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扁平超大断面隧道断面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金星亮 梁斌 +2 位作者 焦雷 高笑娟 胡曦波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对于超大断面浅埋扁平隧道,合理的扁平率设计对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和隧道建设的经济性至关重要.采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ANSYS,对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3标超大断面浅埋扁平隧道在5种不同扁平率下的断面形式进行了参数化设计;通过不同扁平率下隧... 对于超大断面浅埋扁平隧道,合理的扁平率设计对于隧道围岩稳定性和隧道建设的经济性至关重要.采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ANSYS,对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3标超大断面浅埋扁平隧道在5种不同扁平率下的断面形式进行了参数化设计;通过不同扁平率下隧道围岩的变形和隧道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层次分析法为优化分析理论基础,对影响扁平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开挖面积、拱顶下沉、地表沉降、初支弯矩等目标值进行优化,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了依托工程最优扁平率为0.63,为此类工程断面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断面优化 扁平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浅埋下穿铁路变形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戴志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146,170,共10页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在下穿铁路时的沉降规律,以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双线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邯济铁路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Peck沉降公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针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和采用“D型便梁+地层注... 为探究超大直径盾构在下穿铁路时的沉降规律,以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工程双线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邯济铁路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采用Peck沉降公式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并针对不采取加固措施和采用“D型便梁+地层注浆”加固措施两种工况下隧道下穿铁路施工引起的变形规律进行研究。验证表明,使用该数值模拟方法的计算结果能够与Peck沉降公式较好地吻合,计算方法可靠。模拟结果表明,不采取任何加固措施,盾构直接下穿铁路,轨道最大沉降量为15.8 mm,发生在铁路与盾构交叠处,而两隧道中线位置上方轨道沉降值为13.4 mm,不能满足沉降限值7 mm的要求;采用加固措施后,地表最大沉降值为6.2 mm,轨道最大沉降值为5.3 mm,水平位移为1.59 mm,满足安全控制要求。综上所述,采取“D型便梁+地层注浆”加固措施进行变形控制效果明显,能够降低61%的地表沉降和66.5%的轨道沉降,使得轨道变形满足铁路运营控制标准。监测数据与数值计算的规律和数值基本相符,证明“D型便梁+地层注浆”的加固措施在超大直径盾构施工安全控制上的可行性。此外,由于盾构施工中地质状况及施工质量的不确定性,沉降预判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应积极对铁路轨道和路基变形进行监测,确保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隧道 下穿 运营铁路 D型便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仿真的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洞口偏压优化分析
3
作者 孟陈祥 林厚权 +2 位作者 李响 陈国政 刘建坤 《黄金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2,共14页
针对超大断面扁平结构矿山法公路隧道洞口段偏压问题展开研究,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所提出的反压回填加固方案进行分析,且在数值模型中考虑了双线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偏压问题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反压回填能够有效解决浅埋偏压隧道... 针对超大断面扁平结构矿山法公路隧道洞口段偏压问题展开研究,利用数值仿真技术对所提出的反压回填加固方案进行分析,且在数值模型中考虑了双线隧道不同开挖顺序对偏压问题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反压回填能够有效解决浅埋偏压隧道的拱顶塌落、不均匀沉降、水平变形大和不对称应力分布等问题,验证了反压回填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反压回填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更小。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方案深入分析了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的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现场施工监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匹配度,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以及所提出优化施工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超大断面扁平结构隧道洞口偏压段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 扁平结构 双线隧道 洞口偏压 软弱围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Peck修正公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昭 张明礼 +1 位作者 段旭晗 赵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5,共8页
针对经典Peck公式未考虑隧道断面形状、埋深对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的不足,考虑断面形状与隧道埋深修正系数改进Peck公式。利用白塔山隧道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对修正公式进行验证,两个监测断面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3%,最大... 针对经典Peck公式未考虑隧道断面形状、埋深对大断面浅埋隧道地表沉降影响的不足,考虑断面形状与隧道埋深修正系数改进Peck公式。利用白塔山隧道地表沉降实测数据对修正公式进行验证,两个监测断面预测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8.3%,最大相对误差18.4%。进而采用修正Peck公式对不同断面形状、不同埋深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地表最大沉降与断面形状修正系数成正相关,地表最大沉降依次为矩形-1(Ⅰ)>马蹄形-1(Ⅱ)>圆形(Ⅴ)>矩形-2(Ⅲ)>马蹄形-2(Ⅳ);随着大断面浅埋隧道埋深增加,地表最大沉降减小而地表沉降槽宽度相应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形态由窄而深过渡到宽而浅,地表核心沉降区面积也逐渐减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隧道 地表沉降预测 Peck修正公式 断面形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承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夏冰 贺少辉 +3 位作者 麻建飞 于娅娜 郭佳城 张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5,共11页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超大跨隧道在偏压侧的右拱脚~右拱肩范围内支护结构受力偏大,存在局部应力集中,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时的结构承载安全性和对围岩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单层初期支护技术;2)出口偏压段的实测水平收敛最大值为18.5 mm,荷载偏压侧的围岩沉降值达49.5 mm,二次支护施作后在拆撑施工阶段能有效稳定围岩变形;3)由双层初期支护受力的实测结果可知,传递到二次支护上的接触压力与对应位置围岩/一次支护接触压力之比为16%~33%,荷载偏压侧的右拱脚及右拱肩位置的二次支护轴力约为一次支护轴力的15%,通过二次支护的施作补强了一次支护对偏压侧的承载作用,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提高了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隧道 出口偏压段 双层初期支护 承载特征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隧道Ⅴ级围岩开挖关键参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夏冰 王雨 +2 位作者 王文谦 贺少辉 麻建飞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0,共9页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 为适应城市地形及高铁选线需求,部分线路需以四线超大跨度隧道的形式面临浅埋、Ⅴ级围岩等客观条件,目前缺乏对此类隧道的规范指导,应重点关注其开挖安全。以杭台高铁下北山隧道为工程依托,采用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其围岩变形、初期支护受力特征,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多组工法进行开挖模拟,总结得出浅埋四线高铁隧道Ⅴ级围岩的开挖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的拱顶沉降主要发生在各导洞上台阶开挖阶段,中部岩柱开挖对拱顶沉降的贡献为62.2%;依托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拱架的安全性均满足施工要求,当前初期支护的安全富余较多;双侧壁导坑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较好,但三台阶法的围岩应力分布均匀,初期支护的安全系数也满足要求;考虑到原设计双侧壁导坑法存在较多临时支护,为提升施工效率,宜在保障围岩稳定的前提下减少开挖分部数量,探索将双侧壁导坑法优化为少临时支护的三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大跨度隧道 Ⅴ级围岩 开挖关键参数 分部开挖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截面浅埋偏压地形小净距隧道扁平率合理取值:以新疆乌尉高速上新光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冯世展 梁斌 +1 位作者 黄光友 李文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528-10537,共10页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 为研究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依托新疆上新光隧道工程,基于围岩变形理论,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不同扁平率条件下隧道围岩稳定性,讨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取值,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扁平率范围的合理性进行验证,最终得出小净距隧道扁平率的合理范围。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的扁平率对围岩塑性区分布、地表沉降、中夹岩水平位移、拱顶沉降和支护形变量均有影响;以0.432扁平率为基础值,随着隧道扁平率的不断增加,整个隧道围岩稳定性不断降低,0.432~0.654为隧道最佳扁平率范围;隧道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之间平均误差在5%~14%,以此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靠性,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可信度;选取优化后隧道截面进行施工,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进而验证优化后扁平率取值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截面 偏压地形 小净距隧道 围岩形变理论 扁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尺寸及应力峰值转移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宝瑾 谭忠盛 +2 位作者 卫鹏 赵金鹏 林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34-7341,共8页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 在超大埋深软岩隧道中,通常地应力较高,且围岩软弱破碎,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变形现象,造成支护结构失效破坏。采用超前中导洞应力释放技术提前释放地应力,可以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减小隧道变形量,保证支护结构的安全。依托丽香线哈巴雪山大变形隧道,采用文献调研、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对超大埋深软岩隧道超前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导洞不同断面大小工况下应力释放效果,最终确定中导洞合理断面大小。研究结果表明,超前中导洞断面为正洞断面面积的0.6倍时,应力释放效果较为理想,相比直接开挖正洞,采用合理超前中导洞断面时,正洞拱顶沉降及上、下台阶水平收敛值分别减小28.2%、27.64%和26.71%,且围岩中切向应力峰值向围岩深部转移了约4 m,同时,应力峰值数值有所减小,减小约5.04%。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变形隧道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 大变形隧道 应力释放技术 中导洞 断面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响应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康 申玉生 +3 位作者 易鹏豪 宗志栓 邱泽刚 陈晨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0,共6页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 [目的]为探究在城市软土地层中安全有效地施工浅埋暗挖矩形大断面隧道的技术方法,以实现施工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方法]以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例,提出4导洞开挖和“中导洞”先行6导洞两种开挖方案。利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了隧道施工过程并详细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层竖向位移和初期支护内力变化。通过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对比,验证了所提工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结果及结论]在导洞开挖阶段,隧道顶部和底部的地层竖向位移最为显著,且相邻导洞的开挖对位移影响有限。采用6导洞开挖方案,与4导洞开挖方案相比,底部最大位移值显著减少了21.5%,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底部的竖向位移速率也降低了6.1%。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期间,地层竖向位移变化速率是侧导洞变化速率的1.2倍左右,这表明中导洞对地层的影响更为显著。6导洞开挖方案在控制施工期间地层变形和结构受力方面更为有效,特别是在中导洞施工阶段,需要特别关注并加强监控和支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施工 软土地层 暗挖 矩形大断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国欣 肖龙鸽 王玉岭 《隧道建设》 2009年第6期658-663,共6页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 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 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都得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才能实现,几种开挖方法的探讨为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车站 断面 开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维富 梅竹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578-1584,共7页
为探索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以蒙华铁路石岩岭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台阶法和传统分部开挖法进行比选,提出三台阶临时仰拱+竖向支撑的开挖工法,并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对施工各阶段隧道-围岩体系... 为探索台阶法在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中的可行性,以蒙华铁路石岩岭隧道为研究对象,对台阶法和传统分部开挖法进行比选,提出三台阶临时仰拱+竖向支撑的开挖工法,并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层-结构模型,对施工各阶段隧道-围岩体系的应变-应力进行模拟分析,以判断开挖过程的结构风险。对台阶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拱顶沉降大、初期支护出现裂缝、爆破对软硬不均地段的影响和地表土体开裂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场实施效果表明:台阶法能满足石岩岭超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安全的要求,且具有施作技术简单、高效快捷的优点,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华铁路 超大断面隧道 偏压 台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十字岩柱开挖技术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泉声 彭星新 +3 位作者 雷广峰 王俊涛 张静 肖龙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780-2788,共9页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可循。以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以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十字岩柱法。为了解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隧... 特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目前尚无相应的设计施工技术规范与标准可循。以重庆市轨道交通3号线红旗河沟车站隧道为工程背景,结合以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施工方法十字岩柱法。为了解这种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的变化情况,采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进行研究。试验对监测断面的位移和应力进行系统监测,全方位地了解各开挖步隧道围岩各处的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选取工程背景现场的地质参数,采用ABAQUS软件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将数值计算与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的位移与应力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表明模型试验实测的数据比较准确地揭示了隧道围岩位移及应力变化规律。其研究工作可对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经验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特大断面 十字岩柱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现场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周丁恒 曹力桥 +1 位作者 王晓形 房师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73-1581,共9页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围岩稳定性差,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加强隧道施工监测,根据监测调整后续施工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的现场监测试验方案及不同开挖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受力特... 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围岩稳定性差,地质条件复杂,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加强隧道施工监测,根据监测调整后续施工方法。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支护体系的现场监测试验方案及不同开挖工序下隧道支护体系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左右洞上台阶开挖引起支护体系应力分布较大变化,是隧道支护主要监测控制点;②右洞上、下台阶开挖引起中墙内力较大变化,是中墙稳定主要监测控制点;③右洞上、下台阶开挖对支护应力的纵向影响范围约为隧道跨度的1/3和1/2;④对于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应及早施作二衬,封闭成环,以改善结构受力。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大跨度 连拱隧道 支护体系 现场监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四线高铁隧道施工期初期支护体系的力学特性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夏冰 贺少辉 +2 位作者 汪大海 张军 姚文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102,共13页
以设计时速350 km、开挖跨度26.3 m的杭绍台高铁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隧道为依托,综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Ⅴ级围岩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下的初期支护体系力学特性,推导出考虑导坑掌子面三维开挖影响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初... 以设计时速350 km、开挖跨度26.3 m的杭绍台高铁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隧道为依托,综合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研究Ⅴ级围岩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下的初期支护体系力学特性,推导出考虑导坑掌子面三维开挖影响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初支喷射混凝土是主要承载构件,最大轴力为−6311.5 kN,此时下台阶受力范围仅为上台阶的15%~50%;拱部、墙脚的锚杆受力很小,拱腰锚杆对抑制围岩变形有一定效果,但锚杆设计有较大优化空间;分步施工过程中掌子面三维开挖影响效应明显,中导坑上台阶开挖对支护结构受力和围岩压力的影响最大,中导坑中、下台阶开挖后临时支护喷射混凝土受力趋于0,可视为拆撑导致的初支受力调整已开始,若此工况前初支受力已稳定,则提前拆撑是安全的;相比现行计算方法中基于平面应变假定和全断面法开挖的计算值,本文方法得到的监测断面围岩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最吻合。计算浅埋超大跨隧道围岩压力应考虑分步施工产生的掌子面三维开挖影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隧道 分步施工 双侧壁导坑法 初期支护受力 围岩压力 杭绍台高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的施工工法 被引量:8
15
作者 邓祥辉 杨俊 王睿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6-602,共7页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爆破掘进中,极易引起上部路面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危及道路和行车安全的问题,以宝汉高速新建关林子隧道下穿既有316国道为工程依托,提出“路面架桥,超前加固,分部开挖,监测反馈”的系统施工方法.同时,采用... 针对浅埋大断面隧道下穿既有道路爆破掘进中,极易引起上部路面结构的损伤和破坏,危及道路和行车安全的问题,以宝汉高速新建关林子隧道下穿既有316国道为工程依托,提出“路面架桥,超前加固,分部开挖,监测反馈”的系统施工方法.同时,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正常通行条件下有、无铺设钢架桥时路面沉降,结合现场爆破振动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了CRD法施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不铺设钢架桥时的地表沉降量远大于铺设钢架桥,且数值超过规范允许限值的2/3,模拟数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95.7%;铺设钢架桥时,模拟的地表沉降量与实测值相对误差范围为2.7%~12.4%,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1%,远低于不铺设钢架桥,表明提出铺设钢架桥的施工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隧道 下穿 既有道路 施工工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浅埋大断面滨海软土隧道施工工法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龙海 程勇 刘继国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41-1149,共9页
拱北隧道为一座滨海软土隧道,开挖断面达340 m2,采用超前管幕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部开挖方案。采用ANSYS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 拱北隧道为一座滨海软土隧道,开挖断面达340 m2,采用超前管幕预支护下的多台阶分部开挖方案。采用ANSYS软件对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的隧道结构受力规律及安全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五台阶15分区方案和四台阶8分区方案都能够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但在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2种方案的施工安全性差异较大;2)四台阶8分区方案在下半断面临时支撑拆除后、三次衬砌尚未施作时,下半断面边墙及仰拱处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受力较大,施工安全性较低;3)各部开挖后应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并应尽快施作第2层衬砌结构,以减小拱顶下沉和地表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 滨海软土隧道 施工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对既有箱涵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苏栋 吴炯 +3 位作者 王雷 陈湘生 孙波 朱斌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 针对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顶进引起的环境影响效应,以深圳市某拟建顶管法地铁车站为背景,建立了顶管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研究了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及其对上方既有箱涵的影响。结果表明:顶管下穿箱涵前,箱涵的不均匀沉降增长缓慢,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不断增大;顶管下穿箱涵时,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急剧增大,箱涵迎土面所受土压力逐渐降低;顶管穿出箱涵后,箱涵的不均匀沉降量和迎土面所受土压力均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浅埋超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的背土效应使得箱涵的最大水平位移大于最大竖向位移,实际工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背土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矩形顶管 背土效应 数值计算 箱涵 顶管地铁车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千斤顶推力对衬砌管片受力变形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稳军 牛荣健 +4 位作者 起建兵 张弛 张高乐 何历超 吕计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66-78,共13页
为研究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不同千斤顶推力及偏移作用下的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水土压力、盾尾刷反力、千斤顶推力的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三维模型,并分析衬砌管片在盾构直行、上行、下行以及左行条件下... 为研究浅埋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在不同千斤顶推力及偏移作用下的衬砌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考虑水土压力、盾尾刷反力、千斤顶推力的盾构隧道衬砌管片三维模型,并分析衬砌管片在盾构直行、上行、下行以及左行条件下发生偏角时的衬砌内力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千斤顶推力对衬砌管片的影响范围主要为前8环,明显反应在前3环,且环内最大错台位置主要集中在封顶块位置附近;2)盾构掘进方向主要影响该方向的管环位移,对垂直方向的管环位移基本无影响;3)拱顶/拱底主要受俯仰偏角影响,不受横摆偏角作用,拱腰则对横摆偏角更为敏感,受俯仰偏角影响较小;4)当千斤顶发生俯仰偏角时,向下偏角极易引起前几环管片的应力激增;5)当千斤顶发生横摆偏角时,同侧偏角更易引起该侧管片的位移及应力激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直径盾构 盾构隧道 千斤顶推力 衬砌管片 结构内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CRD法快速施工技术 被引量:7
19
作者 唐斌 雷向锋 +1 位作者 刘旭全 窦忠孝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z1期58-61,共4页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秦东隧道施工实例,介绍该隧道出口浅埋段采用CRD法施工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及各个工序的机械、人员配备情况。并介绍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如何对原设计工法进行局部优化采取的措施,以及加快施工进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 郑西客运专线 断面 黄土隧道 CRD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浅埋暗挖大断面隧道拱顶沉降实测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魏纲 姚王晶 +3 位作者 许斌 石长江 傅翼 王哲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23-1130,共8页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软土地区的浅埋隧道由于土层软弱,易产生较大变形和坍塌。为解决隧道开挖时的围岩变形及开挖工法选择问题,依托紫之隧道第1标段暗挖段工程,对洞内拱顶沉降、拱腰收敛和仰拱隆起进行实测,对实测数据的规律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CRD工法在淤泥质软土中与四台阶法在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中测得的拱顶沉降都较大;2)拆除隧道支撑会引起较大的拱顶沉降,其比例占总拱顶沉降的14.63%;3)隧道在淤泥质软土中开挖时会发生椭圆化变形,二次衬砌完成后,由于隧道基底承载力不足,隧道产生了整体沉降;4)降雨会使上部土体超载,并弱化围岩的强度,导致拱顶沉降加大;5)土质条件与施工工法的变化都会明显影响拱顶沉降,在隧道变形要求严格的区域或淤泥质软土中,采用CRD工法开挖风险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隧道 软土 断面 拱顶沉降 周边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