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翼型涡流发生器强化换热及流阻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国兵 张于峰 +1 位作者 齐承英 王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5-738,共4页
在Re=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有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和梯形翼(斜边倾角φ=20°和12°两种)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 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Re=4000~38000的紊流范围内,对矩形风道内分别布置有单排一对直角三角翼、矩形翼和梯形翼(斜边倾角φ=20°和12°两种)等涡流发生器的强化换热和压降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在稳态的气 水逆流换热方式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各涡流发生器的宽度b=70mm、高宽比h/b=1/2及迎流攻角β=60°的共性条件下,矩形翼强化换热的效果最好,φ=20°梯形翼次之,直角三角翼和φ=12°梯形翼再次;矩形翼压力损失最大,直角三角翼和φ=20°梯形翼流阻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型涡发生器 强化换热 流阻性能 压降 端部涡 空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圆孔翅片管的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厚华 罗庆 +1 位作者 苏华 范亚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9,共5页
针对制冷换热器积霜工况下运行的特点,设计了大直径圆孔翅片,经对比性试验研究、优化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最优片型。优化片换热性能远优于平片,阻力增加不大,节省金属材料,具有开发价值。本文还利用有限元法对优化片的翅片效率进行了数... 针对制冷换热器积霜工况下运行的特点,设计了大直径圆孔翅片,经对比性试验研究、优化试验研究,获得了两种最优片型。优化片换热性能远优于平片,阻力增加不大,节省金属材料,具有开发价值。本文还利用有限元法对优化片的翅片效率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圆孔翅片管 传热性能 流阻性能 制冷换热器 积霜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冷器冷却扁管管内传热及流阻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英 邓为 +1 位作者 李君 兰柯 《机电工程》 CAS 2012年第10期1130-1134,共5页
为解决汽车空-空中冷器冷却扁管最优换热性能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4种不同断面结构的冷却扁管导热和管内流动换热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FD方法对该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数值计算的传热努塞尔特数与Gnielinski传热关联式... 为解决汽车空-空中冷器冷却扁管最优换热性能的问题,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了4种不同断面结构的冷却扁管导热和管内流动换热耦合数学模型,采用CFD方法对该传热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将数值计算的传热努塞尔特数与Gnielinski传热关联式、摩擦因子f与Webb实验关联式、Filonenko经验公式、Blasius关联式进行了对比;良好的结果吻合性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通过4种冷却扁管换热因子j和流动摩擦因子f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冷却扁管综合性能的评价方法(j/f)1/3。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量纲因子(j/f)1/3方法评价口琴式冷却扁管具有最优换热性能,斜撑式冷却扁管次之,从而可为汽车空-空中冷器结构设计或匹配选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中冷器 冷却扁管 计算体力学 换热因子 摩擦因子 流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在不同管束的螺旋隔板换热器壳侧传热与流阻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曾文良 林培森 +1 位作者 张正国 王世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8,共4页
以现场的压缩空气为工质,分别对花瓣状翅片管(PF管) 与低肋管在螺旋隔板的支承下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花瓣状翅片管比低肋管具有更优越的传热性能,在同等的传热量下,PF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气侧传热系... 以现场的压缩空气为工质,分别对花瓣状翅片管(PF管) 与低肋管在螺旋隔板的支承下的传热与流阻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花瓣状翅片管比低肋管具有更优越的传热性能,在同等的传热量下,PF管螺旋隔板换热器的气侧传热系数比低胁管螺旋隔板换热器高出20 % ~50 % ,其压力损失比低肋管低30 % ~4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隔板换热器 传热性能 流阻性能 空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管束在不同支撑结构下的传热及流阻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崔海亭 王家伟 +1 位作者 储方权 朱玉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在 4种不同折流板支撑条件下 ,对旋流管式换热器进行了传热与流阻实验研究 ,并根据 Bergles性能评价标准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价 。
关键词 流阻性能 管束 支撑条件 传热性能 管式换热器 动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流阻性能优化仿真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家益 张俊超 +1 位作者 张登攀 张威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5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AVL FIRE建立DPF捕集模型,模拟DPF微粒捕集过程。对比不同过滤体的流阻性能,根据压降特性对捕集过程进行划分,研究了进气流量、进气温度、过滤体长度、孔密度和壁厚对不同阶段过滤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柱状过滤体流阻性能优... 通过AVL FIRE建立DPF捕集模型,模拟DPF微粒捕集过程。对比不同过滤体的流阻性能,根据压降特性对捕集过程进行划分,研究了进气流量、进气温度、过滤体长度、孔密度和壁厚对不同阶段过滤压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圆柱状过滤体流阻性能优于长方体状;DPF捕集过程分为深床捕集和滤饼捕集,两者对压降特性影响各异;当增大进气流量时过滤压降大幅上升,但缩短了捕集进程;过滤压降随进气温度呈线性增长关系;适量增大过滤体长度以及减小过滤壁厚度均能降低过滤压降;增大孔密度会提高初始过滤压降,但能降低高微粒捕集时的过滤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流阻性能 过滤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式支撑换热器传热与流阻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定标 向飒 +2 位作者 魏新利 郭茶秀 刘宏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5,91,共5页
为研究杆式支撑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性能,设计制造了壳程为空气、管程为水蒸气且可变结构参数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热模实验装置。分别在单排、双排管间布杆,不同折流栅间距,以及层流状态(Re≤2300)、湍流状态(Re>2300)下测量了多组... 为研究杆式支撑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性能,设计制造了壳程为空气、管程为水蒸气且可变结构参数的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热模实验装置。分别在单排、双排管间布杆,不同折流栅间距,以及层流状态(Re≤2300)、湍流状态(Re>2300)下测量了多组实验数据。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实验数据做回归处理,得出不同状态下传热准数和流动阻力准数关系式,为换热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式支撑换热器 传热 准数关系式 实验研究 传热性能 流阻性能 实验装置 换热器 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和叉排圆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性能对比
8
作者 朱致远 刁永发 +1 位作者 茅文焯 胡赟星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6,120,共7页
为提高换热器传热和流阻性能,提出一种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特征为扁管两侧有圆弧形迎风面,翅片在扁管上下横向平行布置,扁管内部由加强筋分隔为多条流道。将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与叉排圆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性能进行对比,得到不同工况... 为提高换热器传热和流阻性能,提出一种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特征为扁管两侧有圆弧形迎风面,翅片在扁管上下横向平行布置,扁管内部由加强筋分隔为多条流道。将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与叉排圆管换热器的传热和流阻性能进行对比,得到不同工况下两种结构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参数和空气阻力,进而计算得到表示单位压降下换热强弱的综合性能指标。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管外传热系数、阻力、综合性能指标与雷诺数的准则关联式。结果表明: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的空气阻力远远小于叉排圆管换热器,风速为4 m/s时,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单位长度压降为441.56 Pa/m,而叉排圆管换热器为1933.04 Pa/m;雷诺数大于2×10^(4)时,横向翅片扁管换热器综合换热能力超过叉排圆管换热器,综合性能指标最大值为叉排圆管换热器的2.5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横向翅片扁管 圆管 传热性能 流阻性能 准则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螺旋组合管无阀压电微泵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习同 徐伟 何秀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9-125,132,共8页
为了增大流管的流阻比以提高微泵性能,在传统的扩散/收缩管基础上提出1种新型对数螺旋组合管结构.该组合管为三通结构,由汇流管即传统的扩散/收缩管和分流管即以对数螺旋线为轮廓的一对对称流管组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汇流管和分... 为了增大流管的流阻比以提高微泵性能,在传统的扩散/收缩管基础上提出1种新型对数螺旋组合管结构.该组合管为三通结构,由汇流管即传统的扩散/收缩管和分流管即以对数螺旋线为轮廓的一对对称流管组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对汇流管和分流管进行正交优化设计,并通过试验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对数螺旋组合管正反向流阻比近似为常数1.7,优于传统的扩散/收缩管.正、反向流动数值模拟结果相比试验值误差分别小于20%和12%.加工出应用对数螺旋组合管的样泵并进行试验测量,结果显示该微泵的扬程和流量在频率为225 Hz下存在峰值,该频率下扬程和流量随输入电压的增大而增大.该微泵最大扬程为396 mm水柱,最大流量为0.43 mL/min.应用该组合管可以有效增大正反流阻比从而提高无阀压电微泵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阀压电微泵 对数螺旋组合管 正交优化 流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review on application of nanofluid in various types of heat pipes 被引量:7
10
作者 Mohammad Alhuyi NAZARI Mohammad H. AHMADI +2 位作者 Milad SADEGHZADEH Mohammad Behshad SHAFII Marjan GOODARZ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21-1041,共21页
Nano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heat transfer devices to improve thermal performance.Nanofluids can be applied in heat pipes to decrease thermal resistance and achieve a higher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In the present... Nano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heat transfer devices to improve thermal performance.Nanofluids can be applied in heat pipes to decrease thermal resistance and achieve a higher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In the present article,a comprehensive literature review is performed on the nanofluids’ applications in heat pipes.Based on reviewed studies,nanofluids have a high capacity to boost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various types of heat pipes such as conventional heat pipes,pulsating heat pipes,and thermosyphons.Besides,it is observed that there must be a selected amount of concentration for the high-performance utilization of nanoparticles;high concentration of nanoparticles causes a higher thermal resistance which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increment in the dynamic viscosity and the higher possibility of particles’ agglomeration.Enhancement in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is the result of increasing in nucleation sites and the intrinsically greater nanofluids’ thermal con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ipe NANOFLUID thermal resistance therm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