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穿越可视图的进场航班流量波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勰 肖恩媛 +2 位作者 刘宏志 赵嶷飞 王梦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4-257,共14页
研究空中交通流量的波动特性是设计高效流量管理措施和控制策略的基础,掌握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特性有利于空域资源配置与流量运行需求之间的均衡匹配。在3种时间粒度上,针对进场航班流量时间序列,一方面从复杂网络整体维度出发,采用有限... 研究空中交通流量的波动特性是设计高效流量管理措施和控制策略的基础,掌握空中交通流量波动特性有利于空域资源配置与流量运行需求之间的均衡匹配。在3种时间粒度上,针对进场航班流量时间序列,一方面从复杂网络整体维度出发,采用有限穿越可视图对时间序列进行建网,利用k-core算法探究航班流量波动特性;另一方面从复杂网络局部维度出发,引入序模体方法,构造有限穿越可视图序模体,利用多元序模体类型转换规律来刻画流量的动态转移模式,进而掌握航班流量波动动态演化规律,为波动模式的预测提供了有效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在有限穿越可视图方法映射得到的网络中,节点所属核阶数可以有效刻画流量波动强度,且与波动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节点所属核阶数越大,波动强度越大,天津机场进场航班流量数据的强波动时段为16:50-17:30;序模体越长,波动特性刻画能力越强,但鉴于受到空中交通混沌特性影响,序模体过长对于流量预测意义不大,推荐使用5节点序模体;波动模式状态转移图在有效刻画流量波动动态演化的同时,也可以计算波动模式的转移概率,3种时间粒度下转移概率分别为12.315%、13.131%和10.638%,为波动模式的预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有限穿越可视图 序模体 k阶核 复杂网络 航班流量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叉路口的动态OD反推模型与算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焦朋朋 陆化普 +1 位作者 刘颖 吴世江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0-103,共4页
交叉路口各进出口道之间的实时交通量是信号控制系统重要的输入数据 ,也是难以获得的数据。本文回顾了动态OD反推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交叉路口各进出口道检测到的路段流量时间序列为基础 ,分析了交叉路口实时交通量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交... 交叉路口各进出口道之间的实时交通量是信号控制系统重要的输入数据 ,也是难以获得的数据。本文回顾了动态OD反推理论的发展历程 ,以交叉路口各进出口道检测到的路段流量时间序列为基础 ,分析了交叉路口实时交通量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交叉路口的改进参数优化模型 ,设计了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并讨论了算法中的六个关键问题。实例研究表明 ,模型和算法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准确性 ,能够应用于在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OD矩阵 交叉路口 路段流量时间序列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交通流效率判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道仪 胡明华 +2 位作者 丛玮 谢华 田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93-98,共6页
复杂性和效率均是反映空管系统运行效能的关键特性,掌握两者之间的量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空中交通流的基本属性,提升空中交通的运行效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了航路点系统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判别交通流... 复杂性和效率均是反映空管系统运行效能的关键特性,掌握两者之间的量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空中交通流的基本属性,提升空中交通的运行效率。基于分形理论,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计算了航路点系统交通流量时间序列的分形维数,判别交通流的复杂性。然后,选取延误和流容比作为表征交通流运行效率的特征指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交通流复杂性和效率之间的量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和延误、流容比均为正相关,变化速率与加权间隔期望呈负相关:分形维数和延误满足分段对数变化关系,和流容比间局部线性关系显著。根据航路点交通流复杂性和运行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采取相应的流量管理策略,通过有效控制复杂性,提升航路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复杂性 流量时间序列 交通流 运行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 analysis with ERT based measurement and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 被引量:9
4
作者 谭超 王娜娜 董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240-248,共9页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analyzed with a 16-electrod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 system.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ERT are treated as a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thus th... Oil–water two-phase flow patterns in a horizontal pipe are analyzed with a 16-electrode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ERT) system. The measurement data of the ERT are treated as a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thus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each electrode represents the local phase distribution and fraction change at that location. The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MMLE) is extracted from the 16-dimension time-series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 of flow pattern versus the superficial velocity ratio of oil to water. The correlation dimension of the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is further introduced to jointly characterize and finally separate the flow patterns with MMLE. The change of flow patterns with superficial oil velocity at different water superficial velocities is studied with MMLE and correlation dimens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flow pattern transition can also be characterized with these two features. The proposed MMLE and correlation dimension map could effectively separate the flow patterns, thus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flow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transition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water two-phase flow flow patterns 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 (ERT) multivariate time-series multivariate maximum Lyapunov exponent correlation dimens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