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式压气机流-热-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磊 李元生 +1 位作者 敖良波 岳珠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5-429,共5页
利用松散耦合方法建立离心式压气机稳态流-热-固耦合模型,将离心式压气机解耦成气动、传热和结构三个子系统,子系统间存在热、力和变形的传递。由于不匹配的网格划分,利用反距离平均方法构造插值函数实现热与力向结构的传递,采用统一有... 利用松散耦合方法建立离心式压气机稳态流-热-固耦合模型,将离心式压气机解耦成气动、传热和结构三个子系统,子系统间存在热、力和变形的传递。由于不匹配的网格划分,利用反距离平均方法构造插值函数实现热与力向结构的传递,采用统一有限元模型实现热-固顺序耦合分析,利用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到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经过3次迭代离心式压气机耦合系统达到收敛。结果表明,分析的离心式压气机内部流-热-固耦合强烈,耦合解法与非耦合解法得到压气机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多学科耦合强烈的构件,需要考虑学科间的耦合效应反应真实的工作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气机 --耦合分析 耦合信息传递 反距离加权平均 网格重生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ETR ECRH系统发射天线的初步结构设计与分析
2
作者 张立元 王晓洁 +3 位作者 吴大俊 汤允迎 王瀚林 刘甫坤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实现科学目标必不可少的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方式。发射天线是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为获得等离子体最佳的电流驱动效率,从发射天线的总体方案、波束的传输、波束的汇... 电子回旋共振加热(ECRH)是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实现科学目标必不可少的辅助加热和电流驱动方式。发射天线是电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为获得等离子体最佳的电流驱动效率,从发射天线的总体方案、波束的传输、波束的汇聚与发射、中子屏蔽、维护方案等方面对ECRH系统顶部发射天线的初步结构进行了设计。ECCD发射天线通过多波束汇聚方式,在CFETR装置紧凑的顶部颈管内,实现了2组9波束微波功率注入至等离子体共振层。发射天线采用颈管插塞式结构设计,有利于中子屏蔽设计和遥操作维护。通过流-热-固耦合仿真分析,为天线发射镜设计了有效的主动冷却方案。本文的分析和设计,为ECRH发射天线进一步的详细工程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ETR ECRH 发射天线 多波束汇聚 --耦合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直驱电动机全域温升预测及风冷系统性能提升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子逸 徐永明 刘文辉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72,共9页
针对钻井用直驱电动机电磁负荷高、功率密度大、发热严重的问题,以一台600 kW轴向强迫风冷电动机为例,对其建立包含全域风冷系统且高度还原绕组端部几何特征的流-热耦合分析模型,得到电动机内部流-热分布特性,发现现有风路结构中,出风... 针对钻井用直驱电动机电磁负荷高、功率密度大、发热严重的问题,以一台600 kW轴向强迫风冷电动机为例,对其建立包含全域风冷系统且高度还原绕组端部几何特征的流-热耦合分析模型,得到电动机内部流-热分布特性,发现现有风路结构中,出风侧端部空间存在大量涡流,据此,提出在转子端面压板加装导流叶片,以改善端部区域流体传热性能。通过数值分析研究电动机入风侧、出风侧两端分别单独加装和两端同时加装时,安装位置对电动机内流体流动情况及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入风侧单独安装时,定子绕组热点温升降幅最大,达7.7 K;在出风侧单独安装时,出风侧端部空间涡流明显减少,转子区域最高温升下降3.4 K;两侧均安装时,电动机整体冷却效果最佳。最后经样机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及风冷性能提升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直驱电动机 轴向强迫风冷 流-热耦合分析 -特性 冷却改进 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