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概述 被引量:1
1
作者 姚菊霞 《畜牧兽医杂志》 2025年第1期96-102,共7页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由带科棘球蚴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发现,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危害极其严重。其主要引起家畜体质下降、繁殖能力丧失甚至...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由带科棘球蚴属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棘球蚴)寄生在哺乳动物脏器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发现,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危害极其严重。其主要引起家畜体质下降、繁殖能力丧失甚至大批死亡,并通过影响人体健康而间接增加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控制成本,从而直接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包虫病的流行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兽医和公共卫生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对于成功控制包虫病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对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经济学和公共卫生意义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公众对该疾病传播和控制及其公共卫生意义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病 流行病 公共卫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鸡群新城疫与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艳涛 桑莲花 +2 位作者 董燕平 汪文斌 张小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56-57,共2页
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是禽类的两种重要传染病,分别由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由于不同NDV毒株的毒力及其感染鸡群的免疫状况存在较大差异,ND发生后呈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的H5亚型AIV毒株不仅是养... 新城疫(ND)和禽流感(AI)是禽类的两种重要传染病,分别由新城疫病毒(NDV)和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由于不同NDV毒株的毒力及其感染鸡群的免疫状况存在较大差异,ND发生后呈现出复杂的临床表现。高致病性的H5亚型AIV毒株不仅是养禽业的极大威胁,而且具有显著的公共卫生意义;低致病性的H9亚型AIV毒株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可造成蛋鸡的产蛋率下降,肉鸡和青年鸡的复合呼吸道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新城疫病毒 免疫鸡群 流行病监测 公共卫生意义 高致病性 混合感染 产蛋率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流感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隆柏 魏宏 +4 位作者 陈少莺 车勇良 周伦江 庄向生 金颜辉 《养猪》 2006年第5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猪流感 流行病调查 福建省 A型流感病毒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20世纪70年代 正粘病毒科 公共卫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家畜炭疽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邹联斌 陆立权 +3 位作者 郭建刚 黄夏 李华明 刘棋 《广西畜牧兽医》 2006年第2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炭疽杆菌 流行病调查 家畜 广西 世界卫生组织 自然疫源性 公共卫生学 传染病 人畜共患 生命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被引量:6
5
作者 潘志明 钱忠明 +1 位作者 焦新安 刘秀梵 《家禽科学》 2006年第9期38-42,共5页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流行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 A型流感病毒 公共卫生意义 国际兽疫局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明伟 马建章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禽流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已可直接传染给人,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众所周知,流感病毒(AIV)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鸭、鹅等水禽,而水禽不仅是AIV的巨大贮存库和传染源,其本... 禽流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不仅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已可直接传染给人,威胁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众所周知,流感病毒(AIV)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鸭、鹅等水禽,而水禽不仅是AIV的巨大贮存库和传染源,其本身也对AIV高度易感,可自然感染HPAIV,发病并死亡。随着禽流感威胁的不断升级,水禽流感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本文从水禽流感的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学意义,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作扼要综述,并对水禽流感的预防和控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水禽 流行病 公共卫生学 预防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兽共患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云志 赵秋峰 +2 位作者 杨金生 柴方红 黄海楠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1年第5期75-75,共1页
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它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具有... 人兽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它不仅给养殖业及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人兽共患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 防控措施 流行现状 持续健康发展 公共卫生学 脊椎动物 流行病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进中的哈尔滨医科大学
8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11-111,共1页
前进中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兴山中国医科大学(1931年建立,由延安迁来)一部分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1926年建立的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于1949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哈尔滨医科... 前进中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是兴山中国医科大学(1931年建立,由延安迁来)一部分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1926年建立的哈尔滨医学专科学校)于1949年4月合并组建而成的,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哈尔滨医科大学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经过近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医科大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临床医 流行病 器官移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 黑龙江省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卫生事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环境中携带耐药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与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柳敦江 王鹏 《养猪》 2013年第3期105-109,共5页
人们对猪场养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及传播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了解较少。因此,笔者从6个猪场猪只粪便及猪舍内、外环境空气样品中分离到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15种抗菌药进... 人们对猪场养殖环境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发生及传播已经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的传播了解较少。因此,笔者从6个猪场猪只粪便及猪舍内、外环境空气样品中分离到14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15种抗菌药进行耐药性调查,并对其进行REP-PCR溯源鉴定。选择同源性为100%的菌株进行耐药基因的携带状况及传播调查。结果显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5.4%(8/149)的菌株对甲氧西林类药物耐药即为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94%(140/149)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耐药,78.5%(117/149)的菌株对青霉素耐药,66.4%(99/149)的菌株对红霉素耐药,75.2%(112/149)的菌株对四环素耐药,对其它药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但是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此外,这些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还呈现多重耐药,4~6重耐药的菌株居多,分别达到16.1%(24/149)、32.9%(49/149)、14.8%(22/149),9重耐药菌有3株。REP-PCR溯源鉴定结果相同的菌株,所携带的耐药基因tetM、meeA、ermC、ermA、aac(6')-aph(2")的类型也相同。由此可知,猪体产生的具有耐药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形成气溶胶,并且能够借助舍内、外的气体交换传播到舍外环境中去,视气象条件扩散到一定的距离,不仅导致传染病的流行,而且对社区的公共卫生形成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猪环境 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 REP—PCR溯源 耐药性及耐药基因 流行病学与公共卫生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圈及其周边社区环境大肠埃希菌气溶胶产生及其传播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文 柴同杰 +3 位作者 周玉法 苗增民 张红双 秦梅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27-31,共5页
目的是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研究猪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及向其舍外环境的传播。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4个猪场舍内、舍外不同距离收集大肠埃希菌气溶胶,计算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同... 目的是以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研究猪舍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产生及向其舍外环境的传播。采用Andersen-6级空气微生物样品收集器和RCS-离心式采样器分别在4个猪场舍内、舍外不同距离收集大肠埃希菌气溶胶,计算每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的浓度;同时,采集猪的粪便,分离大肠埃希菌。利用ERIC-PCR技术,扩增其DNA条带,形成聚类图谱。通过每一个采样点大肠埃希菌遗传相似性分析及其浓度变化的比较,确认动物舍微生物气溶胶向舍外环境的传播模式。结果表明,4个猪场舍内空气中大肠埃希菌的浓度远远高于舍外大肠埃希菌浓度(P<0.05)。52.4%粪便大肠埃希菌与舍内空气中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从猪场舍外下风方向分离到的多数大肠埃希菌(55%)与舍内空气或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相似性可达90%以上。说明源于猪舍的微生物气溶胶能够传播到舍外环境或居民社区,具有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舍环境 大肠埃希菌气溶胶 ERIC-PCR 遗传相似性 流行病公共卫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事康 程珏益 +2 位作者 刘中勇 李炳清 罗卓军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流感 A型流感病毒 流行病 症状 病理变化 诊断 防治 公共卫生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瘟热病毒当前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许莎琼 朱建国 +2 位作者 傅志强 吴祖立 华修国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动物养殖业 野生动物保护 分子流行病 Virus 公共卫生学 实验动物 传染病 CDv 养犬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凤 李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25-828,共4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 自80年代徐怀恕等人提出以来,引起了微生物学各领域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为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对预防兽医学,疫病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 VBNC) 自80年代徐怀恕等人提出以来,引起了微生物学各领域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为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对预防兽医学,疫病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所谓VBNC其实质是细菌迫于环境等压力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状态,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平板法、最大可能近似值法)培养时,不能生长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细菌 状态检测 微生物多样性 预防兽医 公共卫生学 微生物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畜共患布鲁氏菌病的有效防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新慧 《中国畜牧业》 2023年第23期81-82,共2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和公共卫生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指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其流行趋势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传染病,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和人类,是一种具有重大经济和公共卫生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人畜共患病是指可在人类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病原体所引起的疾病,其流行趋势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笔者全面阐述了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人畜共患病 公共卫生意义 流行病 有效防控 防控措施 畜牧业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猪囊尾蚴抵抗力观察
15
作者 杨继元 张迎春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8年第5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猪囊尾蚴病 抵抗力 中间宿主 公共卫生意义 猪带绦虫 生物特性 终末宿主 流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风采:于瑞嵩
16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于瑞嵩,博士,研究员,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2000年至今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动物细胞因子的创制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研究。2014年-2015年赴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开展猫冠状病毒... 于瑞嵩,博士,研究员,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2000年至今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动物细胞因子的创制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研究。2014年-2015年赴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开展猫冠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项目10余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公共卫生学 分子流行病 上海市农业科 防控研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自然基金 子课题 兽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