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湿陷性黄土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控制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新民 贾东荣 谢君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78,共5页
研究目的:银西铁路(甘宁段)惠安堡隧道地处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属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马兰黄土),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并存在局部偏压现象,施工中存在塌方冒顶风险,修建难度大。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控制进行研究,解决... 研究目的:银西铁路(甘宁段)惠安堡隧道地处宁夏自治区盐池县境内,属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马兰黄土),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并存在局部偏压现象,施工中存在塌方冒顶风险,修建难度大。通过对隧道施工技术控制进行研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的关键问题,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总结提炼浅埋、偏压、湿陷性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工法,分析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经济、安全效益,为以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上台阶开挖后拱顶沉降较大,采取人机结合开挖方式,先初喷一层混凝土,采用钢拱架下垫钢箱,缩短钢拱架安装及喷射混凝土时间;(2)加工38 m短距液压自走行栈桥,同时自带仰拱曲模和中心水沟模板,可有效保证安全步距,同时提高施工进度,避免仰拱与填充一次浇筑,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受力体系;(3)洞口地段湿陷性处理采用等边三角形水泥土挤密桩,可有效消除湿陷性;(4)对隧道地表沟壑陷穴进行换填处理,可有效防止湿陷性黄土受雨水浸泡下沉;(5)通过开展每日两次的监控量测数据采集和归化分析,可有效起到安全预警作用,同时可对隧道开挖预留变形量进行实时调整,可确保二衬混凝土厚度,避免混凝土浪费;(6)水沟电缆槽施工采用轨行式液压水沟电缆槽台车,施工效率较高,整体性较好,模板强度大、稳定性好,确保水沟电缆槽线型;(7)仰拱和矮边墙施工采用止水带定位卡具,结合液压栈桥设置,可有效确保止水带位置,确保防水符合要求;(8)该隧道采取的针对湿陷性黄土浅埋偏压隧道的施工控制对类似工程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湿陷性黄土 偏压 施工技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安迪 《铁道标准设计》 2008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介绍甬台温铁路霞雪岭隧道进口段穿越大断面软岩浅埋偏压地段,在施工中遇到的难点及施工处理技术,着重阐述双侧壁导坑法在该隧道应用中的施工要点及作业程序。
关键词 客运专线 软岩隧道 偏压隧道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与力学特性研究——以相思山隧道为例
3
作者 李冬生 潘元贵 郑余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227,共14页
隧道洞口作为隧道的咽喉部位,时常存在浅埋偏压和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全风化花岗岩具有结构松散、自身稳定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然而,目前针对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稳定性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全... 隧道洞口作为隧道的咽喉部位,时常存在浅埋偏压和围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全风化花岗岩具有结构松散、自身稳定性较差、遇水易软化崩解的特点。然而,目前针对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稳定性的研究还不够全面,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的进洞技术,来解决这类隧道洞口易失稳的问题。为了研究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洞口的稳定性,以广东省新兴县相思山隧道为研究案例,选定三台阶七步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作为隧道的进洞方法,并根据选定的进洞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手段来分析围岩位移和支护内力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隧道深埋侧采用锚杆格梁和方格型骨架护坡能使边仰坡的安全系数提高64.6%,相较于传统方法,在隧道进洞处和边坡坡脚设置锚固桩能提高浅埋侧13.7%和10.1%的抵抗力。由于受到深埋侧土体的挤压,隧道表现出向浅埋侧水平位移的趋势。初支的监测位移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差较小,最大差值仅为6.5 mm,位于拱顶处,最小差值为2.6 mm,位于右墙脚处。采用三台阶七步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配合深埋和浅埋侧不同的支护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全风化花岗岩浅埋偏压隧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和工程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偏压隧道 数值模拟 围岩位移 支护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岩溶地层溶腔与地铁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的施工力学特性
4
作者 陈俊 何绪虎 +3 位作者 王祥 谷文军 陈兵 王士民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5,132,共8页
[目的]溶腔与新建隧道位置关系复杂。地铁隧道围岩中的溶腔会影响隧道洞内施工及地面环境安全。对此有必要探明溶腔与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受... [目的]溶腔与新建隧道位置关系复杂。地铁隧道围岩中的溶腔会影响隧道洞内施工及地面环境安全。对此有必要探明溶腔与隧道不同位置关系下对地铁隧道施工的力学特性。[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受力、溶腔位移、溶腔应力及地面沉降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溶腔的形成会使原地层应力场发生改变,溶腔周边一定范围地层应力得到释放。不同溶腔位置下隧道开挖后初期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基本相同,溶腔的存在不明显改变初期支护结构的最终受力。对于溶腔顶底部最大位移差,拱底溶腔工况最大,拱顶溶腔工况次之,拱腰溶腔工况最小。无溶腔工况、拱顶溶腔工况、拱腰溶腔工况及拱底溶腔工况下,地面沉降最大值分别为5.37 mm、4.24 mm、4.84 mm、4.42 mm。不同位置溶腔不影响地面沉降变化的总体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施工力学特性 岩溶地层 溶腔位置 隐伏溶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ternak地基的浅埋偏压隧道管棚超前支护理论模型研究
5
作者 杨宏伟 徐郑皓 +1 位作者 黄林冲 林存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8-3159,共12页
管棚超前支护是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与地表沉降的有效手段,常用于浅埋偏压隧道。目前针对管棚支护设计的理论模型普遍基于无偏压工况,无法准确描述浅埋偏压工况下管棚的力学响应。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浅埋偏压工况,基于Pasterna... 管棚超前支护是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与地表沉降的有效手段,常用于浅埋偏压隧道。目前针对管棚支护设计的理论模型普遍基于无偏压工况,无法准确描述浅埋偏压工况下管棚的力学响应。针对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浅埋偏压工况,基于Pasternak双参数地基模型,通过修正浅埋偏压工况下的隧道上覆围岩压力,建立管棚纵向内力和变形计算方程,进而提出考虑浅埋偏压工况的管棚超前支护理论模型。考虑2种不同计算隧道上覆围岩压力的方法,即“规范修正法”与“经验公式法”,相较于前者,基于后者的管棚内力和变形的理论预测值放大了地形偏压特性对管棚力学行为的影响。相比传统管棚计算模型,所提模型可进一步探究地形偏压角、隧道开挖宽度、岩土内摩擦角等参数对管棚变形和内力的影响。采用文献中有限的实际工程监测进行对比,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的最大值与监测结果最大值较为一致,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利用参数分析探究偏压角、管棚布设间距和管径大小对管棚内力和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管棚内力和变形与偏压角正相关,考虑偏压工况所计算的管棚内力和变形量更大,即偏压工况对基于无偏压工况的管棚支护设计具有不利影响。如果采用基于无偏压工况所提出的设计方法设计偏压工况下管棚支护参数,需要适当增大安全系数。研究结果可为优化浅埋偏压隧道管棚支护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偏压 管棚超前支护 Pasternak地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浅埋偏压段初支受力特性
6
作者 赵岩 马述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8682-8695,共14页
为研究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浅埋偏压段初支结构受力特性,依托相思山隧道采用室内试验获取全风化花岗岩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并通过FLAC3D数值软件对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模拟,研究不同地层因素对初支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各地... 为研究全风化花岗岩地层隧道浅埋偏压段初支结构受力特性,依托相思山隧道采用室内试验获取全风化花岗岩黏聚力、内摩擦角等参数,并通过FLAC3D数值软件对洞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模拟,研究不同地层因素对初支结构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各地层因素下初支轴力和弯矩均呈“上大下小”分布特征,而初支安全系数则相反,横坡坡度的增大使初支内力呈非对称性分布,正弯矩向深埋侧偏移并逐渐增大,负弯矩和轴力在浅埋侧拱腰处不断增加,横坡坡度达到40°时初支安全系数小于允许值,但采用多段变坡面可提高初支结构安全性;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可减弱初支内力的非对称性分布,但内力不断增大;土石界面与隧道相交于不同位置时,初支内力大小受较大影响,而分布特征变化较小。通过现场监测隧道各位置钢拱架与混凝土应力变化以验证各地层因素作用下初支结构受力特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风化花岗岩 偏压隧道 数值模拟 初期支护 受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超浅埋偏压铁路隧道爆破施工控制与振动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闫磊 姜渝 +4 位作者 岳志良 张昕 苟小英 冉兴雯 郭正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1-95,共15页
针对山岭隧道洞身浅埋段地形偏压、围岩风化严重、爆破施工风险高等问题。首先,通过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获取砂泥岩互层区岩石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其次,对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适用于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施工的参数优化... 针对山岭隧道洞身浅埋段地形偏压、围岩风化严重、爆破施工风险高等问题。首先,通过岩石力学性能试验获取砂泥岩互层区岩石的物理和力学参数;其次,对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全过程仿真分析,研究适用于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施工的参数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超浅埋偏压隧道安全施工综合减振措施并对其减振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对采用综合减振措施施工的超浅埋偏压隧道开展爆破振动试验与现场监测,并研究在砂泥岩互层区的爆破振动传播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段间延时爆破、改变楔形掏槽孔形式以及调整楔形掏槽孔布设位置的综合减振措施后,超浅埋偏压段峰值振速得到控制,平均减振率近30.00%;现场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中爆破主频频率主要集中在10~50 Hz,且各测点振速均在安全允许质点振速内;现场爆破试验后试验掌子面破岩效果良好,围岩未出现超欠挖情况,岩壁稳定;测点距离爆源越近,受地形影响越小,数值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拟合率就越高,最高拟合率达98.82%;基于量纲原理建立的考虑岩性、高程差和坡度的爆破振速预测公式与现场爆破振动试验数据拟合精度更高,其相关性高达0.92。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超浅埋偏压隧道爆破振动响应的控制,同时也为该类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隧道 爆破振动控制 爆破试验及监测 振动传播规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铁路隧道爆破施工中的超挖控制与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袁枫杰 王昊乾 +3 位作者 宋官平 袁浪 高航 徐前卫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8-244,共7页
[目的]隧道施工的超挖现象会影响隧道开挖的顺利进行与安全性,并且增加施工成本并降低经济效益。隧道施工超挖主要是由爆破施工不合理导致的。为了在根本上解决超挖问题,须对爆破设计及爆破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并优化。[方法]结合重庆铁路... [目的]隧道施工的超挖现象会影响隧道开挖的顺利进行与安全性,并且增加施工成本并降低经济效益。隧道施工超挖主要是由爆破施工不合理导致的。为了在根本上解决超挖问题,须对爆破设计及爆破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并优化。[方法]结合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重庆东环线铁路)浅埋偏压上下交叠铁路隧道工程,通过理论分析和现代计算机技术,分析了拱顶、拱腰和拱脚超挖现象的原因,对钻孔位置进行动态优化设计,提出了超挖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结果及结论]隧道拱顶处的超挖主要由于爆破后机械开挖对破碎区围岩的二次扰动导致,拱腰和拱脚的超挖主要由爆破用药量及钻眼施工的不恰当引起。不仅如此,节理裂隙的存在,也会导致围岩强度大幅降低。因此,应在拱顶处适当爆破欠挖,以降低对围岩的扰动,后续再配合人工和机械开挖修边,进而降低超挖量。其次,根据围岩属性,并基于GA.SVR模型与遗传算法,对炮眼间距进行合理优化。现场监测结果表明,在未采用最优炮眼间距的初始阶段节理发育地层,开挖产生的超挖量约为40 cm,而采用最优炮眼间距后,该超挖量降至9 cm左右,说明设计间距的优化能有效控制隧道超挖。上述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铁路隧道 爆破超挖 机器学习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施工技术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书刚 李术才 +2 位作者 王刚 王向刚 林春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64-368,共5页
龙潭隧道是沪—蓉高速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浅埋、偏压、涌水、涌泥、岩爆等地质问题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处在浅埋偏压段时,施工难度相当大。从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浅... 龙潭隧道是沪—蓉高速公路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集浅埋、偏压、涌水、涌泥、岩爆等地质问题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段处在浅埋偏压段时,施工难度相当大。从隧道开挖与支护的安全性出发,论述了浅埋偏压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情况。以右线出洞口为例,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对其施工开挖过程及支护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开挖支护后围岩的应力场、位移场及塑性区特征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结论,对工程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偏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山大断面浅埋偏压隧道洞身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袁青 吴立 +2 位作者 钱娟娟 陈剑 李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向家山隧道开挖断面面积超过160 m2,埋深浅(隧道拱顶局部区段外露),地质条件复杂。为避免开挖引起塌方,在调研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拱部明挖、边墙暗进、衬砌优化为Ⅴb型复合式衬砌的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对地... 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湖南段向家山隧道开挖断面面积超过160 m2,埋深浅(隧道拱顶局部区段外露),地质条件复杂。为避免开挖引起塌方,在调研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拱部明挖、边墙暗进、衬砌优化为Ⅴb型复合式衬砌的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对地表混凝土反压盖板和防排水系统等重要部件进行了设计。监控量测数据表明采用的施工技术方案合理,隧道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此方案兼顾了成本控制,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大断面隧道 偏压 监控量测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段隧道信息化施工监控量测技术及预报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海松 李春林 沈维 《隧道建设》 2009年第6期619-625,共7页
监控量测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至关重要,通过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反馈,建立预报信息系统,科学地预报隧道重大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厦蓉高速(贵州境)榕江格龙至都匀段计摆隧道格龙端左线洞口浅埋偏压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监控量测信息(收... 监控量测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至关重要,通过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反馈,建立预报信息系统,科学地预报隧道重大灾害具有重要意义。以厦蓉高速(贵州境)榕江格龙至都匀段计摆隧道格龙端左线洞口浅埋偏压段为研究对象,基于监控量测信息(收敛位移、拱顶下沉及地表位移等),及时分析并运用预报信息系统,成功预报了洞口段斜坡滑移趋势,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有效控制险情进一步的发展,确保了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 监控量测 信息化施工 预报信息系统 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施工技术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树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2-35,共4页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大部分隧道为黄土隧道。隧道断面大,设计Ⅴ级围岩开挖断面达163.53m2。施工难度非常大。贺家庄隧道出口段施工中,出现了隧道拱顶下沉过大、地表出现裂纹等现象。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解决...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大部分隧道为黄土隧道。隧道断面大,设计Ⅴ级围岩开挖断面达163.53m2。施工难度非常大。贺家庄隧道出口段施工中,出现了隧道拱顶下沉过大、地表出现裂纹等现象。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的施工中的部分技术问题。研究结果:(1)大断面黄土隧道宜采用钢架,而不宜采用格栅;(2)要使结构尽快封闭成环;(3)应有效地控制各分步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变形;(4)应对地表进行全封闭防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大断面黄土隧道 偏压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13
作者 吕剑云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76,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某市政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地质软弱、围岩无自稳能力、初期支护变形大、严重偏压、易塌方的情况,总结有效性的控制变形、偏压、塌方处理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研究目的:针对某市政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地质软弱、围岩无自稳能力、初期支护变形大、严重偏压、易塌方的情况,总结有效性的控制变形、偏压、塌方处理的隧道施工技术,研究结果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结论:(1)浅埋偏压软弱围岩双连拱隧道施工必须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制定制定合理的支护参数;(2)市政地质条件差的隧道必须进行高频率的监控量测、根据数据指导施工;(3)合理地改变施工工序可以确保隧道安全顺利的贯通;(4)抗滑桩和反压回填可以有效解决软弱围岩隧道偏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双联拱隧道 软弱围岩 变形控制 偏压控制 塌方处理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军 《隧道建设》 2012年第S1期102-104,共3页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若围岩为全风化岩,土体较为松散,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塌方、冒顶等灾害,施工中隧道预留沉降量极难把控,即使开挖完成后也容易出现初期支护变形量较大,导致二次衬砌断面不足。京福铁路闽赣五标段金...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若围岩为全风化岩,土体较为松散,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开挖后容易出现塌方、冒顶等灾害,施工中隧道预留沉降量极难把控,即使开挖完成后也容易出现初期支护变形量较大,导致二次衬砌断面不足。京福铁路闽赣五标段金岭头隧道和童游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为全风化云母石英片岩,呈砂土状,地下水为孔隙裂隙水,施工中合理选用六部CD法、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加强临时支护、反压回填等措施,控制了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保证了盾构能安全地通过风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压 软弱围岩 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竹岗隧道出口偏压、浅埋段施工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宏伟 《隧道建设》 2003年第3期25-27,31,共4页
主要介绍了重庆雷崇高速公路金竹岗隧道左线出口段偏压、浅埋段安全有效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偏压 施工技术 隧道出口 施工安全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软岩隧道进洞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刘建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6-130,共5页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难点,通过实例介绍此类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重力式挡墙和边仰坡加固措施处理隧道偏压,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隧道浅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软弱围岩洞内施工,同... 浅埋、偏压、软弱围岩隧道进洞施工一直是隧道施工的难点,通过实例介绍此类隧道施工关键技术,采用重力式挡墙和边仰坡加固措施处理隧道偏压,采用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及套拱法处理隧道浅埋,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法进行软弱围岩洞内施工,同时阐述施工过程中监控量测的方法和对围岩变形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偏压 软弱围岩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压超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赵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9-61,共3页
结合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坳渠隧道施工实例,介绍了偏压、超浅埋、大断面黄土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技术,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解决方案与建议,对类似偏压超浅埋黄土隧道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关键词 偏压 大断面黄土隧道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运专线浅埋偏压隧道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富强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6期105-107,共3页
介绍福厦客运专线沙溪隧道出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开挖分成几个小断面开挖;通过合理的监控量测设计和布点监测,保证施工地表不沉降和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最终顺利地完成大跨度铁路双线隧道软弱... 介绍福厦客运专线沙溪隧道出口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将大断面隧道开挖分成几个小断面开挖;通过合理的监控量测设计和布点监测,保证施工地表不沉降和净空收敛、拱顶下沉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最终顺利地完成大跨度铁路双线隧道软弱围岩段的施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运专线 偏压隧道 双侧壁导坑法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承载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夏冰 贺少辉 +3 位作者 麻建飞 于娅娜 郭佳城 张军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525,共11页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 为研究双层初期支护在开挖跨度达26.3 m、拱顶覆土约10.6 m的下北山2号浅埋超大跨4线隧道出口偏压段的工程应用效果,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比较单层初期支护和双层初期支护方案的承载特征差异,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出口偏压段双层初期支护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浅埋超大跨隧道在偏压侧的右拱脚~右拱肩范围内支护结构受力偏大,存在局部应力集中,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时的结构承载安全性和对围岩拱顶沉降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单层初期支护技术;2)出口偏压段的实测水平收敛最大值为18.5 mm,荷载偏压侧的围岩沉降值达49.5 mm,二次支护施作后在拆撑施工阶段能有效稳定围岩变形;3)由双层初期支护受力的实测结果可知,传递到二次支护上的接触压力与对应位置围岩/一次支护接触压力之比为16%~33%,荷载偏压侧的右拱脚及右拱肩位置的二次支护轴力约为一次支护轴力的15%,通过二次支护的施作补强了一次支护对偏压侧的承载作用,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技术提高了浅埋超大跨隧道出口偏压段支护结构的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跨隧道 出口偏压 双层初期支护 承载特征 数值模拟 现场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浅埋偏压段地表回填注浆及开挖支护施工技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帆 《铁道标准设计》 2007年第5期74-77,共4页
以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磨子潭1号隧道六安端进口段严重浅埋偏压地段技术处理措施为例,具体介绍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地表处理,开挖支护,选择何种进洞方案等... 以六潜高速公路LY-06标工程磨子潭1号隧道六安端进口段严重浅埋偏压地段技术处理措施为例,具体介绍在山区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遇到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情况下,如何改进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进行地表处理,开挖支护,选择何种进洞方案等一系列施工技术。为此,通过砌筑挡墙、地表回填注浆待软弱围岩与山体固结稳定成型后,开挖支护采用“亲嘴”方案,可减少或避免因大刷大挖大范围回填对山体及植被造成的破坏;同时,更有效地保证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偏压 水泥稳定碎石土 回填注浆 开挖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