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针对浅埋矩形顶管对其正上方土体整体影响的研究较少。结合矩... 近年来,矩形顶管在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针对顶管施工对周边地层的影响、顶推力、摩阻力、减摩措施、管节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针对浅埋矩形顶管对其正上方土体整体影响的研究较少。结合矩形顶管浅覆土掘进试验,分析了正上方土体的整体破坏过程,提出"整体背土效应"概念。引入4个假定,建立了正上方土体简化模型,提出整体背土效应的前提条件与破坏条件,并给出了相应的预判方法。采用管土全接触理论、库伦剪切破坏强度准则与朗肯土压力理论进行分析,最终得出整体背土效应与顶程、管节宽度、管土摩阻力以及埋深的相互关系,并进行了算例分析。为今后类似工程避免整体背土效应提供一种新的预判分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整体背土效应 管节宽度 预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减阻技术在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杨红军 荣亮 徐虎城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8-464,共7页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法进行施工,顶管段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间距小、推进距离长、未采用中继间等特点,顶管推进推力大。为有效控制顶管推力,研究了注浆孔布置、触变泥浆配制、注浆管路优化设计和管节表面涂蜡等...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隧道工程采用矩形顶管法进行施工,顶管段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间距小、推进距离长、未采用中继间等特点,顶管推进推力大。为有效控制顶管推力,研究了注浆孔布置、触变泥浆配制、注浆管路优化设计和管节表面涂蜡等顶管减阻技术。结果表明,本工程采用的减阻技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矩形顶管 注浆减阻 顶管推力 触变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施工沉降控制技术 被引量:47
15
作者 荣亮 杨红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4条隧道平行布置、净间距小等特点,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为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采取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渣土改良及出渣量、顶管机防背土、6刀盘控制及盲区处理、顶管隧道止退...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4条隧道平行布置、净间距小等特点,地表沉降控制难度大。为有效控制地表沉降,采取同步注浆及二次注浆、渣土改良及出渣量、顶管机防背土、6刀盘控制及盲区处理、顶管隧道止退等关键技术。实践表明,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在覆土浅、净间距小、地层多次扰动等复杂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注浆参数、精细化地控制出渣量及6刀盘操控、实施有效地止退等技术控制地表沉降是切实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矩形顶管 沉降控制 下穿城市道路 小间距 6刀盘控制 覆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超大断面矩形隧道顶管姿态控制技术 被引量:26
16
作者 荣亮 杨红军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97-1102,共6页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4条隧道平行布置、净间距小等特点。为有效控制顶管掘进姿态,全方位介绍了顶管姿态控制、纠偏措施,并对铰接纠偏、双螺旋机出土、六刀盘操控、注浆纠偏、小间距推进控制等关...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矩形顶管隧道工程具有断面超大、覆土浅、4条隧道平行布置、净间距小等特点。为有效控制顶管掘进姿态,全方位介绍了顶管姿态控制、纠偏措施,并对铰接纠偏、双螺旋机出土、六刀盘操控、注浆纠偏、小间距推进控制等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实践表明,超大断面矩形顶管在浅覆土、小间距、多次扰动的情况下,采取铰接纠偏、双螺旋机出土、六刀盘操控、注浆纠偏等技术可有效控制顶管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下穿小间距隧道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 姿态控制 双螺旋机出土 六刀盘操控 铰接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矩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桂林 任睿祺 +1 位作者 史培新 刘维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100,共7页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过街通道工程为例,应用现场监测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浅埋矩形顶管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式矩形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经历了微扰动沉降、迅速沉降、注浆抬升、固结沉降四个阶...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过街通道工程为例,应用现场监测及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浅埋矩形顶管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浅埋式矩形顶管顶进过程中地表变形经历了微扰动沉降、迅速沉降、注浆抬升、固结沉降四个阶段;顶管施工沿顶管轴线方向引起土体沉降的范围大致为距掘进面7.5 m以内区域;顶管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范围横向宽度大致为顶管截面宽度的3倍。将现有理论预测公式与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Peck公式以及随机介质理论均可用于预测浅埋矩形顶管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对既有案例进行对比统计,通过量纲一化分析得到沉降槽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矩形顶管 地层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维富 梅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8-1584,共7页
为探索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以蒙华铁路石岩岭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台阶法和传统分部开挖法进行比选,提出三台阶临时仰拱+竖向支撑的开挖工法,并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对施工各阶段隧道-围岩体系... 为探索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以蒙华铁路石岩岭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台阶法和传统分部开挖法进行比选,提出三台阶临时仰拱+竖向支撑的开挖工法,并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对施工各阶段隧道-围岩体系的应变-应力进行模拟分析,以判断开挖过程的结构风险。对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拱顶沉降大、初期支护出现裂缝、爆破对软硬不均地段的影响和地表土体开裂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台阶法能满足石岩岭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的要求,且具有施作技术简单、高效快捷的优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华铁路 超大断面隧道 偏压 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断面地铁车站拱盖支柱法施工力学行为研究——以贵阳地铁3号线北京路站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孔德禹 饶军应 +3 位作者 梅世龙 王勇 赵世新 佘玉华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55-1765,共11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施工工法拱盖支柱法施工力学行为,以贵阳地铁3号线北京路站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拱盖支柱法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地表沉降以及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拱盖支柱法灵活运用洞桩... 为研究地铁车站施工工法拱盖支柱法施工力学行为,以贵阳地铁3号线北京路站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拱盖支柱法施工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地表沉降以及支护结构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拱盖支柱法灵活运用洞桩法和中洞法的施工理念形成顶部支承结构,充分利用下层硬岩的承载作用,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和围岩变形;2)上部中导洞开挖是导致拱顶和地表沉降最大的施工阶段,上部侧导洞开挖是导致支护结构受力变化最大的施工阶段;3)顶部支承结构施工完成后,围岩变形、地表沉降以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化都很小,说明顶部支承结构能发挥很大作用;数值计算结果随施工工序的变化趋势与现场监测的变化趋势吻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超大断面 拱盖支柱法 数值模拟 施工力学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隧道相继通车 被引量:1
20
《隧道建设》 2014年第12期1182-1182,共1页
2014年11月30日,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工程已实行单幅西向东试通车,而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也于次日双向机动车道放行。预计春节前,2个下穿通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也将通行,郑州金水路、中州大道和未来路等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将得... 2014年11月30日,郑州纬四路下穿中州大道工程已实行单幅西向东试通车,而红专路下穿中州大道也于次日双向机动车道放行。预计春节前,2个下穿通道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也将通行,郑州金水路、中州大道和未来路等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管隧道 超大断面 非机动车道 矩形 世界 下穿通道 交通压力 人行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