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燃料膏体推进剂在燃烧喷头流动中的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
1
作者 张胜勇 毛根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4-527,共4页
膏体冲压发动机燃烧喷头内存在流动、换热及热传导,是一个典型的流-固-热耦合问题。文中针对燃烧喷头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挤压压强、不同推进剂初温条件下,燃烧喷头的温度分布和喷头孔内的推进剂流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 膏体冲压发动机燃烧喷头内存在流动、换热及热传导,是一个典型的流-固-热耦合问题。文中针对燃烧喷头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挤压压强、不同推进剂初温条件下,燃烧喷头的温度分布和喷头孔内的推进剂流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喷头温度的热传导对推进剂流量会产生较大影响,而燃烧喷头温度场分布与挤压压强、推进剂温度关系不大,同时燃烧喷头具有特定的稳定工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体推进剂 冲压发动机 燃烧喷头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簇压裂条件下CO_(2)-EGS干热岩水平井开发热-流-固三场耦合模型
2
作者 杨永红 张世明 +4 位作者 崔营滨 杨万芹 易红霞 刘巍 张立松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1,共10页
通过引入基岩控制方程、裂缝控制方程和热-流-固耦合关系,并借助COMSOL软件,开展了多簇压裂条件下CO_(2)-EGS干热岩热储水平井开发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数学模型重构了热-流-固耦合关系,修正了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应力... 通过引入基岩控制方程、裂缝控制方程和热-流-固耦合关系,并借助COMSOL软件,开展了多簇压裂条件下CO_(2)-EGS干热岩热储水平井开发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的数学模型重构了热-流-固耦合关系,修正了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应力的函数关系,改进了CO_(2)密度、黏度和比热容随压力与温度的变化关系。②考虑基岩、盖岩和围岩的热补偿作用,提出了多源热补偿模拟方法,据此建立了多簇压裂条件下CO_(2)-EGS干热岩热储水平井开发数值模型。③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干热岩的温度场、渗流场及应力场的演化规律,揭示了水平井井网、多簇压裂缝网的布局以及超临界CO_(2)的性质直接影响CO_(2)-EGS的演化过程。④CO_(2)-EGS干热岩热储水平井开发的控制因素包括热-流-固(THM)三场耦合机制、水平井井网参数和多簇压裂缝网参数。THM三场耦合产出液质量流量相对于TH两场耦合提高了5.76%,但取热周期缩短了3.3 a;合理的水平井井网参数为一注两采,水平井长度为1250 m,水平井井距为300 m;最优的缝网参数为缝间距75 m、缝宽3 mm、缝高4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GS --耦合 水平井 数值模型 多簇压裂 最大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固全耦合下的干热岩热采效率研究——以青海共和GR1井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豪 祝爱玉 +1 位作者 崔光磊 李迎春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0-220,共21页
建立了热-流-固全耦合模型,考虑了流体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储层变形、受储层变形影响的储层孔隙率、渗透率和断层裂隙开度、受温度控制的流体性质(密度、黏度等)和流体流动引起的热传导,以青海共和GR1井为例,研究了定流量和定压力... 建立了热-流-固全耦合模型,考虑了流体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引起的储层变形、受储层变形影响的储层孔隙率、渗透率和断层裂隙开度、受温度控制的流体性质(密度、黏度等)和流体流动引起的热传导,以青海共和GR1井为例,研究了定流量和定压力两种典型生产模式下,储层渗透率、断层渗透类型对于地热资源(干热岩)开发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定压力生产模式下,阻隔型断层降低了地热开采效率,提升热储层渗透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地热开采效率,但是过高的渗透率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持续性开采;(2)定流量生产模式下,地质因素对地热开采效率的影响很小,开采效率主要由注采速率决定;(3)从安全角度看,在定流量模式下,过小的渗透率和阻隔型断层会引起很大的孔隙压力响应,导致一系列施工安全问题;(4)对于青海共和地区的地热开采,应综合考虑开采效率和施工安全,建议若采用定压生产模式,需将储层渗透率改造至1×10^(-13)—1×10^(-12)m^(2)的范围内,若采用定流生产模式,需将储层渗透率改造为1×10^(-13)m^(2)以上,且两种生产模式都应避免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存在阻隔型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青海共和干 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齿轮箱稳态热性能研究
4
作者 刘逸 张开林 +1 位作者 邵帅 向泓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674,共9页
为准确预测轨道交通传动系统齿轮箱的温度分布,采用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混合时间尺度耦合法对齿轮箱进行仿真分析.对齿轮箱的内部流场与温度场同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据传输实现齿轮箱流场与温度场的实时双向耦合,最后根据... 为准确预测轨道交通传动系统齿轮箱的温度分布,采用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混合时间尺度耦合法对齿轮箱进行仿真分析.对齿轮箱的内部流场与温度场同时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数据传输实现齿轮箱流场与温度场的实时双向耦合,最后根据内部温度场计算结果,通过有限元方法得到箱体温度分布情况.另外,分析转速、浸油深度、喷油润滑等因素对齿轮箱稳态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型在温度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4%.随着转速的增加,齿轮箱温度随之上升;而随着浸油深度的增加,除下箱体底部温度逐渐上升外,其余区域温度均下降.相同转速时,喷油润滑下的箱体最高温度对比飞溅润滑,降低幅度可达14%;且转速越高,冷却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箱体温度场 混合时间尺度 润滑方式 计算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叶顶密封泄漏与动力特性研究
5
作者 茹梦崖 丁勤卫 +3 位作者 张万福 顾乾磊 张宇聪 李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863-6873,I0021,共12页
叶顶密封泄漏及稳定性是影响透平机械综合性能的关键。该文建立透平叶顶密封三维流-固-热耦合分析模型,研究转子在离心力、热应力及流场作用力共同影响下的变形、密封流场与密封齿之间流-固-热耦合及两者共同作用对泄漏性能及转子稳定... 叶顶密封泄漏及稳定性是影响透平机械综合性能的关键。该文建立透平叶顶密封三维流-固-热耦合分析模型,研究转子在离心力、热应力及流场作用力共同影响下的变形、密封流场与密封齿之间流-固-热耦合及两者共同作用对泄漏性能及转子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变形的影响使泄漏量减少约58.7%,有效阻尼增大约151%,负切向力绝对值增加,密封性能提升。密封流场与密封齿之间流-固-热耦合导致泄漏量减少约2.3%,有效阻尼减小约27%,负切向力绝对值降低,抑制转子涡动能力降低,不利于系统稳定。同时考虑两者综合影响,泄漏量减少约60.5%,有效阻尼与仅考虑转子变形影响的情况基本一致,密封性能主要受离心力、热应力及流场作用力带来的转子变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顶密封 --耦合 密封动力特性 泄漏 计算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微织构螺旋槽干气密封热-流-固耦合分析
6
作者 刘暅豪 丁雪兴 丁俊华 《流体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8,共10页
为探究超高速干气密封端面轴向变形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考虑力载荷、热载荷作用下,建立三维几何固体域模型以及流体域模型,引入Air真实气体效应、湍流效应等多重复杂效应情形下,研究超高转速干气密封间隙流体对动、静环耦合面轴向... 为探究超高速干气密封端面轴向变形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在考虑力载荷、热载荷作用下,建立三维几何固体域模型以及流体域模型,引入Air真实气体效应、湍流效应等多重复杂效应情形下,研究超高转速干气密封间隙流体对动、静环耦合面轴向变形规律以及变形对密封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n为40 000 r/min,P_(i)为8~14 MPa,T_(i)为373.15~493.15 K时工况条件下,密封环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微变形;当n为40 000 r/min,P_(i)为11 MPa,T_(i)为373.15 K时工况条件下,力变形下的泄漏率最大(MS-DGS,4.19 g/s),热变形下的泄漏率最小(MS-DGS,1.69 g/s),在热-流-固耦合变形下,泄漏率是介于力变形和热变形范围之间(MS-DGS,3.66 g/s);MS-DGS端面轴向变形较S-DGS端面轴向变形较小,且MS-DGS较S-DGS泄漏率降低1.94%。研究可为超高速干气密封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密封 微织构 超高速 真实气体效应 --耦合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矿井氢储能硐室热-流-固耦合响应特征研究
7
作者 刘瑞 周舒威 +3 位作者 秦世康 徐英俊 何修涵 冯建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4-466,共13页
对废弃矿井进行改造用于压氢储能,可实现废弃资源的利用和氢气的大规模安全存储。建立废弃矿井压氢储能热-流-固耦合分析理论框架,通过已有解析解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某矿废弃矿井进行三维建模研究,并对其压氢储能过程中的热-流-固... 对废弃矿井进行改造用于压氢储能,可实现废弃资源的利用和氢气的大规模安全存储。建立废弃矿井压氢储能热-流-固耦合分析理论框架,通过已有解析解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针对某矿废弃矿井进行三维建模研究,并对其压氢储能过程中的热-流-固响应特征及损伤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废弃矿井压氢储能热-流-固耦合理论框架可精细化表征压氢储能硐室的多场耦合响应;进行改造后的废弃矿井硐室极限存储压力明显高于未改造废弃矿井的极限压力;由于巷道围岩受锚杆索支护影响,硐室岩石表面的损伤整体呈现斑点状;储能硐室围岩塑性区发育方向向下;硐室内表面位移同时向径向和环向发展,在裂纹萌生时发生张拉裂纹、剪切裂纹和扭转裂纹;在联络巷和大巷交界处存在较大温度梯度和气体压力梯度,温度梯度波动范围较小,约为1 m;大巷温度梯度为-25.8~48.8 K/m,联络巷温度梯度为-22.8~43.8 K/m;气体压力梯度约为2 000 Pa/m,其影响范围较大,约为7.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氢储能硐室 --耦合 废弃矿井 响应特征 相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三通调节阀流-固耦合噪声数值模拟
8
作者 施红旗 周旭 +2 位作者 周爱民 张博浩 李树勋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针对船用PN10DN32三通调节阀噪声声压频谱、声指向性等声学特性规律不明确,噪声声压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同时考虑流-固耦合面及流体域内的脉动声学激励源,开展阀门噪声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三通调节阀在80%及60... 针对船用PN10DN32三通调节阀噪声声压频谱、声指向性等声学特性规律不明确,噪声声压级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的问题,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同时考虑流-固耦合面及流体域内的脉动声学激励源,开展阀门噪声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对三通调节阀在80%及60%开度阀外1 m处的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噪声声压频谱特性及声指向性规律。结果表明:80%及60%开度下的噪声声压级分别为49.14 dB(A)、50.79 dB(A),均小于60 dB(A)的噪声限制,满足使用要求。该文为船用三通调节阀噪声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及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调节阀 -耦合 声指向性 声压频谱特性 噪声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压气体轴承双向流-固耦合温度特性分析
9
作者 杜羽茜 倪艳光 +1 位作者 崔永存 牛荣军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102,共10页
动静压气体轴承在长时间运行后,气膜的温升使转轴出现热膨胀,严重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为此,建立三维非稳态动静压气体轴承-转轴数值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偏心、转速等对气膜压力、承载力、气动热、变形... 动静压气体轴承在长时间运行后,气膜的温升使转轴出现热膨胀,严重影响轴承的正常运转。为此,建立三维非稳态动静压气体轴承-转轴数值模型,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结合动网格技术,分析偏心、转速等对气膜压力、承载力、气动热、变形等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开展主轴系统温度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气膜温升与转速和偏心率呈正相关关系,当偏心率大于0.2时,与供气压力呈负相关关系;在偏心率不变的情况下,转速对承载力的影响显著高于供气压力的影响,随着偏心率的增大,供气压力和转速的增加均能显著提升承载力;在大偏心率高转速下,转轴膨胀变形量飞速增长,此时因转轴膨胀带来的问题也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气体轴承 -耦合 变形 气膜温度 动网格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流-热耦合场数值模拟
10
作者 孙梓云 周新志 +3 位作者 何正熙 朱加良 徐涛 董晨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76-7684,共9页
压水型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系统主管道热段内冷却剂的温度和流量,直接反映了核功率和堆芯换热状态,是反应堆功率控制和安全保护的核心参数。为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内冷却剂流-热耦合场分布及演变规律... 压水型反应堆(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PWR)系统主管道热段内冷却剂的温度和流量,直接反映了核功率和堆芯换热状态,是反应堆功率控制和安全保护的核心参数。为全面掌握华龙一号反应堆上腔室及热段内冷却剂流-热耦合场分布及演变规律,为核心参数测控提供参考,基于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method,FEA)方法,对上腔室及热段冷却剂流域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数值模拟。首先建立了合理简化后的华龙一号(Hualong One)反应堆上腔室及相连热段的3D几何结构模型。随后对模型计算域进行了离散化网格划分和网格敏感性分析。最后通过计算,获得了冷却剂非等温流动的稳态特性解,流量、温度与相关设计估算值、实际测量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对稳态特性研究表明,高、低温冷却剂在上腔室垂直内壁附近的不充分换热导致热段入口冷却剂温度分布不均,存在14.0~16.3℃的温差。随冷却剂沿轴向流动,冷却剂温度场分布和流场分布均逐渐趋于均匀和稳定,且是热段内低温冷却剂的流动主导了冷却剂温度分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龙一号 -耦合 有限元分析 计算体力学 数值模拟 稳态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煤层脉冲注水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祁云霞 连清旺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7,45,共10页
为了研究煤层脉冲注水技术的增湿机理及脉冲参数对煤体力学特征和煤体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脉冲注水几何模型,采用Rfpa软件和Comsol Multiphysics 5.4软件内置脉冲压力函数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定压注... 为了研究煤层脉冲注水技术的增湿机理及脉冲参数对煤体力学特征和煤体湿润效果的影响规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脉冲注水几何模型,采用Rfpa软件和Comsol Multiphysics 5.4软件内置脉冲压力函数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相较于定压注水,脉冲交变压力注水对煤层的“水楔劈裂”作用明显增强;随着脉冲时间的增加,煤体孔隙压力呈现出周期性波动上升的趋势;孔隙压力增加,煤体有效应力相应降低;脉冲压力和时间与煤体湿润半径之间存在一定的数学关系,而脉冲角频率对湿润效果的影响甚微。在进行脉冲注水时可采用高压低频脉冲的注水方式并保证一定的注水时间,能起到较好的煤体增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 脉冲注水 数值模拟 孔隙压力 湿润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煤层气注热开采热-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12
作者 杨新乐 任常在 +1 位作者 张永利 郭仁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44-1049,共6页
为得到低渗透煤层气藏注热开采过程中煤层气渗流运移规律,探索原地煤层在注入蒸汽加热后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基于煤体渗透率、孔隙度随温度、应力,气体导热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传热学... 为得到低渗透煤层气藏注热开采过程中煤层气渗流运移规律,探索原地煤层在注入蒸汽加热后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基于煤体渗透率、孔隙度随温度、应力,气体导热系数、杨氏模量、泊松比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综合运用渗流力学、岩石力学、传热学等相关理论,建立了低渗透煤层气注热开采过程煤层气渗流热-流-固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多井开采方式进行了注热开采过程煤层气渗流规律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煤层注热10 d抽采100 d后,由于煤层的导热并伴有煤层气的对流传热,煤层平均传热速度为66.25 mm/h,注热开采造成储层压力降是无注热抽采压力降的2.45倍,在温度应力耦合作用下,煤层气注热抽采量是未注热抽采量的2.2倍,注热开采是低渗透煤层气增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开采 --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热耦合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 被引量:56
13
作者 范超军 李胜 +3 位作者 罗明坤 杨振华 张浩浩 王硕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76-3085,共10页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 为了提高深部煤储层产气规律预测准确性、减小气井设计误差,分析了深部煤储层特征参数随埋深的变化规律,针对目前煤层气研究忽略了温度、地下水等因素问题,基于已建立的深部煤层气抽采流-固-热耦合模型,进行深部煤层气抽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地应力、初始渗透率、储层压力和温度等深部特征参数以及不同埋深条件下煤层气抽采的储层参数和产气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化为地应力增加、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引起的煤基质收缩效应与储层压力降低引起的煤基质膨胀效应的综合竞争结果;随着煤层气和水被采出,储层温度降低和煤层气解吸占主导,储层渗透率升高;地应力对深部储层渗透率比例的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初始渗透率对产气速率起着控制作用;当煤层埋深小于临界埋深时,产气量随埋深逐渐增加,达到临界埋深后,产气量随埋深逐渐降低;低渗透率是制约埋深超千米的气井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抽采 深部储层 --耦合模型 -水两相 产气量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方法火焰筒壁温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金海 王建军 +1 位作者 马艳红 洪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0-304,共5页
准确地确定火焰筒壁温分布是对其进行热结构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基于ANSYS/CFX程序平台,采用基于燃烧模型的热-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对某环形回流燃烧室的整个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火焰筒壁温三维温度场分布.计算中考虑了燃烧热... 准确地确定火焰筒壁温分布是对其进行热结构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基于ANSYS/CFX程序平台,采用基于燃烧模型的热-流-固耦合有限元方法,对某环形回流燃烧室的整个流场、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火焰筒壁温三维温度场分布.计算中考虑了燃烧热源和热辐射,燃烧和流场变化对换热的影响,以及燃气、煤油和固体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将流场和固壁进行耦合求解,能更精确反映流场和温度场的整个形态,可以模拟出较为合理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以及相应的流动换热特性.所做工作对火焰筒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筒壁温 --耦合 燃烧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Al复合带固-液铸轧热-流耦合数值模拟及界面复合机理 被引量:21
15
作者 黄华贵 季策 +1 位作者 董伊康 杜凤山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3-629,共7页
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固-液铸轧成形是集快速凝固与轧制复合为一体的短流程新工艺,为揭示固相覆层金属带材与基体熔体在双辊铸轧区内的复合机理,以d160 mm×150 mm双辊实验铸轧机为对象,利用Fluent商用软件建立Cu/Al固-液铸轧复合过程... 双金属层状复合带固-液铸轧成形是集快速凝固与轧制复合为一体的短流程新工艺,为揭示固相覆层金属带材与基体熔体在双辊铸轧区内的复合机理,以d160 mm×150 mm双辊实验铸轧机为对象,利用Fluent商用软件建立Cu/Al固-液铸轧复合过程二维热-流耦合计算模型,研究铸轧速度、浇注温度、铜带厚度和预热温度对熔池流场、KISS点位置与复合界面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Cu/Al固-液铸轧复合实验结果表明,铸轧区内固-液接触区、固-半固态粘连区、固-固轧制复合区界面结合效果呈现递进式强化规律,显示出温度和轧制压力对界面复合的重要作用,对成形工艺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铸轧复合 Cu/Al复合带 双辊铸轧 -耦合 复合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封成型过程芯片热-流-固耦合变形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16
作者 周国发 宋佳佳 王梅媚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2-68,共7页
基于Castro-Macosko固化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描述塑封填充过程及其芯片热-流-固多场耦合翘曲变形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并揭示了其变形机理。结果表明,芯片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先随熔体充填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 基于Castro-Macosko固化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描述塑封填充过程及其芯片热-流-固多场耦合翘曲变形形成过程的理论模型,并揭示了其变形机理。结果表明,芯片热-流-固耦合翘曲变形先随熔体充填流动时间的增加而快速增加,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恒定;芯片热-流-固耦合综合翘曲变形主要由热-流-固耦合压力场诱发的翘曲变形和不均匀温度场诱发的热变形组成,芯片热-流-固耦合压力场诱发的变形为向外的翘曲变形,且正比于芯片上下表面熔体充填不平衡流动的流长差和充填流动速度差,并沿轴向呈先增后减的对称抛物线分布,热-流-固耦合压力场诱发的翘曲变形远大于不均匀温度场诱发的热变形,芯片热-流-固耦合综合翘曲变形主要由热-流-固耦合压力场诱发的变形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 封装成型 --耦合 翘曲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耦合与热-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水气交替及间歇注入对咸水层CO_(2)溶解封存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杰城 杜鑫芳 +1 位作者 赫文豪 张来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基于TOUGH+软件架构,结合更为准确的物理性质计算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咸水层CO_(2)封存的热-流耦合模拟方法,并使用固定应力分割迭代耦合模型将其与RGMS软件耦合,改进了热-流-固双向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准确性更高的热-流-固迭代耦合模拟... 基于TOUGH+软件架构,结合更为准确的物理性质计算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咸水层CO_(2)封存的热-流耦合模拟方法,并使用固定应力分割迭代耦合模型将其与RGMS软件耦合,改进了热-流-固双向耦合模拟方法,建立了准确性更高的热-流-固迭代耦合模拟方法。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构建的地质模型,使用热-流与热-流-固迭代耦合方法模拟咸水层CO_(2)溶解封存过程,研究了水气交替及间歇注入方案对CO_(2)溶解量、孔隙压力和地层形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流-固迭代耦合模拟能帮助设计更加合理的注入方案;仅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可提高CO_(2)溶解量;间歇注入有助于孔隙压力与地层形变恢复。研究结果可为咸水层CO_(2)溶解封存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作用 -耦合作用 咸水层CO_(2)溶解封存 水气交替注入 间歇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流-热-固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梅洁 程珙 +1 位作者 田枫林 何玉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89-94,共6页
选用HiFire-1锥体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耦合方法,对飞行器锥体的流-热-固耦合场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外流场的数值模拟中采用Transitionk-kl-ω湍流模型准确计算出了转捩位置和热流数值,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中计算了气动加热1... 选用HiFire-1锥体部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耦合方法,对飞行器锥体的流-热-固耦合场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外流场的数值模拟中采用Transitionk-kl-ω湍流模型准确计算出了转捩位置和热流数值,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中计算了气动加热1s时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温度最高点和变形最大处均出现在头锥顶端,温度在轴线方向上呈现环状的分布,沿轴线逐渐降低,整体结构的弹性变形和温度正相关,且主要变形区域集中在前端高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 --耦合 HiFire-1锥体 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裂隙的煤层瓦斯抽采热-流-固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朋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3,共10页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负压钻孔抽采瓦斯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孔-裂隙双重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了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基于气-固耦合模型的瓦斯抽采特点和抽采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因素影响所得渗透率结果更小... 为研究温度因素对负压钻孔抽采瓦斯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孔-裂隙双重多孔介质的热-流-固耦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比了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基于气-固耦合模型的瓦斯抽采特点和抽采效果。模拟结果表明:考虑温度因素影响所得渗透率结果更小,抽采卸压效果相对较弱;初始煤层瓦斯压力越高,煤层温度降低越明显;考虑温度变化影响,针对不同有效抽采半径R,进行了孔间距为2√3 R/3、2R、4R、6R的多钻孔布孔研究,得出有效抽采区域随抽采时间增加呈现由多个小圆柱状发展为一个大圆角三棱柱,最后趋向于一个规则的大圆柱状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预抽煤层瓦斯前布孔设计工作及实际瓦斯灾害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耦合 有效抽采区域 钻孔间距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流-固耦合的高速圆弧斜齿轮泵转子动力学特性分析
20
作者 董庆伟 李博 +1 位作者 李阁强 韩帅康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69-174,共6页
针对齿轮泵在高速工况下因流场作用及补偿力等因素引发的振动问题,以高速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场温度、流场压力、电机扭矩和滑动轴承径向补偿力等因素对其转子性能的影响。基于热-流-固耦合方法,建立高速圆弧斜齿轮泵的三维模... 针对齿轮泵在高速工况下因流场作用及补偿力等因素引发的振动问题,以高速圆弧斜齿轮泵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场温度、流场压力、电机扭矩和滑动轴承径向补偿力等因素对其转子性能的影响。基于热-流-固耦合方法,建立高速圆弧斜齿轮泵的三维模型,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中的耦合模块,对转子进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以判断其临界转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结果表明:与扭矩和流场压力相比,流场温度对转子的变形量影响更显著,表明温度场是转子变形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热-流-固耦合情况下,转子的弯曲和扭转幅度增大,固有频率大幅下降,表明热-流-固耦合对转子固有频率有显著影响;耦合分析结果显示,转子的临界转速96 600 r/min,远高于设计转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斜齿轮 --耦合 临界转速 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