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潮流流速垂线分布的分类及其分形规律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倪志辉
吴立春
张绪进
谢岷
-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西南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重庆教育学院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KJ110409
KF111501)
-
文摘
基于大量的实测资料,将潮流流速垂线分布分为Ⅰ型流速分布和Ⅱ型流速分布两种类型,并采用变维分形理论探讨了Ⅱ型流速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①Ⅱ型流速垂线分布存在变维分形现象;②三次函数关系式是Ⅱ型流速分布的最佳拟合公式。
-
关键词
分形规律
分类
流速垂线分布
潮流
-
Keywords
fractal law
pattern
vertical velocity distribution
tidal current
-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
-
题名黄河内蒙古段封冻期垂线流速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谢学东
李万义
赵惠聪
王文海
易其海
路秉惠
-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宁蒙水文水资源局
-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2,共3页
-
基金
黄河水文科技项目"黄河内蒙古段冰期水文测验方法研究"(H0203)。
-
文摘
对黄河内蒙古段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头道拐3个水文站整个封冻期盖面冰下垂线流速分布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封冻期常规测流采用的1点法、2点法、3点法计算垂线平均流速的误差进行了评定。结果表明:①立封河段封冻时滞留在冰底的冰花,位于主流的部分在3~5天内消失,位于主流边的部分在15天左右消失,小流速或靠岸边的部分到封冻后期消失;②立封河段在封冻初期,最大垂线流速位置往往出现在相对水深0.6~0.8处。随着冰底粗糙度的减小和冰花的消失,最大垂线流速位置约40天后上移至相对水深0.4处,之后不再上移,各层的流速梯度随着冰底愈来愈光滑在逐渐变小;③从封冻初期到开河前,平封河段的最大垂线流速位置一直保持在相对水深0.4附近,但封冻初期、中期、后期的流速梯度各不相同,初期大,中期次之,后期变小;④封冻期有效水深在1.50~2.00m之间;⑤半深流速系数在封冻前期变幅较大,在封冻中、后期趋于稳定;⑥在封冻后的15天内,流量测次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3天左右为宜;在封冻中、后期可根据水位的变化布置测次。
-
关键词
分布规律
垂线平均流速
盖面冰
封冻期
内蒙古段
黄河
-
分类号
P343.6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TV882.1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
-
题名淹没式取水工程附近水流运动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胡德超
李小娟
廖洋生
-
机构
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黄泥埠水库管理局
-
出处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16,20,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9009
513390001)
-
文摘
采用三维水流模型,模拟了淹没式取水工程(单侧引水箱、蘑菇头)附近三维空间内的水流运动。计算发现,取水工程处表层水体中水平流速增量与取水吸水方向可相同,也可相反。结合模拟结果和明渠水流基本理论,探讨了取水口附近水流变化现象的形成机理。理论分析表明,黏性(垂向扩散)、动水压力作用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决定因子,它们对表层水流变化的驱动方向相反,其综合作用效果随着取水工程之上水深h'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单侧引水箱,当h'较小时,黏性扩散作用占主导,取水层与表层水流流速增量方向一致;当h'较大时,动水压力作用占主导,取水层与表层水流流速增量方向相反。较之单侧引水箱,蘑菇头从水平各个方向均吸水,导致了在蘑菇头正上、正下方水域形成2个压力集中区。环绕着这2个区域边缘,靠近取水口的水层由于黏性扩散向中心运动,远离取水口的水层(底层、表层)被向外压出。
-
关键词
淹没式取水工程
三维数学模型
流速垂线分布规律变异
-
Keywords
submerged water intake
3-D numerical model
variation of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
分类号
TV135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